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淩遲處死,謝虞褫奪封號
妻妾同娶?和離當皇後不香嗎 作者:鎏金寶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罪證確鑿,池暨就是毒蛇案的主謀。
夏明帝震怒,要現在就處置了池暨。
謝燼道:“陛下,關於毒蛇案的指使者,除了池暨還有謝虞,謝虞與池暨裏應外合,一起導致了毒蛇案的發生,她也是主謀之一。”
謝虞狡辯:“容王,本宮說過,不知道那些商販進城做什麽,也不知他們是殺手運送毒蛇計劃在京城犯下大罪,本宮不是主謀。”
薛明和向尚都不相信。
薛明作為吏部尚書之首,先前謝虞替換太子被打入冷宮,他雖不知道詳細經過,也有耳聞。
高陽王無緣無故放棄兵權,帶著先前的假太子告老還鄉,他聽到了些小道消息,與長公主有關,因此謝虞與容王和鳳青鸞之間的仇怨早已結下,謝虞聯合池暨毀掉兩人的婚禮和派人刺殺侯府之人,有足夠的動機。
她說沒有參與,他不相信,陛下應當更不會相信。
池暨麵無表情走向大殿中央:
“陛下,毒蛇案是我策劃的,太後乃淮北最尊貴之人,卻在大夏被容王陷害打入冷宮遭受欺淩之辱,我為太後報仇做了這件事,該我認的罪我不狡辯。
太後受我挑唆聯絡了鳳陽羽,她不知道我讓馮昆等人進城做什麽,她被毒蛇案牽連,說起來也是受害者,請陛下念在太後為大夏和淮北兩國邦交繁榮祥和二十多載立下的汗馬功勞,在百盛樓不顧性命救出陛下和百姓輕饒她。”
他將所有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這是早與謝虞商議好的。
東窗事發這日,謝虞隻顧保全自己,一切罪責由他來承擔。
謝虞內心竊喜,池暨對她死心塌地,沒枉費這些年與他周旋。
麵上震驚又痛心,眼淚也不禁奪眶而出,悲切道:
“池暨,你糊塗啊,欺騙本宮,做下犯下這等大錯,你殺的是本宮可以豁出性命相救的大夏子民,你想為本宮討公道有千萬種方法,為何選擇了最令人痛心,太讓本宮失望了。”
她哭得逼真,似乎真情流露,鳳陽羽看不下去,咆哮道:
“你不知情?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我看你是想為了逃脫罪責讓池暨來頂罪的!你若什麽都不知道,為何要派翊蕪令來殺我?那些女人都是你手下的人,這點你又如何狡辯?那難道也是池暨欺騙了你,讓你來將我滅口的嗎?”
謝虞眼睫底下的眼珠轉動著。
鳳陽羽說出了一條重要證據。
她派出去殺害鳳陽羽的翊蕪令有些被謝燼抓住了,那是她滅口鳳陽羽的證人,如果否認,必將會被謝燼提出來反駁。
思索片刻,謝虞坦然承認:
“陛下,本宮後麵是派了人對鳳陽羽動手,但那時一時糊塗,因為出現了毒蛇案的事情,本宮又找過鳳陽羽辦事,本宮也是常人,遇到這種事會害怕,情急之下失了判斷,是本宮的過錯。”
她在毒蛇案中參與的環節就這兩點,都沒有否認反而承認,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受人唆使因害怕被牽連而犯下罪責的小女子。
雖也是不小的罪,和主謀比起來,頂多算是從犯,以她的身份和功勞,完全可以將這部分罪責抵消過去。
謝燼沒有說話,刑部尚書的作用在此時顯現:
“陛下,按照長公主的說法,她協助池暨害死百姓,此罪也不小,請陛下為無辜受害的百姓主持公道。”
謝燼料想過池暨會為謝虞攬罪,目前的形勢的確是這樣。
謝虞咬死不承認她是在知情的情況下參與案子,池暨主動承擔所有罪行,要想讓謝虞以毒蛇案主謀的身份定罪,很難實現。
謝燼沒有說話,等待夏明帝的決斷。
鳳青鸞也沉住氣保持沉默。
見二人這樣,鳳陽羽心中惱恨。
費那麽大把勁兒將毒蛇案查到了謝虞身上,在對方一席顛倒黑白的說辭後這兩人就不追究了,算什麽事?
他擔心謝虞就這麽逃脫罪罰,心中起了殺意,尋找機會殺死謝虞!
殿上的所有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夏明帝道:
“毒蛇案造成的百姓傷亡慘重,不管出於什麽原因,大禍已經釀成,池暨心狠歹毒不可輕饒,按照大夏律法,池暨淩遲處死,死後斬頭顱懸掛於菜市,一個月內不得取下!”
池暨閉了閉眼,臉色慘白。
處置了池暨,夏明帝看向謝虞:
“長公主受人唆使犯下大罪,乃毒蛇案從犯,念在她為大夏西北部邊境安邦之功,以及在白盛樓救下百姓,褫奪起媞迎大長公主的封號,離宮入法華寺修行,每日枉死的百姓誦經,永世不得迴宮!”
他沒有取謝虞的性命,留了一線想讓她翻身。
謝燼可不給他這個機會:
“陛下對長公主的懲罰未免太輕了,臣不滿。”
夏明帝目光伶俐:
“長公主雖有錯,她立下的功勞大家也有目共睹,賞罰分明,此事就這麽定了。”
謝燼道:“長公主手下有五千名翊蕪令替她辦事,既然她容易糊塗被人教唆,謹防日後再犯下大錯,這些人還請皇兄收迴。”
夏明帝盯著他,謝燼這是想拔除謝虞的爪牙。
將她的翊蕪令撤了,謝虞便沒了可用之人,還如何對付謝燼和鳳青鸞?
謝虞知道謝燼的意圖,她是有罪之身,沒有立場提要求,還是道:
“陛下,本宮深刻反省教訓,往後絕不再犯,也不會再命翊蕪令擅自行動,請陛下酌情考慮。”
薛明這時道:“在大廈,明確禁止私自豢養軍隊,五千名翊蕪令雖都是女子,亦有軍隊模式,實在不能繼續,何況長公主現已褫奪封號出家修行,翊蕪令便更不應該讓其存在。”
夏明帝這下明白為什麽謝燼要將吏部和刑部兩位尚書留在這裏了,是在這裏等他。
他沒法再明顯包庇,下令道:
“薛愛卿說的有理,那就將翊蕪令全部清繳,吏部接手後轉交兵部。”
薛明道:“是,陛下。”
夏明帝震怒,要現在就處置了池暨。
謝燼道:“陛下,關於毒蛇案的指使者,除了池暨還有謝虞,謝虞與池暨裏應外合,一起導致了毒蛇案的發生,她也是主謀之一。”
謝虞狡辯:“容王,本宮說過,不知道那些商販進城做什麽,也不知他們是殺手運送毒蛇計劃在京城犯下大罪,本宮不是主謀。”
薛明和向尚都不相信。
薛明作為吏部尚書之首,先前謝虞替換太子被打入冷宮,他雖不知道詳細經過,也有耳聞。
高陽王無緣無故放棄兵權,帶著先前的假太子告老還鄉,他聽到了些小道消息,與長公主有關,因此謝虞與容王和鳳青鸞之間的仇怨早已結下,謝虞聯合池暨毀掉兩人的婚禮和派人刺殺侯府之人,有足夠的動機。
她說沒有參與,他不相信,陛下應當更不會相信。
池暨麵無表情走向大殿中央:
“陛下,毒蛇案是我策劃的,太後乃淮北最尊貴之人,卻在大夏被容王陷害打入冷宮遭受欺淩之辱,我為太後報仇做了這件事,該我認的罪我不狡辯。
太後受我挑唆聯絡了鳳陽羽,她不知道我讓馮昆等人進城做什麽,她被毒蛇案牽連,說起來也是受害者,請陛下念在太後為大夏和淮北兩國邦交繁榮祥和二十多載立下的汗馬功勞,在百盛樓不顧性命救出陛下和百姓輕饒她。”
他將所有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這是早與謝虞商議好的。
東窗事發這日,謝虞隻顧保全自己,一切罪責由他來承擔。
謝虞內心竊喜,池暨對她死心塌地,沒枉費這些年與他周旋。
麵上震驚又痛心,眼淚也不禁奪眶而出,悲切道:
“池暨,你糊塗啊,欺騙本宮,做下犯下這等大錯,你殺的是本宮可以豁出性命相救的大夏子民,你想為本宮討公道有千萬種方法,為何選擇了最令人痛心,太讓本宮失望了。”
她哭得逼真,似乎真情流露,鳳陽羽看不下去,咆哮道:
“你不知情?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我看你是想為了逃脫罪責讓池暨來頂罪的!你若什麽都不知道,為何要派翊蕪令來殺我?那些女人都是你手下的人,這點你又如何狡辯?那難道也是池暨欺騙了你,讓你來將我滅口的嗎?”
謝虞眼睫底下的眼珠轉動著。
鳳陽羽說出了一條重要證據。
她派出去殺害鳳陽羽的翊蕪令有些被謝燼抓住了,那是她滅口鳳陽羽的證人,如果否認,必將會被謝燼提出來反駁。
思索片刻,謝虞坦然承認:
“陛下,本宮後麵是派了人對鳳陽羽動手,但那時一時糊塗,因為出現了毒蛇案的事情,本宮又找過鳳陽羽辦事,本宮也是常人,遇到這種事會害怕,情急之下失了判斷,是本宮的過錯。”
她在毒蛇案中參與的環節就這兩點,都沒有否認反而承認,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受人唆使因害怕被牽連而犯下罪責的小女子。
雖也是不小的罪,和主謀比起來,頂多算是從犯,以她的身份和功勞,完全可以將這部分罪責抵消過去。
謝燼沒有說話,刑部尚書的作用在此時顯現:
“陛下,按照長公主的說法,她協助池暨害死百姓,此罪也不小,請陛下為無辜受害的百姓主持公道。”
謝燼料想過池暨會為謝虞攬罪,目前的形勢的確是這樣。
謝虞咬死不承認她是在知情的情況下參與案子,池暨主動承擔所有罪行,要想讓謝虞以毒蛇案主謀的身份定罪,很難實現。
謝燼沒有說話,等待夏明帝的決斷。
鳳青鸞也沉住氣保持沉默。
見二人這樣,鳳陽羽心中惱恨。
費那麽大把勁兒將毒蛇案查到了謝虞身上,在對方一席顛倒黑白的說辭後這兩人就不追究了,算什麽事?
他擔心謝虞就這麽逃脫罪罰,心中起了殺意,尋找機會殺死謝虞!
殿上的所有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夏明帝道:
“毒蛇案造成的百姓傷亡慘重,不管出於什麽原因,大禍已經釀成,池暨心狠歹毒不可輕饒,按照大夏律法,池暨淩遲處死,死後斬頭顱懸掛於菜市,一個月內不得取下!”
池暨閉了閉眼,臉色慘白。
處置了池暨,夏明帝看向謝虞:
“長公主受人唆使犯下大罪,乃毒蛇案從犯,念在她為大夏西北部邊境安邦之功,以及在白盛樓救下百姓,褫奪起媞迎大長公主的封號,離宮入法華寺修行,每日枉死的百姓誦經,永世不得迴宮!”
他沒有取謝虞的性命,留了一線想讓她翻身。
謝燼可不給他這個機會:
“陛下對長公主的懲罰未免太輕了,臣不滿。”
夏明帝目光伶俐:
“長公主雖有錯,她立下的功勞大家也有目共睹,賞罰分明,此事就這麽定了。”
謝燼道:“長公主手下有五千名翊蕪令替她辦事,既然她容易糊塗被人教唆,謹防日後再犯下大錯,這些人還請皇兄收迴。”
夏明帝盯著他,謝燼這是想拔除謝虞的爪牙。
將她的翊蕪令撤了,謝虞便沒了可用之人,還如何對付謝燼和鳳青鸞?
謝虞知道謝燼的意圖,她是有罪之身,沒有立場提要求,還是道:
“陛下,本宮深刻反省教訓,往後絕不再犯,也不會再命翊蕪令擅自行動,請陛下酌情考慮。”
薛明這時道:“在大廈,明確禁止私自豢養軍隊,五千名翊蕪令雖都是女子,亦有軍隊模式,實在不能繼續,何況長公主現已褫奪封號出家修行,翊蕪令便更不應該讓其存在。”
夏明帝這下明白為什麽謝燼要將吏部和刑部兩位尚書留在這裏了,是在這裏等他。
他沒法再明顯包庇,下令道:
“薛愛卿說的有理,那就將翊蕪令全部清繳,吏部接手後轉交兵部。”
薛明道:“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