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朝拜,文武百官按官職高低,井然有序入朝等候。
靜默片刻。
一位身著明黃色龍袍的年輕男子赫然出現,在他身後跟著十數名頷首邁步的太監。
皇帝正襟危坐,喜怒不形於色。
文武百官齊齊跪地參拜,高唿萬歲。
“免。”
跪地參拜的文武百官齊聲謝恩,隨之起身靜候。
皇帝身邊的一名太監扯著嗓子高喊:“有事宣奏,無事退朝。”
眾官員左顧右盼,遲遲無人上前。
忽然蘇牧走出人群,毅然稟報:“臣有事要奏。”
“丞相盡管奏來。”皇帝泰然自若。
蘇牧畢恭畢敬說了聲遵旨,隨之娓娓道來:“今北方大旱,多數饑民直奔京城而來,臣悉知殿試在即,饑民入京恐引學子恐慌。然聽雨閣閣主俠骨柔腸,願為朝廷暫時賑災饑民,待殿試結束方將要任歸還朝廷。”
語出驚人,文武百官無不震驚。
據傳言,這聽雨閣前任閣主佛手羽化升仙,其關門弟子林澤遵從遺誌繼任閣主之位。從佛手離世到新閣主上任草草算來不過兩月時間,林澤居然就敢代替朝廷率先賑災。
膽大包天啊!
“這聽雨閣狂妄自大,臣請奏陛下……”一文官裝潢的中年男子忽然站出來,義正言辭想控訴聽雨閣僭越之罪,不料卻聽見皇帝的讚賞:“聽雨閣屢屢心係黎民蒼生,該獎!”
哦豁——
滿朝皆驚。
不少朝臣左顧右盼,竊竊私語。
區區一個江湖門派就妄言代替朝廷賑災,搶了你皇帝的風頭。你倒好,非但不生氣,反而誇獎人家心係蒼生?
“陛下,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怎能任由聽雨閣說了算?”
“臣以為禮部尚書所言極是,皇家威儀不容侵犯,請陛下三思而行。”
“微臣附議。”
“臣等附議。”
站出來為禮部尚書張端,加油呐喊的大臣全是楚王一派的支持者。
“你們…”皇帝怒目圓睜,氣的不輕。
楚王黨是越來越,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了。
“放肆!”蘇牧一聲怒喝,讓所有大放厥詞的朝臣垂下頭去。
現在的朝廷,隻有蘇牧有能力與楚王分庭抗禮。
誰能欺負,誰不能惹。
他們心知肚明,狡猾得很。
“陛下悉知當下國庫空虛,無法賑災濟民,故令爾等籌款賑災,你等卻是如何推諉扯皮?”蘇牧冷眼相待,怒道:“現在既然有人願意收拾爛攤子,你們不領情也就算了,還要詆毀人家,難道我們祁朝的官心胸就這麽狹隘嗎?”
那些大臣臉一紅,不言不語。
誰願意拿自家的錢,去救濟命如螻蟻的賤民!
可,他們卻忘了自己家的財庫偏偏是壓榨百姓,貪汙受賄得來的。
有蘇牧為皇帝說話,皇帝心頭一暖,說道:“蘇相有心了,朕心甚慰。”
皇帝因北方大旱焦頭爛額,他本想從國庫撥銀賑災,可是戶部尚書非說國庫空虛,沒錢賑災濟民。而且三軍軍餉已經拖欠數月,再不例行發放隻怕軍心大亂。
說的義正言辭,其實皇帝心知肚明。
國庫恐怕早就被這幫蛀蟲蠶食幹淨。
給將士們發銀子?
哪裏來的錢?
難道要加重賦稅,從百姓們身上榨取嗎?
左右為難之際,丞相蘇牧給皇帝提了個主意。
那便是提議大臣們集體捐款賑災,但那些饕餮大臣卻個個哭窮,誰也不願意出賑災銀兩。
朝臣奸滑,林穆便跟蘇牧敬獻了殺雞儆猴之法,連蘇牧都覺得此計可行。偏偏皇帝不肯去做,說難聽點就是不敢跟楚王一派的官員爭鬥。
如今難民將至,一旦入城,殿試必將推遲。
局勢迫在眉睫,皇帝沒得選擇。
“若不同意聽雨閣賑災濟民,那爾等就看著難民入京作亂,可能到時,諸位的府邸店鋪都會遭到洗劫,屆時……”蘇牧絕不是危言聳聽。
那可是連草皮樹根都吃的難民啊!
饑餓狀態一入富庶的京城,結果可想而知。
堅決反對的官員擠眉弄眼,顯然動搖了。
丞相一黨的官員見時機成熟,義無反顧站出來同意聽雨閣賑災濟民,立場不堅定的官員也同意了。
看著多數人接受計策,楚王黨的官員沒有理由再反抗,於是不甘不願同意了援助。
皇帝大喜過望,連忙說道:“聽雨閣仗義疏財以濟蒼生,此心此舉功德無量。為嘉獎聽雨閣俠肝義膽之舉,賜其閣主豪宅一處,五爪金劍一柄,望其不忘初心,另由羽林衛護佑賑災秩序。”
沒想到,皇帝居然一口氣把要說的話全部說出來,這是生怕大臣們又鬧出幺蛾子,阻攔施行。
如此富庶的賞賜,誰也沒想到。
滿朝文武,皆大吃一驚。
豪宅?
京城多的是。
他們在意的是五爪金劍!
那可是開國名劍,素來就有見劍如見皇帝的特權。
持劍在手,林澤可以見官不拜。
哪怕拿劍對著他們的腦袋,他們也不能說個不字。
蘇牧神色凝重,沒有說話。
林澤獻計是該重賞,但如此賞賜確是太豐厚了些,抬頭別有深意凝視皇帝。
或許,皇帝想以此拉攏聽雨閣為他效力!
禮部尚書立即箴言:“陛下,五爪金劍代表至高皇權,僅僅因聽雨閣施粥賑災便禦賜五爪金劍,是否太過兒戲了?”
“禮部尚書若能效仿聽雨閣散盡千金賑災救民,朕也願將五爪金劍賜下。”話說到一半,皇帝右手撐著膝蓋,直勾勾盯著禮部尚書,冷聲道:“然而,禮部尚書肯出錢嗎?”
禮部尚書背脊一涼。
哪怕他的身後站著楚王,但麵前的男人還是皇帝,光明正大跟皇帝作對隻怕沒有好處。
此時此刻,禮部尚書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緊張得就像拉滿了弓的弦一樣,生怕皇帝拿自己殺雞儆猴了。
“臣有罪。”
皇帝冷哼一聲,沒有再說話。
丞相蘇牧乃皇帝的啟蒙老師,對皇帝的決定隻要不損國體,基本上都會鼎力支持。
隻聽蘇牧帶頭高唿:“陛下聖明。”其他臣子不敢不從,紛紛效仿,高唿陛下聖明。
靜默片刻。
一位身著明黃色龍袍的年輕男子赫然出現,在他身後跟著十數名頷首邁步的太監。
皇帝正襟危坐,喜怒不形於色。
文武百官齊齊跪地參拜,高唿萬歲。
“免。”
跪地參拜的文武百官齊聲謝恩,隨之起身靜候。
皇帝身邊的一名太監扯著嗓子高喊:“有事宣奏,無事退朝。”
眾官員左顧右盼,遲遲無人上前。
忽然蘇牧走出人群,毅然稟報:“臣有事要奏。”
“丞相盡管奏來。”皇帝泰然自若。
蘇牧畢恭畢敬說了聲遵旨,隨之娓娓道來:“今北方大旱,多數饑民直奔京城而來,臣悉知殿試在即,饑民入京恐引學子恐慌。然聽雨閣閣主俠骨柔腸,願為朝廷暫時賑災饑民,待殿試結束方將要任歸還朝廷。”
語出驚人,文武百官無不震驚。
據傳言,這聽雨閣前任閣主佛手羽化升仙,其關門弟子林澤遵從遺誌繼任閣主之位。從佛手離世到新閣主上任草草算來不過兩月時間,林澤居然就敢代替朝廷率先賑災。
膽大包天啊!
“這聽雨閣狂妄自大,臣請奏陛下……”一文官裝潢的中年男子忽然站出來,義正言辭想控訴聽雨閣僭越之罪,不料卻聽見皇帝的讚賞:“聽雨閣屢屢心係黎民蒼生,該獎!”
哦豁——
滿朝皆驚。
不少朝臣左顧右盼,竊竊私語。
區區一個江湖門派就妄言代替朝廷賑災,搶了你皇帝的風頭。你倒好,非但不生氣,反而誇獎人家心係蒼生?
“陛下,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怎能任由聽雨閣說了算?”
“臣以為禮部尚書所言極是,皇家威儀不容侵犯,請陛下三思而行。”
“微臣附議。”
“臣等附議。”
站出來為禮部尚書張端,加油呐喊的大臣全是楚王一派的支持者。
“你們…”皇帝怒目圓睜,氣的不輕。
楚王黨是越來越,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了。
“放肆!”蘇牧一聲怒喝,讓所有大放厥詞的朝臣垂下頭去。
現在的朝廷,隻有蘇牧有能力與楚王分庭抗禮。
誰能欺負,誰不能惹。
他們心知肚明,狡猾得很。
“陛下悉知當下國庫空虛,無法賑災濟民,故令爾等籌款賑災,你等卻是如何推諉扯皮?”蘇牧冷眼相待,怒道:“現在既然有人願意收拾爛攤子,你們不領情也就算了,還要詆毀人家,難道我們祁朝的官心胸就這麽狹隘嗎?”
那些大臣臉一紅,不言不語。
誰願意拿自家的錢,去救濟命如螻蟻的賤民!
可,他們卻忘了自己家的財庫偏偏是壓榨百姓,貪汙受賄得來的。
有蘇牧為皇帝說話,皇帝心頭一暖,說道:“蘇相有心了,朕心甚慰。”
皇帝因北方大旱焦頭爛額,他本想從國庫撥銀賑災,可是戶部尚書非說國庫空虛,沒錢賑災濟民。而且三軍軍餉已經拖欠數月,再不例行發放隻怕軍心大亂。
說的義正言辭,其實皇帝心知肚明。
國庫恐怕早就被這幫蛀蟲蠶食幹淨。
給將士們發銀子?
哪裏來的錢?
難道要加重賦稅,從百姓們身上榨取嗎?
左右為難之際,丞相蘇牧給皇帝提了個主意。
那便是提議大臣們集體捐款賑災,但那些饕餮大臣卻個個哭窮,誰也不願意出賑災銀兩。
朝臣奸滑,林穆便跟蘇牧敬獻了殺雞儆猴之法,連蘇牧都覺得此計可行。偏偏皇帝不肯去做,說難聽點就是不敢跟楚王一派的官員爭鬥。
如今難民將至,一旦入城,殿試必將推遲。
局勢迫在眉睫,皇帝沒得選擇。
“若不同意聽雨閣賑災濟民,那爾等就看著難民入京作亂,可能到時,諸位的府邸店鋪都會遭到洗劫,屆時……”蘇牧絕不是危言聳聽。
那可是連草皮樹根都吃的難民啊!
饑餓狀態一入富庶的京城,結果可想而知。
堅決反對的官員擠眉弄眼,顯然動搖了。
丞相一黨的官員見時機成熟,義無反顧站出來同意聽雨閣賑災濟民,立場不堅定的官員也同意了。
看著多數人接受計策,楚王黨的官員沒有理由再反抗,於是不甘不願同意了援助。
皇帝大喜過望,連忙說道:“聽雨閣仗義疏財以濟蒼生,此心此舉功德無量。為嘉獎聽雨閣俠肝義膽之舉,賜其閣主豪宅一處,五爪金劍一柄,望其不忘初心,另由羽林衛護佑賑災秩序。”
沒想到,皇帝居然一口氣把要說的話全部說出來,這是生怕大臣們又鬧出幺蛾子,阻攔施行。
如此富庶的賞賜,誰也沒想到。
滿朝文武,皆大吃一驚。
豪宅?
京城多的是。
他們在意的是五爪金劍!
那可是開國名劍,素來就有見劍如見皇帝的特權。
持劍在手,林澤可以見官不拜。
哪怕拿劍對著他們的腦袋,他們也不能說個不字。
蘇牧神色凝重,沒有說話。
林澤獻計是該重賞,但如此賞賜確是太豐厚了些,抬頭別有深意凝視皇帝。
或許,皇帝想以此拉攏聽雨閣為他效力!
禮部尚書立即箴言:“陛下,五爪金劍代表至高皇權,僅僅因聽雨閣施粥賑災便禦賜五爪金劍,是否太過兒戲了?”
“禮部尚書若能效仿聽雨閣散盡千金賑災救民,朕也願將五爪金劍賜下。”話說到一半,皇帝右手撐著膝蓋,直勾勾盯著禮部尚書,冷聲道:“然而,禮部尚書肯出錢嗎?”
禮部尚書背脊一涼。
哪怕他的身後站著楚王,但麵前的男人還是皇帝,光明正大跟皇帝作對隻怕沒有好處。
此時此刻,禮部尚書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緊張得就像拉滿了弓的弦一樣,生怕皇帝拿自己殺雞儆猴了。
“臣有罪。”
皇帝冷哼一聲,沒有再說話。
丞相蘇牧乃皇帝的啟蒙老師,對皇帝的決定隻要不損國體,基本上都會鼎力支持。
隻聽蘇牧帶頭高唿:“陛下聖明。”其他臣子不敢不從,紛紛效仿,高唿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