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源等待數學年刊編委會迴複的過程中,時間轉眼便來到九月底。


    經過兩個周的專業課程學習,大家算是徹底適應了大學生活的節奏,不過因為即將迎來國慶假期,臉上更多還是充斥著期待和喜色。


    2003年9月30日,周二,紫荊公寓男生宿舍。


    李振亞和王海濤正收拾東西,準備趁著假期迴家裏待上幾天。


    待把包裝好後,還是忍不住扭頭朝徐源問了句。


    “徐源你真要留下來啊?”


    “我家裏人都在省城,迴去也不方便,留在學校還能去圖書館看書。”


    麵對李振亞的詢問,徐源聞言沉聲迴答,已經把自己的七天假期安排的井井有條。


    他先前已經給家裏打去了電話,得知省城那邊的店鋪已經交付,父母眼下都在那裏忙著裝修,加上房子要明年才能正式交付,居住不太方便之下就算迴去也幫不上什麽忙。


    況且父母在電話裏也不讓他迴去,生怕因家裏的事耽誤學習。


    徐源對此倒也沒啥不放心的,畢竟有姐姐徐瑩在放假能做不少事。


    反倒是他又要複習本科階段的數學課程,又要時不時往工程力學係那邊跑。


    由於工程力學係經常見不到他的人,他都快成了各科老師口中的名人,每次上課前都要先看他在不在。


    所以他便想趁著國慶假期,泡在圖書館裏先把本科階段大一大二的專業課複習掉拿到學分,然後再去參加工程力學係的考試。


    盡可能在兩年時間內獲得雙學士學位,否則就有點太浪費光陰了。


    再說他還能隨時進入深度學習狀態,以比較高的效率進行複習。


    “要不說源哥那麽優秀呢,就咱們倆這動不動就想家的人注定難有大出息了。”王海濤接過話茬臉上堆著憨厚笑容自損了句。


    說完又抬起目光落在床上的劉洋身上,也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你呢劉洋,是留在學校還是迴家?”


    “我家就是燕京的,白天可以跟著源哥去圖書館。”劉洋略做思考語氣肯定的說。


    本來他最初打算也是迴家的,可聽到徐源這七天要泡在圖書館。


    頓時便調整了自己的規劃。


    決定和徐源一起去圖書館複習研究資料。


    畢竟他和徐源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再不跟緊點豈不是連背影都看不到了。


    “那宿舍可就交給你們留守了,等開學我給伱們帶點土特產。”


    李振亞最後講完話,便也不再耽擱時間,率先背上包出門離開宿舍。


    王海濤則緊隨其後。


    他們都是提前買好的火車票,為了不錯過車往往會選擇提前很長時間到達車站。


    原本四個人的寢室,一下子少了兩個人到顯得空曠很多瞬間安靜下來。


    這時徐源從褲兜裏掏出自己的手機,按了下確定鍵點亮屏幕看到距離吃飯還早,便站起身準備現在就去圖書館泡著。


    “劉洋。”


    “我要去圖書館待會,你去嗎?”


    打定主意後他還不忘順便詢問了下劉洋,看看對方是否要和自己一起。


    劉洋既然決定不迴家,那自然不會錯過和徐源一起去圖書館複習的機會,聞言立刻便手腳並用快速從床上爬下來。


    “等等我。”


    隨即兩人帶上要用的東西,鎖好宿舍門出發前往學校圖書館。


    ……


    徐源不是第一次來圖書館,但每迴都會很感慨。


    隻能說無論周末還是節假日,圖書館始終是人員最多的地方。


    要知道這還是考研大軍還沒形成的時候。


    憑借學生卡來到樓上,徐源徑直走向理學類,找了幾本概率論和統計學方麵的書籍。


    坐到空位上認真研究起來。


    這些都算是大二上學期的課程,因為奧賽基本不涉及相對代數幾何要陌生些,想讓自身擁有足夠夯實的數學基礎不熟悉是不行的。


    否則不能靈活應用的話,就算記在腦子裏也屬於浪費大腦儲存空間。


    而值得一提的是,劉洋和徐源並沒有坐到一起。


    他找了些數學領域的期刊文獻,到旁邊桌子空位坐下翻閱。


    兩人算是互不打擾。


    就這樣。


    接下來幾天徐源的行程路線非常固定,基本就是宿舍食堂和圖書館。


    至於劉洋也確實做到了陪同,隻是晚上有時候迴家沒再寢室居住。


    與此同時。


    就當徐源每天越發充實時,遠在大洋彼岸的新澤西洲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年刊編委會成員正在和平時一樣忙碌著。


    從來自全球各地區的投稿中,經過層層篩選找出高質量的論文。


    並通過至少三位權威審稿人的審核,這篇論文才能正式發表。


    也正是因為自身的名聲和威望,以及獨特嚴謹的審稿機製,才使得數學年刊成為數學領域中的頂刊。


    霍爾特作為編委會主編,他每天都要查看審核編輯初步篩選後進入他郵箱的論文稿件。


    然後再由他對接權威審稿人進行交叉審核,最終確定論文的質量。


    或許是最近始終沒有高質量的論文進入視線,這讓霍爾特的脾氣有些暴躁。


    被窗外滴落的雨點聲驚擾後,他暫時停下工作站起身來很不高興。


    “我討厭下雨天。”


    對著外麵自語般發泄了句,走到咖啡機前為自己泡了杯咖啡。


    待情緒稍微平複些,才重新迴到電腦旁繼續審稿。


    “這些審核編輯都是蠢貨嗎,居然把這種質量的論文也轉到我的郵箱。”


    可惜連續看了幾篇論文都相當不滿意。


    嘴上的吐槽始終沒停下來過。


    直到瞅見一篇題目為關於無窮多個卡邁克爾數之間的間隔問題證明的論文,這才讓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卡邁克爾數的間隔問題,這麽長時間過去又有數學家嚐試證明了嗎?”


    小聲嘀咕了句當即認真查閱起來。


    當年無窮多個卡邁克爾數剛被證明時,有很多數學家嚐試解決未完成的間隔問題,奈何最終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收獲。


    後麵陸續幾年,還願意嚐試研究這項問題的數學家也逐漸減少。


    畢竟數學界有太多懸而未決的難題尚未解決,卡邁克爾數的間隔問題又不是太出名,自然不會有太多數學家持續投入精力。


    沒想到今天竟有人再次挑戰這個問題。


    並且從標題和投稿他們數學年刊的底氣看,似乎還真有可能證明。


    從內心來說霍爾特自然希望是篇高質量論文,這樣發表出來也好提升下數學年刊的影響因子,最近這段時間期刊的內容質量確實有所下滑。


    他們急需一篇高質量論文,來充當期刊的門麵。


    不過論文的內容究竟如何,還要等審稿人完成交叉審核確認後才能知道。


    伴隨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霍爾特臉上的表情也逐漸被驚喜取代。


    在看完全篇論文後立刻挺直身體。


    “非常好的一篇論文,我想我應該找些數論領域中的權威人士來審核。”


    他盡管對數論不是很擅長,卻憑借經驗總感覺這是篇非常有含金量的論文,不出意外的話無窮多個卡邁克爾數之間的間隔問題真要被解決了。


    但礙於數學年刊的審稿機製,他必須尋找幾位審稿人來看這篇論文。


    念頭停留在這裏,頓時便開始思考合適的人選。


    首先選擇範圍自然是在數學年刊的創辦者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中。


    要知道研究院中的數學家可不在少數。


    “德利涅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代數幾何,但在數論拓撲學方麵同樣見解很深,肯定可以判斷出這篇論文中使用的證明方法。”


    就當大腦中浮現出適合的人選,接著霍爾特便將這篇論文打印出來,準備去一趟德利涅教授的辦公室。


    可剛把打印好的論文裝進公文包裏,他突然又想到位更合適的人選。


    “對了。”


    “我為什麽不去找無窮多個卡邁克爾數的證明者波梅蘭斯教授?”


    “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說著臉上頓時便被驚喜笑容取代,為自己的聰明感到機智。


    如今證明無窮多個卡邁克爾數問題的三位教授,其中波梅蘭斯在新罕布什爾州,受聘於達特茅斯學院擔任數學教授。


    時隔九年後讓對方看到這篇解決間隔問題的論文想想都讓人感動。


    “看來我要去一趟達特茅斯學院了。”


    打定主意霍爾特也是不再繼續耽擱什麽,向編委會說明情況後便動身出發。


    ——


    當年波梅蘭斯和另外兩位數學家投稿時,霍爾特還不是數學年刊的主編,因此與波梅蘭斯的關係並非特別友好熟悉。


    不過來到達特茅斯學院後,他還是憑借數學年刊成功見到了對方。


    “霍爾特先生,不知道我能幫助你什麽?”


    頭發接近銀白的波梅蘭斯,麵對眼前的霍爾特主動開口詢問。


    對此霍爾特哪裏敢浪費機會,連忙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中拿出那篇論文。


    並向其解釋道:“波梅蘭斯教授,我這裏有篇論文相信你肯定會很喜歡。”


    “論文?”


    波梅蘭斯聞言雖有些疑惑,但仍舊伸手將這份論文接了過來。


    還沒等他垂下目光認真查看,耳旁又再次響起了霍爾特的聲音。


    “這篇論文證明了你們九年前未解決的無窮多個卡邁克爾數之間的間隔問題。”


    ……


    求訂閱求月票,明天繼續爆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院士從學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越南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越南秋並收藏大國院士從學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