第483章 科舉
重生晚唐,從節度使之子開始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咳咳……孤決定本月中旬,請旨詔告天下,正式舉行第一屆殿試,殿試主要考策論,題目是‘為臣者,何以輔弼人主,匡時濟世’。”
偏殿書齋下,齊慎尷尬地咳嗽了兩聲,岔開話題接著對趙霖道:
“秋巘,你是禮部的主官,這件事到時候還是得由你來負責,具體需要多少公費,可與戶部那邊商議,議定後擬成奏本,先拿到中書省交給敬翔過目,再送到宮裏來,隻要敬翔認為沒問題,孤一律照準。”
“殿試開考的當日,孤會親自到現場主考。你若辦得周全,不出什麽差錯,過後孤授你‘同平章事’銜,今後有什麽軍國大事,你可以到政事堂,與敬翔、李振、張佶他們一起商議。”
唐代中後期,中書省和門下省合並,叫做“中書門下”,也叫“政事堂”。一切軍民政策,需先經過“政事堂”擬定,才能送到皇帝手中,等皇帝同意後,再送到尚書省,由尚書省負責具體執行,之後才能正式生效。
六部尚書屬於尚書省官員,按照製度,原本是不能到“政事堂”參與政務的,除非皇帝特別重視某人,授與對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
一般在京官員,能得到這個頭銜的,就等於躋身宰相的行列了——唐宋時代,宰相通常很多,並非隻有一個。
聽到齊慎承諾給自己加官,趙霖喜不自勝,連忙起身拱手道:“主公放心,科舉之事,臣一定用心去辦,保證不出任何紕漏!”
“你辦事,孤還是放心的。”齊慎擺了擺手,示意趙霖坐下,接著道:“河朔的昭德、天雄、義昌、義武、盧龍等鎮,如今已正式納入我大魏版圖,孤有意拉攏當地士人,讓他們真心支持本朝。”
“你下來和禮部其他官員商量,如何給河朔籍貫的士子更多照顧,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總之到時候科舉放榜,所錄進士,河朔籍貫必須占到三分之一,隻能多不能少。”
齊慎原本想參照明代的例子,也弄一個南北榜出來,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有這種必要。眼下這個時代,北方的讀書人,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比南方差多少。
強行弄個南北榜出來,反倒會讓南北兩方,互相隔閡。
趙霖聞言,立刻點頭道:“既是主公有命,臣一定照做。”
齊慎斟酌片刻,接著補充道:“河朔原來的藩鎮官員,也讓他們到汴京來,等殿試結束後,單獨給他們安排一次考試,主要考他們對治理地方有什麽經驗。孤接見完新科進士後,還會再接見這些藩鎮官員,讓他們做好準備。”
“是。”趙霖拱手領命。
…
七月中旬,魏國第一次科舉,在舉世矚目、倍受期待的環境下正式舉行。
殿試當日,齊慎頭戴紗帽、腰係玉帶,身著華麗的親王袍服,在禮部一種官員的陪同下,親自來到文德殿以西的集英殿,親自麵見參試考生,並對眾人道:
“諸位各地來的舉子,你們今日能到這裏應試,想必都是飽讀詩書多年的人中龍鳳,囉嗦的話孤也不說,先祝你們接下來榜上有名。”
“孤起家魯郡,蒙大唐皇帝欽封,節度藩鎮,又得天下豪傑襄助,征戰十數載,方有今日之業。而今我大魏立國,已有多年,能征善戰的武將,並不缺乏,缺的正是像各位這樣的胸懷韜略,腹有良謀的文臣。”
“諸位到我魏國來,算是來對地方了。今日之後,隻要你們能留下來為孤效力,官職俸祿、名分殊榮,要什麽都有,孤絕不吝嗇!”
集英殿內,眼看齊慎麵見自己等人,既不談什麽聖人治國之道,也不講什麽忠孝悌信的禮法,一開口便是許以各種利益。
眾舉子們大多感到愕然,繼而麵麵相覷,整個大殿一時間鴉雀無聲。
就在這時,人群中忽有一男子主動拊掌,連聲稱讚道:“殿下方才所言,正是我等之所欲也。”
“自昔日逆賊黃巢、王仙芝叛逆以來,國家動亂,兵戈不休,彼為武將者,自然不愁沒有用武之地,可憐我輩這些文人士子,讀書多年,卻從此失去了施展抱負的地方。”
“所幸天生殿下,真人出世,克逆靖國,扶神器於將傾,解生靈於倒懸,北討南征、吊民伐罪。功業之赫,不輸商湯周武,德行之廣,足比虞舜唐堯。”
眼看考場之下,竟有人如此無狀,敢當眾接齊慎的話,趙霖立刻訓斥道:“殿下何等尊貴,也是你一個小民能隨便議論的嗎?”
“無妨,無妨……”
齊慎倒是不甚介意,聽到方才說話之人,不但打破了考場的僵硬氛圍,還借機將自己吹捧了一番,心中反而有些欣賞。
循聲望去,隻見不遠處恭敬地站著一位身著儒冠、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與自己年齡相仿。白麵微須,身材略胖,眼睛看起來雖小,卻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於是好奇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人氏?”
見齊慎不但沒有因為自己接話而怪罪自己,反而主動詢問起了自己的名字,那白麵男子心中暗喜,忙主動上前幾步,拱手道:
“迴殿下的話,學生姓駱名知詳,乃淮南廬州人氏,應試多年不第,本已無心功名,後來聽說殿下在汴京開科,招攬天下賢才。學生自詡亦有些韜略,故而到此應試。”
“駱知詳……嘖嘖,有趣,有趣。”
齊慎聞言,先是感覺這個名字有些耳熟,接著很快反應過來,此人在原來的曆史上,是南吳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和裴迪一樣,擅長理財和發展經濟。
“很好,孤記住你了。”
想起了駱知詳的身份,齊慎心中不免感慨自己又撿到寶了,主動上前,笑著拍了拍對方的肩膀,接著又向其他士子詢問道:
“你們當中有沒有一位叫嚴可求的?”
在南吳大臣一眾中,駱知詳與嚴可求齊名,本來都應該是楊行密的左膀右臂。
如今既然駱知詳到汴京來參加科舉了,齊慎心道嚴可求說不定也來了。
偏殿書齋下,齊慎尷尬地咳嗽了兩聲,岔開話題接著對趙霖道:
“秋巘,你是禮部的主官,這件事到時候還是得由你來負責,具體需要多少公費,可與戶部那邊商議,議定後擬成奏本,先拿到中書省交給敬翔過目,再送到宮裏來,隻要敬翔認為沒問題,孤一律照準。”
“殿試開考的當日,孤會親自到現場主考。你若辦得周全,不出什麽差錯,過後孤授你‘同平章事’銜,今後有什麽軍國大事,你可以到政事堂,與敬翔、李振、張佶他們一起商議。”
唐代中後期,中書省和門下省合並,叫做“中書門下”,也叫“政事堂”。一切軍民政策,需先經過“政事堂”擬定,才能送到皇帝手中,等皇帝同意後,再送到尚書省,由尚書省負責具體執行,之後才能正式生效。
六部尚書屬於尚書省官員,按照製度,原本是不能到“政事堂”參與政務的,除非皇帝特別重視某人,授與對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
一般在京官員,能得到這個頭銜的,就等於躋身宰相的行列了——唐宋時代,宰相通常很多,並非隻有一個。
聽到齊慎承諾給自己加官,趙霖喜不自勝,連忙起身拱手道:“主公放心,科舉之事,臣一定用心去辦,保證不出任何紕漏!”
“你辦事,孤還是放心的。”齊慎擺了擺手,示意趙霖坐下,接著道:“河朔的昭德、天雄、義昌、義武、盧龍等鎮,如今已正式納入我大魏版圖,孤有意拉攏當地士人,讓他們真心支持本朝。”
“你下來和禮部其他官員商量,如何給河朔籍貫的士子更多照顧,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總之到時候科舉放榜,所錄進士,河朔籍貫必須占到三分之一,隻能多不能少。”
齊慎原本想參照明代的例子,也弄一個南北榜出來,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有這種必要。眼下這個時代,北方的讀書人,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比南方差多少。
強行弄個南北榜出來,反倒會讓南北兩方,互相隔閡。
趙霖聞言,立刻點頭道:“既是主公有命,臣一定照做。”
齊慎斟酌片刻,接著補充道:“河朔原來的藩鎮官員,也讓他們到汴京來,等殿試結束後,單獨給他們安排一次考試,主要考他們對治理地方有什麽經驗。孤接見完新科進士後,還會再接見這些藩鎮官員,讓他們做好準備。”
“是。”趙霖拱手領命。
…
七月中旬,魏國第一次科舉,在舉世矚目、倍受期待的環境下正式舉行。
殿試當日,齊慎頭戴紗帽、腰係玉帶,身著華麗的親王袍服,在禮部一種官員的陪同下,親自來到文德殿以西的集英殿,親自麵見參試考生,並對眾人道:
“諸位各地來的舉子,你們今日能到這裏應試,想必都是飽讀詩書多年的人中龍鳳,囉嗦的話孤也不說,先祝你們接下來榜上有名。”
“孤起家魯郡,蒙大唐皇帝欽封,節度藩鎮,又得天下豪傑襄助,征戰十數載,方有今日之業。而今我大魏立國,已有多年,能征善戰的武將,並不缺乏,缺的正是像各位這樣的胸懷韜略,腹有良謀的文臣。”
“諸位到我魏國來,算是來對地方了。今日之後,隻要你們能留下來為孤效力,官職俸祿、名分殊榮,要什麽都有,孤絕不吝嗇!”
集英殿內,眼看齊慎麵見自己等人,既不談什麽聖人治國之道,也不講什麽忠孝悌信的禮法,一開口便是許以各種利益。
眾舉子們大多感到愕然,繼而麵麵相覷,整個大殿一時間鴉雀無聲。
就在這時,人群中忽有一男子主動拊掌,連聲稱讚道:“殿下方才所言,正是我等之所欲也。”
“自昔日逆賊黃巢、王仙芝叛逆以來,國家動亂,兵戈不休,彼為武將者,自然不愁沒有用武之地,可憐我輩這些文人士子,讀書多年,卻從此失去了施展抱負的地方。”
“所幸天生殿下,真人出世,克逆靖國,扶神器於將傾,解生靈於倒懸,北討南征、吊民伐罪。功業之赫,不輸商湯周武,德行之廣,足比虞舜唐堯。”
眼看考場之下,竟有人如此無狀,敢當眾接齊慎的話,趙霖立刻訓斥道:“殿下何等尊貴,也是你一個小民能隨便議論的嗎?”
“無妨,無妨……”
齊慎倒是不甚介意,聽到方才說話之人,不但打破了考場的僵硬氛圍,還借機將自己吹捧了一番,心中反而有些欣賞。
循聲望去,隻見不遠處恭敬地站著一位身著儒冠、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與自己年齡相仿。白麵微須,身材略胖,眼睛看起來雖小,卻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於是好奇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人氏?”
見齊慎不但沒有因為自己接話而怪罪自己,反而主動詢問起了自己的名字,那白麵男子心中暗喜,忙主動上前幾步,拱手道:
“迴殿下的話,學生姓駱名知詳,乃淮南廬州人氏,應試多年不第,本已無心功名,後來聽說殿下在汴京開科,招攬天下賢才。學生自詡亦有些韜略,故而到此應試。”
“駱知詳……嘖嘖,有趣,有趣。”
齊慎聞言,先是感覺這個名字有些耳熟,接著很快反應過來,此人在原來的曆史上,是南吳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和裴迪一樣,擅長理財和發展經濟。
“很好,孤記住你了。”
想起了駱知詳的身份,齊慎心中不免感慨自己又撿到寶了,主動上前,笑著拍了拍對方的肩膀,接著又向其他士子詢問道:
“你們當中有沒有一位叫嚴可求的?”
在南吳大臣一眾中,駱知詳與嚴可求齊名,本來都應該是楊行密的左膀右臂。
如今既然駱知詳到汴京來參加科舉了,齊慎心道嚴可求說不定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