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姓始祖為篾年土敦、巴林·伯顏。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末期的東蒙古集團巴林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為氏。


    巴林氏,亦稱巴鄰氏、巴阿鄰氏、八鄰氏、霸鄰氏、白仁氏、其被認為是出自東蒙古集團,古代的大遼國所在地,為古老的蒙古族姓氏之一。


    從史籍《蒙古秘史》中的記載來看,巴林氏與“黃金家族”的孛兒隻斤氏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按史籍《蒙古秘史》的記載,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兒擄來的妾妻生一子,取名巴阿裏岱(巴林失亦剌禿合必赤),生子為為篾年土敦(咩撚篤敦),篾年土敦生有七個兒子,分別為:哈赤曲魯克、合臣、合赤兀、合出剌、合赤溫、合闌歹、納臣巴特爾,組成了巴阿鄰氏族,其後分衍有巴阿鄰氏、紮答闌氏等等。


    巴阿鄰部起初依附劄答蘭部,公元十二世紀末期分裂,一部分族人在巴林·豁兒赤率領下歸附孛兒隻斤·鐵木真的蒙古部,餘者在“十三翼之戰”中皆與紮答闌·劄木合(公元?~1204年待考)聯合圍攻孛兒隻斤·鐵木真,兵敗後也全歸降蒙古部。


    至大蒙古汗國建立之時,巴阿鄰部的巴林·豁兒赤、巴林·納牙阿二人皆因功受封萬戶長,巴林·兀孫、巴林·闊可朔思、巴林·阿裏黑三人則分別為千戶長。


    蒙古族巴林氏族人中最著名者,就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學者巴林·伯顏(公元1236~1295年),他以深謀善斷著稱,官拜丞相,曾領兵攻南宋取勝,又率師北伐,參加平定諸王叛亂,功勳卓著。


    巴林·伯顏的曾祖父名叫巴林·失兒古額禿(巴林·述律哥圖),原來臣屬於泰亦赤兀部,後歸屬孛兒隻斤·鐵木真的蒙古部,授封八鄰部左千戶之職;他的祖父名叫巴林·阿拉黑,擔任千戶長,率軍控製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地區,祖叔父名叫巴林·蔑兒吉角·納牙阿都,擔任中央萬戶長,控製泰亦赤兀部,是蒙古諸部打擊金國的核心部族之一;他們都是大蒙古汗國初期成吉思汗屬下的開國元勳。


    巴林·伯顏的父親名叫巴林·曉古台,率所部並跟隨也客那顏汗(元睿宗,公元1228年監國)孛兒隻斤·拖雷第三子、宗王孛兒隻斤·旭烈兀(公元1217~1265年)進行第二次西征,征服西南亞,橫擊東歐大草原,一直攻擊到今匈牙利,協助伊兒汗孛兒隻斤·旭烈兀建立了伊利汗國(伊爾汗國)。巴林·伯顏本人則生長於伊利汗國,長大後以深略善斷著稱,是較早信奉也裏可溫教(基督教)的蒙古族人之一,這個家族一直忠誠於拖雷家族,後成為元朝政府的中堅力量。


    南宋度宗趙禥鹹淳元年(大蒙古汗國薛禪汗孛兒隻斤·忽必烈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巴林·伯顏受伊兒汗之命出使大汗王廷奏事,深得薛禪汗的賞識,留作侍臣,出任中書左丞相,與謀國事。後晉遷位中書右丞。


    南宋鹹淳六年(大蒙古汗國薛禪汗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巴林·伯顏改任同知樞密院事。


    南宋鹹淳九年(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元世祖任命巴林·伯顏為伐宋軍最高軍政統帥。


    南宋鹹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巴林·伯顏任左丞相,總領元軍,兵分三路攻南宋,他指揮征南都元帥兀良合·阿術統中路元軍取鄂州、漢陽等地,之後沿長江東下。


    南宋恭宗趙顯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巴林·伯顏指揮元軍攻取黃州、蘄州、江州、安慶、池州等地,大敗南宋宰相賈似道(字師憲,公元1213~1275年)統領的南宋軍隊於丁家洲,收降太平州、滁州,攻克建康(今江蘇南京),尋進中書右丞相。當年農曆11月,巴林·伯顏分兵三路進軍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調集右丞相遜都思·阿塔海所部取中道,節製諸路元軍並進。


    南宋德佑二年(南宋端宗趙昰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巴林·伯顏揮軍攻陷臨安,俘虜南宋恭宗、謝太後等北還。這次大規模的滅南宋戰役,巴林·伯顏指揮元軍占領南宋之地共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餘縣,為元朝滅南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南宋端宗趙昰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元憲宗孛兒隻斤·蒙哥的第四子、宗王孛兒隻斤·昔裏吉等人發動叛亂,扣押了元世祖第四子、北平王孛兒隻斤·那木罕,之後率叛軍自阿力麻裏(今新疆伊犁霍城東北部)東犯和林(今蒙古國後杭愛省厄爾得尼召北),巴林·伯顏奉命率軍北上,大敗叛軍於斡耳寒河(今鄂爾渾河)。


    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巴林·伯顏跟從皇太子孛兒隻斤·真金(奧魯赤)撫軍漠北,益藤州四千九百餘戶為食邑。


    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巴林·伯顏代替宗王孛兒隻斤·阿隻吉總軍西北。


    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巴林·伯顏跟從元世祖討平叛王孛兒隻斤·乃顏之亂。


    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巴林·伯顏就任樞密院知事,分院和林。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巴林·伯顏招降了叛王孛兒隻斤·明理鐵木兒,之後統軍屢敗孛兒隻斤·海都的叛軍,在他米勒河(今塔米爾河)指揮元軍與孛兒隻斤·海都展開決戰,孛兒隻斤·海都海都戰敗並在撤退中死去。後因遭朝臣讒陷,巴林·伯顏被罷職,隱居在山西大同。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農曆2月18日,元世祖逝世,巴林·伯顏受顧命,擁戴孛兒隻斤·鐵穆耳即元帝之位,複任樞密院知事。同年農曆12月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至元成宗孛兒隻斤·鐵穆耳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元成宗追封巴林·伯顏為淮安王。


    到了元朝末期的元順帝孛兒隻斤·妥鏷貼睦爾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元順帝再次追封巴林·伯顏為淮王。中央政府還賜撰有《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以誌其功。


    當年,應元仁宗孛兒隻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儒師王約(字彥博,號豫齋,公元1252~1333年,贈大梁王文定公)的請求,元仁宗曾為巴林·伯顏在臨安建立了忠武王祠堂(元丞相伯顏祠)。


    在明朝初期(北元時期),“巴阿鄰”的漢譯已基本固定稱“巴林”,成為成吉思汗後裔孛兒隻斤·蘇巴海所部之號。


    明朝中後期,蒙古族巴林氏主要分布在今內蒙古科爾沁地區的巴林旗。至明思宗朱由儉崇禎元年(後金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二年,公元1628年),巴林氏所部全體歸依後金政權,被後金天聰汗編為兩個蒙古旗的建製,分別是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牧地設置在西拉沐淪河北岸(今內蒙古科爾沁巴林旗)。其他分散到各地的巴阿鄰氏,則采用多種形式表述自己的姓氏,例如定居察哈爾地區的巴阿鄰氏族人就自稱為“白仁氏”,時有滿族引巴林氏為姓氏,滿語為barin h。


    至清朝時期,巴林氏族人普遍分居在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其在明清時期即多冠漢姓為詹氏、白氏、伯氏、巴氏、霸氏、八氏、潘氏、納氏、彭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滿族巴林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為氏。


    明朝時期,在女真族中也有巴林氏,滿語為barin h,實際上是引用蒙古內紮薩克的部落姓氏,即上述第一個淵源所述的蒙古巴林氏,以原居地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一帶)名稱為姓氏,後逐漸分布到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璦琿(今黑龍江璦琿)等地。


    清朝中葉以後,滿族巴林氏大多冠漢姓為詹氏、巴氏、林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朝,率百萬大軍平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者穆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者穆清並收藏迴到明朝,率百萬大軍平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