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率大軍到達夔關,駐紮在白帝城。前隊軍馬已經出了川口。有近臣奏報說:“吳國派遣諸葛瑾前來。”先主傳旨讓他進入城中。黃權建議說:“瑾的弟弟在蜀中任相,他來必有事情。陛下何不讓他進來,聽聽他的言語。如果可行,就答應他;如果不可行,就借他的口傳話給孫權,讓他知道我們要問罪有名。”先主同意了,召瑾進城。瑾跪拜在地上。先主問道:“子瑜遠道而來,有何事情?”瑾迴答說:“臣的弟弟長期為陛下服務,所以臣不避斧鉞,特地前來上奏關於荊州的事情。以前,關羽在荊州時,吳國多次提親,但被關羽拒絕。後來關羽攻取襄陽,曹操多次致書給吳國,要求襲擊荊州;
吳國本來不願意答應,但由於呂蒙與關羽不和,所以擅自興兵,誤成了大事。現在呂蒙已經去世,仇怨已經消除。孫夫人一直想迴去。現在吳國派臣做使者,願意送迴夫人,縛迴投降的將士,並將荊州歸還,永遠結盟,共同滅曹丕,以正處於篡逆之罪。”先主怒道:“你們東吳害了我的弟弟,今天竟敢用巧言來說話!”瑾迴答說:“請陛下與臣討論輕重大小之事:陛下是漢朝的皇叔,現在漢帝已經被曹丕篡奪,您為何不思剿除曹丕,反而為了異姓之親而放棄萬乘之尊:這是舍大義而取小義。中原是整個天下的地方,兩都都是大漢的創業之地,陛下不去奪取,卻隻爭奪荊州:這是棄重而取輕。天下都知道陛下即位後必會興複漢室,恢複山河;而現在陛下卻不問魏國,反而想要伐吳:我私下認為陛下是不明智的。”先主大怒道:“殺害我弟弟的仇人,我與他們不共戴天!如果不解除兵馬,隻有死路一條!不管丞相怎麽說,我先砍掉你的頭顱!現在暫時放你迴去,告訴孫權:準備好頸項等待處決!”諸葛瑾見先主不聽勸,隻好返迴江南。
然而張昭見到孫權後說道:“諸葛瑾明白蜀軍勢大,所以借和平為借口,想要背叛吳國進入蜀地。他一去必定不會迴來了。”孫權說:“我與子瑜有著生死不易的盟約,我不會辜負子瑜,子瑜也不會辜負我。以前子瑜在柴桑時,諸葛亮來到吳國,我想讓子瑜留下來。但子瑜說:‘我已經侍奉劉備,沒有二心;我不去,就像瑾不前往一樣。’他的話足以打動神明。如今他怎麽可能降蜀呢?我與子瑜可謂神交,不會被外界的謠言所動搖。”正說著,忽然有人報告諸葛瑾迴來了。
孫權說:“我說的對嗎?”張昭滿臉羞愧地離開了。諸葛瑾見到孫權,說先主不願意和平交流的意思。孫權大驚道:“如果是這樣,江南就危險了!”台階下的一個人進來說:“我有一個計策,可以解決這個危機。”他被識別出來,原來是中大夫趙諮。孫權說:“德度,你有什麽好計策?”趙諮說:“主公可以寫一封表,我願意出使,去見魏帝曹丕,陳述利害,請求襲擊漢中,這樣蜀軍就會自危了。”孫權說:“這個計策最好。但你去的話,不要讓東吳的氣象失落。”趙諮說:“如果有些小差錯,我會投江而死,怎麽能有臉麵見江南的人呢!”
孫權非常高興,立即寫表稱臣,並命令趙諮作為使者。趙諮日夜趕到了許都,首先見到了太尉賈詡等官員。第二天早朝,賈詡上奏道:“東吳派遣中大夫趙諮上表。”曹丕笑著說:“這是為了撤退蜀軍啊。”便命人召他進來。趙諮跪拜在丹墀上。曹丕閱讀完表後,便問趙諮:“吳侯是怎樣一個主君?”趙諮迴答說:“他是聰明、仁智、雄略的主君。”曹丕笑著說:“你誇獎得也不是太過嗎?”趙諮說:“臣並非過度誇獎。吳侯接納魯肅的才能,顯示了他的聰明;選拔呂蒙在戰場上表現出了他的明智;俘虜於禁而不傷害他,表現了他的仁德;奪取荊州而不流一滴血,展示了他的智謀;掌握三江並且威脅天下,顯示了他的雄略;屈身於陛下之下,展現出他的謀略。
從這些方麵來看,他豈不是聰明、仁智、雄略的主君嗎?”曹丕又問道:“吳主對學問有所了解嗎?”趙諮說:“吳主統領萬艘戰船,百萬士兵,任用賢才,誌存經略;在他稍有餘暇時,廣泛閱讀書籍,研究曆史,汲取其中的精華,而不隻是效仿書生追求虛名。”曹丕說:“我想要攻打吳國,可行嗎?”趙諮說:“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禦備之策。”曹丕說:“吳國害怕魏國嗎?”趙諮說:“擁有百萬士兵,江漢為池,有什麽可害怕的呢?”曹丕說:“東吳有多少像大夫這樣的人才?”趙諮說:“具有聰明才智的人大約有八九十人;像我這樣的人,車載鬥量,數不勝數。”曹丕歎了口氣說:“派你去四方,不會辱沒君命,你可以勝任。”於是他立即下詔書,命太常卿邢貞齎著冊封孫權為吳王,並賜予九錫。趙諮接受了恩賜後,離開了城池。
大夫劉曄勸諫道:“現在孫權害怕蜀軍的勢力,所以來求降。依照我的愚見:蜀、吳交戰,必然會導致天下的滅亡;現在如果派上將帶領數萬兵力,渡江襲擊吳國,蜀軍攻擊他們的外部,魏軍攻擊他們的內部,吳國的滅亡就不會超過十天。吳國一滅,蜀國就孤立了。陛下為何不早做打算呢?”曹丕說:“孫權既然以禮服侍奉朕,如果朕攻打他,就會破壞天下欲降的心態;不如接納他為臣。”劉曄又說:“孫權雖然有著雄才,但隻是漢朝的驃騎將軍、南昌侯,職位輕微,勢力有限,還有畏懼中原的心態;如果再加以王位,那就隻比陛下低一級了。現在陛下相信他的假降,尊崇他的位號來封賞他,那就是給虎加上了翼。”曹丕說:“不然。朕既不助吳,也不助蜀。等看吳國和蜀國交戰,如果滅掉一國,隻剩下一國,到那時再除掉他們,有什麽難的呢?朕已經下定決心了,你不要再說了。”於是他命令太常卿邢貞與趙諮一同捧著冊封孫權的錫,直接前往東吳。
然而,孫權召集百官商議對付蜀軍的策略。忽然有人報告魏帝封孫權為王,禮儀要遠迎接。顧雍勸諫道:“主公應自稱上將軍、九州伯的身份,不應接受魏帝的封爵。”孫權說:“當年劉邦接受項羽的封爵,是因為時機所致;為什麽要拒絕呢?”於是帶領百官出城迎接。邢貞自以為是上國的天命使者,進門時不下車。張昭大怒,厲聲說:“禮節沒有不敬,法律沒有不嚴肅,你敢自我尊大,難道江南沒有一寸方寸之刃嗎?”邢貞慌忙下車,與孫權見麵,一同進城。突然,車後一人放聲哭道:“我們不能舍身舍命,為主公並魏吞並蜀,結果卻讓主公接受別人的封爵,這不是侮辱嗎!”眾人看去,原來是徐盛。邢貞聽聞後感歎道:“江東將領如此,終究不是長久居於人下的人!”
孫權接受了封爵,眾文武官員拜賀完畢後,命人整理美玉明珠等物,派人帶著進貢感謝。早有密探報告說蜀主引領本國大軍,還有蠻王沙摩柯帶領數萬人馬,還有洞溪漢將杜路、劉寧兩支軍隊,水陸並進,聲勢浩大。水路軍已經出巫口,陸路軍已經到達秭歸。此時,孫權雖然稱王,但魏主不肯支援,於是問文武官員:“蜀軍勢力強大,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眾人默然無語。孫權歎息道:“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現在呂蒙已經去世了,沒有人與我共同分擔憂慮了!”話還沒說完,突然班部中一個年輕將領挺身而出,跪地奏道:“臣雖然年幼,但頗通兵書。願乞數萬兵力,來擊敗蜀軍。”孫權看著他,發現是孫桓。孫桓字叔武,他的父親叫河,原姓俞氏,孫策很喜歡他,賜予孫姓,所以也是吳王的宗族。河生了四個兒子,桓排行老大,擅長弓馬,經常隨吳王征討,多次立下奇功,官拜武衛都尉,當時年二十五歲。
孫權說:“你有什麽策略可以戰勝他們?”孫桓說:“臣有兩位大將:一個叫李異,一個叫謝旌,他們都有著萬夫不當之勇。請給予數萬人馬,去擒獲劉備。”孫權說:“侄子雖然英勇,但年幼;必須得有人協助,才行。”虎威將軍朱然出來說:“臣願與小將軍同往擒劉備。”孫權答應了他的請求,並立即調集了五萬水陸軍隊,任命孫桓為左都督,朱然為右都督,準備出發。偵察馬報告說蜀軍已經到達宜都,孫桓率領兩萬五千軍馬駐紮在宜都界口,分成三個營寨,準備抵擋蜀軍的進攻。
與此同時,蜀軍將領吳班自川中出發,一路上所到之處,都以望風而降的方式,沒有流血,直到宜都。當他得知孫桓在那裏紮營時,立即向劉備報告。劉備已經到達秭歸,聽到報告後憤怒地說:“就憑這小兒,也敢和朕抗衡!”關興請戰說:“既然是孫權派他為將,陛下不必派大將出征,臣願前往擒殺他。”劉備說:“我正想看看你的壯氣。”於是命令關興前去。關興行禮告別要出發,張苞出來說:“既然關興去討賊,臣也願意同行。”劉備說:“兩位侄子同行非常好,但務必小心,不可魯莽行事。”兩位將領領命而去。
吳國本來不願意答應,但由於呂蒙與關羽不和,所以擅自興兵,誤成了大事。現在呂蒙已經去世,仇怨已經消除。孫夫人一直想迴去。現在吳國派臣做使者,願意送迴夫人,縛迴投降的將士,並將荊州歸還,永遠結盟,共同滅曹丕,以正處於篡逆之罪。”先主怒道:“你們東吳害了我的弟弟,今天竟敢用巧言來說話!”瑾迴答說:“請陛下與臣討論輕重大小之事:陛下是漢朝的皇叔,現在漢帝已經被曹丕篡奪,您為何不思剿除曹丕,反而為了異姓之親而放棄萬乘之尊:這是舍大義而取小義。中原是整個天下的地方,兩都都是大漢的創業之地,陛下不去奪取,卻隻爭奪荊州:這是棄重而取輕。天下都知道陛下即位後必會興複漢室,恢複山河;而現在陛下卻不問魏國,反而想要伐吳:我私下認為陛下是不明智的。”先主大怒道:“殺害我弟弟的仇人,我與他們不共戴天!如果不解除兵馬,隻有死路一條!不管丞相怎麽說,我先砍掉你的頭顱!現在暫時放你迴去,告訴孫權:準備好頸項等待處決!”諸葛瑾見先主不聽勸,隻好返迴江南。
然而張昭見到孫權後說道:“諸葛瑾明白蜀軍勢大,所以借和平為借口,想要背叛吳國進入蜀地。他一去必定不會迴來了。”孫權說:“我與子瑜有著生死不易的盟約,我不會辜負子瑜,子瑜也不會辜負我。以前子瑜在柴桑時,諸葛亮來到吳國,我想讓子瑜留下來。但子瑜說:‘我已經侍奉劉備,沒有二心;我不去,就像瑾不前往一樣。’他的話足以打動神明。如今他怎麽可能降蜀呢?我與子瑜可謂神交,不會被外界的謠言所動搖。”正說著,忽然有人報告諸葛瑾迴來了。
孫權說:“我說的對嗎?”張昭滿臉羞愧地離開了。諸葛瑾見到孫權,說先主不願意和平交流的意思。孫權大驚道:“如果是這樣,江南就危險了!”台階下的一個人進來說:“我有一個計策,可以解決這個危機。”他被識別出來,原來是中大夫趙諮。孫權說:“德度,你有什麽好計策?”趙諮說:“主公可以寫一封表,我願意出使,去見魏帝曹丕,陳述利害,請求襲擊漢中,這樣蜀軍就會自危了。”孫權說:“這個計策最好。但你去的話,不要讓東吳的氣象失落。”趙諮說:“如果有些小差錯,我會投江而死,怎麽能有臉麵見江南的人呢!”
孫權非常高興,立即寫表稱臣,並命令趙諮作為使者。趙諮日夜趕到了許都,首先見到了太尉賈詡等官員。第二天早朝,賈詡上奏道:“東吳派遣中大夫趙諮上表。”曹丕笑著說:“這是為了撤退蜀軍啊。”便命人召他進來。趙諮跪拜在丹墀上。曹丕閱讀完表後,便問趙諮:“吳侯是怎樣一個主君?”趙諮迴答說:“他是聰明、仁智、雄略的主君。”曹丕笑著說:“你誇獎得也不是太過嗎?”趙諮說:“臣並非過度誇獎。吳侯接納魯肅的才能,顯示了他的聰明;選拔呂蒙在戰場上表現出了他的明智;俘虜於禁而不傷害他,表現了他的仁德;奪取荊州而不流一滴血,展示了他的智謀;掌握三江並且威脅天下,顯示了他的雄略;屈身於陛下之下,展現出他的謀略。
從這些方麵來看,他豈不是聰明、仁智、雄略的主君嗎?”曹丕又問道:“吳主對學問有所了解嗎?”趙諮說:“吳主統領萬艘戰船,百萬士兵,任用賢才,誌存經略;在他稍有餘暇時,廣泛閱讀書籍,研究曆史,汲取其中的精華,而不隻是效仿書生追求虛名。”曹丕說:“我想要攻打吳國,可行嗎?”趙諮說:“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禦備之策。”曹丕說:“吳國害怕魏國嗎?”趙諮說:“擁有百萬士兵,江漢為池,有什麽可害怕的呢?”曹丕說:“東吳有多少像大夫這樣的人才?”趙諮說:“具有聰明才智的人大約有八九十人;像我這樣的人,車載鬥量,數不勝數。”曹丕歎了口氣說:“派你去四方,不會辱沒君命,你可以勝任。”於是他立即下詔書,命太常卿邢貞齎著冊封孫權為吳王,並賜予九錫。趙諮接受了恩賜後,離開了城池。
大夫劉曄勸諫道:“現在孫權害怕蜀軍的勢力,所以來求降。依照我的愚見:蜀、吳交戰,必然會導致天下的滅亡;現在如果派上將帶領數萬兵力,渡江襲擊吳國,蜀軍攻擊他們的外部,魏軍攻擊他們的內部,吳國的滅亡就不會超過十天。吳國一滅,蜀國就孤立了。陛下為何不早做打算呢?”曹丕說:“孫權既然以禮服侍奉朕,如果朕攻打他,就會破壞天下欲降的心態;不如接納他為臣。”劉曄又說:“孫權雖然有著雄才,但隻是漢朝的驃騎將軍、南昌侯,職位輕微,勢力有限,還有畏懼中原的心態;如果再加以王位,那就隻比陛下低一級了。現在陛下相信他的假降,尊崇他的位號來封賞他,那就是給虎加上了翼。”曹丕說:“不然。朕既不助吳,也不助蜀。等看吳國和蜀國交戰,如果滅掉一國,隻剩下一國,到那時再除掉他們,有什麽難的呢?朕已經下定決心了,你不要再說了。”於是他命令太常卿邢貞與趙諮一同捧著冊封孫權的錫,直接前往東吳。
然而,孫權召集百官商議對付蜀軍的策略。忽然有人報告魏帝封孫權為王,禮儀要遠迎接。顧雍勸諫道:“主公應自稱上將軍、九州伯的身份,不應接受魏帝的封爵。”孫權說:“當年劉邦接受項羽的封爵,是因為時機所致;為什麽要拒絕呢?”於是帶領百官出城迎接。邢貞自以為是上國的天命使者,進門時不下車。張昭大怒,厲聲說:“禮節沒有不敬,法律沒有不嚴肅,你敢自我尊大,難道江南沒有一寸方寸之刃嗎?”邢貞慌忙下車,與孫權見麵,一同進城。突然,車後一人放聲哭道:“我們不能舍身舍命,為主公並魏吞並蜀,結果卻讓主公接受別人的封爵,這不是侮辱嗎!”眾人看去,原來是徐盛。邢貞聽聞後感歎道:“江東將領如此,終究不是長久居於人下的人!”
孫權接受了封爵,眾文武官員拜賀完畢後,命人整理美玉明珠等物,派人帶著進貢感謝。早有密探報告說蜀主引領本國大軍,還有蠻王沙摩柯帶領數萬人馬,還有洞溪漢將杜路、劉寧兩支軍隊,水陸並進,聲勢浩大。水路軍已經出巫口,陸路軍已經到達秭歸。此時,孫權雖然稱王,但魏主不肯支援,於是問文武官員:“蜀軍勢力強大,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眾人默然無語。孫權歎息道:“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現在呂蒙已經去世了,沒有人與我共同分擔憂慮了!”話還沒說完,突然班部中一個年輕將領挺身而出,跪地奏道:“臣雖然年幼,但頗通兵書。願乞數萬兵力,來擊敗蜀軍。”孫權看著他,發現是孫桓。孫桓字叔武,他的父親叫河,原姓俞氏,孫策很喜歡他,賜予孫姓,所以也是吳王的宗族。河生了四個兒子,桓排行老大,擅長弓馬,經常隨吳王征討,多次立下奇功,官拜武衛都尉,當時年二十五歲。
孫權說:“你有什麽策略可以戰勝他們?”孫桓說:“臣有兩位大將:一個叫李異,一個叫謝旌,他們都有著萬夫不當之勇。請給予數萬人馬,去擒獲劉備。”孫權說:“侄子雖然英勇,但年幼;必須得有人協助,才行。”虎威將軍朱然出來說:“臣願與小將軍同往擒劉備。”孫權答應了他的請求,並立即調集了五萬水陸軍隊,任命孫桓為左都督,朱然為右都督,準備出發。偵察馬報告說蜀軍已經到達宜都,孫桓率領兩萬五千軍馬駐紮在宜都界口,分成三個營寨,準備抵擋蜀軍的進攻。
與此同時,蜀軍將領吳班自川中出發,一路上所到之處,都以望風而降的方式,沒有流血,直到宜都。當他得知孫桓在那裏紮營時,立即向劉備報告。劉備已經到達秭歸,聽到報告後憤怒地說:“就憑這小兒,也敢和朕抗衡!”關興請戰說:“既然是孫權派他為將,陛下不必派大將出征,臣願前往擒殺他。”劉備說:“我正想看看你的壯氣。”於是命令關興前去。關興行禮告別要出發,張苞出來說:“既然關興去討賊,臣也願意同行。”劉備說:“兩位侄子同行非常好,但務必小心,不可魯莽行事。”兩位將領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