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外援
重生晚唐,從節度使之子開始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文禮當然不肯坐以待斃,立刻將左右親信聚集起來,商議對策。
一名親信提議道:“主公,既然這劉鄩恩將仇報,如此可恨,咱們不如還是降了魏國,而後引魏軍進入滄州,將平盧軍一網打盡。事後魏王論功行賞,說不定還能讓您接著做義昌軍節度使呢。”
“不妥,不妥,本官當初出兵幫助劉鄩,就是為了抵擋魏軍,如今怎麽能引狼入室呢?”
聽聞此言,張文禮連連搖頭:“引魏軍入境消滅平盧軍倒是容易,但魏王不一定會饒過咱們,就算魏王大發慈悲,真的饒我一命,屆時這義昌節度使之位,決計也不會是我的了。”
張文禮並不糊塗,心裏非常清楚,自己和齊慎並沒有什麽特殊關係,一旦魏軍再次控製滄州,這義昌節度使的位置,齊慎隻會交給他信任的人,而那個人肯定不是自己。
自己好不容易才當上的節度使,怎麽能輕易拱手讓人。
眼看張文禮不同意,另一名親信道:
“主公,咱們可以向晉王李克用求救,晉王之前在河朔三鎮折騰了一年,結果三鎮之中,卻有兩鎮被魏國趁火打劫,心中肯定惱怒。咱們不如遣使向西,先到成德軍拜見節度使王鎔,再通過對方牽線搭橋,向晉王投誠。”
張文禮聞言,沉思了一陣,還是搖頭:“也不妥,前一陣子探子來報,說李克用目前正在河陽軍一帶,與叛將李存孝交戰,彼此勝負不分,這種時候,對方哪有空能顧得上咱們?”
“再說李克用也不是什麽善茬,咱們想借助他的兵馬驅趕平盧軍,隻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到最後免不了要被他吞並,還是不要打晉國的主意為妙。”
見張文禮既不願意降魏,也不願意投晉,眾親信一時鴉雀無聲,不知該說什麽好。
最後還是張文禮委任的偽都知兵馬使張友順,想到了一個辦法,說道:
“主公,咱們何不秘密遣使北上,暗中聯絡盧龍節度使李匡威、義武節度使王處存,這兩人雖已臣服魏國,但也不過是形勢所迫罷了,未必出於真心,咱們若能借助他二人的勢力,對內可製衡平盧軍,對外可抵禦魏國。”
“不錯,這倒是個好辦法。”
張文禮聽到這裏,原本緊皺的眉頭總算舒展開來,隻是很快又滿臉憂慮道:
“可本官聽說,盧龍、義武兩鎮,先前與李克用大戰一年,本就實力大損,兩鎮的牙兵牙將,後來又被齊慎強遷到了河南大半,並且兩鎮轄區內的各處關隘要道,還駐紮著上萬的魏軍……那李匡威和王處存,真有膽子背叛魏國,和咱們一起共事嗎?”
“事在人為,主公不試試如何知道呢。”
張友順想了想,接著道:“除了聯絡盧龍、義武兩鎮,主公還可以派人走海路,到塞外去向契丹人求援,主公若能得到契丹幫助,這義昌節度使的位置,哪個還有膽子隨意染指?”
“嘶……是啊,本帥怎麽把這一茬給忘了。契丹人這些年在塞外修築城池、冶煉兵甲,實力不可小覷,而且這幫人和齊慎、李克用可不一樣,他們南下,最多擄掠些人口和糧草,等搶夠了東西就會自己退走。”
聽了張友順的話,張文禮茅塞頓開,越想越興奮,忍不住連拍大腿。
張友順笑著補充道:“聽說魏王齊慎,前幾年在汴京的時候,曾狠狠羞辱過契丹使臣,想必契丹人如今一定對他恨之入骨!”
“先前魏國留在盧龍和義武的駐軍,加起來應該不會超過四萬,若契丹人當真大舉南下,屆時那李匡威和王處存,還會不會繼續臣服於魏國,可就難說了。畢竟能當有實權的節度使,誰又甘心給別人做傀儡呢?”
“屆時盧龍、義武、義昌,三鎮皆反,消息傳揚出去,難說魏博軍的牙兵們不會跟著蠢蠢欲動,到時候平盧軍的劉鄩審時度勢,必然不敢再打咱們的主意,隻會和咱們一起,把矛頭指向魏國。主公不但能保住節度使之位,還能趁此良機,開疆拓土!壯大實力!”
“說的好啊,說的太好了!”
張文禮咽了口唾沫,聲音激動道:“本官明日便派人出城,先聯絡盧龍和義武二鎮,而後出使契丹!無論如何,我們義昌軍這次絕不投降,一定要和魏人死戰到底!”
話說兩個月前,平盧軍劉鄩攻打棣州,楊師厚得知消息,領兵南下,離開滄州前特地留下了一千名孝節軍,用以維持秩序。
結果楊師厚前腳剛走,後腳張文禮便聯絡舊部,舉兵反叛,不但占領了滄州城,還將楊師厚留下的人馬盡數屠戮。從那時候起,張文禮就明白,魏國將來肯定饒不了自己。
所以說什麽他也不會再投降。
…
張文禮敢在滄州起兵叛亂,本身的執行力自然很強。
計議既定,翌日對方便親自寫下幾封書信,派使者走小道,日夜兼程,悄悄趕往盧龍軍幽州、義武軍定州,秘密會見兩鎮的節度使李匡威和王處存。
李匡威、王處存接到密信,得知張文禮試圖拉攏自己造反,心中十分猶豫。二人如今的實力畢竟已大不如前,轄區內還駐紮著數量不少的魏軍,貿然起兵,風險實在太大。
因此二人考慮再三,並未答應張文禮的邀請,不過他們也沒有直接拒絕對方,隻是推說自己還要再考慮考慮,便沒了後文。
消息傳迴滄州,張文禮很是惱怒,不過他心裏也清楚,李匡威、王處存之所以如此猶豫不決,主要還是害怕打不過魏國,因此心存觀望,不肯冒險。
為了徹底把盧龍軍和義武軍拉下水,張文禮不再猶豫,立刻組織了一支百人使團,帶著從本地搜刮來的大量金銀財物,抓緊時間,從滄州魯城縣乘船出海,一路向北,經高句麗、渤海國,於當年四月末,成功進入契丹的地界。
此時的契丹高層,在經曆了一係列的軍事、政治鬥爭後,掌握整個國家政權的,並不是契丹可汗遙輦欽德,而是耶律阿保機的伯父,地位相當於丞相的“大於越”——耶律釋魯。
聽說張文禮的使團不遠千裏,前來造訪,耶律釋魯大喜,立刻安排了隆重的禮儀接待眾人。
一名親信提議道:“主公,既然這劉鄩恩將仇報,如此可恨,咱們不如還是降了魏國,而後引魏軍進入滄州,將平盧軍一網打盡。事後魏王論功行賞,說不定還能讓您接著做義昌軍節度使呢。”
“不妥,不妥,本官當初出兵幫助劉鄩,就是為了抵擋魏軍,如今怎麽能引狼入室呢?”
聽聞此言,張文禮連連搖頭:“引魏軍入境消滅平盧軍倒是容易,但魏王不一定會饒過咱們,就算魏王大發慈悲,真的饒我一命,屆時這義昌節度使之位,決計也不會是我的了。”
張文禮並不糊塗,心裏非常清楚,自己和齊慎並沒有什麽特殊關係,一旦魏軍再次控製滄州,這義昌節度使的位置,齊慎隻會交給他信任的人,而那個人肯定不是自己。
自己好不容易才當上的節度使,怎麽能輕易拱手讓人。
眼看張文禮不同意,另一名親信道:
“主公,咱們可以向晉王李克用求救,晉王之前在河朔三鎮折騰了一年,結果三鎮之中,卻有兩鎮被魏國趁火打劫,心中肯定惱怒。咱們不如遣使向西,先到成德軍拜見節度使王鎔,再通過對方牽線搭橋,向晉王投誠。”
張文禮聞言,沉思了一陣,還是搖頭:“也不妥,前一陣子探子來報,說李克用目前正在河陽軍一帶,與叛將李存孝交戰,彼此勝負不分,這種時候,對方哪有空能顧得上咱們?”
“再說李克用也不是什麽善茬,咱們想借助他的兵馬驅趕平盧軍,隻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到最後免不了要被他吞並,還是不要打晉國的主意為妙。”
見張文禮既不願意降魏,也不願意投晉,眾親信一時鴉雀無聲,不知該說什麽好。
最後還是張文禮委任的偽都知兵馬使張友順,想到了一個辦法,說道:
“主公,咱們何不秘密遣使北上,暗中聯絡盧龍節度使李匡威、義武節度使王處存,這兩人雖已臣服魏國,但也不過是形勢所迫罷了,未必出於真心,咱們若能借助他二人的勢力,對內可製衡平盧軍,對外可抵禦魏國。”
“不錯,這倒是個好辦法。”
張文禮聽到這裏,原本緊皺的眉頭總算舒展開來,隻是很快又滿臉憂慮道:
“可本官聽說,盧龍、義武兩鎮,先前與李克用大戰一年,本就實力大損,兩鎮的牙兵牙將,後來又被齊慎強遷到了河南大半,並且兩鎮轄區內的各處關隘要道,還駐紮著上萬的魏軍……那李匡威和王處存,真有膽子背叛魏國,和咱們一起共事嗎?”
“事在人為,主公不試試如何知道呢。”
張友順想了想,接著道:“除了聯絡盧龍、義武兩鎮,主公還可以派人走海路,到塞外去向契丹人求援,主公若能得到契丹幫助,這義昌節度使的位置,哪個還有膽子隨意染指?”
“嘶……是啊,本帥怎麽把這一茬給忘了。契丹人這些年在塞外修築城池、冶煉兵甲,實力不可小覷,而且這幫人和齊慎、李克用可不一樣,他們南下,最多擄掠些人口和糧草,等搶夠了東西就會自己退走。”
聽了張友順的話,張文禮茅塞頓開,越想越興奮,忍不住連拍大腿。
張友順笑著補充道:“聽說魏王齊慎,前幾年在汴京的時候,曾狠狠羞辱過契丹使臣,想必契丹人如今一定對他恨之入骨!”
“先前魏國留在盧龍和義武的駐軍,加起來應該不會超過四萬,若契丹人當真大舉南下,屆時那李匡威和王處存,還會不會繼續臣服於魏國,可就難說了。畢竟能當有實權的節度使,誰又甘心給別人做傀儡呢?”
“屆時盧龍、義武、義昌,三鎮皆反,消息傳揚出去,難說魏博軍的牙兵們不會跟著蠢蠢欲動,到時候平盧軍的劉鄩審時度勢,必然不敢再打咱們的主意,隻會和咱們一起,把矛頭指向魏國。主公不但能保住節度使之位,還能趁此良機,開疆拓土!壯大實力!”
“說的好啊,說的太好了!”
張文禮咽了口唾沫,聲音激動道:“本官明日便派人出城,先聯絡盧龍和義武二鎮,而後出使契丹!無論如何,我們義昌軍這次絕不投降,一定要和魏人死戰到底!”
話說兩個月前,平盧軍劉鄩攻打棣州,楊師厚得知消息,領兵南下,離開滄州前特地留下了一千名孝節軍,用以維持秩序。
結果楊師厚前腳剛走,後腳張文禮便聯絡舊部,舉兵反叛,不但占領了滄州城,還將楊師厚留下的人馬盡數屠戮。從那時候起,張文禮就明白,魏國將來肯定饒不了自己。
所以說什麽他也不會再投降。
…
張文禮敢在滄州起兵叛亂,本身的執行力自然很強。
計議既定,翌日對方便親自寫下幾封書信,派使者走小道,日夜兼程,悄悄趕往盧龍軍幽州、義武軍定州,秘密會見兩鎮的節度使李匡威和王處存。
李匡威、王處存接到密信,得知張文禮試圖拉攏自己造反,心中十分猶豫。二人如今的實力畢竟已大不如前,轄區內還駐紮著數量不少的魏軍,貿然起兵,風險實在太大。
因此二人考慮再三,並未答應張文禮的邀請,不過他們也沒有直接拒絕對方,隻是推說自己還要再考慮考慮,便沒了後文。
消息傳迴滄州,張文禮很是惱怒,不過他心裏也清楚,李匡威、王處存之所以如此猶豫不決,主要還是害怕打不過魏國,因此心存觀望,不肯冒險。
為了徹底把盧龍軍和義武軍拉下水,張文禮不再猶豫,立刻組織了一支百人使團,帶著從本地搜刮來的大量金銀財物,抓緊時間,從滄州魯城縣乘船出海,一路向北,經高句麗、渤海國,於當年四月末,成功進入契丹的地界。
此時的契丹高層,在經曆了一係列的軍事、政治鬥爭後,掌握整個國家政權的,並不是契丹可汗遙輦欽德,而是耶律阿保機的伯父,地位相當於丞相的“大於越”——耶律釋魯。
聽說張文禮的使團不遠千裏,前來造訪,耶律釋魯大喜,立刻安排了隆重的禮儀接待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