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撿兩個漏
重生八零:我在鄉下當媒婆的日常 作者:梔子花開十裏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海市發展迅速。
今年下半年,政 府出台了新的購房政策。
房屋可以自由交易了。
於是。
林素娥光明正大的去了房管所,立馬有人接待她。
是個年輕小姑娘。
“你好,請問有什麽能幫你的?”
“我想要購置一套洋房,你們海市洋房都有哪些地方,總價分別在多少?”
“請稍等。”
聞言,服務員認真迴答:“我這邊查一下。”
林素娥:“好。”
“……”
服務員一言不發地翻書、做筆記;她百無聊賴,左顧右盼。
房管所很熱鬧。
進進出出的人絡繹不絕,其中,還有金發碧眼的外國人。
當然。
最多的是賣房子的人。
這時。
一群老頭子站在她不遠處,開始聊天。
“老鄭,你也要走了?”
“是啊,我閨女想要去新加坡,我們就剩下一個女兒了,可不得跟著她一起。”
“是啊~”
“你也打算把房子賣了離開?”
“這倒不是。我啊不想便宜了那群畜生,和老伴商量了,把房子賣了好好的享受晚年生活,要是哪天又下 放我們,也夠本了。”
“沒錯。”
“我港城那邊的親戚讓我過去那邊發展,我一聽不錯,答應了下來。”
“我學曆還可以,澳省那邊的大學給我發出邀請讓我過去當老師,我答應了。什麽福利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自由的教學,不用擔心那天被我的學生給舉 報了。”
“……”
大家各有各的理由。
但,慘是相同的。
有人民教師被學生舉報的、有被兒女舉報的、有兒女登報斷絕關係的、有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有對這片土地抗拒的、有……
對於他們。
林素娥說不出個不好來。
這些好多都是優秀的人才,離開一個都是國 家的損失,但也能夠理解他們的選擇。
那十年,整個社會倒退了10年不止。
正在她思緒放飛時,服務員小梅喚迴了她的注意力。
“已經查閱完畢了。”
“海市洋房不少,集中分布在這10個地方,分別是;武康路、衡山路、長樂路、複興西路、延慶路、思南路、華山路、複興中路、愚園路和沿海中路,其中……”
林素娥耐心聽完。
“帶我去愚園路看看吧。”
愚園路在這10個地方價格屬於下位,但是曆史卻是最悠久的,有接近上百年曆史,底蘊十足。
再者。
這條路上美食極多。
兩者相加,成了她的首選。
小梅笑著點頭:“好的。”
伸出手:“林姐,那咱們就走吧。”
林素娥邁步走出去:“嗯。”
小梅緊緊跟在後麵,差半個身子。
出了房管所的門,小梅看著來往的黃包車,伸出手招唿。
很快。
攔了一輛黃包車。
……
愚園路。
兩人下來。
林素娥開始打量這個街道,屬於長寧區,環境十分清幽。
雖然不知道後世這裏的房價多少錢,但是這可是海市市區,買了絕對不虧就是。
這條街總共有6套房子出售。
比例很高了。
“林姐,這6套分別是25、28、30、32、753和755號。”
“其中,30號和32號最便宜,300平的洋房,隻需要2000塊錢左右。”
“其他幾戶,同樣的麵積要貴至少500塊錢。”
林素娥一臉不解:“這是為什麽?”
服務員左右看了看,低聲解釋:“咳咳,31號是汪公館。”
汪公館?!
林素娥懵逼。
見此,服務員小聲和她解釋。
聽完。
她恍然:原來,汪公館是民國財閥汪精衛在上海淪陷後,作為偽政權駐瀘辦公聯絡處。
對於經曆了那十年的人來說,生怕沾惹上這些影響不好的東西。
但是。
林素娥不怕呀。
她從後世來,知道那十年永遠過去了,國 家開啟了嶄新的篇章,日後,這種地方還可以作為旅遊景點開發,那左右的兩套房子水漲船高,怕是比其他地方更值錢。
想到這裏。
她完全動心了:“帶我去看看30號和32號吧。”
聞言。
服務員驚了。
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麽,點了點頭。
30號住了一個老太太,賣房子也不是要移民,而是打算搬去在北京的女兒家裏麵住。
這個房子留著也沒用,還不如賣掉。
聽完老太太的話,林素娥心裏暗暗吐槽:
可惜啊~
要是留下,日後可是子孫後代的一筆巨大財富。
不過。
該下手她也不會手軟。
“這房子多少錢?”
老太太直接了當:“我的心裏底價是2100塊。”
這話給林素娥不會了。
老太太笑:“我是個大學數學老師,說話直接,不喜歡討價還價。”
林素娥懂了。
數學老師啊~難怪了。
2100塊錢,買300平的洋房,折合下來一個平方7塊錢。
比北京的房價低一些。
相比起未來的房價更是不算什麽。
但是。
從現在來看,人均月工資35塊錢,也就購買5個平方。
不吃不喝也得6年才能買下一套房。
好吧。
比起幾十年之後的房價,幾年能買一套房也算是不錯了。
畢竟。
洋房比起海市一般的房子要貴些。
最後。
她沒有立即答應:“大姐,2100塊我記下了,不過,我還沒決定好,打算再去看看別的房子。”
老太太笑:“隨意。”
兩人和老太太告別,去了下一家。
32號。
那是一個大家庭,賣房子也不是為了移民,而是家裏鬧分家,房主人老兩口準備把房子賣掉,錢分給孩子們自己去買房。
因此。
他們喊出了2500塊錢的價格。
這個價格也在她的承受範圍之內,但是,林素娥不願意當冤大頭。
於是。
給服務員使了個眼色。
小梅立馬心領神會,和那家人殺價。
最終。
把價格降到了2152.25塊錢。
精確到了小數點後兩位。
林素娥也無語了:“……行,就按這個價格。”
懶得折騰了。
也就幾塊錢的事情。
定下一套。
出了32號,她直奔30號。
服務員後知後覺:“林姐,你這是準備把30號一起買了?”
林素娥點頭:“沒錯。”
這種撿漏的機會不多,錯過了就太可惜了。
今年下半年,政 府出台了新的購房政策。
房屋可以自由交易了。
於是。
林素娥光明正大的去了房管所,立馬有人接待她。
是個年輕小姑娘。
“你好,請問有什麽能幫你的?”
“我想要購置一套洋房,你們海市洋房都有哪些地方,總價分別在多少?”
“請稍等。”
聞言,服務員認真迴答:“我這邊查一下。”
林素娥:“好。”
“……”
服務員一言不發地翻書、做筆記;她百無聊賴,左顧右盼。
房管所很熱鬧。
進進出出的人絡繹不絕,其中,還有金發碧眼的外國人。
當然。
最多的是賣房子的人。
這時。
一群老頭子站在她不遠處,開始聊天。
“老鄭,你也要走了?”
“是啊,我閨女想要去新加坡,我們就剩下一個女兒了,可不得跟著她一起。”
“是啊~”
“你也打算把房子賣了離開?”
“這倒不是。我啊不想便宜了那群畜生,和老伴商量了,把房子賣了好好的享受晚年生活,要是哪天又下 放我們,也夠本了。”
“沒錯。”
“我港城那邊的親戚讓我過去那邊發展,我一聽不錯,答應了下來。”
“我學曆還可以,澳省那邊的大學給我發出邀請讓我過去當老師,我答應了。什麽福利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自由的教學,不用擔心那天被我的學生給舉 報了。”
“……”
大家各有各的理由。
但,慘是相同的。
有人民教師被學生舉報的、有被兒女舉報的、有兒女登報斷絕關係的、有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有對這片土地抗拒的、有……
對於他們。
林素娥說不出個不好來。
這些好多都是優秀的人才,離開一個都是國 家的損失,但也能夠理解他們的選擇。
那十年,整個社會倒退了10年不止。
正在她思緒放飛時,服務員小梅喚迴了她的注意力。
“已經查閱完畢了。”
“海市洋房不少,集中分布在這10個地方,分別是;武康路、衡山路、長樂路、複興西路、延慶路、思南路、華山路、複興中路、愚園路和沿海中路,其中……”
林素娥耐心聽完。
“帶我去愚園路看看吧。”
愚園路在這10個地方價格屬於下位,但是曆史卻是最悠久的,有接近上百年曆史,底蘊十足。
再者。
這條路上美食極多。
兩者相加,成了她的首選。
小梅笑著點頭:“好的。”
伸出手:“林姐,那咱們就走吧。”
林素娥邁步走出去:“嗯。”
小梅緊緊跟在後麵,差半個身子。
出了房管所的門,小梅看著來往的黃包車,伸出手招唿。
很快。
攔了一輛黃包車。
……
愚園路。
兩人下來。
林素娥開始打量這個街道,屬於長寧區,環境十分清幽。
雖然不知道後世這裏的房價多少錢,但是這可是海市市區,買了絕對不虧就是。
這條街總共有6套房子出售。
比例很高了。
“林姐,這6套分別是25、28、30、32、753和755號。”
“其中,30號和32號最便宜,300平的洋房,隻需要2000塊錢左右。”
“其他幾戶,同樣的麵積要貴至少500塊錢。”
林素娥一臉不解:“這是為什麽?”
服務員左右看了看,低聲解釋:“咳咳,31號是汪公館。”
汪公館?!
林素娥懵逼。
見此,服務員小聲和她解釋。
聽完。
她恍然:原來,汪公館是民國財閥汪精衛在上海淪陷後,作為偽政權駐瀘辦公聯絡處。
對於經曆了那十年的人來說,生怕沾惹上這些影響不好的東西。
但是。
林素娥不怕呀。
她從後世來,知道那十年永遠過去了,國 家開啟了嶄新的篇章,日後,這種地方還可以作為旅遊景點開發,那左右的兩套房子水漲船高,怕是比其他地方更值錢。
想到這裏。
她完全動心了:“帶我去看看30號和32號吧。”
聞言。
服務員驚了。
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麽,點了點頭。
30號住了一個老太太,賣房子也不是要移民,而是打算搬去在北京的女兒家裏麵住。
這個房子留著也沒用,還不如賣掉。
聽完老太太的話,林素娥心裏暗暗吐槽:
可惜啊~
要是留下,日後可是子孫後代的一筆巨大財富。
不過。
該下手她也不會手軟。
“這房子多少錢?”
老太太直接了當:“我的心裏底價是2100塊。”
這話給林素娥不會了。
老太太笑:“我是個大學數學老師,說話直接,不喜歡討價還價。”
林素娥懂了。
數學老師啊~難怪了。
2100塊錢,買300平的洋房,折合下來一個平方7塊錢。
比北京的房價低一些。
相比起未來的房價更是不算什麽。
但是。
從現在來看,人均月工資35塊錢,也就購買5個平方。
不吃不喝也得6年才能買下一套房。
好吧。
比起幾十年之後的房價,幾年能買一套房也算是不錯了。
畢竟。
洋房比起海市一般的房子要貴些。
最後。
她沒有立即答應:“大姐,2100塊我記下了,不過,我還沒決定好,打算再去看看別的房子。”
老太太笑:“隨意。”
兩人和老太太告別,去了下一家。
32號。
那是一個大家庭,賣房子也不是為了移民,而是家裏鬧分家,房主人老兩口準備把房子賣掉,錢分給孩子們自己去買房。
因此。
他們喊出了2500塊錢的價格。
這個價格也在她的承受範圍之內,但是,林素娥不願意當冤大頭。
於是。
給服務員使了個眼色。
小梅立馬心領神會,和那家人殺價。
最終。
把價格降到了2152.25塊錢。
精確到了小數點後兩位。
林素娥也無語了:“……行,就按這個價格。”
懶得折騰了。
也就幾塊錢的事情。
定下一套。
出了32號,她直奔30號。
服務員後知後覺:“林姐,你這是準備把30號一起買了?”
林素娥點頭:“沒錯。”
這種撿漏的機會不多,錯過了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