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寺廟的規矩,和尚助念,居士不能參與。
也就是大耳垂和妙真不可以入內。
可是一善和尚開了例外。
讓大耳垂進了禪房。
而妙真卻迴到了帳篷,一個人獨自準備僧人的夥食。
一行法師的離開帶給了妙真沉痛的打擊。
這個將她帶入普陀寺,學習佛法的恩人,就這麽毫無緣由地悄悄離開。
她無法接受。
更離譜的是,按寺廟的做法,她連最後一麵也不可以見。
對於妙真,太殘忍。
可是,這神聖的地方,神聖的法師,她敢奈何?
妙真迴想過往,很多事情根本不值得去執著的,絲毫不放手。
他對一善的愛情,是一場鬧劇。
死活被她折騰了好些年。
自己筋疲力盡,而也帶給一善很多的麻煩。
如今恩師離開人世,她頓感青春荒廢,人生不該如此活。
痛哭流涕的妙真無心做飯。
可是僧人們又不能挨餓。
師父稍後會大罵。
人生走錯一步棋,步步都錯了。
傷心之餘,她拿起電話,打給了小玲。
“小玲,你一定要好好經營家庭,千萬不能學我,走錯了很多路。”
而小玲在妙真的撮合下,和婆婆王嬸已經恢複了關係。
一家人又住在一起,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妙真,多虧你,要不我還迴去大西北,想都不敢想後麵的日子,我會好好珍惜。”
“想不通的時候,來寺廟找我,我會長期在這裏居住。” 妙真似乎在給小玲一種提示。
難過的時候,寺廟就是去處,佛法就是前行的方向。
“我會步人後塵,學習佛法做人的智慧,你放心,不再走極端。” 小玲答應妙真。
因為佛法,將姐妹兩人的感情連接的更加緊密了。
**
很快,一善和尚因為一法法師的離開,而成了寺廟的住持。
寺廟要重建,事情一樁接一樁。
就是妙真和一善相見,兩人也再無交流。
對於一善,妙真是徹底放下了。
糾纏寺廟的住持,她知道因果報應很大的。
妙真對佛法的相信越來越強,自我約束能力也越大。
曾經有一次,她問過一善和尚關於養父的安排。
“讓他去養老院吧!那是是他最好的出路,賣掉家裏的房子,夠他後半輩子生活費。”
對於劉大大,妙真覺得,隻能是這種選擇。
畢竟在養老院,還有護工照顧,一日三餐有人伺候。
要是一個人在家,生病了也沒人知道。
去養老院那是最好的歸宿。
雖然妙真對劉大大沒有任何好感,甚至懷疑他是個壞人。
但是人畢竟老了,又是一善和尚的養父。
在背後,她從此再也沒有提起過這個人,說過這個人的任何事情。
關於他的兒子,二哈。
就像空氣中的水蒸氣,永恆地消失了。
曾經在妙真的內心造成了巨大傷痕的一段往事,就此翻篇了。
她刻骨銘心追求的愛情,也到此畫上了一段句號。
對她一輩子影響深刻的父親,連個影子也不複存在。
母親的悲哀,妙真再也不想重複。
她感恩二牛叔,他是個好人,盡管有些自私。
可是人不都是自私的嗎?
在她的眼裏,二牛叔也是自己的父親。
九道鄉的四姐妹中,小蘭已經和自己失去了聯係。
無論小蘭怎麽想,妙真都是問心無愧的,這是她發自內心對小蘭的心裏話。
然而遠在九道鄉的小蘭還好嗎?
她已經無從得知。
從沒有一個電話。
一段緣分也就是了結了吧!
小娟,外婆,母親…這些人,就像人的命運,明明知道不能走,毅然地走下去。
人這一輩子,匆匆地來,匆匆地去,到底得到了什麽?
又失去了什麽?
誰能控製自己的命運?
誰活的更加有意義?
到底是哪些人?
又是什麽樣的人?
妙真坐在帳篷裏,開始一點一滴地迴憶人生,命運。
一個快35歲的人了。
經曆了半輩子的酸甜苦辣,不想要的也來了,想要的始終沒有得到。
人到底為了什麽?難道就是吃喝拉撒嗎?
為了愛情?事業? 錢嗎?
最終他們得到了嗎?得到後的他們很快樂嗎?
快樂是用物質可以換來的嗎?
幸福到底與什麽有關?
妙真陷入了沉思,她邊做飯邊想,就像人生的畫卷就鋪設在她的腦海裏。
像電影一樣正在倒帶。
她覺得餘生應該去解決這些疑惑,得到答案。
讓活著的每一天都是朗朗乾坤,而不是不明不白。
知道為什麽活著。
活著的意義是為什麽才行。
*
最後,她想到了一善和尚。
他堅定不動搖的毅力,從不好色的端莊心態,還有對養母的慈悲之心,對眾生對自己的無私的愛。
他化身那麽多角色,來到自己的身邊。
卻最終沒有困在任何角色中,而為了心中的信仰,堅守內心的那份純真。
他一心為自己付出的大愛,毫不吝嗇的作風。
在妙真無數次愛情的誘惑下,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妙真突然悟出來了。
隻有這種人,才配超越命運。
隻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生命的老師。
她突然對一善和尚升起了強烈的敬畏。
而之前的那份男女情愛的欲徹底瓦解。
這一刻,她讀懂了愛,讀懂了情。
也許,冥冥當中,一行法師在另一個世界給自己送來的開示。
在禪房裏的時候。
她遇見了海德和尚,也就是追求過她的徐立。
她看見海德和尚正直,大義,無私,聰慧的一麵。
也看見了對自己愛情的瞬息放下。
他是一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
他是人中人,龍中龍。
也許,他早就知道自己和一善和尚之間的糾纏。
他早就知道自己正在普陀寺。
可是,他是一個和尚。
這些女兒情長,已經與他無關了。
他的全身,被佛菩薩的金光照耀。
一個難得的佛門天選之人。
一行法師的火眼金睛,絕對沒有看錯人。
妙真悟出了一個真理:
生命的本質是愛上自己,愛上自己的本如。
不是愛上愛情,愛上金錢,愛上男人,更不是愛上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
而是愛上內心的本性。
迴歸自然,返璞歸真。
也就是大耳垂和妙真不可以入內。
可是一善和尚開了例外。
讓大耳垂進了禪房。
而妙真卻迴到了帳篷,一個人獨自準備僧人的夥食。
一行法師的離開帶給了妙真沉痛的打擊。
這個將她帶入普陀寺,學習佛法的恩人,就這麽毫無緣由地悄悄離開。
她無法接受。
更離譜的是,按寺廟的做法,她連最後一麵也不可以見。
對於妙真,太殘忍。
可是,這神聖的地方,神聖的法師,她敢奈何?
妙真迴想過往,很多事情根本不值得去執著的,絲毫不放手。
他對一善的愛情,是一場鬧劇。
死活被她折騰了好些年。
自己筋疲力盡,而也帶給一善很多的麻煩。
如今恩師離開人世,她頓感青春荒廢,人生不該如此活。
痛哭流涕的妙真無心做飯。
可是僧人們又不能挨餓。
師父稍後會大罵。
人生走錯一步棋,步步都錯了。
傷心之餘,她拿起電話,打給了小玲。
“小玲,你一定要好好經營家庭,千萬不能學我,走錯了很多路。”
而小玲在妙真的撮合下,和婆婆王嬸已經恢複了關係。
一家人又住在一起,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妙真,多虧你,要不我還迴去大西北,想都不敢想後麵的日子,我會好好珍惜。”
“想不通的時候,來寺廟找我,我會長期在這裏居住。” 妙真似乎在給小玲一種提示。
難過的時候,寺廟就是去處,佛法就是前行的方向。
“我會步人後塵,學習佛法做人的智慧,你放心,不再走極端。” 小玲答應妙真。
因為佛法,將姐妹兩人的感情連接的更加緊密了。
**
很快,一善和尚因為一法法師的離開,而成了寺廟的住持。
寺廟要重建,事情一樁接一樁。
就是妙真和一善相見,兩人也再無交流。
對於一善,妙真是徹底放下了。
糾纏寺廟的住持,她知道因果報應很大的。
妙真對佛法的相信越來越強,自我約束能力也越大。
曾經有一次,她問過一善和尚關於養父的安排。
“讓他去養老院吧!那是是他最好的出路,賣掉家裏的房子,夠他後半輩子生活費。”
對於劉大大,妙真覺得,隻能是這種選擇。
畢竟在養老院,還有護工照顧,一日三餐有人伺候。
要是一個人在家,生病了也沒人知道。
去養老院那是最好的歸宿。
雖然妙真對劉大大沒有任何好感,甚至懷疑他是個壞人。
但是人畢竟老了,又是一善和尚的養父。
在背後,她從此再也沒有提起過這個人,說過這個人的任何事情。
關於他的兒子,二哈。
就像空氣中的水蒸氣,永恆地消失了。
曾經在妙真的內心造成了巨大傷痕的一段往事,就此翻篇了。
她刻骨銘心追求的愛情,也到此畫上了一段句號。
對她一輩子影響深刻的父親,連個影子也不複存在。
母親的悲哀,妙真再也不想重複。
她感恩二牛叔,他是個好人,盡管有些自私。
可是人不都是自私的嗎?
在她的眼裏,二牛叔也是自己的父親。
九道鄉的四姐妹中,小蘭已經和自己失去了聯係。
無論小蘭怎麽想,妙真都是問心無愧的,這是她發自內心對小蘭的心裏話。
然而遠在九道鄉的小蘭還好嗎?
她已經無從得知。
從沒有一個電話。
一段緣分也就是了結了吧!
小娟,外婆,母親…這些人,就像人的命運,明明知道不能走,毅然地走下去。
人這一輩子,匆匆地來,匆匆地去,到底得到了什麽?
又失去了什麽?
誰能控製自己的命運?
誰活的更加有意義?
到底是哪些人?
又是什麽樣的人?
妙真坐在帳篷裏,開始一點一滴地迴憶人生,命運。
一個快35歲的人了。
經曆了半輩子的酸甜苦辣,不想要的也來了,想要的始終沒有得到。
人到底為了什麽?難道就是吃喝拉撒嗎?
為了愛情?事業? 錢嗎?
最終他們得到了嗎?得到後的他們很快樂嗎?
快樂是用物質可以換來的嗎?
幸福到底與什麽有關?
妙真陷入了沉思,她邊做飯邊想,就像人生的畫卷就鋪設在她的腦海裏。
像電影一樣正在倒帶。
她覺得餘生應該去解決這些疑惑,得到答案。
讓活著的每一天都是朗朗乾坤,而不是不明不白。
知道為什麽活著。
活著的意義是為什麽才行。
*
最後,她想到了一善和尚。
他堅定不動搖的毅力,從不好色的端莊心態,還有對養母的慈悲之心,對眾生對自己的無私的愛。
他化身那麽多角色,來到自己的身邊。
卻最終沒有困在任何角色中,而為了心中的信仰,堅守內心的那份純真。
他一心為自己付出的大愛,毫不吝嗇的作風。
在妙真無數次愛情的誘惑下,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妙真突然悟出來了。
隻有這種人,才配超越命運。
隻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生命的老師。
她突然對一善和尚升起了強烈的敬畏。
而之前的那份男女情愛的欲徹底瓦解。
這一刻,她讀懂了愛,讀懂了情。
也許,冥冥當中,一行法師在另一個世界給自己送來的開示。
在禪房裏的時候。
她遇見了海德和尚,也就是追求過她的徐立。
她看見海德和尚正直,大義,無私,聰慧的一麵。
也看見了對自己愛情的瞬息放下。
他是一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
他是人中人,龍中龍。
也許,他早就知道自己和一善和尚之間的糾纏。
他早就知道自己正在普陀寺。
可是,他是一個和尚。
這些女兒情長,已經與他無關了。
他的全身,被佛菩薩的金光照耀。
一個難得的佛門天選之人。
一行法師的火眼金睛,絕對沒有看錯人。
妙真悟出了一個真理:
生命的本質是愛上自己,愛上自己的本如。
不是愛上愛情,愛上金錢,愛上男人,更不是愛上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
而是愛上內心的本性。
迴歸自然,返璞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