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商討
重生晚唐,從節度使之子開始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自家主公發問,端坐在大殿兩側的魏國謀臣們,立刻低下頭,小聲地互相交談起來。
中書令敬翔猶豫片刻,起身行禮道:“主公,東麵行營招討使劉知俊,昨日已派人將請戰表和作戰方略,送到進奏院來了。”
唐末五代,行營都統和行營招討使,都可以作為大軍出征時統帥的正式名稱。
相較而言,如果出征的規模很大,同時有好幾個大軍團,分別在不同地區作戰,則設置行營都統;如果出征規模稍小,軍團數量不多,隻在同一個地區作戰,則設置行營招討使。
這次平定王師範,在齊慎看來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因此他總共就派出四個藩鎮,不到六萬的地方軍,連自己都親軍都不打算上陣。
劉知俊自然隻被任命為招討使。
敬翔繼續道:“劉知俊準備讓泰寧軍和感化軍,各出一萬兵馬,從南方的兗州、密州兩地,先行出征,盡量把戰火燒入敵境。等平盧軍注意力被吸引後,他便立刻親領兩萬天平軍,從鄆州方向歸師東進,先取齊、淄兩州,而後直導青州,活捉王師範。希望主公能同意。”
齊慎仔細思索了一陣,不置可否,開口向眾人問道:“諸位先生,你們覺得這個策略如何?”
“這個辦法恐怕不好。”
侍中張佶聞言,邊搖頭邊道:“鄆州距離青州甚遠,中間隔著齊、淄兩州,想從此地攻入青州,為何不集中重兵,直接從兗州、密州方向猛攻?”
兵部尚書李振道:“兗州和密州距離青州雖近,但平盧軍在毗鄰兩州的邊境地帶,修築了許多關隘,並設有數萬重兵,想要快速攻克,恐怕也不容易。”
“從南邊進攻雖不容易,但勝在距離夠短,有利於速戰速決,倘若按照劉知俊的辦法,必定會拖延更多時間。”
張佶一麵反駁,一麵起身對齊慎道:“依臣之見,劉知俊之所以要請命從鄆州出兵,隻不過是想擔任全軍主攻,率先攻取青州,獨占功勞罷了。”
齊慎摸著下巴考慮了片刻,把目光轉向了敬翔,明顯是在征求對方的意見。
敬翔拱手道:“古人雲:‘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主公此番既然已經委任了劉知俊為統帥,那麽對方如何部署兵馬,如何調度將士,主公便不應該多加幹預才對。”
齊慎愣了愣,感覺敬翔說得很有道理,正要點頭表示讚成,這時,忽聽人群後方傳來一道洪亮聲音。
“臣以為敬大人說得不對!!”
齊慎循聲望去,說話的原來是新上任的鴻臚卿馮道。
對方的聲音很大,很快大殿內的所有人,便全都把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聽到馮道和自己唱反調,敬翔心下微微不悅,麵上卻和顏悅色地問道:
“哦,本官何處說得不對,還請馮大人賜教。”
馮道意識到這是自己在眾人麵前展示才華的機會,也不客氣,當即侃侃而談道:
“古語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說是戰事開始之後,君王需要賦予前線將領統籌全局的權力,不能再幹預將領的指揮……可問題是,眼下這戰事還沒有開始呢。”
“正是因為戰事尚未開始,所以趁著這個機會,咱們尚可以聚在此處,為主公分憂,仔細討論接下來應該如何行動,這叫做‘廟算’,不然主公今日召咱們過來做什麽?”
眼看馮道一個新來毛頭小子,竟敢當場頂撞魏國資曆最老的謀臣敬翔,完全沒有半點後生晚輩應有的謙遜,殿內其他謀臣驚詫之餘,無不惱羞成怒,仿佛自己也被羞辱了一般。
然而眾人有心反駁,卻又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話術,再加上一旁身為主公的齊慎並無任何表示,大夥也隻好暫時保持沉默。
馮道見狀,越發得意,接著道:“魏國是主公的魏國,那些藩鎮節帥既是魏國的臣子,那他們手裏的兵馬,說到底便是主公的兵馬。”
“如今大戰尚未開始,主公作為三軍真正的主帥,難道還不能決定自己的兵馬應該如何行動嗎?如果這都不可以的話,那主公還是不是魏王?”
一番話說罷,在場眾人鴉雀無聲。
齊慎忍不住站起身來,邊鼓掌邊道:“好,好,好……”
說實話,馮道方才所言雖然衝撞了不少人,但說得確實很在理,深得齊慎欣賞。
所謂後方不得幹預前線指揮,指的是從來都是戰術執行層麵,而不是戰略執行層麵。
也就是說,一場戰爭具體該怎麽打,怎麽操作,怎麽配合,這是前線指揮者的職責,後方領導者的確不應該過度幹預,否則就會限製前線將領發揮。
但一場戰爭該朝什麽方向去打,先打哪裏後打哪裏,應該達成什麽目標,完成什麽任務,這就是後方領導者應該考慮的事了。
現在齊慎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擊敗平盧軍,奪取青州,捉拿王師範,而後把精力收迴魏國的內政治理上。而劉知俊給出的戰術方案,需要耗費很多時間,顯然不能達成齊慎的戰略目標。
當戰略和戰術,兩者起衝突的時候,齊慎當然選擇堅持自己的立場,如若不然,自己這個魏王還有什麽威望可言。
於是當即昂起頭來,望著眾人道:
“孤仔細考慮過了,劉知俊的方案並不妥當,還請諸位先生重新想想,此戰到底應該如何部署。”
敬翔咽了口唾沫,想說什麽又停住了。其他的謀臣們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最後還是李振提議道:“主公,既然如此,咱們不妨讓劉知俊統領天平軍,也和泰寧軍、感化軍一樣,從不同方向發起佯攻,故意吸引平盧軍的注意。”
齊慎愣了片刻,咋舌道:“你的意思,莫不是想讓楊師厚趁平盧軍不備,從河北領兵南下,直取青州?”
“正是。”李振笑著點頭道:“天下誰人不知,楊師厚將軍乃是我大魏的擎天巨擘,隻要對方肯出手,哪有打不勝的仗?”
中書令敬翔猶豫片刻,起身行禮道:“主公,東麵行營招討使劉知俊,昨日已派人將請戰表和作戰方略,送到進奏院來了。”
唐末五代,行營都統和行營招討使,都可以作為大軍出征時統帥的正式名稱。
相較而言,如果出征的規模很大,同時有好幾個大軍團,分別在不同地區作戰,則設置行營都統;如果出征規模稍小,軍團數量不多,隻在同一個地區作戰,則設置行營招討使。
這次平定王師範,在齊慎看來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因此他總共就派出四個藩鎮,不到六萬的地方軍,連自己都親軍都不打算上陣。
劉知俊自然隻被任命為招討使。
敬翔繼續道:“劉知俊準備讓泰寧軍和感化軍,各出一萬兵馬,從南方的兗州、密州兩地,先行出征,盡量把戰火燒入敵境。等平盧軍注意力被吸引後,他便立刻親領兩萬天平軍,從鄆州方向歸師東進,先取齊、淄兩州,而後直導青州,活捉王師範。希望主公能同意。”
齊慎仔細思索了一陣,不置可否,開口向眾人問道:“諸位先生,你們覺得這個策略如何?”
“這個辦法恐怕不好。”
侍中張佶聞言,邊搖頭邊道:“鄆州距離青州甚遠,中間隔著齊、淄兩州,想從此地攻入青州,為何不集中重兵,直接從兗州、密州方向猛攻?”
兵部尚書李振道:“兗州和密州距離青州雖近,但平盧軍在毗鄰兩州的邊境地帶,修築了許多關隘,並設有數萬重兵,想要快速攻克,恐怕也不容易。”
“從南邊進攻雖不容易,但勝在距離夠短,有利於速戰速決,倘若按照劉知俊的辦法,必定會拖延更多時間。”
張佶一麵反駁,一麵起身對齊慎道:“依臣之見,劉知俊之所以要請命從鄆州出兵,隻不過是想擔任全軍主攻,率先攻取青州,獨占功勞罷了。”
齊慎摸著下巴考慮了片刻,把目光轉向了敬翔,明顯是在征求對方的意見。
敬翔拱手道:“古人雲:‘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主公此番既然已經委任了劉知俊為統帥,那麽對方如何部署兵馬,如何調度將士,主公便不應該多加幹預才對。”
齊慎愣了愣,感覺敬翔說得很有道理,正要點頭表示讚成,這時,忽聽人群後方傳來一道洪亮聲音。
“臣以為敬大人說得不對!!”
齊慎循聲望去,說話的原來是新上任的鴻臚卿馮道。
對方的聲音很大,很快大殿內的所有人,便全都把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聽到馮道和自己唱反調,敬翔心下微微不悅,麵上卻和顏悅色地問道:
“哦,本官何處說得不對,還請馮大人賜教。”
馮道意識到這是自己在眾人麵前展示才華的機會,也不客氣,當即侃侃而談道:
“古語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說是戰事開始之後,君王需要賦予前線將領統籌全局的權力,不能再幹預將領的指揮……可問題是,眼下這戰事還沒有開始呢。”
“正是因為戰事尚未開始,所以趁著這個機會,咱們尚可以聚在此處,為主公分憂,仔細討論接下來應該如何行動,這叫做‘廟算’,不然主公今日召咱們過來做什麽?”
眼看馮道一個新來毛頭小子,竟敢當場頂撞魏國資曆最老的謀臣敬翔,完全沒有半點後生晚輩應有的謙遜,殿內其他謀臣驚詫之餘,無不惱羞成怒,仿佛自己也被羞辱了一般。
然而眾人有心反駁,卻又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話術,再加上一旁身為主公的齊慎並無任何表示,大夥也隻好暫時保持沉默。
馮道見狀,越發得意,接著道:“魏國是主公的魏國,那些藩鎮節帥既是魏國的臣子,那他們手裏的兵馬,說到底便是主公的兵馬。”
“如今大戰尚未開始,主公作為三軍真正的主帥,難道還不能決定自己的兵馬應該如何行動嗎?如果這都不可以的話,那主公還是不是魏王?”
一番話說罷,在場眾人鴉雀無聲。
齊慎忍不住站起身來,邊鼓掌邊道:“好,好,好……”
說實話,馮道方才所言雖然衝撞了不少人,但說得確實很在理,深得齊慎欣賞。
所謂後方不得幹預前線指揮,指的是從來都是戰術執行層麵,而不是戰略執行層麵。
也就是說,一場戰爭具體該怎麽打,怎麽操作,怎麽配合,這是前線指揮者的職責,後方領導者的確不應該過度幹預,否則就會限製前線將領發揮。
但一場戰爭該朝什麽方向去打,先打哪裏後打哪裏,應該達成什麽目標,完成什麽任務,這就是後方領導者應該考慮的事了。
現在齊慎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擊敗平盧軍,奪取青州,捉拿王師範,而後把精力收迴魏國的內政治理上。而劉知俊給出的戰術方案,需要耗費很多時間,顯然不能達成齊慎的戰略目標。
當戰略和戰術,兩者起衝突的時候,齊慎當然選擇堅持自己的立場,如若不然,自己這個魏王還有什麽威望可言。
於是當即昂起頭來,望著眾人道:
“孤仔細考慮過了,劉知俊的方案並不妥當,還請諸位先生重新想想,此戰到底應該如何部署。”
敬翔咽了口唾沫,想說什麽又停住了。其他的謀臣們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最後還是李振提議道:“主公,既然如此,咱們不妨讓劉知俊統領天平軍,也和泰寧軍、感化軍一樣,從不同方向發起佯攻,故意吸引平盧軍的注意。”
齊慎愣了片刻,咋舌道:“你的意思,莫不是想讓楊師厚趁平盧軍不備,從河北領兵南下,直取青州?”
“正是。”李振笑著點頭道:“天下誰人不知,楊師厚將軍乃是我大魏的擎天巨擘,隻要對方肯出手,哪有打不勝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