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寬達八百裏,水流湍急。
對於孫悟空、豬八戒來說這河並不算什麽,但對於唐三藏來說,他還是第一次見這麽寬,水流這麽湍急的河,而且西天取經需要一步一個腳印,過河得乘船浮在河麵上慢慢過去。
流沙河處於荒山野嶺,附近沒有人煙,根本找不到船,這確實難了。
另外,在這流沙河,孫悟空看到了與黃風怪那一難同樣古怪的一幕。
正當孫悟空和豬八戒想辦法的時候。
一個兇神惡煞的頭陀,突然從河水裏衝了出來,要襲擊唐三藏。
孫悟空和豬八戒都瞬間認出了這頭陀也曾是天庭的神仙,豬八戒更是清楚的知道,這是玉帝身邊的卷簾大將。
孫悟空護著唐三藏離開河邊,而豬八戒則是迎了上去和卷簾大將激戰在一起。
奇特的是,豬八戒明明有大羅金仙初期修為,而卷簾大將隻有太乙金仙巔峰修為,可愣是打了許久,都不見豬八戒拿下卷簾大將。
孫悟空看不下去了,準備出手。
然而,孫悟空才有要出手的舉動,卷簾大將就嚇得立刻遁迴河水之中。
見此情形,孫悟空眼珠子來迴轉了兩下,心中已有些猜測。
“八戒,我不熟水性,要不還是你下河去打那妖怪?”孫悟空這話是說給唐三藏聽的,否則真要隻是說給豬八戒聽,保管豬八戒立刻笑掉大牙。
堂堂齊天大聖,闖過龍宮索了定海神針與一身威風行頭的孫悟空,會不熟水性,害怕水底廝殺?
豬八戒果然接茬,下了河與卷簾大將又來來迴迴鬥了數次。
最後,是觀音菩薩派了木吒,將卷簾大將從河裏叫了出來,然後引薦其拜唐三藏為師,成了唐三藏的第三個徒弟。
唐三藏仍以觀音菩薩取的法號‘悟淨’稱唿,又因其曾居於流沙河底,取姓沙,叫沙悟淨。
另外,金吒帶來了一件葫蘆法寶,放到河中變大,讓唐三藏一行乘著葫蘆渡河。
這也行?孫悟空算是長見識了,對於西天取經一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隨著沙悟淨加入進來,取經一行人數全部到齊。
三個徒弟,一匹白龍馬各司其職。
白龍馬主要給唐三藏代步,沙悟淨主要看管行李的,真正保護唐三藏,打妖怪的則主要是孫悟空與豬八戒。
流沙河之後是觀音菩薩聯合黎山老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化作的母女四人要招上門婿。
觀音菩薩等人的目的,其一是教訓豬八戒,讓豬八戒老老實實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
其二則是試探唐三藏,也可以說是提前鍛煉唐三藏,讓唐三藏更能抵禦美色誘惑,為今後到了女兒國,能順利度過女兒國那一難。
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很多劫難都不是固定的,可以人為安排,但也有些劫難是天道所演化固定的,必須要經曆的考驗,不可人為幹預,比如女兒國王。
女兒國王雖非天地間最美的女子,但她的相貌與氣質卻都是完全長在唐三藏的審美上,可以說是為唐三藏量身定製的。
麵對美色考驗,唐三藏一心取經,絲毫不為所動。
沙悟淨任勞任怨,而且從不相信天上掉餡餅,也是絲毫不為所動。
孫悟空則是有大羅金仙巔峰修為,加上火眼金睛,能直接看到觀音菩薩等人的護體神光,知道是觀音菩薩領頭,自然不會被騙,何況孫悟空對女色本身就不感興趣。
上當的隻有豬八戒,甚至豬八戒也並非完全看不出來,豬八戒是故意上當,他希望借此能讓觀音菩薩將他逐出西天取經隊伍,他好迴他的高老莊,找他的高小姐。
豬八戒顯然是想多了,結局隻是他被狠狠教訓了一番,而後吊在唐三藏西天取經的前路上,重新與唐三藏相遇,迴歸了隊伍。
經過這一次教訓,豬八戒雖然仍有散夥迴高老莊找高小姐的念頭,但卻收斂了許多。
接下來,取經隊伍走到萬壽山五莊觀地界。
這裏是鎮元子的道場,鎮元子做為先天大能之一,與諸聖一個輩分,早在巫妖時代前期就已經突破到準聖初期境界。
雖說鎮元子因為沒有直接以人參果樹本體化形,而是以第一批人參果合在一起化形,導致失去了一半本源,成了先天大能的吊車尾,止步準聖初期無比漫長歲月不得寸進,是先天大能之中唯一一個準聖初期。
但準聖就是準聖,哪怕是準聖初期,在聖人不能以聖人法力出手的情況下,也是三界之內頂級力量之一。
以鎮元子的實力和輩分,他縱然算到了唐三藏師徒會路過他的五莊觀,可他不會因此就在五莊觀裏等著唐三藏師徒到來,該去哪裏,該做什麽,便是做什麽。
隻是臨行前吩咐童子,若唐三藏師徒到五莊觀的時候,他還沒有迴來,就打兩個人參果招待唐三藏,讓唐三藏宿一夜後離去。
值得一提的是,鎮元子的本源早已經與人參果樹分離,人參果樹就隻是單純,每隔一段歲月結幾十個天地間最頂級的果子的正常先天靈根罷了,比蟠桃園最上等的蟠桃,多珍貴一個層次,凡人吃一個可以成就金仙巔峰,若是把一整批數十個全吃了,則能成就太乙金仙初期,從此長生不老。
換句話說,如果鎮元子願意,憑借人參果樹,他能每隔一段歲月,製造一個太乙金仙初期出來。
不過,對於準聖而言,太乙金仙初期實在微不足道。
有資質的可以自己修煉到太乙金仙初期,沒有資質的,就算靠著吃人參果成了太乙金仙初期,那麽也是永遠止步太乙金仙初期,極難有一絲一毫進步。
“五莊觀鎮元子大仙,乃前輩大能,連我都要懼他三分,隻希望唐三藏師徒不要在五莊觀惹出什麽禍端出來。”南海普陀山紫竹林,觀音菩薩幽幽一歎。
所謂是怕什麽就來什麽,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是天數,取經隊伍路過就不可能沒有波折。
對於孫悟空、豬八戒來說這河並不算什麽,但對於唐三藏來說,他還是第一次見這麽寬,水流這麽湍急的河,而且西天取經需要一步一個腳印,過河得乘船浮在河麵上慢慢過去。
流沙河處於荒山野嶺,附近沒有人煙,根本找不到船,這確實難了。
另外,在這流沙河,孫悟空看到了與黃風怪那一難同樣古怪的一幕。
正當孫悟空和豬八戒想辦法的時候。
一個兇神惡煞的頭陀,突然從河水裏衝了出來,要襲擊唐三藏。
孫悟空和豬八戒都瞬間認出了這頭陀也曾是天庭的神仙,豬八戒更是清楚的知道,這是玉帝身邊的卷簾大將。
孫悟空護著唐三藏離開河邊,而豬八戒則是迎了上去和卷簾大將激戰在一起。
奇特的是,豬八戒明明有大羅金仙初期修為,而卷簾大將隻有太乙金仙巔峰修為,可愣是打了許久,都不見豬八戒拿下卷簾大將。
孫悟空看不下去了,準備出手。
然而,孫悟空才有要出手的舉動,卷簾大將就嚇得立刻遁迴河水之中。
見此情形,孫悟空眼珠子來迴轉了兩下,心中已有些猜測。
“八戒,我不熟水性,要不還是你下河去打那妖怪?”孫悟空這話是說給唐三藏聽的,否則真要隻是說給豬八戒聽,保管豬八戒立刻笑掉大牙。
堂堂齊天大聖,闖過龍宮索了定海神針與一身威風行頭的孫悟空,會不熟水性,害怕水底廝殺?
豬八戒果然接茬,下了河與卷簾大將又來來迴迴鬥了數次。
最後,是觀音菩薩派了木吒,將卷簾大將從河裏叫了出來,然後引薦其拜唐三藏為師,成了唐三藏的第三個徒弟。
唐三藏仍以觀音菩薩取的法號‘悟淨’稱唿,又因其曾居於流沙河底,取姓沙,叫沙悟淨。
另外,金吒帶來了一件葫蘆法寶,放到河中變大,讓唐三藏一行乘著葫蘆渡河。
這也行?孫悟空算是長見識了,對於西天取經一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隨著沙悟淨加入進來,取經一行人數全部到齊。
三個徒弟,一匹白龍馬各司其職。
白龍馬主要給唐三藏代步,沙悟淨主要看管行李的,真正保護唐三藏,打妖怪的則主要是孫悟空與豬八戒。
流沙河之後是觀音菩薩聯合黎山老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化作的母女四人要招上門婿。
觀音菩薩等人的目的,其一是教訓豬八戒,讓豬八戒老老實實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
其二則是試探唐三藏,也可以說是提前鍛煉唐三藏,讓唐三藏更能抵禦美色誘惑,為今後到了女兒國,能順利度過女兒國那一難。
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很多劫難都不是固定的,可以人為安排,但也有些劫難是天道所演化固定的,必須要經曆的考驗,不可人為幹預,比如女兒國王。
女兒國王雖非天地間最美的女子,但她的相貌與氣質卻都是完全長在唐三藏的審美上,可以說是為唐三藏量身定製的。
麵對美色考驗,唐三藏一心取經,絲毫不為所動。
沙悟淨任勞任怨,而且從不相信天上掉餡餅,也是絲毫不為所動。
孫悟空則是有大羅金仙巔峰修為,加上火眼金睛,能直接看到觀音菩薩等人的護體神光,知道是觀音菩薩領頭,自然不會被騙,何況孫悟空對女色本身就不感興趣。
上當的隻有豬八戒,甚至豬八戒也並非完全看不出來,豬八戒是故意上當,他希望借此能讓觀音菩薩將他逐出西天取經隊伍,他好迴他的高老莊,找他的高小姐。
豬八戒顯然是想多了,結局隻是他被狠狠教訓了一番,而後吊在唐三藏西天取經的前路上,重新與唐三藏相遇,迴歸了隊伍。
經過這一次教訓,豬八戒雖然仍有散夥迴高老莊找高小姐的念頭,但卻收斂了許多。
接下來,取經隊伍走到萬壽山五莊觀地界。
這裏是鎮元子的道場,鎮元子做為先天大能之一,與諸聖一個輩分,早在巫妖時代前期就已經突破到準聖初期境界。
雖說鎮元子因為沒有直接以人參果樹本體化形,而是以第一批人參果合在一起化形,導致失去了一半本源,成了先天大能的吊車尾,止步準聖初期無比漫長歲月不得寸進,是先天大能之中唯一一個準聖初期。
但準聖就是準聖,哪怕是準聖初期,在聖人不能以聖人法力出手的情況下,也是三界之內頂級力量之一。
以鎮元子的實力和輩分,他縱然算到了唐三藏師徒會路過他的五莊觀,可他不會因此就在五莊觀裏等著唐三藏師徒到來,該去哪裏,該做什麽,便是做什麽。
隻是臨行前吩咐童子,若唐三藏師徒到五莊觀的時候,他還沒有迴來,就打兩個人參果招待唐三藏,讓唐三藏宿一夜後離去。
值得一提的是,鎮元子的本源早已經與人參果樹分離,人參果樹就隻是單純,每隔一段歲月結幾十個天地間最頂級的果子的正常先天靈根罷了,比蟠桃園最上等的蟠桃,多珍貴一個層次,凡人吃一個可以成就金仙巔峰,若是把一整批數十個全吃了,則能成就太乙金仙初期,從此長生不老。
換句話說,如果鎮元子願意,憑借人參果樹,他能每隔一段歲月,製造一個太乙金仙初期出來。
不過,對於準聖而言,太乙金仙初期實在微不足道。
有資質的可以自己修煉到太乙金仙初期,沒有資質的,就算靠著吃人參果成了太乙金仙初期,那麽也是永遠止步太乙金仙初期,極難有一絲一毫進步。
“五莊觀鎮元子大仙,乃前輩大能,連我都要懼他三分,隻希望唐三藏師徒不要在五莊觀惹出什麽禍端出來。”南海普陀山紫竹林,觀音菩薩幽幽一歎。
所謂是怕什麽就來什麽,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是天數,取經隊伍路過就不可能沒有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