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這一刀下去你恐怕會喪偶 作者:Rigel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裴恭顧不上疼了,隻顧著扯開一旁的地圖。
「韃靼草原廣闊,想要更多草場,才好畜牧。我們若是打主力,他們能在草原上四處流竄。」
「可倭寇流居在這幾個島上,隻是侵擾搶掠,若是沒了靠岸之處,海裏可沒法讓他們休養生息。」
「就得把他們停留的那幾個窩子,一鼓作氣捅了才行。」
————————
順天雖和建州隔著千裏之遙,可也不知是怎麽迴事,方岑熙隻莫名覺得心口被攥得生疼。
他的眉頭皺得極深,而後便看到了模糊又混沌的微光。
疲憊的眉眼終於緩緩撩開,但周圍入目的,卻全都是陌生的景象。
唯有熟悉的白貓卻蜷成個糰子,正伏在床腳唿唿大睡。
方岑熙下意識往自己身邊摸:「儉讓……」
可他身邊的被衾是涼的,此時,空無一人。
這屋子裏,沒有人生活過的痕跡。
衣架上沒有搭著衣裳,茶杯沒有被人端用過,就連裴恭的氣味,都已經變得很淡很淡了。
方岑熙怔了怔,忽然莫名渾身一冷,整個人都變得慌張起來。
他強撐起身子,四下裏找尋。
「儉讓……」
與此同時,門正緩緩被人推開。
顧氏見狀,忙上前兩步規勸道:「方郎君,不要貿然起身。」
方岑熙-貫體麵的神情裏,第一次露出了焦急:「儉讓他在哪?」
顧氏笑了笑又道:「儉讓同他二哥令謹去了建州治倭,恐怕一時還不能迴來。」
「儉讓臨行前託付我們照顧好你,你莫要拘束。」
「這是儉讓在梁國公府的屋子,你隻管安心休養。」
方岑熙垂下眼簾喃喃:「建州……」
「他當真去了建州……」
行在後頭的裴宣這才緩緩進了屋,瞧見屋中狀況,頓時也忍不住大喜過望:「快與建州去信,告訴儉讓,方郎君醒了。」
方岑熙撩了撩眼簾,便用有限的力氣輕點了點頭:「有勞世子同夫人。」
裴宣慈眉善目地笑了笑:「不必客套,該我們裴家謝你才是。」
「你醒了便好,儉讓日日都有書信給你,你吃些東西,我叫下人都拿過來給你瞧。」
裴恭的書信都是些尋常問候,隻不過字跡塗塗抹抹,好似是遲遲不知如何下筆。
方岑熙仿佛能看見裴恭在書桌前抓耳撓腮的模樣,他便忍不住笑了。
裴宣夫婦自是將人照顧得分外盡心。
待到方岑熙能下床那日,建州已然獻了初捷,裴恭每日的問安自然不缺,再並些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閑談,左不過是昨日談起他帶走了那塊能佑平安的牙雕,今日又訴說東南的魚腥實在令人難熬。
不變的隻有每日一封,從不中斷。
再之後,方岑熙約摸已經算是大好,便作別梁國公府,帶著甜水巷的最後一點零碎物件,抱起白浪花搬去了棋盤街的宅院。
那是他答應過裴恭的。
他自不能再食言。
直到七月初八日,傳勝大捷的消息,才終於遞送到京中。
彼時他們以及分別了小半年時光。
裴恭終於聞知方岑熙轉醒的喜訊,派人送來的信,自然也一早被梁國公府的人遞及方岑熙手上。
方岑熙麵兒上雖還耐著性子有幾分矜持,可一雙手拆起信封來倒是無比利落。隻見得兩張輕宣被他款款抽出,隨空一擺徹底展開。
熟悉的筆跡登時泠然入了眼。
岑熙敬啟:
展信如麵,盼早相見。
今大冤已訖,汙名盡除。大軍防海備線三月餘,東南倭患業已治平。今賊寇盡數驅之海外,船翻浪湧,抱頭鼠竄,隻餘遊兵散勇,早成百姓眾矢之的,不足為患。
臨遠二十餘載孜孜不倦,傾盡心血未曾懈怠,終得願成。日前入建州府,今已城門堅固,四平八穩,百姓安定,海晏河清。昔方廉知府,文人風骨,挺薄身驅惡寇,棄紙筆守城樓,殉城之壯舉至今尚為人傳頌。
此路還幸得聞坊巷三五老翁自聚錢財,斂有方知府右手指骨遺骸及遺刀。如今皆妥善收供,隻待歸京,便可悉數交付於岑熙手中。
大軍攻無不克,已破倭營,再三兩月,便得歸京獻捷。吾二人昔以一鞘積怨,尤自齟齬,使岑熙久仍未得償。今終能還方知府遺骨並帶廉明,再還東南沿海百姓安康太平。
望得臨遠相恕十之一二,餘下幾分,便依保第之言,縱前塵非一路,往後允你我餘生風雨殊途同,守得山河日月共。
儉讓親筆
方岑熙麵無表情地瞧著那薄薄兩張紙,手裏卻翻來覆去,一時不知是信箋太長,還是塵封在記憶中的往事太厚,隻覺得那百來個字來迴三遍仍沒能看夠。
父親和他一樣,都不過是區區單薄文人。
可父親背負著沉沉的城樓軍旗,不容城民罹難。
方岑熙雖然於建州倭亂中倖存,卻覺得自那之後,自己背上好像也背了些什麽,遙遠的順天大概也有一桿看不見的旗,早已經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但這樣的人生裏,卻有個裴恭出現了。
饒是被他送進過香海的大獄,被他戲耍了無數迴,卻依然將他那些最深的夢魘,為他親手剃得幹幹淨淨。
方岑熙好像是在二十多年後第一次舒開了胸胸最沉重的壓抑,第一次能像五歲之前那樣,能笑著看天,蹦著去喝花生湯,吃太平燕。
「韃靼草原廣闊,想要更多草場,才好畜牧。我們若是打主力,他們能在草原上四處流竄。」
「可倭寇流居在這幾個島上,隻是侵擾搶掠,若是沒了靠岸之處,海裏可沒法讓他們休養生息。」
「就得把他們停留的那幾個窩子,一鼓作氣捅了才行。」
————————
順天雖和建州隔著千裏之遙,可也不知是怎麽迴事,方岑熙隻莫名覺得心口被攥得生疼。
他的眉頭皺得極深,而後便看到了模糊又混沌的微光。
疲憊的眉眼終於緩緩撩開,但周圍入目的,卻全都是陌生的景象。
唯有熟悉的白貓卻蜷成個糰子,正伏在床腳唿唿大睡。
方岑熙下意識往自己身邊摸:「儉讓……」
可他身邊的被衾是涼的,此時,空無一人。
這屋子裏,沒有人生活過的痕跡。
衣架上沒有搭著衣裳,茶杯沒有被人端用過,就連裴恭的氣味,都已經變得很淡很淡了。
方岑熙怔了怔,忽然莫名渾身一冷,整個人都變得慌張起來。
他強撐起身子,四下裏找尋。
「儉讓……」
與此同時,門正緩緩被人推開。
顧氏見狀,忙上前兩步規勸道:「方郎君,不要貿然起身。」
方岑熙-貫體麵的神情裏,第一次露出了焦急:「儉讓他在哪?」
顧氏笑了笑又道:「儉讓同他二哥令謹去了建州治倭,恐怕一時還不能迴來。」
「儉讓臨行前託付我們照顧好你,你莫要拘束。」
「這是儉讓在梁國公府的屋子,你隻管安心休養。」
方岑熙垂下眼簾喃喃:「建州……」
「他當真去了建州……」
行在後頭的裴宣這才緩緩進了屋,瞧見屋中狀況,頓時也忍不住大喜過望:「快與建州去信,告訴儉讓,方郎君醒了。」
方岑熙撩了撩眼簾,便用有限的力氣輕點了點頭:「有勞世子同夫人。」
裴宣慈眉善目地笑了笑:「不必客套,該我們裴家謝你才是。」
「你醒了便好,儉讓日日都有書信給你,你吃些東西,我叫下人都拿過來給你瞧。」
裴恭的書信都是些尋常問候,隻不過字跡塗塗抹抹,好似是遲遲不知如何下筆。
方岑熙仿佛能看見裴恭在書桌前抓耳撓腮的模樣,他便忍不住笑了。
裴宣夫婦自是將人照顧得分外盡心。
待到方岑熙能下床那日,建州已然獻了初捷,裴恭每日的問安自然不缺,再並些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閑談,左不過是昨日談起他帶走了那塊能佑平安的牙雕,今日又訴說東南的魚腥實在令人難熬。
不變的隻有每日一封,從不中斷。
再之後,方岑熙約摸已經算是大好,便作別梁國公府,帶著甜水巷的最後一點零碎物件,抱起白浪花搬去了棋盤街的宅院。
那是他答應過裴恭的。
他自不能再食言。
直到七月初八日,傳勝大捷的消息,才終於遞送到京中。
彼時他們以及分別了小半年時光。
裴恭終於聞知方岑熙轉醒的喜訊,派人送來的信,自然也一早被梁國公府的人遞及方岑熙手上。
方岑熙麵兒上雖還耐著性子有幾分矜持,可一雙手拆起信封來倒是無比利落。隻見得兩張輕宣被他款款抽出,隨空一擺徹底展開。
熟悉的筆跡登時泠然入了眼。
岑熙敬啟:
展信如麵,盼早相見。
今大冤已訖,汙名盡除。大軍防海備線三月餘,東南倭患業已治平。今賊寇盡數驅之海外,船翻浪湧,抱頭鼠竄,隻餘遊兵散勇,早成百姓眾矢之的,不足為患。
臨遠二十餘載孜孜不倦,傾盡心血未曾懈怠,終得願成。日前入建州府,今已城門堅固,四平八穩,百姓安定,海晏河清。昔方廉知府,文人風骨,挺薄身驅惡寇,棄紙筆守城樓,殉城之壯舉至今尚為人傳頌。
此路還幸得聞坊巷三五老翁自聚錢財,斂有方知府右手指骨遺骸及遺刀。如今皆妥善收供,隻待歸京,便可悉數交付於岑熙手中。
大軍攻無不克,已破倭營,再三兩月,便得歸京獻捷。吾二人昔以一鞘積怨,尤自齟齬,使岑熙久仍未得償。今終能還方知府遺骨並帶廉明,再還東南沿海百姓安康太平。
望得臨遠相恕十之一二,餘下幾分,便依保第之言,縱前塵非一路,往後允你我餘生風雨殊途同,守得山河日月共。
儉讓親筆
方岑熙麵無表情地瞧著那薄薄兩張紙,手裏卻翻來覆去,一時不知是信箋太長,還是塵封在記憶中的往事太厚,隻覺得那百來個字來迴三遍仍沒能看夠。
父親和他一樣,都不過是區區單薄文人。
可父親背負著沉沉的城樓軍旗,不容城民罹難。
方岑熙雖然於建州倭亂中倖存,卻覺得自那之後,自己背上好像也背了些什麽,遙遠的順天大概也有一桿看不見的旗,早已經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但這樣的人生裏,卻有個裴恭出現了。
饒是被他送進過香海的大獄,被他戲耍了無數迴,卻依然將他那些最深的夢魘,為他親手剃得幹幹淨淨。
方岑熙好像是在二十多年後第一次舒開了胸胸最沉重的壓抑,第一次能像五歲之前那樣,能笑著看天,蹦著去喝花生湯,吃太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