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奉天承運,離王詔曰:
原東都城主李淵,心係黎民,機敏有智,免除東都戰亂,特封鎮德文侯,入策天府;李淵夫人竇氏,賜為三品浩命夫人……
李孝恭,才思敏捷,治軍有方,輔國有功,特封鎮遠軍侯……
劉文靜,高遠有識,德行於世,輔國有功,特封納仁文侯,入策天府,兼任東都副城主……
裴寂,才思敏捷,機敏遠識,輔國有功,特封玄真文侯,入策天府……
段誌玄,剛正不阿,知兵善行,輔國有功,特封定洛將軍……
……”
榜單一出,東都嘩然,很快就傳遍天下,讓人津津樂道。
以東都洛陽的重要性,唐王李淵投降,離王武信卻隻給四侯,確實是摳門,還不如燕王羅藝和魏王李密呢,離王的不滿之意,極為明顯。
不過,頗顯意外,卻又是意料之中。
因為唐王李淵的寧死不降,讓離軍錯失困死隋軍的大好時機,又多了無數傷亡,最後更演變出“兵分二十幾路,出動數百軍團,調遣三千大軍,圍困東都”的驚世盛舉。
這個責任誰負?
自然是唐王李淵!
有傳言,如果不是李淵之女李秀寧,函穀大功,又身為德妃,李淵連個侯爵都撈不到,說不定會被街頭問斬!
如果……
世間沒有如果,反正事已至此,李唐眾人再不滿也沒用,天下人再議論也沒用。
既然唐王李淵堅持,就要為自己的堅持負責。
讓李淵和李唐眾人慶幸的一點,離王武信,沒把東都戰局的責任,全發泄在他們身上,至少他們還有出頭之機,起點也比普通勢力高多了!
隨後數日……
聲勢浩大的浩瀚離軍,開始大批大批撤離東都。
洛陽八關,除最南部的廣成關之外,其餘七關,依舊是分由離軍七大鎮軍鎮守,以保證東都完全。
隻要東都牢牢掌握在離國手中,大隋帝國就像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
離軍七鎮中軍力最強的南陽軍,依舊負責鎮守最重要的函穀關。
鎮淮公杜伏威,率領鎮淮軍及部分舊魏、舊唐、舊燕等軍隊,跨河繼續北伐,征伐北部諸郡。
燕國公羅藝,以舊燕大軍為主,負責征伐西北,征服沿路諸郡,最終目標是祁連山周圍的西涼反王……大涼王李處則,也就是魔門四宗之鬼王宗支持的反王,算是如今亂世中除大隋帝國外,唯一規模最大、聲勢最盛的“叛軍”了!
魏國公李密,以舊魏大軍圍住,負責征伐西南,主要是巴蜀諸郡。
新封鎮遠軍侯李孝恭,率舊唐大軍,出函穀關,負責征伐大隋。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離國也不想如今和大隋帝國全麵開戰。但是,與其等著被打,還不如率先出擊,不求勢如破竹,隻求不讓大隋安穩。
總的來說,離王武信以新降唐、魏、燕三國舊軍為主,戰火不熄,力求合圍大隋帝國,等待最後決戰。
所求無他,讓大隋帝國自顧不暇,好讓離國爭取時間,消化和穩定暴增的疆域、子民。
別說離王武信冷血無情,虧待降軍,征伐基本以降軍為主。
其實,離王如此安排,燕國公、魏國公、李孝恭等,也是求之不得,他們新降,更需軍功。
此外,新得疆域、城池、人口等,自然還是用離國本軍鎮壓和掌控,比較放心,免得降軍被蠱惑,不怕一萬,隻怕萬一啊!
最後的一點齷齪,有戰爭就有傷亡,讓降軍出征……
一是練軍,優勝劣汰;二是減緩離國的軍事壓力,離國不能再瘋狂征兵了,該緩緩了;三是,消耗隋軍,不給喘息之機,說不定有意外收獲;四是給新降之臣機會,讓他們賺點軍功,以期追上離國老臣,他們也很樂意,並無抗拒之意……用意眾多。
唐王李淵及其李唐族人,還有裴寂、段誌玄、柴氏等原本舊唐重臣,除了劉文靜會留在東都,協助明心公帝明蝶治理東都外,大半會隨著離王武信,返迴江都。
從離王武信,把東都半賜給帝明蝶,就說明沒遷都的意思,自然還是以江都為主。
把李淵、裴寂、段誌玄等人,留在東都也作用不大,可能會讓一些對舊唐賊心不死之人興風作浪,還是帶到江都,晾一晾,冷靜冷靜吧!
誰讓李淵等人不識相呢?要是早點投降,說不定能如舊燕、舊魏般,征伐天下,積攢功勳。
當然,武信這麽做,也有給大隋帝國看的意思,早投降,待遇好,福利高,拖得越久,後果自負!
雖然如今天下,基本看好離國,覺得大隋帝國隻是在死撐。但是,卻也不能小覷。
論底蘊,大隋第一,又有諸王和關中豪強支持,兵多將廣,生活富裕,可不像離國,看似席卷天下,勢如中天,其實千瘡百孔!
別的不說,光是西都中的無數世家,蘊含的底蘊,估計不比整個離國的財富資源少了。
……
離國,離都,離宮。
在離王武信親率禁衛軍,率著諸多離軍,圍困東都時。離都的局勢,不比征伐在外的離軍好。
三公鎮國,王後(長孫無垢)監國,也是忙得焦頭爛額,暈頭轉向。
母親河之畔的利津崩壩,洪水泛濫,殃及萬畝良田,百萬子民,需要離國朝廷撥糧賑災;
河間郡樂壽縣,霜雪嚴重,糧食緊缺,餓死子民無數,需要離國朝廷撥款撥糧賑災。
春天未過,在金湖大戰中傷亡慘重,灰溜溜逃迴大草原的北狄騎兵,叩關五原郡,需要離軍前往抵禦,更需安置無數邊疆流民、難民。
涿郡東北方的漁陽郡、柳城郡、燕郡等邊疆,有悉國、契丹、高麗等異族,滋擾不亂,縱兵劫掠,生靈塗炭,需要抵禦、談判等。
西南方,葬神山脈之畔,麵積遼闊的交趾郡,獸潮肆虐,隱有亂世降臨,大獸潮爆發之勢,必須盡快遏止;
沿海區域,有海外異族蹤影現身,必須重視,未雨綢繆;
山東諸地,嚴重缺糧,匪寇滋生,要麽平叛,要麽撥糧……
各種各樣的情況,就像是約好了,此起彼伏,蜂擁而至,就算離國三公已是仙境,也是應接不暇。
如今的離國,以武立國,以戰離國,以血離國,財富倒是不缺。但是,缺糧、缺人,有錢也買不到物資和軍卒,光是兩點,就很致命了!
最重要的一點,每逢亂世降臨,那些低調隱忍的異族,就是開始活躍蹦躂之時,這可是足可滅族亂國的大事,必須重視。
此外,西方葬神山脈異動,影響絲毫不下於各方異族,也需重視,如果來個大獸潮,離國不滅也殘啊!
*****
這章比較長,把離國情況簡略描述了遍,這也是任何新國麵對的問題。
不知該不該去細寫,不知兄弟姐妹們對征伐異族和種田內亂等事,有沒有興趣……
最後,拜求月票!推薦票!訂閱!拜謝!!!!!(未完待續。)
“奉天承運,離王詔曰:
原東都城主李淵,心係黎民,機敏有智,免除東都戰亂,特封鎮德文侯,入策天府;李淵夫人竇氏,賜為三品浩命夫人……
李孝恭,才思敏捷,治軍有方,輔國有功,特封鎮遠軍侯……
劉文靜,高遠有識,德行於世,輔國有功,特封納仁文侯,入策天府,兼任東都副城主……
裴寂,才思敏捷,機敏遠識,輔國有功,特封玄真文侯,入策天府……
段誌玄,剛正不阿,知兵善行,輔國有功,特封定洛將軍……
……”
榜單一出,東都嘩然,很快就傳遍天下,讓人津津樂道。
以東都洛陽的重要性,唐王李淵投降,離王武信卻隻給四侯,確實是摳門,還不如燕王羅藝和魏王李密呢,離王的不滿之意,極為明顯。
不過,頗顯意外,卻又是意料之中。
因為唐王李淵的寧死不降,讓離軍錯失困死隋軍的大好時機,又多了無數傷亡,最後更演變出“兵分二十幾路,出動數百軍團,調遣三千大軍,圍困東都”的驚世盛舉。
這個責任誰負?
自然是唐王李淵!
有傳言,如果不是李淵之女李秀寧,函穀大功,又身為德妃,李淵連個侯爵都撈不到,說不定會被街頭問斬!
如果……
世間沒有如果,反正事已至此,李唐眾人再不滿也沒用,天下人再議論也沒用。
既然唐王李淵堅持,就要為自己的堅持負責。
讓李淵和李唐眾人慶幸的一點,離王武信,沒把東都戰局的責任,全發泄在他們身上,至少他們還有出頭之機,起點也比普通勢力高多了!
隨後數日……
聲勢浩大的浩瀚離軍,開始大批大批撤離東都。
洛陽八關,除最南部的廣成關之外,其餘七關,依舊是分由離軍七大鎮軍鎮守,以保證東都完全。
隻要東都牢牢掌握在離國手中,大隋帝國就像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
離軍七鎮中軍力最強的南陽軍,依舊負責鎮守最重要的函穀關。
鎮淮公杜伏威,率領鎮淮軍及部分舊魏、舊唐、舊燕等軍隊,跨河繼續北伐,征伐北部諸郡。
燕國公羅藝,以舊燕大軍為主,負責征伐西北,征服沿路諸郡,最終目標是祁連山周圍的西涼反王……大涼王李處則,也就是魔門四宗之鬼王宗支持的反王,算是如今亂世中除大隋帝國外,唯一規模最大、聲勢最盛的“叛軍”了!
魏國公李密,以舊魏大軍圍住,負責征伐西南,主要是巴蜀諸郡。
新封鎮遠軍侯李孝恭,率舊唐大軍,出函穀關,負責征伐大隋。
最好的防守是進攻,離國也不想如今和大隋帝國全麵開戰。但是,與其等著被打,還不如率先出擊,不求勢如破竹,隻求不讓大隋安穩。
總的來說,離王武信以新降唐、魏、燕三國舊軍為主,戰火不熄,力求合圍大隋帝國,等待最後決戰。
所求無他,讓大隋帝國自顧不暇,好讓離國爭取時間,消化和穩定暴增的疆域、子民。
別說離王武信冷血無情,虧待降軍,征伐基本以降軍為主。
其實,離王如此安排,燕國公、魏國公、李孝恭等,也是求之不得,他們新降,更需軍功。
此外,新得疆域、城池、人口等,自然還是用離國本軍鎮壓和掌控,比較放心,免得降軍被蠱惑,不怕一萬,隻怕萬一啊!
最後的一點齷齪,有戰爭就有傷亡,讓降軍出征……
一是練軍,優勝劣汰;二是減緩離國的軍事壓力,離國不能再瘋狂征兵了,該緩緩了;三是,消耗隋軍,不給喘息之機,說不定有意外收獲;四是給新降之臣機會,讓他們賺點軍功,以期追上離國老臣,他們也很樂意,並無抗拒之意……用意眾多。
唐王李淵及其李唐族人,還有裴寂、段誌玄、柴氏等原本舊唐重臣,除了劉文靜會留在東都,協助明心公帝明蝶治理東都外,大半會隨著離王武信,返迴江都。
從離王武信,把東都半賜給帝明蝶,就說明沒遷都的意思,自然還是以江都為主。
把李淵、裴寂、段誌玄等人,留在東都也作用不大,可能會讓一些對舊唐賊心不死之人興風作浪,還是帶到江都,晾一晾,冷靜冷靜吧!
誰讓李淵等人不識相呢?要是早點投降,說不定能如舊燕、舊魏般,征伐天下,積攢功勳。
當然,武信這麽做,也有給大隋帝國看的意思,早投降,待遇好,福利高,拖得越久,後果自負!
雖然如今天下,基本看好離國,覺得大隋帝國隻是在死撐。但是,卻也不能小覷。
論底蘊,大隋第一,又有諸王和關中豪強支持,兵多將廣,生活富裕,可不像離國,看似席卷天下,勢如中天,其實千瘡百孔!
別的不說,光是西都中的無數世家,蘊含的底蘊,估計不比整個離國的財富資源少了。
……
離國,離都,離宮。
在離王武信親率禁衛軍,率著諸多離軍,圍困東都時。離都的局勢,不比征伐在外的離軍好。
三公鎮國,王後(長孫無垢)監國,也是忙得焦頭爛額,暈頭轉向。
母親河之畔的利津崩壩,洪水泛濫,殃及萬畝良田,百萬子民,需要離國朝廷撥糧賑災;
河間郡樂壽縣,霜雪嚴重,糧食緊缺,餓死子民無數,需要離國朝廷撥款撥糧賑災。
春天未過,在金湖大戰中傷亡慘重,灰溜溜逃迴大草原的北狄騎兵,叩關五原郡,需要離軍前往抵禦,更需安置無數邊疆流民、難民。
涿郡東北方的漁陽郡、柳城郡、燕郡等邊疆,有悉國、契丹、高麗等異族,滋擾不亂,縱兵劫掠,生靈塗炭,需要抵禦、談判等。
西南方,葬神山脈之畔,麵積遼闊的交趾郡,獸潮肆虐,隱有亂世降臨,大獸潮爆發之勢,必須盡快遏止;
沿海區域,有海外異族蹤影現身,必須重視,未雨綢繆;
山東諸地,嚴重缺糧,匪寇滋生,要麽平叛,要麽撥糧……
各種各樣的情況,就像是約好了,此起彼伏,蜂擁而至,就算離國三公已是仙境,也是應接不暇。
如今的離國,以武立國,以戰離國,以血離國,財富倒是不缺。但是,缺糧、缺人,有錢也買不到物資和軍卒,光是兩點,就很致命了!
最重要的一點,每逢亂世降臨,那些低調隱忍的異族,就是開始活躍蹦躂之時,這可是足可滅族亂國的大事,必須重視。
此外,西方葬神山脈異動,影響絲毫不下於各方異族,也需重視,如果來個大獸潮,離國不滅也殘啊!
*****
這章比較長,把離國情況簡略描述了遍,這也是任何新國麵對的問題。
不知該不該去細寫,不知兄弟姐妹們對征伐異族和種田內亂等事,有沒有興趣……
最後,拜求月票!推薦票!訂閱!拜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