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四冥島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馬皇後 作者:海笑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餘音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或許你說得對,我應該學會獨立思考,不再完全依賴聖賢書。”
小劉月姚笑了起來:“這才對嘛,以後別再老是爹爹說了。”
“我跟你打個比方,比如救人,聖賢書裏教我們見人必須要救,還提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可救了人自己卻死了,那救人不能救自己的性命,那救人的意義在何處?你救的那個人可以闔家團圓,可你的家裏卻永遠團圓不了,這不是對自己家人的不公平嗎?難道這不是自私嗎?”
餘音愣住了,她還是第一次聽到書本裏沒有過的道理,這讓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道理不全在書裏,道理就在腳下,你走出的道理才是屬於你的道理。
餘音思考著這些話,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她意識到,一直以來她都在追求書中的道理,但這些道理往往無法完全適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況。
她想起了自己曾經遇到過的一些困境和選擇,當時她總是試圖按照書中的教導去做,但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現在想來,或許正是因為那些道理並沒有真正考慮到個人的處境和感受。
她開始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曆和背景,所以對於同一件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方式。而這些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感悟,才是最真實、最貼近生活的道理。
餘音決定不再僅僅依賴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實際情況。她相信隻有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嚐試,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和價值觀。
同時,她也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盲目地追求所謂的“大義”或“無私”,而是要學會平衡自我與他人的利益。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人,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最後,餘音感慨道:“原來,真正的道理並非隻存在於書中,而是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行動去踐行。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我不能說書裏的道理都是錯的,但那些道理並不屬於我,我的道理我自己會知道,我隻是想給你提供另一種可能,讓你明白,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
從那時候開始,我的性格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怯懦,而是變得更加勇敢、果斷,甚至能夠毫不猶豫地殺人……
說到這裏,餘貴妃的眼神突然變得兇狠起來,仿佛迴憶起了過去的某些事情。
“可是,既然你母親教導了你這些道理,似乎並沒有錯啊。但這和馬皇後又有什麽關係呢?感覺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聯係啊。”
餘貴妃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地說:“因為龍脈!”
“龍脈???”秦覺眨了眨眼睛,滿臉疑惑,完全摸不著頭腦。
秦覺感覺自己聽到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秘密,心中震撼不已。他曾經閱讀過許多關於龍脈的書籍,也曾聽聞過相關的傳說和故事。在那些記載和傳聞之中,每到一個朝代即將走向衰落之際,龍脈便會悄然顯現。一旦龍脈現世,天下必將陷入動蕩不安的局麵。此時,紫薇星的光芒將會變得微弱,天空中會同時出現多個紫薇星,而代表著當朝的那顆紫薇星則會逐漸黯淡無光。因此,曆代帝王無不忌憚龍脈的存在。
為了維護王朝的統治,每個朝代都會設立專門的司天監來觀測天象。這些司天監不僅負責祈求祥瑞、避開災禍,還肩負著向天祈福降雨的重任。然而,對於每位皇帝而言,最為重要的任務便是探尋可能出現的龍脈,並將其斬斷。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使命,關係到王朝的興衰存亡。
秦覺靜靜地聽著,心情愈發緊張起來。他不禁咽了咽口水,感到一陣膽戰心驚。仿佛他的生命正懸掛在懸崖邊緣,隨時可能墜落。
餘貴妃接著娓娓道來:“話說當年明朝開國之時,明太祖朱元璋同樣深知龍脈之事。畢竟,他的祖上便曾擁有過一條龍脈。然而,天下之大,龍脈豈止僅有他家那一條?若不斬斷其餘龍脈,恐怕他的皇位難以坐穩。某夜,朱元璋忽得一夢,夢中竟見自家王朝遭覆滅,新朝取而代之。驚醒後,他心急如焚,當即連夜宣召劉伯溫入宮,焦急地問道:‘劉愛卿,你向來神機妙算,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可知龍脈之事究竟如何?’劉伯溫恭敬迴答:‘陛下,龍脈乃是起伏之山脈,龍者,地理之脈絡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木則如龍之毛發。如此,方才構成一條完整之龍脈。’”
“但這隻是表麵的形,一條真正的龍脈,還需要隨山川行走的氣脈,這樣才是一條活龍,才能真正的代表一個王朝,皇帝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又詢問劉伯溫如何斬龍,劉伯溫說隻需要改變龍脈的形狀,斬斷氣脈,使他成為一條死龍,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然後他就命令劉伯溫去斬龍,他每去一個龍山,山上就會開一口井,這口井不是普通的井,它叫鎖龍井,以此手段,劉伯溫順利替皇帝斬盡天下龍脈,可是他去了一個地方,扭頭就走!”
秦覺聽著故事,越發被吸引,迫不及待地追問:“為什麽他要扭頭就走呢?”
餘貴妃微微低下頭,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慢慢開口迴答道:“因為劉伯溫帶著他的斬龍隊前往了一個神秘之地,但他的部下卻接二連三地離奇死亡。於是,他決定補上一卦,結果令他大驚失色——卦象顯示極其兇險。原來,斬斷龍脈本就是違背天意的行為,每斬斷一條龍脈都會遭到反噬,並落在斬龍人的身上。劉伯溫曾斬斷天下所有龍脈,他清楚自己犯下的罪行極為嚴重,上天絕不可能饒恕他,這種罪孽將會一直纏繞在他及其子孫後代的身上。為了給自己留下一線生機,劉伯溫帶領著僅剩的斬龍隊匆匆迴京向皇帝稟報任務完成情況。皇帝詢問他是否已經徹底斬斷龍脈,劉伯溫深知伴君如同伴虎,隻得無奈撒謊稱已全部斬斷。”
小劉月姚笑了起來:“這才對嘛,以後別再老是爹爹說了。”
“我跟你打個比方,比如救人,聖賢書裏教我們見人必須要救,還提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可救了人自己卻死了,那救人不能救自己的性命,那救人的意義在何處?你救的那個人可以闔家團圓,可你的家裏卻永遠團圓不了,這不是對自己家人的不公平嗎?難道這不是自私嗎?”
餘音愣住了,她還是第一次聽到書本裏沒有過的道理,這讓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道理不全在書裏,道理就在腳下,你走出的道理才是屬於你的道理。
餘音思考著這些話,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她意識到,一直以來她都在追求書中的道理,但這些道理往往無法完全適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況。
她想起了自己曾經遇到過的一些困境和選擇,當時她總是試圖按照書中的教導去做,但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現在想來,或許正是因為那些道理並沒有真正考慮到個人的處境和感受。
她開始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曆和背景,所以對於同一件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方式。而這些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感悟,才是最真實、最貼近生活的道理。
餘音決定不再僅僅依賴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實際情況。她相信隻有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嚐試,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和價值觀。
同時,她也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盲目地追求所謂的“大義”或“無私”,而是要學會平衡自我與他人的利益。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人,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最後,餘音感慨道:“原來,真正的道理並非隻存在於書中,而是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行動去踐行。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我不能說書裏的道理都是錯的,但那些道理並不屬於我,我的道理我自己會知道,我隻是想給你提供另一種可能,讓你明白,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
從那時候開始,我的性格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怯懦,而是變得更加勇敢、果斷,甚至能夠毫不猶豫地殺人……
說到這裏,餘貴妃的眼神突然變得兇狠起來,仿佛迴憶起了過去的某些事情。
“可是,既然你母親教導了你這些道理,似乎並沒有錯啊。但這和馬皇後又有什麽關係呢?感覺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聯係啊。”
餘貴妃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地說:“因為龍脈!”
“龍脈???”秦覺眨了眨眼睛,滿臉疑惑,完全摸不著頭腦。
秦覺感覺自己聽到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秘密,心中震撼不已。他曾經閱讀過許多關於龍脈的書籍,也曾聽聞過相關的傳說和故事。在那些記載和傳聞之中,每到一個朝代即將走向衰落之際,龍脈便會悄然顯現。一旦龍脈現世,天下必將陷入動蕩不安的局麵。此時,紫薇星的光芒將會變得微弱,天空中會同時出現多個紫薇星,而代表著當朝的那顆紫薇星則會逐漸黯淡無光。因此,曆代帝王無不忌憚龍脈的存在。
為了維護王朝的統治,每個朝代都會設立專門的司天監來觀測天象。這些司天監不僅負責祈求祥瑞、避開災禍,還肩負著向天祈福降雨的重任。然而,對於每位皇帝而言,最為重要的任務便是探尋可能出現的龍脈,並將其斬斷。這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使命,關係到王朝的興衰存亡。
秦覺靜靜地聽著,心情愈發緊張起來。他不禁咽了咽口水,感到一陣膽戰心驚。仿佛他的生命正懸掛在懸崖邊緣,隨時可能墜落。
餘貴妃接著娓娓道來:“話說當年明朝開國之時,明太祖朱元璋同樣深知龍脈之事。畢竟,他的祖上便曾擁有過一條龍脈。然而,天下之大,龍脈豈止僅有他家那一條?若不斬斷其餘龍脈,恐怕他的皇位難以坐穩。某夜,朱元璋忽得一夢,夢中竟見自家王朝遭覆滅,新朝取而代之。驚醒後,他心急如焚,當即連夜宣召劉伯溫入宮,焦急地問道:‘劉愛卿,你向來神機妙算,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可知龍脈之事究竟如何?’劉伯溫恭敬迴答:‘陛下,龍脈乃是起伏之山脈,龍者,地理之脈絡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木則如龍之毛發。如此,方才構成一條完整之龍脈。’”
“但這隻是表麵的形,一條真正的龍脈,還需要隨山川行走的氣脈,這樣才是一條活龍,才能真正的代表一個王朝,皇帝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又詢問劉伯溫如何斬龍,劉伯溫說隻需要改變龍脈的形狀,斬斷氣脈,使他成為一條死龍,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然後他就命令劉伯溫去斬龍,他每去一個龍山,山上就會開一口井,這口井不是普通的井,它叫鎖龍井,以此手段,劉伯溫順利替皇帝斬盡天下龍脈,可是他去了一個地方,扭頭就走!”
秦覺聽著故事,越發被吸引,迫不及待地追問:“為什麽他要扭頭就走呢?”
餘貴妃微微低下頭,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慢慢開口迴答道:“因為劉伯溫帶著他的斬龍隊前往了一個神秘之地,但他的部下卻接二連三地離奇死亡。於是,他決定補上一卦,結果令他大驚失色——卦象顯示極其兇險。原來,斬斷龍脈本就是違背天意的行為,每斬斷一條龍脈都會遭到反噬,並落在斬龍人的身上。劉伯溫曾斬斷天下所有龍脈,他清楚自己犯下的罪行極為嚴重,上天絕不可能饒恕他,這種罪孽將會一直纏繞在他及其子孫後代的身上。為了給自己留下一線生機,劉伯溫帶領著僅剩的斬龍隊匆匆迴京向皇帝稟報任務完成情況。皇帝詢問他是否已經徹底斬斷龍脈,劉伯溫深知伴君如同伴虎,隻得無奈撒謊稱已全部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