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安樂郡白楊提氏
迴到明朝,率百萬大軍平天下 作者:墨者穆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楊提氏複姓典出鮮卑吐穀渾部族,今已不再,多省文簡改為單姓白氏,融入白氏大家庭,族人多以安樂為郡望。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單一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吐穀渾部,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
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吐穀渾部中有一個白楊提氏族分支。
按史籍《魏書》的記載,吐穀渾部(公元285~663年),亦稱吐渾,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吐穀渾部落及其所建國名,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
慕容·吐穀渾,公元?~317年待考,是慕容·奕落瑰(慕容廆,公元269~333年)的庶長兄。其父慕容·涉歸(公元?~283年待考)偏愛慕容·奕落瑰,以其為繼承者,僅分一千七百戶給庶長子慕容·吐穀渾。慕容·吐穀渾忿而離走,創建了自己的部落,遊牧於今遼寧義縣一帶。
慕容·涉歸逝世後,慕容·奕落瑰嗣位,二部立馬就開始爭鬥起來。後慕容·吐穀渾率部西遷到枹罕(今甘肅臨夏),逐步擴展,統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吐穀渾汗國,王室改以“吐穀渾”為氏族姓氏。
唐朝初年,吐穀渾部累為邊患。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吐穀渾部可汗首領吐穀渾·伏允曾派遣使節向唐朝進貢,還未返迴便大肆掠奪鄯州(今青海樂都)而去。唐太宗大怒,派使臣前去責備吐穀渾·伏允,並征吐穀渾·伏允入朝。吐穀渾·伏允以病為借口不至,但派他的兒子吐穀渾·尊王到唐朝請求和親。唐太宗答允,命吐穀渾·尊王親自來迎,但吐穀渾·尊王又不至。唐太宗因此大怒,下詔大舉征討吐穀渾,以李靖(字藥師,公元571~649年)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諸軍,兵部尚書侯君集(公元?~643年待考)為積石道行軍總管、刑部尚書李道宗(字承範,公元602~653年)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大亮(公元586~644年)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以及突厥部、契苾部的兵馬分道出擊吐穀渾。當年農曆閏4月,李道宗在庫山(今山東莒縣)大敗吐穀渾部,李靖將軍隊分為南北兩路,各部分散出擊,皆大敗吐穀渾,僅契苾·何力(公元?~677年待考)就率精騎一千餘騎兵突襲了吐穀渾·伏允的牙帳,斬殺吐穀渾數千人,吐穀渾·伏允倉惶逃走,隻將其妻子俘獲,獲牲畜二十多萬頭;侯君集等人則率軍追擊吐穀渾·伏允直至柏海(今青海劄陵湖)而還。當時吐穀渾·伏允欲再逃向於闐(今新疆塔裏木南部)時,結果被部下殺死,從此吐穀渾被擊開分為東西二部。
西部吐穀渾(吐渾國)由吐穀渾·達、吐穀渾·延芒結波率領,遷居至今新疆鄯善一帶,後來歸伏於吐蕃王朝,吐蕃人稱之為“阿柴”或“阿轄”,後成為了今藏族先民之一。
東部吐穀渾(青海國)亦在唐高宗李治龍朔三年(公元663年)被吐蕃所擊敗,吐穀渾·諾曷缽(公元?~688年待考)連夜逃奔涼州(今甘肅武威),後率數千帳內附於唐朝。唐高宗徙其部眾於靈州(今寧夏靈武),置安樂州(今寧夏同心),以吐穀渾·諾曷缽為安樂州刺史。唐則天順聖皇後武則天稱製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吐穀渾·諾曷缽逝世,其子吐穀渾·忠嗣位。之後,其子孫後裔仍世襲青海王之號,直至唐德宗李適貞元年間(公元785~804年)為止。
在當年的東部吐穀渾(青海國)中,即有一白楊提氏部族。“白楊提”本為一種源於西域裏海沿岸的雙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門的水果名,即“白陽提葡萄”。
“白楊提”是早在西漢時期即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該族之人大多喜愛並種植這種植物,並將其販賣於其他城鎮以換取糧食、布帛等物資,就連唐朝時期的宮廷中都有其身影。於是,該族之人便幹脆以其名為姓氏,亦稱白揚提氏、或白陽提氏,族人聚居於甘肅隴西地區,形成為一個部族群體。
到了北宋時期,族人以氏族名稱為漢化姓氏,省文簡改稱白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隴西白氏”的主源之一。
白楊提保雍
白楊提士環
白楊提敏道
白楊提誌彬
白楊提攀鳳
白楊提守性
白楊提采蘩
白楊提振起
白楊提允征
白楊提明美
白楊提恆清
白楊提從慶
白楊提禹
白楊提靈波
白楊提延偉
白楊提士謐
白楊提炯明
白楊提廷徽
白楊提仁定
白楊提照明
白楊提伯章
白楊提定康
白楊提遠平
白楊提伯異
白楊提禹鈞
白楊提文其
白楊提建剛
白楊提士良
白楊提太熙
白楊提汝桐
白楊提原友
白楊提處元
白楊提德原
白楊提嘉平
白楊提樹光
白楊提寶泰
白楊提本春
白楊提會友
白楊提革新
白楊提複性
白楊提務忠
白楊提誌滿
白楊提雷煥
白楊提守悌
白楊提子剛
白楊提世佑
白楊提雲逸
白楊提應授
白楊提昂發
白楊提加
白楊提必遠
白楊提名臣
白楊提紹洙
白楊提象春
白楊提華嶽
白楊提景孫
白楊提居貞
白楊提重遠
白楊提師古
白楊提繼遷
白楊提家閭
白楊提元菼
白楊提佳輝
白楊提上儒
白楊提言書
白楊提洪慶
白楊提冶
白楊提文晧
白楊提於陵
白楊提宗式
白楊提泰增
白楊提恩溥
白楊提千山
白楊提明嶅
白楊提繼霞
白楊提文遷
白楊提德維
白楊提宗孟
白楊提家男
白楊提美
白楊提淑成
白楊提雅林
白楊提七郎
白楊提邦球
白楊提淑榮
白楊提清鋒
白楊提中峰
白楊提鐵龍
白楊提近仁
白楊提蔓佳穎
白楊提思德
白楊提雪江
白楊提姆
白楊提道用
白楊提廷耀
白楊提霸先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單一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吐穀渾部,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
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吐穀渾部中有一個白楊提氏族分支。
按史籍《魏書》的記載,吐穀渾部(公元285~663年),亦稱吐渾,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吐穀渾部落及其所建國名,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
慕容·吐穀渾,公元?~317年待考,是慕容·奕落瑰(慕容廆,公元269~333年)的庶長兄。其父慕容·涉歸(公元?~283年待考)偏愛慕容·奕落瑰,以其為繼承者,僅分一千七百戶給庶長子慕容·吐穀渾。慕容·吐穀渾忿而離走,創建了自己的部落,遊牧於今遼寧義縣一帶。
慕容·涉歸逝世後,慕容·奕落瑰嗣位,二部立馬就開始爭鬥起來。後慕容·吐穀渾率部西遷到枹罕(今甘肅臨夏),逐步擴展,統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吐穀渾汗國,王室改以“吐穀渾”為氏族姓氏。
唐朝初年,吐穀渾部累為邊患。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吐穀渾部可汗首領吐穀渾·伏允曾派遣使節向唐朝進貢,還未返迴便大肆掠奪鄯州(今青海樂都)而去。唐太宗大怒,派使臣前去責備吐穀渾·伏允,並征吐穀渾·伏允入朝。吐穀渾·伏允以病為借口不至,但派他的兒子吐穀渾·尊王到唐朝請求和親。唐太宗答允,命吐穀渾·尊王親自來迎,但吐穀渾·尊王又不至。唐太宗因此大怒,下詔大舉征討吐穀渾,以李靖(字藥師,公元571~649年)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諸軍,兵部尚書侯君集(公元?~643年待考)為積石道行軍總管、刑部尚書李道宗(字承範,公元602~653年)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大亮(公元586~644年)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以及突厥部、契苾部的兵馬分道出擊吐穀渾。當年農曆閏4月,李道宗在庫山(今山東莒縣)大敗吐穀渾部,李靖將軍隊分為南北兩路,各部分散出擊,皆大敗吐穀渾,僅契苾·何力(公元?~677年待考)就率精騎一千餘騎兵突襲了吐穀渾·伏允的牙帳,斬殺吐穀渾數千人,吐穀渾·伏允倉惶逃走,隻將其妻子俘獲,獲牲畜二十多萬頭;侯君集等人則率軍追擊吐穀渾·伏允直至柏海(今青海劄陵湖)而還。當時吐穀渾·伏允欲再逃向於闐(今新疆塔裏木南部)時,結果被部下殺死,從此吐穀渾被擊開分為東西二部。
西部吐穀渾(吐渾國)由吐穀渾·達、吐穀渾·延芒結波率領,遷居至今新疆鄯善一帶,後來歸伏於吐蕃王朝,吐蕃人稱之為“阿柴”或“阿轄”,後成為了今藏族先民之一。
東部吐穀渾(青海國)亦在唐高宗李治龍朔三年(公元663年)被吐蕃所擊敗,吐穀渾·諾曷缽(公元?~688年待考)連夜逃奔涼州(今甘肅武威),後率數千帳內附於唐朝。唐高宗徙其部眾於靈州(今寧夏靈武),置安樂州(今寧夏同心),以吐穀渾·諾曷缽為安樂州刺史。唐則天順聖皇後武則天稱製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吐穀渾·諾曷缽逝世,其子吐穀渾·忠嗣位。之後,其子孫後裔仍世襲青海王之號,直至唐德宗李適貞元年間(公元785~804年)為止。
在當年的東部吐穀渾(青海國)中,即有一白楊提氏部族。“白楊提”本為一種源於西域裏海沿岸的雙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門的水果名,即“白陽提葡萄”。
“白楊提”是早在西漢時期即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該族之人大多喜愛並種植這種植物,並將其販賣於其他城鎮以換取糧食、布帛等物資,就連唐朝時期的宮廷中都有其身影。於是,該族之人便幹脆以其名為姓氏,亦稱白揚提氏、或白陽提氏,族人聚居於甘肅隴西地區,形成為一個部族群體。
到了北宋時期,族人以氏族名稱為漢化姓氏,省文簡改稱白氏,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隴西白氏”的主源之一。
白楊提保雍
白楊提士環
白楊提敏道
白楊提誌彬
白楊提攀鳳
白楊提守性
白楊提采蘩
白楊提振起
白楊提允征
白楊提明美
白楊提恆清
白楊提從慶
白楊提禹
白楊提靈波
白楊提延偉
白楊提士謐
白楊提炯明
白楊提廷徽
白楊提仁定
白楊提照明
白楊提伯章
白楊提定康
白楊提遠平
白楊提伯異
白楊提禹鈞
白楊提文其
白楊提建剛
白楊提士良
白楊提太熙
白楊提汝桐
白楊提原友
白楊提處元
白楊提德原
白楊提嘉平
白楊提樹光
白楊提寶泰
白楊提本春
白楊提會友
白楊提革新
白楊提複性
白楊提務忠
白楊提誌滿
白楊提雷煥
白楊提守悌
白楊提子剛
白楊提世佑
白楊提雲逸
白楊提應授
白楊提昂發
白楊提加
白楊提必遠
白楊提名臣
白楊提紹洙
白楊提象春
白楊提華嶽
白楊提景孫
白楊提居貞
白楊提重遠
白楊提師古
白楊提繼遷
白楊提家閭
白楊提元菼
白楊提佳輝
白楊提上儒
白楊提言書
白楊提洪慶
白楊提冶
白楊提文晧
白楊提於陵
白楊提宗式
白楊提泰增
白楊提恩溥
白楊提千山
白楊提明嶅
白楊提繼霞
白楊提文遷
白楊提德維
白楊提宗孟
白楊提家男
白楊提美
白楊提淑成
白楊提雅林
白楊提七郎
白楊提邦球
白楊提淑榮
白楊提清鋒
白楊提中峰
白楊提鐵龍
白楊提近仁
白楊提蔓佳穎
白楊提思德
白楊提雪江
白楊提姆
白楊提道用
白楊提廷耀
白楊提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