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教授三人終於追趕上來,劉教授見到我們,臉上多了一些尷尬,川子有些鄙夷的看著他,臉上對他的不屑盡顯。


    古教授說“這裏就是畫卷中的水車所在的位置,我們下一步應該繼續尋找畫麵中出現的宮殿,隻有找到那裏,才有機會收集到夜弦古城更多的線索。”


    眾人對古教授的話都表示讚同,我們跟著古教授走出了屋子,看到下落的水流在傾斜的水車下方形成了一個水潭,水流漫過水潭,形成一條新的河道,向一側的黑暗深處流去,我們來到水潭邊緣,看到河道裏的流水足有一米深,三米寬,可能是外麵下了暴雨的緣故,雨水增加了河道的流水量。


    沿著河道向前望去,是一條三米高的洞道,洞道裏一片黑暗,不知通向何處。


    我們走上河岸,洞道裏竟然有陣陣寒氣襲來,眾人都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


    我們沿著河岸向前走,沒走出幾步,卻見到身旁的洞壁上出現了一個洞口,我們慢慢走近山洞,看見山洞足有上百平米,山洞裏麵放著很多的陶範。


    古教授用手輕輕拿起一個陶範說“這些陶範是古人用來製作青銅器的模具,古人把銅礦石融化,得到了銅水,再澆灌到提前做好的陶範中,就製成了青銅器的原型,然後還要經過修整和打磨,看來夜弦古人來到了此地,並在這裏製作了大量的青銅器,如果他們製造了青銅器,就說明這裏也應該存在銅礦。”


    川子好奇的問道“我們剛剛經過的屋子裏有鐵餅,難道是用來粉碎銅礦石的?”


    古教授點了點頭說“很有可能,把銅礦石粉碎後,再提煉銅水,會節省很多時間,也節約了融化銅礦石耗費的木材。”


    我也好奇的問道“那青銅器上精美的花紋又是怎麽出現的?”


    古教授說“古人在製作陶範時,也需要花費很多功夫,對組成陶範的泥料有很高的要求,陶範的泥料以粘土居多,混以燒土粉、炭末,並掌握好調配泥料時的含水量,使之有較低的收縮率與適宜的透氣性,以便在青銅器塑形後避免因為幹燥、焙燒而發生龜裂現象。


    製成的陶模表麵還必須細致、堅實,以便在其上雕刻紋飾。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紋理複雜的青銅器,在古時,都是能工巧匠們一次一次在陶模上雕刻的,他們先在沒有完全硬化的素胎上用色筆起稿畫出紋路,而後再根據紋路進行雕刻,最終再進行焙燒成型。


    待陶範準備完畢,把陶範固定好,有的陶範還需配以陶芯一起使用,才能生成中空形態的青銅器。


    而有的青銅器不能通過陶範一次成型,還需要分步製成再進行焊接。


    當一件件鑄件去陶範後,還要進行修整,這又是一件急費工時又考驗能力的工作,其經過錘擊、鋸挫、鏨鑿及打磨,消去多餘的銅塊、毛刺、飛邊,隻有這樣一件青銅器才算製造完畢。”


    聽完古教授的介紹,所有人都愣住了,對古人製作青銅器的能力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們從裝滿陶範的山洞中退出來,迴到河岸邊,沿著河岸向深處繼續走,不久又在河岸邊看到了幾個山洞,裏麵還是堆放著很多的陶範和成堆的石塊,古教授說,那些石塊就是銅礦石。


    我正在拿著一塊銅礦石細致的觀察著,川子用手碰了碰我,隻見前方河水上出現了一座石橋,我們沿著石橋來到對岸,河對岸出現了兩個山洞,洞口處堆積著更多的銅礦石,而山洞中放著兩個冶銅爐,冶銅爐旁邊放著鼓風踏板。


    古教授激動的說“我們終於找到了古人製作青銅器的地方,竟然保存的這麽完整。”


    我們眼前的冶銅爐有兩米高,是由耐熱度極高的陶土製成,下方有放置木炭的進口並連接著鼓風踏板,另一側則有一個銅水流出的引流口。


    冶銅爐旁邊還堆放著很多幹枯的木材,和幾件存放銅水的陶器。


    白秀兒急忙拿出筆記本,把在這裏的發現都記錄下來。


    劉教授說“沒有想到,古時的夜弦古人竟有這般能耐,竟然能找到大山下的銅礦,並能全城人一起遷移到這裏,重新開始他們擅長的青銅冶煉。”


    白秀兒問道“冶煉青銅器一定會有爐渣吧,為什麽我們看不到爐渣呢?”


    古教授說“可能古人順著河道把爐渣排放到了哪裏。”


    川子眼冒金光說道“他們的冶銅爐應該不止這一處,煉好的青銅器也應該在前方的什麽地方放置著,還記得牆壁上有一幅畫裏麵畫著一座宮殿,我們應該繼續向前走,或許就能找到宮殿的位置,到時候我們就能看到更多夜弦古人製造的青銅器了,這對古教授的考古研究一定更有幫助。”


    我看了看川子,這貨竟然給我拋了個媚眼,他的心思我自然知曉,不弄點古董出去,他是不會死心的。


    眾人看了看古教授,畢竟我們此行是來考古的,要看看他對這古人煉銅的地方考察的是否詳細。


    果然,古教授沒有理會我們,戴著白手套,對這裏的東西又仔細觀察了一番,還和白秀兒交代了一番讓她把一些東西做記錄。


    我們正好趁機在原地休息,喝了著淡水,吃了些壓縮餅幹,我看向一旁的劉教授,此時並未和古教授一同工作,坐在不遠處隻顧著吃東西,我猜想這個老東西在考古界一定是個贗品。


    終於,古教授說“我們繼續往前走吧,這裏能發現的有價值的東西都已經記錄下來了,等我們能走出去,再帶領國家的技術人員過來,揭開這裏所有的秘密。”


    我們沿著河道,向前又走了幾分鍾,忽然前方的河道出現了分叉,向兩側延伸出去,形成左右兩條洞道。


    左側洞道中的河道兩側較為平整,河岸上平鋪著黑色方磚,右側的河道河岸兩側都是高低不平的土路。


    我們當即決定向左側的河道挺進。


    我們沿著幾米寬的河岸一直向前走了兩百多米,這裏除了我們輕輕的腳步聲和旁邊似有似無的流水聲,沒有任何生息,安靜的讓人恐懼,我們邊走邊警惕的觀望著四周。


    忽然,前方變得豁然開朗,一座百米寬的古城池出現在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晴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多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多木並收藏尋晴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