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是雲林禪寺曆代先輩舍利子供奉之地。
李長生緩緩走在禪林中,感受到了其中無處不在的禪意,他的內心也被這種禪意感染,變得格外平靜。
四周的石塔高約三米,通體潔白、溫潤如玉。
隻有元嬰期及以上的修為,死後才會葬在石塔中,並在其中留下每個人的傳承,傳承的種類有很多,有修煉心得、也有修行功法。
當然了,也有的人會在石塔中留下一句揭語,當做他的傳承。
他兩腿一蹬咽氣了,但是不小心選擇了他這座石塔的人,也快要被氣的咽氣了。
千辛萬苦得到信物參加萬法會,別人開開心心的得到傳承,他就得到一句揭語,不帶這麽玩的。
曆史上真的有人是這樣的經曆,淪為了當時的笑料,傳遍了整個東土,而且流傳了幾萬年,流傳到李長生這個時代。
倒黴蛋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像他這麽倒黴的,也是獨一份。
但是這樣的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能夠得到有用的東西的。
但是這些不是最關鍵的,更關鍵的是,每任雲林禪寺的宗主,化神期的大修士,死後也會遵循這個規則,葬於此處,留下他們的傳承。
這可是化神大修士,跺一跺腳東土抖三抖的存在,東土之地的實力天花板,也是東土五宗的底蘊所在。
一念山河變色,這就是化神修士!
一位化神修士的傳承,其中的價值不可估量,而這也是萬法會規模越來越盛大的原因。
人人都想得到化神修士的傳承,都想一步登天。
而且這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傳說,因為真的有人在這禪林之中,得到過化神修士的傳承。
數萬年前,一位此前籍籍無名的小修士,無意中得到了一枚信物,他沒有聲張,就當忘記了這件事。
直到二十年後,他去參加萬法會,與他相熟的眾人才知道,這小子原來藏得這麽深。
他在禪林中,選到了雲林禪寺第五任宗主靜海禪師的石塔,塔中留有靜海禪師的功法傳承。
得到如此珍貴的傳承,他在出來後,直接成為了雲林禪寺的弟子,取名無妄。
從此之後,他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一條無敵路。
得到傳承之後,他有如神助,修為一日千裏,破境如喝水。
最終在他兩千二百歲那年突破至化神期,後來成為雲林禪寺第八位宗主,無妄禪師之名響徹東土。
化神期,多麽遙不可及的夢。
李長生直到現在,也隻見過兩位化神修士,一位是玄冥峰峰主,在一百多年曾經出關過一次,李長生遠遠感受到他的氣息。
當時他已經是結丹中期修士了,但是在這股氣息麵前,他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螞蟻,而對麵是一株參天巨樹。
沒得比,根本沒得比!
另一個是逍遙穀穀主,同時也是縹緲峰的上一任峰主,李長生在宗門大典上見過他。
強,很強,非常強。
逍遙穀穀主都是在各峰峰主之間挑選的,修為達到化神後,便有成為宗主的資格。
在過去數萬年中,大多數情況下,逍遙穀同一時期隻有一位化神修士,而且這位化神修士大多數出自玄冥峰。
原因很簡單,逍遙穀九峰之中,隻有玄冥峰和碧水峰是專注於修煉的,玄冥峰來者不拒,萬法皆修,追求實力和境界。
是逍遙穀九峰中最容易突破到化神期的。
碧水峰雖然也是專心於修煉,但是碧水峰主修精神之力,以幻術為主,很難突破。
至於其他諸峰,修藝能夠修到元嬰後期已經殊為不易,想要以此突破到化神期,太難太難。
李長生這一時代,玄冥峰峰主最先突破,原本這個宗主應該由他來當。
哪怕他再不情願,一心隻想閉關,但是在逍遙穀隻有一位化神修士的情況下,這個宗主他不當也得當。
但是沒過多久,碧水峰峰主也成功突破,逍遙穀一門兩化神,逍遙穀的聲勢大漲。
玄冥峰峰主大喜過望,幾乎是連拉硬拽地將宗主之位讓給了縹緲峰峰主,他繼續閉關修煉去了。
李長生心中想著化神修士的種種威能,漫無目的地在禪林中閑逛著。
這裏沒有任何取巧的機會,石塔外形一樣、甚至氣息一樣,無論是肉眼還是神識,都分辨不出區別。
而且禪林中石塔的位置每年都會變換,所以也不能靠前人經驗。
禪家講緣,有緣自然能夠得到滿意的傳承,無緣也強求不來。
對此李長生也沒什麽辦法,既然雲林禪寺講緣,那他也索性放下一切,不去想那些花裏胡哨的,索性就在禪林中瞎逛,決定最後哪個順眼選哪個。
萬法會持續十天,他們也有十天的時間進行挑選。
外界,講經還在繼續,許多修士合腿而坐,靜心感悟。
第三天時,廣場一角出現了一道氣息波動,有人要突破了!
在這股氣息出現的一瞬間,那人就被一道光束傳送走,那是雲林禪寺的陣法,將那人傳送到其他安全地方,讓他靜心突破,也免得打擾萬法會上的其他人。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在接下來的兩天裏,時不時就會傳來突破的波動,有練氣、築基期的小境界突破,也有築基突破結丹的大境界突破。
第七天,台上講經的九位元嬰修士停止了講經,台下眾人意猶未盡。
至此,講經環節已經結束,接下來三天,是辨經的時間。
眾多雲林禪寺弟子走上小型蓮台,許多早就躍躍欲試的修士,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開始兩人之間的辯論。
一時之間,廣場上變得嘈雜起來,辨經雖然不像聽大修士講經那般,對修為有所幫助,但是熱鬧啊!
看著兩個人唇槍舌劍,看著修士從剛開始的侃侃而談,變為後麵的臉色通紅、強詞奪理。
甚至有的被雲林禪寺弟子辯的啞口無言,氣衝衝地動手,結果被陣法扔出去。
這種場景也隻有在萬法會上能夠見到,其他地方可沒有。
廣場上彌漫著歡快的氛圍。
不過這些都與李長生無關。
李長生從一座座石塔邊走過,陽光灑落下來,在地麵上形成斑駁光影。
在過去七天裏,他已經走過了大部分石塔,但是沒有任何一座石塔,讓他有特別的感覺。
李長生也無語了,心中打定了主意:
如果兩天後還沒有感覺的話,他就隨便選一座。
李長生緩緩走在禪林中,感受到了其中無處不在的禪意,他的內心也被這種禪意感染,變得格外平靜。
四周的石塔高約三米,通體潔白、溫潤如玉。
隻有元嬰期及以上的修為,死後才會葬在石塔中,並在其中留下每個人的傳承,傳承的種類有很多,有修煉心得、也有修行功法。
當然了,也有的人會在石塔中留下一句揭語,當做他的傳承。
他兩腿一蹬咽氣了,但是不小心選擇了他這座石塔的人,也快要被氣的咽氣了。
千辛萬苦得到信物參加萬法會,別人開開心心的得到傳承,他就得到一句揭語,不帶這麽玩的。
曆史上真的有人是這樣的經曆,淪為了當時的笑料,傳遍了整個東土,而且流傳了幾萬年,流傳到李長生這個時代。
倒黴蛋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像他這麽倒黴的,也是獨一份。
但是這樣的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能夠得到有用的東西的。
但是這些不是最關鍵的,更關鍵的是,每任雲林禪寺的宗主,化神期的大修士,死後也會遵循這個規則,葬於此處,留下他們的傳承。
這可是化神大修士,跺一跺腳東土抖三抖的存在,東土之地的實力天花板,也是東土五宗的底蘊所在。
一念山河變色,這就是化神修士!
一位化神修士的傳承,其中的價值不可估量,而這也是萬法會規模越來越盛大的原因。
人人都想得到化神修士的傳承,都想一步登天。
而且這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傳說,因為真的有人在這禪林之中,得到過化神修士的傳承。
數萬年前,一位此前籍籍無名的小修士,無意中得到了一枚信物,他沒有聲張,就當忘記了這件事。
直到二十年後,他去參加萬法會,與他相熟的眾人才知道,這小子原來藏得這麽深。
他在禪林中,選到了雲林禪寺第五任宗主靜海禪師的石塔,塔中留有靜海禪師的功法傳承。
得到如此珍貴的傳承,他在出來後,直接成為了雲林禪寺的弟子,取名無妄。
從此之後,他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一條無敵路。
得到傳承之後,他有如神助,修為一日千裏,破境如喝水。
最終在他兩千二百歲那年突破至化神期,後來成為雲林禪寺第八位宗主,無妄禪師之名響徹東土。
化神期,多麽遙不可及的夢。
李長生直到現在,也隻見過兩位化神修士,一位是玄冥峰峰主,在一百多年曾經出關過一次,李長生遠遠感受到他的氣息。
當時他已經是結丹中期修士了,但是在這股氣息麵前,他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螞蟻,而對麵是一株參天巨樹。
沒得比,根本沒得比!
另一個是逍遙穀穀主,同時也是縹緲峰的上一任峰主,李長生在宗門大典上見過他。
強,很強,非常強。
逍遙穀穀主都是在各峰峰主之間挑選的,修為達到化神後,便有成為宗主的資格。
在過去數萬年中,大多數情況下,逍遙穀同一時期隻有一位化神修士,而且這位化神修士大多數出自玄冥峰。
原因很簡單,逍遙穀九峰之中,隻有玄冥峰和碧水峰是專注於修煉的,玄冥峰來者不拒,萬法皆修,追求實力和境界。
是逍遙穀九峰中最容易突破到化神期的。
碧水峰雖然也是專心於修煉,但是碧水峰主修精神之力,以幻術為主,很難突破。
至於其他諸峰,修藝能夠修到元嬰後期已經殊為不易,想要以此突破到化神期,太難太難。
李長生這一時代,玄冥峰峰主最先突破,原本這個宗主應該由他來當。
哪怕他再不情願,一心隻想閉關,但是在逍遙穀隻有一位化神修士的情況下,這個宗主他不當也得當。
但是沒過多久,碧水峰峰主也成功突破,逍遙穀一門兩化神,逍遙穀的聲勢大漲。
玄冥峰峰主大喜過望,幾乎是連拉硬拽地將宗主之位讓給了縹緲峰峰主,他繼續閉關修煉去了。
李長生心中想著化神修士的種種威能,漫無目的地在禪林中閑逛著。
這裏沒有任何取巧的機會,石塔外形一樣、甚至氣息一樣,無論是肉眼還是神識,都分辨不出區別。
而且禪林中石塔的位置每年都會變換,所以也不能靠前人經驗。
禪家講緣,有緣自然能夠得到滿意的傳承,無緣也強求不來。
對此李長生也沒什麽辦法,既然雲林禪寺講緣,那他也索性放下一切,不去想那些花裏胡哨的,索性就在禪林中瞎逛,決定最後哪個順眼選哪個。
萬法會持續十天,他們也有十天的時間進行挑選。
外界,講經還在繼續,許多修士合腿而坐,靜心感悟。
第三天時,廣場一角出現了一道氣息波動,有人要突破了!
在這股氣息出現的一瞬間,那人就被一道光束傳送走,那是雲林禪寺的陣法,將那人傳送到其他安全地方,讓他靜心突破,也免得打擾萬法會上的其他人。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在接下來的兩天裏,時不時就會傳來突破的波動,有練氣、築基期的小境界突破,也有築基突破結丹的大境界突破。
第七天,台上講經的九位元嬰修士停止了講經,台下眾人意猶未盡。
至此,講經環節已經結束,接下來三天,是辨經的時間。
眾多雲林禪寺弟子走上小型蓮台,許多早就躍躍欲試的修士,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開始兩人之間的辯論。
一時之間,廣場上變得嘈雜起來,辨經雖然不像聽大修士講經那般,對修為有所幫助,但是熱鬧啊!
看著兩個人唇槍舌劍,看著修士從剛開始的侃侃而談,變為後麵的臉色通紅、強詞奪理。
甚至有的被雲林禪寺弟子辯的啞口無言,氣衝衝地動手,結果被陣法扔出去。
這種場景也隻有在萬法會上能夠見到,其他地方可沒有。
廣場上彌漫著歡快的氛圍。
不過這些都與李長生無關。
李長生從一座座石塔邊走過,陽光灑落下來,在地麵上形成斑駁光影。
在過去七天裏,他已經走過了大部分石塔,但是沒有任何一座石塔,讓他有特別的感覺。
李長生也無語了,心中打定了主意:
如果兩天後還沒有感覺的話,他就隨便選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