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兒見枯朽無憂沒有說話的打算,便接著說了下去。
“另外還有一件事,皇甫語兒大抵是查到了些什麽,她今日去了楊紹府上拿人,巧的是,他府上倒是剛好多了十七名來路不明的女子,問他他也隻是一口咬定這是巧合,裝模作樣的嫌疑很大。”
“不過問起墨穢時他的態度很奇怪,他似乎真的如民間傳聞的那樣,因為墨穢時時壓他一頭而心生怨恨,完全沒有先前墨將軍還征戰沙場時他表現出來的兄友弟恭。我覺得有些奇怪,似乎楊紹不滿墨穢這樣的傳聞,也是在墨穢倒台後便迅速傳出來的。無根無據的,要麽有人刻意為之,要麽就是楊紹急於跟墨將軍撇清關係。”
厲兒越想越奇怪,雖說她與皇甫語兒說了楊紹不滿墨穢所以才言語古怪,但她心底的疑慮也隻增不減。
枯朽無憂又點了點頭,楊紹與墨穢之間的確有古怪,尤其是墨穢,當年他倒於人言可畏,至今都還是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墨穢出生於將門,其父兄皆是驍勇善戰的戰將。可戰場上刀劍無眼,他九歲時,其父兄便皆戰死於沙場,隻餘下他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
但越是這樣,墨家便越不能沒落,否則他與母親的日子便不會好過了。
他父親乃是一等一的大忠臣,在朝中直言不諱,多次將那些心懷不軌中飽私囊、置百姓於不顧的文官罵的抬不起頭,是以墨家可謂樹敵無數。
若他無有作為,光憑他父兄掙下的那些軍功可未必攔得下那些佞臣。便是憑他母親那副傾城傾國的美貌,他們也不能幸免於難。
所以他小小年紀便披上戰甲,領著母親與父兄留下的將士奔赴戰場,早早便遠離了吃人不吐骨頭的皇城,一拳一腳的替自己堆砌起讓人瞠目結舌的軍功,也為母親爭取了可以不被欺負的誥命夫人之位,徹底保住了墨家。
但天不遂人願,他才班師迴朝不過兩年,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娶了自己青梅竹馬的女子為妻,母親卻因思慮成疾,未能看到墨家延續香火,便撒手人寰,拋下他去尋他的父兄了。
那時他頹廢了許久,不吃不喝,每日都處於半夢半醒間,他數次想拋下一切去那陰曹地府與家人團聚,是妻子一直不離不棄的照顧他,無論他如何暴躁,她也隻是靜靜的陪在他身邊,哪怕一言不發,也不肯離開他半步。
他很愛她的妻子,但那時他根本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時不時便打砸器物,雖會刻意的避免傷害她,但見她每日明明被嚇到臉色蒼白卻依舊強裝鎮定的模樣,他心如刀割。
所以母親才剛剛葬下,他便迫不及待的再次領兵上陣,希望遠離妻子,以免自己傷害她。
可沒想到,這一別,竟然就是永遠。
在一場戰爭中,他們中了敵人的埋伏,被精兵圍陣,大有甕中捉鱉之勢。
越是這種時候,主將越是要沉著應對,帶著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殺出重圍。
可那時墨穢卻突然精神錯亂,完全失去了平日領兵的理智與果斷,甚至沒來得及定下策略,便像瘋了似的提著劍便殺了出去,好像是突然開始發泄自己逝母的哀痛,聽說那夜他身上染的血足夠侵透一池碧波沁水,身上的血腥氣至今都未能消散。
沒了主將的將士們別無他法,隻能跟著墨穢,貿然的在敵軍的精密謀劃中盲目拚殺,希望能夠殺出一條血路來。
但他們本就是被圍攻的弱勢方,盲目淩亂的廝殺如何能突出重圍?
所以結局就並不難猜了,那場戰役我軍全軍覆沒,隻有武藝高超的墨穢在重重包圍中殺了出來。
可他出來後所想的第一件事並不是那些為凡嘉守疆擴土出生入死的將士,而是第一時間騎馬飛奔迴了凡嘉,連身上染血的戰袍都未褪下,血腥之氣隨著戰馬奔馳飛快的在皇城蔓延,衣角淋落的血跡在凡嘉大道上染出了幾日都擦洗不淨的血紅。
聽聞,這些血出自敵軍派出的一路追殺他的人。
所有人都不知曉他是為了什麽而迴來,隻知道他置數萬將士性命於不顧,臨陣脫逃,其罪當誅!
但不知為何,皇上並未處罰他,隻是削了他的官職,領了一百杖,將人打了個半死丟迴了原先的將軍府。後又在百姓的抗議中,將人趕出了皇城。
至於將軍夫人,後來便再也沒有人見到過她,有人說她一開始便因為墨穢將軍成親不滿一年便離家而生氣出走,也有人說她是在墨穢出事後怕被牽連連夜逃走。不過真相到底如何,無人知曉。
除了墨穢之外,另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主角便是楊紹了。
當年墨穢領兵出征走的匆忙,竟連自己的副將楊紹也不曾帶上,楊紹隻在家睡了一覺,沒安分兩年的兵營竟然便又空了大半!
更離譜的是,他隨墨穢征戰多年,這還是他第一次沒參與。
後來有人說是墨穢一早便計劃好了發瘋,所以不願意連累楊紹,這種言論使得楊紹很長一段時間也被人詬病。
但不到幾日,楊紹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揭發了墨穢以往在軍營隻手遮天、草菅人命的證據,直接將原本便形勢不利的墨穢置於死地!
那時的墨穢已經被趕出了皇城,杖責的傷口還新鮮,尚且昏迷不醒。楊紹此刻落井下石,無疑給了他致命一擊。
不過百姓並不在意他對墨穢的背刺,相反的,他們認為他是大義滅親的豪傑,能在朝臣明哲保身時出手檢舉惡人,實在壯義!
可惜最終檢舉並未成功,因為楊紹檢舉的相關證人均死在了那場慘絕人寰的戰役中,他的物證也無法確保真偽,所以並不能直接的確定墨穢有罪,是以此事隻能不了了之。
不過雖說此一事並未給墨穢帶來實質性打擊,但楊紹卻從一個被人詬病、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一躍成為了百姓心中大義使然、不因顧念久情便包庇惡人的大義之士,被人人歌頌。
“另外還有一件事,皇甫語兒大抵是查到了些什麽,她今日去了楊紹府上拿人,巧的是,他府上倒是剛好多了十七名來路不明的女子,問他他也隻是一口咬定這是巧合,裝模作樣的嫌疑很大。”
“不過問起墨穢時他的態度很奇怪,他似乎真的如民間傳聞的那樣,因為墨穢時時壓他一頭而心生怨恨,完全沒有先前墨將軍還征戰沙場時他表現出來的兄友弟恭。我覺得有些奇怪,似乎楊紹不滿墨穢這樣的傳聞,也是在墨穢倒台後便迅速傳出來的。無根無據的,要麽有人刻意為之,要麽就是楊紹急於跟墨將軍撇清關係。”
厲兒越想越奇怪,雖說她與皇甫語兒說了楊紹不滿墨穢所以才言語古怪,但她心底的疑慮也隻增不減。
枯朽無憂又點了點頭,楊紹與墨穢之間的確有古怪,尤其是墨穢,當年他倒於人言可畏,至今都還是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墨穢出生於將門,其父兄皆是驍勇善戰的戰將。可戰場上刀劍無眼,他九歲時,其父兄便皆戰死於沙場,隻餘下他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
但越是這樣,墨家便越不能沒落,否則他與母親的日子便不會好過了。
他父親乃是一等一的大忠臣,在朝中直言不諱,多次將那些心懷不軌中飽私囊、置百姓於不顧的文官罵的抬不起頭,是以墨家可謂樹敵無數。
若他無有作為,光憑他父兄掙下的那些軍功可未必攔得下那些佞臣。便是憑他母親那副傾城傾國的美貌,他們也不能幸免於難。
所以他小小年紀便披上戰甲,領著母親與父兄留下的將士奔赴戰場,早早便遠離了吃人不吐骨頭的皇城,一拳一腳的替自己堆砌起讓人瞠目結舌的軍功,也為母親爭取了可以不被欺負的誥命夫人之位,徹底保住了墨家。
但天不遂人願,他才班師迴朝不過兩年,好不容易苦盡甘來,娶了自己青梅竹馬的女子為妻,母親卻因思慮成疾,未能看到墨家延續香火,便撒手人寰,拋下他去尋他的父兄了。
那時他頹廢了許久,不吃不喝,每日都處於半夢半醒間,他數次想拋下一切去那陰曹地府與家人團聚,是妻子一直不離不棄的照顧他,無論他如何暴躁,她也隻是靜靜的陪在他身邊,哪怕一言不發,也不肯離開他半步。
他很愛她的妻子,但那時他根本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時不時便打砸器物,雖會刻意的避免傷害她,但見她每日明明被嚇到臉色蒼白卻依舊強裝鎮定的模樣,他心如刀割。
所以母親才剛剛葬下,他便迫不及待的再次領兵上陣,希望遠離妻子,以免自己傷害她。
可沒想到,這一別,竟然就是永遠。
在一場戰爭中,他們中了敵人的埋伏,被精兵圍陣,大有甕中捉鱉之勢。
越是這種時候,主將越是要沉著應對,帶著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殺出重圍。
可那時墨穢卻突然精神錯亂,完全失去了平日領兵的理智與果斷,甚至沒來得及定下策略,便像瘋了似的提著劍便殺了出去,好像是突然開始發泄自己逝母的哀痛,聽說那夜他身上染的血足夠侵透一池碧波沁水,身上的血腥氣至今都未能消散。
沒了主將的將士們別無他法,隻能跟著墨穢,貿然的在敵軍的精密謀劃中盲目拚殺,希望能夠殺出一條血路來。
但他們本就是被圍攻的弱勢方,盲目淩亂的廝殺如何能突出重圍?
所以結局就並不難猜了,那場戰役我軍全軍覆沒,隻有武藝高超的墨穢在重重包圍中殺了出來。
可他出來後所想的第一件事並不是那些為凡嘉守疆擴土出生入死的將士,而是第一時間騎馬飛奔迴了凡嘉,連身上染血的戰袍都未褪下,血腥之氣隨著戰馬奔馳飛快的在皇城蔓延,衣角淋落的血跡在凡嘉大道上染出了幾日都擦洗不淨的血紅。
聽聞,這些血出自敵軍派出的一路追殺他的人。
所有人都不知曉他是為了什麽而迴來,隻知道他置數萬將士性命於不顧,臨陣脫逃,其罪當誅!
但不知為何,皇上並未處罰他,隻是削了他的官職,領了一百杖,將人打了個半死丟迴了原先的將軍府。後又在百姓的抗議中,將人趕出了皇城。
至於將軍夫人,後來便再也沒有人見到過她,有人說她一開始便因為墨穢將軍成親不滿一年便離家而生氣出走,也有人說她是在墨穢出事後怕被牽連連夜逃走。不過真相到底如何,無人知曉。
除了墨穢之外,另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主角便是楊紹了。
當年墨穢領兵出征走的匆忙,竟連自己的副將楊紹也不曾帶上,楊紹隻在家睡了一覺,沒安分兩年的兵營竟然便又空了大半!
更離譜的是,他隨墨穢征戰多年,這還是他第一次沒參與。
後來有人說是墨穢一早便計劃好了發瘋,所以不願意連累楊紹,這種言論使得楊紹很長一段時間也被人詬病。
但不到幾日,楊紹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揭發了墨穢以往在軍營隻手遮天、草菅人命的證據,直接將原本便形勢不利的墨穢置於死地!
那時的墨穢已經被趕出了皇城,杖責的傷口還新鮮,尚且昏迷不醒。楊紹此刻落井下石,無疑給了他致命一擊。
不過百姓並不在意他對墨穢的背刺,相反的,他們認為他是大義滅親的豪傑,能在朝臣明哲保身時出手檢舉惡人,實在壯義!
可惜最終檢舉並未成功,因為楊紹檢舉的相關證人均死在了那場慘絕人寰的戰役中,他的物證也無法確保真偽,所以並不能直接的確定墨穢有罪,是以此事隻能不了了之。
不過雖說此一事並未給墨穢帶來實質性打擊,但楊紹卻從一個被人詬病、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一躍成為了百姓心中大義使然、不因顧念久情便包庇惡人的大義之士,被人人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