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足足一個月進行預熱。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時間點還是太遠了,再怎麽說,提前半個月不也比提前一個月更好嗎?


    不過致遠科技的想法,他們一向是搞不懂的,一個月就一個月吧!


    這一個月的時間,何致遠也並沒有多做什麽事,因為各方麵的成就等級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進度都不會太大。


    除了生物防治。


    京城的“歎息級”一次性完成了“燈塔白蛾50%處理進度”,比想象中的70%要低一些,不過總體來說也還可以。


    二級的燈塔白蛾10%,30%進度,分別700,1400成就點。


    一級紅火蟻進度也大漲,來到了22%,10%成就完成,獲得1000成就點。


    另外二級“巴西龜”,11%進度,700點。


    一級“雀鱷鱔”,10%進度,1000點。


    一級“清道夫”,10%進度,1000點。


    動物的處理進度相對來說要快很多,而植物的處理進度就要慢太多太多了,主要還是植物分布太廣,基數龐大,目前的覆蓋效率還比不上。


    但生物點累積也來到了7600點。


    “歎息級生物屏障”可並不貴,1200一座,現在可以兌換足足6座!


    何致遠也並沒有吝嗇歎息級的製造,在一次性製造6座過後,再度麵向公眾指定了接下來會建設歎息級的6座城市,榮海,熙江包括其中,但主要還是集中在南方城市。


    因為相比較北方,南方城市受到生物入侵的概率要大很多。


    京城人手上的歎息級感覺都還沒有捂熱幾天,然後一下子就多出來了六個將會擁有歎息級的城市。


    好好好...多點好啊...多點好啊...


    京城人現在其實也並不羨慕其他地區將會擁有的大量設備了。


    因為致遠新區距離京城也就百多公裏而已,致遠新區建設出來,注定會輻射至京城區域,到時候他們不需要任何的動作就能享受到致遠科技最為頂級的設備加持,難道這不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嗎?


    所以京城現在並不著急。


    致遠新區的“工具城市”的定位又沒有變。


    致遠科技裏麵。


    一眾人員正圍在何致遠的旁邊,看著此刻放在地上箱子裏麵的兩個東西。


    一個呈現棍棒狀,另一個呈方塊狀,二者共同的區別在於體積並不大。


    但是何致遠卻深深皺著眉頭,看著眼前的這兩個東西。


    棍棒狀物體是“爬蟲防治器”,是他通過技術原理在最初紅火蟻防治器版本上研究出來的升級版。


    真正意義上完全由現代設備製造出來的東西,而並非係統造物。


    爬蟲防治器,覆蓋半徑為20m,充能一次,持續使用時間為7天,單次覆蓋,2小時就即可完成完成對紅火蟻,野蠻收獲蟻,草地貪葉蛾,椰心葉甲等15種爬蟲的根治。


    比起最開始僅有1種,何致遠在短時間的研究之中可以說是進步匪淺。


    而旁邊的另一台是便攜式汙水淨化器。


    每小時最大淨化汙水3個立方,能夠將水質的等級提升一個等級,使用電池供能,能夠持續使用5個小時。


    之所以說它便攜,是它僅僅隻有一個巴掌大小,並且重量並不高。


    這種東西,就是電離交換器的超級縮小版,對於電離交換器動輒上萬噸的處理量而言,這點處理量根本不算什麽。


    但這也是何致遠自己親手打造並且人工製造出來的東西!


    這兩個設備的效果都已經試過了,非常好!


    如果是在致遠科技那些逆天級設備沒有出來之前,商業市場上擁有這些東西,對於整個市場而言就是降維打擊!


    但這件事真正給何致遠的啟示在於,係統科技似乎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高不可攀。


    他現在已經被係統反哺,各方麵身體素質都得到了大幅提高,過目不忘,懸梁刺骨十日而不閉眼,甚至對他來說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那麽反過來。


    他受到係統的反哺最多,而致遠科技的其他人員同樣應該如此才對。


    就比如徐科和劉誌兩人,雖然現在讓他們做的是商業運營,但也不可忽視他們那超高的學習效率。


    李文秋已經和何致遠聊過很多次,談到徐科和劉誌兩人的進步效率這個問題。


    她表示,自己這個顧問,已經問無可問,答無可答。


    這裏麵絕對有係統對他們兩人的反哺作用。


    時至今日,致遠科技擁有的員工已經來到了4700人,已經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型公司了。


    何誌遠認為,係統的技術,實際上是可以人為變種的,在生態科技上,自然無論人怎麽研究,也不可能達到超過係統的層次。


    但一個設備的產生,通常伴隨著大量的附屬技術。


    比如發電技術,電磁技術,能源技術,懸浮技術,這些設備帶來的技術概念,哪一個不是稍微取得一些成就,對於現實來說就是領先級的存在?


    何致遠覺得,自己應該在致遠科技的內部重新組建一個研究院了。


    研究什麽,不用多說。


    何致遠說幹就幹,立馬抽調致遠科技中,一開始就有技術研發經驗的500人組成致遠科技研究院。


    這個研究院首先麵向的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係統的理論方案為基礎,研發能夠被人為製造的基礎設施設備!


    當何致遠在麵向內部組成的研究院研究人員正式宣布研究院成立的消息的時候。


    腦海之中的成就係統突然想起了提示。然後在個人影響力成就的旁邊再度打開了一個新的分支。


    朦朦朧朧的霧氣快速的散開。


    最終一個全新且獨立的成就板塊快速展開。


    “生態科技衍生技術成就”


    “認定三級生態科技技術:單次(300技術成就點)”


    “認定二級生態科技技術:單次(1000技術成就點)”


    “認定一級:單次(3000技術成就點)”


    同時成就商店裏麵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可購買版塊。


    【衍生技術初級研究院】


    【最大人員容納上限:700人】


    【初級研究院,人員能力加成+5%】


    【解鎖條件:三級認定衍生技術*1】


    【中等研究院,容納上限1800人,人員能力加成+10%,解鎖條件:二級認定衍生技術*1,成就點1000點】


    【高等研究院,容納上限3500人,人員能力加成15%,解鎖條件:一級認定衍生技術*1,成就點3000點】


    生態科技衍生技術成就?


    直到現在,何致遠才恍然明白,實際上成就係統之中定義的“生態”兩個字,實際上是一個概念,而非精準定義。


    生態是人類提出的概念,是包括人在內和自然。


    之前在“人”這個概念上的,何致遠隻是單純的理解為人本身,但是現在看來,這明顯還包括了以“人”為中心的衍生物。


    人的科技快速發展,是不是以自然為代價換來的?


    這是當然的,無論多高級的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損耗,風險,而這種損耗,風險是不是也是生態的一部分?


    當然是。


    比如一列火車行駛在藍藏鐵路上。


    以致遠科技的角度看,他們可以為這列火車解決空氣汙染,水源汙染,產生的垃圾汙染等一係列問題。


    但火車帶來的生態影響隻有這些嗎?


    不止。


    為了維持鐵路運輸,長年需要對大麵積的凍土層進行持續性的穩固。


    噪音,熱量,氣流。


    參考蝴蝶效應,單獨拿出來不算什麽,但當量變堆積為質變,其情況就變了。


    所以衍生的生態科技技術成就,實際上是從人這個角度根源性的解決“火車”問題。


    如何解決?


    開發出影響力更小,更先進的技術,這就是解決辦法。


    何致遠認為,成就係統的這個衍生技術板塊其實一直都在,而不是他無意觸發出來的,因為係統對他本身的反哺實際一直都在為了這個“衍生技術成就板塊”做鋪墊。


    然後何致遠“曇花一現的靈感”就打開了這個成就板塊。


    目前他自己製造的爬蟲防治器、便攜淨水設備和研究院的成立,徹底達成了板塊打開的條件。


    不過那兩個設備並沒有被認定為衍生科技。


    係統免費獎勵了一個“初級研究院”,研究院隻有能力加成5%這一個屬性,同時一個特殊的點,是開放了人員自主招收的權力,自主招收的人員會被研究院篩選,並打上致遠科技的標簽。


    防止泄密和背叛。


    根據初級研究院的屬性介紹。


    這裏麵的所有技術研究都是“數字模擬”,相當於一個模擬器,但隻要你在這個模擬器裏麵模擬的東西被認可,就一定可以製造出來。


    並且被認定的技術還會被打上研究院的專屬“最高權限”標簽,隻有何致遠才能解開這個最高權限的標簽,並將這種技術開放給誰,賦予給誰。


    相比較係統科技完全高不可攀的狀態。


    衍生技術的權限真正來到了“人”身上。


    不過何致遠能夠預料到,即便是高等研究院所認定的一級衍生技術相比較係統技術也一定弱小很多。


    但這是問題嗎?


    這並不是問題。


    因為一級衍生技術絕對是目前人類能夠控製並製造的最高等級,也最先進的技術。


    這個板塊展開,成就商店就隻有研究院這一個設備,達成成就的獎勵規則也很簡單。


    研究院的能力加成5%,也隻是起到輔助作用,真正能走到哪一步?


    依舊...


    事在人為!


    何致遠將這個免費的初級研究院就建設在了榮海基地。


    初級研究院建設時間為30天。


    占地麵積5000平,相對並不算大,呈現一個矩形立方體狀態,似乎和紫霞灣那邊的基地沒什麽區別,平平無奇。


    但誰又能知道這是平平無奇的外表之內,可能隱藏著致遠科技最大的秘密呢?


    榮海基地又在開工建設了,不過這一次建設的麵積並不大。


    所以無論高層以及海外都沒有太過重視,因為他們並不太認為,這個體量很小的建築能夠擁有多高的價值?


    難道還能超過群星級和生物之心不成?


    在這一個月的空擋期。


    何致遠應上層的要求,同時也是為了建設致遠新區的建設需要,邀請了業內大量知名的建築學家,設計規劃學者,管理學者,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資本企業進行長時間的座談討論。


    人員眾多,受邀前來的學者和各方麵的資本企業眾多,李文秋自然也是其中一員。


    手把手建設一座城市,這對於此次前來的每一個人,尤其是學者,充滿巨大的誘惑力。


    因為他們清楚,一但自己的提議得到了認可,並最終實現到了致遠新區的建設中,那麽當致遠新區建設起來的那一天。


    他們的名字就會隨著這座新區青史留名!


    而資本更在意的就是利益,利益!


    但同樣,經濟也是城市流動的活力。


    何致遠每天高強度開10個小時的座談會,李文秋和所有人親眼目睹,在如此高強度的壓力之下。


    何致遠依舊遊刃有餘且條理清晰的迴答在座所有人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相應的提出反問。


    效率驚人的同時,句句一針見血!


    說是舌辯群儒也沒有任何的問題,所以一場座談會在最開始的兩三天裏還是正兒八經的討論。


    但後麵就開始件演變為何致遠從他們的提議中提出問題,然後讓他們去思考解決辦法,並再次向何致遠提出,何致遠沒有被難倒。


    反而是一眾專家學者,資本大咖被難倒了,據說每一個參加過這場座談會的人,再迴去過後都經過了徹夜難眠的思考。


    李文秋一開始是受邀前來作為何致遠智囊團成員之一的,負責向何致遠分析問題並提出建議,但是後麵漸漸變成了記錄員和整合員。


    把問題和答案精簡化,並最終和其他智囊團成員匯編,形成“致遠新區建設參考書”。


    這本白皮書,最終會麵向廣大公眾進行公示,其中有非常多的城市建設意見,意義極其深遠。


    李文秋在旁邊看著何致遠侃侃而談,從容不迫的時候,手指在電腦鍵盤上就略微有些顫抖, 她心裏有了些許預料。


    這本白皮書有可能會成為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裏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城市建設革命的重要參考,甚至...


    唯一參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核汙水入侵?開啟海上長城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吹不等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吹不等雨並收藏核汙水入侵?開啟海上長城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