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薑維在前往漢中的途中遇到了司馬師率領的軍隊攔截。原來,在薑維攻取雍州的時候,郭淮向魏主報告,並與司馬懿商議對策。懿派遣他的長子司馬師率領五萬軍隊前來雍州助戰。司馬師聽說蜀軍撤退,以為蜀軍勢弱,於是在半路上出兵襲擊。然而,他在趕到陽平關時,被薑維運用武侯傳授的連弩法擊敗,兩側暗設連弩百餘張,一弩發射十矢,都是毒箭,兩側的弩箭齊發,前軍的人馬被射殺無數。司馬師在混亂的軍隊中逃命迴去。與此同時,麹山城中的蜀將句安見援軍不到,便開門投降魏國。薑維折損了數萬兵力,帶著敗兵迴到漢中駐紮。司馬師自己迴到洛陽。到了魏嘉平三年的秋天八月,司馬懿病重,漸漸沉重,召喚兩個兒子到床前囑咐道:“我為魏國事奉多年,被封為太傅,作為臣子的地位已經極高了;人們都懷疑我有異誌,我曾經感到恐懼。在我死後,你們兩個要善於處理國家政務。要謹慎!要謹慎!”說完就去世了。


    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上奏魏主曹芳。芳豐厚地舉行了祭葬儀式,贈予優厚的諡號;封師為大將軍,總領尚書機密大事,封昭為驃騎上將軍。與此同時,吳國的孫權先是有太子孫登,是徐夫人所生,於吳赤烏四年去世,於是立次子孫和為太子,是琅琊王夫人所生。孫和因與全公主不和,被公主陷害,權廢黜他,孫和憂憤而死,接著又立三子孫亮為太子,是潘夫人所生。此時陸遜、諸葛瑾都已去世,各種大小事務都歸諸葛恪負責。在太元元年秋天八月初一的一天,突然刮起了大風,江海湧起巨浪,平地上的水深達八尺。吳主孫權先在自己的陵墓種植的鬆柏全都被連根拔起,直飛到了建業城南門外,倒在道路上。權因此受到驚嚇而病倒。到了次年四月,病情加重,他召喚太傅諸葛恪、大司馬呂岱到床前,囑咐他們處理後事。說完就去世了。他在位二十四年,享年七十一歲,是蜀漢延熙十五年。後人有詩說:“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孫權死後,諸葛恪擁立孫亮為帝,大赦天下,並改年號為建興元年。孫權被追諡為大皇帝,葬在蔣陵。消息傳到洛陽後,司馬師得知孫權已死,便商議起兵伐吳。然而,尚書傅嘏認為吳有長江之險,曆次征伐都未能成功,因此應該各守邊疆才是上策。但司馬師和司馬昭都堅持要攻打吳國,於是命令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都督毋丘儉各引兵十萬,分別攻打南郡、東興和武昌。司馬昭被任命為大都督,總領三路軍馬。


    同年冬十二月,司馬昭兵到達東吳邊界,屯駐人馬,召集王昶、胡遵、毋丘儉到帳中商議。他認為東吳最重要的地方是東興郡,因為東吳在那裏築起了大堤,左右又築了兩城,以防巢湖後麵的攻擊。他命令王昶、毋丘儉各引一萬兵,列在左右,不要輕率進發,等待取下東興郡後再一齊進兵。同時,他命令胡遵為先鋒,總領三路兵前去搭建浮橋,奪取東興大堤。如果能夠奪得左右兩城,就是大功一件。


    在吳國方麵,太傅諸葛恪聽聞魏兵三路而來,召集眾將商議。平北將軍丁奉認為東興是東吳緊要的地方,如果失守,南郡、武昌就會危機。諸葛恪同意他的看法,命令丁奉引三千水兵從江中前去,他自己隨後率領呂據、唐諮、留讚等各引一萬馬步兵,分三路來接應。隻等聽到連珠炮響,就一齊進兵。諸葛恪自己則引領大兵後續趕到。


    丁奉得令後,立即率領三千水兵,分乘三十隻船,向東興進發。此刻的他充滿了鬥誌,看著浩渺的江水,心中暗自發誓,必定要守住東吳這一緊要之處。士兵們在他的帶領下,也表現出堅定的決心,他們手中的船槳猶如利劍一般,切割開江水,向著前方衝去。


    卻說胡遵渡過浮橋,屯兵於堤上,派遣桓嘉、韓綜攻打兩城。左城由吳將全端守把,右城由吳將留略守把。這兩座城池高峻堅固,急切攻打不下。全端和留略二人見魏兵勢大,不敢出戰,隻死守城池。胡遵便在徐塘下寨。


    此時正值嚴寒,天降大雪,胡遵與眾將設席高會,飲酒作樂。忽然有人報告說水上有三十隻戰船來到。胡遵出寨看時,見船將次傍岸,每船上約有百人,心中不以為意,遂迴帳中對諸將說:“不過三千人而已,何足懼哉!”隻令部將哨探,仍舊飲酒。


    然而,這三千人卻是丁奉所率。丁奉將船一字兒拋在水上,對部將說:“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貴,正在今日!”他命令眾軍脫去衣甲,卸了頭盔,不用長槍大戟,隻帶短刀。魏兵見之大笑,更不準備。


    忽然間,連珠炮響了三聲,丁奉扯刀當先,一躍上岸。眾軍皆拔短刀,隨奉上岸,砍入魏寨。魏兵措手不及,一時間亂作一團。韓綜急忙拔帳前大戟迎擊丁奉,卻被他搶入懷內,手起刀落,砍翻在地。桓嘉從左邊轉出,忙綽槍刺向丁奉,被丁奉挾住槍杆。嘉棄槍而走,奉一刀飛去,正中左肩,嘉望後便倒。丁奉趕上,以槍刺之。


    此時三千吳兵在魏寨中左衝右突,勢如破竹。胡遵見狀急上馬奪路而走。魏兵齊奔上浮橋,然而浮橋已斷,大半落水而死;殺倒在雪地者,不知其數。車仗馬匹軍器,皆被吳兵所獲。這場戰鬥,吳兵大獲全勝。


    司馬昭、王昶、毋丘儉等人聽聞東興兵敗的消息後,也隻好勒兵而退。而諸葛恪則引兵至東興,收兵賞勞之後,聚集眾將說:“司馬昭兵敗北歸,正好乘勢進取中原。”於是他一麵向蜀國送去書信,請求薑維進兵攻魏國的北部,約定平分天下;一麵起大兵二十萬,來伐中原。


    然而臨行時,忽然看見一道白氣從地而起,遮斷三軍,對麵不見。蔣延說:“此氣乃白虹也,主喪兵之兆。太傅隻可迴朝不可伐魏。”諸葛恪聽後大怒斬了蔣延仍舊催兵前進。丁奉提出:“魏以新城為總隘口若先取得此城司馬師破膽矣。”諸葛恪聽後大喜於是即刻起兵直至新城。


    卻說諸葛恪連月來攻打新城,卻一直沒有攻下。他下令眾將並力攻城,怠慢者立斬,於是諸將奮力攻打。城東北角即將陷落,然而此時,張特在城中定下一計,派出一位舌辯之士帶著冊籍前往吳寨見諸葛恪,告訴他:“根據魏國之法,若敵人困城,守城將堅守一百日,而無救兵至,然後出城降敵者,家族不坐罪。現在將軍圍城已九十餘日,望乞再容數日,某主將盡率軍民出城投降。今先具冊籍呈上。”


    諸葛恪聽信了這話,於是收了軍馬,暫停攻城。原來張特用這緩兵之計,暫時哄退了吳兵,然後立即拆城中房屋,於破城處修補完備。接著他登上城樓大罵:“我城中尚有半年之糧,豈肯降吳狗耶!盡戰無妨!”諸葛恪大怒,催兵再次攻打城池。然而城上亂箭齊發,諸葛恪額頭正中一箭,翻身落馬。眾將救他迴寨後,發現他的金瘡又發作了。


    此時眾軍皆無戰心,加上天氣亢炎,軍士多病。諸葛恪金瘡稍可後,欲催兵繼續攻城。然而營吏告訴他:“人人皆病,安能戰乎?”諸葛恪大怒說:“再說病者斬之!”眾軍聞知後,逃走的士兵無數。忽然有報告說都督蔡林引本部軍投魏去了。諸葛恪大驚,親自乘馬遍視各營,果然看見軍士們麵色黃腫,各帶病容。於是隻好勒兵迴吳。


    這場戰敗讓諸葛恪感到非常羞慚,他托病不去朝見皇帝。吳主孫亮親自到他的宅第問安,文武官僚也都來拜見。諸葛恪恐怕人們議論他的失敗,先搜求眾官將的過失,輕則發遣邊方,重則斬首示眾。於是內外官僚無不悚懼。他又命令心腹將張約、朱恩管理禦林軍作為自己的爪牙。


    孫峻字子遠是孫堅弟孫靜的曾孫孫恭的兒子他在孫權存日就很受喜愛被命掌禦林軍馬。他聽說諸葛恪令張約、朱恩二人掌禦林軍奪其權心中大怒。太常卿滕胤因與諸葛恪有隙就乘間說孫峻道:“諸葛恪專權恣虐殺害公卿將有不臣之心。公係宗室何不早圖之?”孫峻說:“我有是心久矣今當即奏天子請旨誅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新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煮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煮豆並收藏三國新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