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戰時地圖內戰的封頂是五十倍,來魏國時陳暮雲遇到的是六十倍左右的戰時地圖,但在拓跋明的宣言之後,橫亙在他們麵前的已是百倍的戰時地圖。
有投降派就有主戰派,甚至還有保守派、避戰派、激進派……等一係列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在突厥趕來之前,他們真正要對付的是這些人。
魏國沒有兵了?表麵上也許是這樣,但和大宋一樣,魏國內部的門派和貴族私兵可一點都不少,南下被征調了一部分,但過半都留在國土。
這些勢力肯定不會關心拓跋明的誌向,但他們會思考拓跋明的做法將會帶來的弊端,由於古蒙通訊並未受阻,所以消息靈通的人已經知道了突厥要來。
驅虎吞狼,各個勢力不禁聯想到這個詞,他們可不信突厥會好心到消滅叛軍就離去,因此在被吞並之前,他們必須率先行動。
在拓跋明的解釋下,陳暮雲等人迅速明白了情況,開始沿著大道前進。
戰時地圖的確是改變了地貌,但並不是一直在改變,五十一倍時多出來的地貌在一百倍的時候依然存在,擴大隻是小部分,係統最常用的手段是在中間添加新的地貌。
習慣戰爭的人民總是會在地圖擴大的第一時間出去進行勘探……如此一來,一直生活在不變的城鎮處的人們就擁有先天上的地理優勢,走小路反而會陷入困境。
大道當然也會改變,但朝廷最先收集的也是大道的數據,現在拓跋明手上就有一份六十倍時期的魏國主幹道變化報告。
而且,最重要的是陳暮雲軍不怕正麵對決。
“不知道我們會有多少人能夠平安迴到大宋呢?”
“放心,我會把大家都送迴去的,一個不少。”
這是陳暮雲早已決定好的事,剩下的就是成功做到。
認真來說,魏國內部勢力並不能給陳暮雲軍起到多大的威脅,每次來襲的人數不過是一萬多點,最多的時候也就兩萬。
但他們成功拖住了陳暮雲軍的腳步,12日出發,直到19日才進入突厥境。
慢倒是不慢,但兵將們都察覺到了一件事。
“軍主,請不要過於在意我們了。”
“怎麽了?”陳暮雲問。
“我們是軍人,並不怕犧牲,也有能力保護好自己!”
最初,他們是很樂意陳暮雲來幫助自己,但漸漸地,他們發現自己的戰鬥意識變弱了,進攻還好,至少那是他們主動配合的工作,但防禦和閃避的意識卻是一日不如一日。
沒人能夠永遠不失誤,如果陳暮雲失手,那時候的他們還會想起性命是自己的嗎?
“懶惰是最大的罪過!”
集中力量的高效作戰理念是不錯,但人類不是機械,是有自由需求的感性生物,他們希望陳暮雲能夠稍微放鬆那麽一點控製。
而且,他們也意識到了陳暮雲想要盡可能保住他們不死一人的想法,但是在籠子裏被長期保護,還是飛向天空被雨打風吹而死——這是個自古以來就值得思考的話題。
嚴格來說,兵將們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無疑是他們已經漸漸感受到了陳暮雲的能力天花板,或者說,他們是感受到了帝級方術的瓶頸,從而產生了尋找新出路的自發性意識。
“我希望大家能諒解,這是目前最好也最安全的做法了,至於我失誤時的情況,我也準備好了提醒機製,大家請放心。”
這樣解釋並不能真正說服眾人,但在外界的壓力下,質疑暫時無法掀起多少波瀾……陳暮雲清楚這不是長遠之計,他也沒打算打造一支對自己依賴極強的部隊。
真正的強軍,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是強軍。
他們背負起了象征陳暮雲的白袍,陳暮雲當然也要迴報他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必須要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啊……念才兄,你覺得問題的關鍵在哪?”
“大多數人都肯聽你的調度,沒必要因為少部分人而改變優良的作戰方式。”馬念才這一路都在做思想指導工作,很清楚應該如何宣傳。
“優良並不是盡頭啊,而且他們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錯的。”
“難道你還想完美?我說,就算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但也隻是也許,我們不能拿命來試。”
“不,我想說的是,自由和調控真的不能融為一體嗎?”
“廢話,你現在放我走,信不信我立刻躲進山中?”馬念才白了他一眼。
陳暮雲沒有迴答,然而他根本不信馬念才會這麽做。
就算沒有束縛,人們還是會走相同的道路,就像他現在的選擇那樣,自由地向著計劃好的目標進發。
為什麽會這樣?陳暮雲從內心深處自問。
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巴托的身影,然後是心蘭和其他許許多多“誌同道合”的人。
“同一夢想嗎?”
就算是不同的人,都有可能向著同一目標努力,為什麽魔法就不能這麽做?
自由了就不會戰鬥了嗎?就會不屑於配合別人一起作戰了嗎?
機械性地執行命令,思維就不能飛出身體去看外麵的世界了嗎?
一國元首照樣有妻兒,照樣要吃飯睡覺,照樣要活下去,照樣會有壽終正寢的一天。
工廠最底層的農民工,也能通過網絡去瀏覽世間大事,胸懷天下。
說他們閑著沒事幹?也許是吧,但你們能做的也隻有嘲笑他們的身份罷了,你無法拘禁他們的靈魂,他們的夢想。
要把不同地位身份的人聚集起來,向著一處使勁,僅僅靠力量是不夠的。
宗師級能夠利用天地間可利用的力量,帝級能夠靠“力量”來強迫“敵人”不情不願地為自己戰鬥……但也僅是如此罷了。
帝級還不夠,強迫是無法走到最後的。
他需要更進一步。
……
為了找借口侵占魏國領土,為了找借口脫離南方的泥潭,突厥動員了近三十萬士兵迴北方。而打頭陣的部隊,足足有七萬。
對比起陳暮雲的七千多人來說,說是十倍於他們也不為過。
“以後誰告訴我們古蒙人都是蠢貨,我首先就打爆他的頭。”一名粗獷軍官罵道。
兵法到底是人總結得出的,突厥方的降臨沒看過兵法,但豐富的經驗告訴他,應該在開闊、能發揮人數優勢的地形來和陳暮雲軍對戰,然後便是眼前的情況了。
“說起來,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將領?”
馬念才麵容緊張得有些僵硬的時候,耳邊卻聽到陳暮雲這近乎閑聊的話語,差一點就從坐騎上跌下去。
“都什麽時候了,你還說這個!”
“就是這個時候才需要弄清楚。”陳暮雲招手讓牛皋過來,“你說,我作為主將,是不是連你都不如?”
若是以往,牛皋也會像馬念才那樣慌張,同時勸諫陳暮雲看時機再商討,隻是在一路連勝後,他也打心底認同這位主將對部隊是有很大作用的,尊敬也就從表麵逐漸發展到心底。
對於這樣的問題,他其實是不應該迴答的,但看到陳暮雲認真的表情,他思考了一下,答道:
“並不比我差,隻是不能振奮士氣。”
馬念才也看出了陳暮雲的認真勁,連忙說:“你該不會是打算身先士卒吧?不要忘了你可是沒有直接攻擊手段的方術啊!”
“我沒有忘記,隻是……”
陳暮雲遙望南方,想起了當初劉天的教誨。
“做你不敢做的事,做人們認為你做不到的事,你的軍隊就會得到勇氣!”
七萬軍對比之前的敵人,的確是多了不止一點,還沒有天時地利……而如果不能戰勝他們,就不要說對付之後的二十多萬大軍了,這是確立信心的一戰,他們必須證明自己有以一當十甚至更多的能力。
盡管他們都配備了坐騎,但他們真正的騎兵太少,大部分人的騎術水平都僅是“讓坐騎肯幫忙擋一下攻擊”的水準,人騎聯合魔法作戰、人騎分離協同穿插……這類的技術想都不要想。
這麽算起來,他們哪裏是要和七萬人打,雙方的差距少說都是七千對十萬了。
這是絕境,而絕境之下,唯有勇者才能爭得那一絲勝機!
王不先行,何以服眾?
將不在最前方,何以讓士兵賣命!
不舉著旗幟衝在最前方,又何以引導人民!
“這是我的軍隊。”陳暮雲策馬向前,身後白袍飄飄,仿若旗幟,“能夠最先嚐到勝利滋味的人,隻能是我。”
當然,承受最大風險的也是最接近勝利的人,但他無所謂畏懼!
即使是一直打頭陣的牛皋,也被陳暮雲的無畏所震懾了。
即使是向來以自保為首要任務的馬念才,身體也不由自主地行動了起來。
他們緊緊跟在陳暮雲的身後,跟在那個“勇者”的身後。
然後——
他們也得到了勇氣。
……
後世對這一戰的爭論很多,有說突厥軍不應該把七萬人分為四個部分,讓宋軍有了逐一擊破機會的……
有說突厥軍從一開始就犯了低估敵人的錯誤,應該盡可能以搏殺敵人一兵一卒為作戰目標的……
有說突厥軍後續的三萬援軍不應該在前陣潰敗的情況下還出動的……
有說突厥軍蠢如豬,居然不懂把最前麵的陳暮雲先殺死的……
但不管怎麽說,他們都必須承認突厥軍被那支白袍軍打得大敗,還是不折損一人的情況生生穿過了他們的包圍線——在後來人們委婉地把這個詞改成了防線,七萬人對七千人築起防線拚命抵擋,沒毛病。
以至於,白袍軍從敵軍防線殺出那刻,其主將發出的笑聲變成了對古蒙軍最刺耳的聲音。
但對宋軍來說,那是無比暢快的笑聲。
他們從未想過那個文弱的軍主能這麽爽朗,能這麽豁達,能這麽勇敢。
不由自主地,他們也跟著笑起來,七千人發出了驚天動地的笑聲。
自信、嘲諷、劫後餘生的喜悅、興奮……都盡數糅合在這之中。
……
西元10088年5月21日。
陳暮雲軍七千破突厥十萬,不折一兵一卒。
時人戲稱——
“意氣風發仰天笑,千軍萬馬避白袍。”
戰時地圖內戰的封頂是五十倍,來魏國時陳暮雲遇到的是六十倍左右的戰時地圖,但在拓跋明的宣言之後,橫亙在他們麵前的已是百倍的戰時地圖。
有投降派就有主戰派,甚至還有保守派、避戰派、激進派……等一係列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在突厥趕來之前,他們真正要對付的是這些人。
魏國沒有兵了?表麵上也許是這樣,但和大宋一樣,魏國內部的門派和貴族私兵可一點都不少,南下被征調了一部分,但過半都留在國土。
這些勢力肯定不會關心拓跋明的誌向,但他們會思考拓跋明的做法將會帶來的弊端,由於古蒙通訊並未受阻,所以消息靈通的人已經知道了突厥要來。
驅虎吞狼,各個勢力不禁聯想到這個詞,他們可不信突厥會好心到消滅叛軍就離去,因此在被吞並之前,他們必須率先行動。
在拓跋明的解釋下,陳暮雲等人迅速明白了情況,開始沿著大道前進。
戰時地圖的確是改變了地貌,但並不是一直在改變,五十一倍時多出來的地貌在一百倍的時候依然存在,擴大隻是小部分,係統最常用的手段是在中間添加新的地貌。
習慣戰爭的人民總是會在地圖擴大的第一時間出去進行勘探……如此一來,一直生活在不變的城鎮處的人們就擁有先天上的地理優勢,走小路反而會陷入困境。
大道當然也會改變,但朝廷最先收集的也是大道的數據,現在拓跋明手上就有一份六十倍時期的魏國主幹道變化報告。
而且,最重要的是陳暮雲軍不怕正麵對決。
“不知道我們會有多少人能夠平安迴到大宋呢?”
“放心,我會把大家都送迴去的,一個不少。”
這是陳暮雲早已決定好的事,剩下的就是成功做到。
認真來說,魏國內部勢力並不能給陳暮雲軍起到多大的威脅,每次來襲的人數不過是一萬多點,最多的時候也就兩萬。
但他們成功拖住了陳暮雲軍的腳步,12日出發,直到19日才進入突厥境。
慢倒是不慢,但兵將們都察覺到了一件事。
“軍主,請不要過於在意我們了。”
“怎麽了?”陳暮雲問。
“我們是軍人,並不怕犧牲,也有能力保護好自己!”
最初,他們是很樂意陳暮雲來幫助自己,但漸漸地,他們發現自己的戰鬥意識變弱了,進攻還好,至少那是他們主動配合的工作,但防禦和閃避的意識卻是一日不如一日。
沒人能夠永遠不失誤,如果陳暮雲失手,那時候的他們還會想起性命是自己的嗎?
“懶惰是最大的罪過!”
集中力量的高效作戰理念是不錯,但人類不是機械,是有自由需求的感性生物,他們希望陳暮雲能夠稍微放鬆那麽一點控製。
而且,他們也意識到了陳暮雲想要盡可能保住他們不死一人的想法,但是在籠子裏被長期保護,還是飛向天空被雨打風吹而死——這是個自古以來就值得思考的話題。
嚴格來說,兵將們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無疑是他們已經漸漸感受到了陳暮雲的能力天花板,或者說,他們是感受到了帝級方術的瓶頸,從而產生了尋找新出路的自發性意識。
“我希望大家能諒解,這是目前最好也最安全的做法了,至於我失誤時的情況,我也準備好了提醒機製,大家請放心。”
這樣解釋並不能真正說服眾人,但在外界的壓力下,質疑暫時無法掀起多少波瀾……陳暮雲清楚這不是長遠之計,他也沒打算打造一支對自己依賴極強的部隊。
真正的強軍,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是強軍。
他們背負起了象征陳暮雲的白袍,陳暮雲當然也要迴報他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必須要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啊……念才兄,你覺得問題的關鍵在哪?”
“大多數人都肯聽你的調度,沒必要因為少部分人而改變優良的作戰方式。”馬念才這一路都在做思想指導工作,很清楚應該如何宣傳。
“優良並不是盡頭啊,而且他們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錯的。”
“難道你還想完美?我說,就算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但也隻是也許,我們不能拿命來試。”
“不,我想說的是,自由和調控真的不能融為一體嗎?”
“廢話,你現在放我走,信不信我立刻躲進山中?”馬念才白了他一眼。
陳暮雲沒有迴答,然而他根本不信馬念才會這麽做。
就算沒有束縛,人們還是會走相同的道路,就像他現在的選擇那樣,自由地向著計劃好的目標進發。
為什麽會這樣?陳暮雲從內心深處自問。
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巴托的身影,然後是心蘭和其他許許多多“誌同道合”的人。
“同一夢想嗎?”
就算是不同的人,都有可能向著同一目標努力,為什麽魔法就不能這麽做?
自由了就不會戰鬥了嗎?就會不屑於配合別人一起作戰了嗎?
機械性地執行命令,思維就不能飛出身體去看外麵的世界了嗎?
一國元首照樣有妻兒,照樣要吃飯睡覺,照樣要活下去,照樣會有壽終正寢的一天。
工廠最底層的農民工,也能通過網絡去瀏覽世間大事,胸懷天下。
說他們閑著沒事幹?也許是吧,但你們能做的也隻有嘲笑他們的身份罷了,你無法拘禁他們的靈魂,他們的夢想。
要把不同地位身份的人聚集起來,向著一處使勁,僅僅靠力量是不夠的。
宗師級能夠利用天地間可利用的力量,帝級能夠靠“力量”來強迫“敵人”不情不願地為自己戰鬥……但也僅是如此罷了。
帝級還不夠,強迫是無法走到最後的。
他需要更進一步。
……
為了找借口侵占魏國領土,為了找借口脫離南方的泥潭,突厥動員了近三十萬士兵迴北方。而打頭陣的部隊,足足有七萬。
對比起陳暮雲的七千多人來說,說是十倍於他們也不為過。
“以後誰告訴我們古蒙人都是蠢貨,我首先就打爆他的頭。”一名粗獷軍官罵道。
兵法到底是人總結得出的,突厥方的降臨沒看過兵法,但豐富的經驗告訴他,應該在開闊、能發揮人數優勢的地形來和陳暮雲軍對戰,然後便是眼前的情況了。
“說起來,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將領?”
馬念才麵容緊張得有些僵硬的時候,耳邊卻聽到陳暮雲這近乎閑聊的話語,差一點就從坐騎上跌下去。
“都什麽時候了,你還說這個!”
“就是這個時候才需要弄清楚。”陳暮雲招手讓牛皋過來,“你說,我作為主將,是不是連你都不如?”
若是以往,牛皋也會像馬念才那樣慌張,同時勸諫陳暮雲看時機再商討,隻是在一路連勝後,他也打心底認同這位主將對部隊是有很大作用的,尊敬也就從表麵逐漸發展到心底。
對於這樣的問題,他其實是不應該迴答的,但看到陳暮雲認真的表情,他思考了一下,答道:
“並不比我差,隻是不能振奮士氣。”
馬念才也看出了陳暮雲的認真勁,連忙說:“你該不會是打算身先士卒吧?不要忘了你可是沒有直接攻擊手段的方術啊!”
“我沒有忘記,隻是……”
陳暮雲遙望南方,想起了當初劉天的教誨。
“做你不敢做的事,做人們認為你做不到的事,你的軍隊就會得到勇氣!”
七萬軍對比之前的敵人,的確是多了不止一點,還沒有天時地利……而如果不能戰勝他們,就不要說對付之後的二十多萬大軍了,這是確立信心的一戰,他們必須證明自己有以一當十甚至更多的能力。
盡管他們都配備了坐騎,但他們真正的騎兵太少,大部分人的騎術水平都僅是“讓坐騎肯幫忙擋一下攻擊”的水準,人騎聯合魔法作戰、人騎分離協同穿插……這類的技術想都不要想。
這麽算起來,他們哪裏是要和七萬人打,雙方的差距少說都是七千對十萬了。
這是絕境,而絕境之下,唯有勇者才能爭得那一絲勝機!
王不先行,何以服眾?
將不在最前方,何以讓士兵賣命!
不舉著旗幟衝在最前方,又何以引導人民!
“這是我的軍隊。”陳暮雲策馬向前,身後白袍飄飄,仿若旗幟,“能夠最先嚐到勝利滋味的人,隻能是我。”
當然,承受最大風險的也是最接近勝利的人,但他無所謂畏懼!
即使是一直打頭陣的牛皋,也被陳暮雲的無畏所震懾了。
即使是向來以自保為首要任務的馬念才,身體也不由自主地行動了起來。
他們緊緊跟在陳暮雲的身後,跟在那個“勇者”的身後。
然後——
他們也得到了勇氣。
……
後世對這一戰的爭論很多,有說突厥軍不應該把七萬人分為四個部分,讓宋軍有了逐一擊破機會的……
有說突厥軍從一開始就犯了低估敵人的錯誤,應該盡可能以搏殺敵人一兵一卒為作戰目標的……
有說突厥軍後續的三萬援軍不應該在前陣潰敗的情況下還出動的……
有說突厥軍蠢如豬,居然不懂把最前麵的陳暮雲先殺死的……
但不管怎麽說,他們都必須承認突厥軍被那支白袍軍打得大敗,還是不折損一人的情況生生穿過了他們的包圍線——在後來人們委婉地把這個詞改成了防線,七萬人對七千人築起防線拚命抵擋,沒毛病。
以至於,白袍軍從敵軍防線殺出那刻,其主將發出的笑聲變成了對古蒙軍最刺耳的聲音。
但對宋軍來說,那是無比暢快的笑聲。
他們從未想過那個文弱的軍主能這麽爽朗,能這麽豁達,能這麽勇敢。
不由自主地,他們也跟著笑起來,七千人發出了驚天動地的笑聲。
自信、嘲諷、劫後餘生的喜悅、興奮……都盡數糅合在這之中。
……
西元10088年5月21日。
陳暮雲軍七千破突厥十萬,不折一兵一卒。
時人戲稱——
“意氣風發仰天笑,千軍萬馬避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