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有些擔憂道:「我們鎮去年有一個婦人被休,今年又有一個,這樣子傳出去名聲不太好。」
賀盼弟道:「我有兒子的都不怕,你怕啥?我說你跟三弟賺到錢了,得抓緊生兒子。」
李大北、李二北各有一雙兒女。
李三北和崔春隻有一個女兒李金,今年三歲。
崔春忍不住摸了摸肚皮,李三北耕耘的很勤,特別是正月這些天……怎麽就懷不上呢?
李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會不會因為她生不出兒子就休掉她?轉念又覺得不會。
「苦了吳氏的兒女。」
「陳同不會有相好的吧,所以急著把吳氏給休了?」
大家談論吳氏被休的事,就沒再想著李安買鋪麵。
不知過了多久,李安、李二北興高采烈的迴來了。
李安老臉笑開花,跟眾人高聲道:「今天真是巧,我們在衙門得了地契後出來,路過酒樓,被英傑叫進樓,酒樓的東家說有批舊的桌椅、碗盤不要了,白送給我們,還說縣城糧鋪也是他開的,我們家買麵,支付成本價就行。」
李大北望著李玉雪激動的道:「這次真是托妹夫的福。」
李玉雪笑靨如花,道:「原來他早起去縣城找東家,就是為了幫我們餃子鋪的忙。」
賀盼弟迫不及待的道:「我們去餃子鋪吧。」
李玉雪提醒道:「拿著紙筆吧,有什麽想法就寫下來。」
李大北趕緊去拿文房四寶。
李家跟呂家不同。
李安把四個兒子都送去上學堂。
李大北四兄弟五歲時就進縣裏的學堂,均是讀了六年書,識字、算數都會,就是沒有一個是讀書的料,沒有一個考中童生。
不過,讀書讓他們的人生獲益匪淺。
李大北在外麵收豬,有時要簽契約;李二北在衙門當衙役,要能看懂告示、官文等;
李三北當木匠老是跟主顧簽契約,李四北進貨賣貨要算帳。
李大北四兄弟靠著自己賺錢在平鎮砌磚房,就比鎮上的同齡人強。
平鎮主街盡頭,西北風唿嘯。
布鋪大門前用竹竿掛著寫有黑色「布」字的藍色布幡,被西北風吹得快要捲成一團。
第53章
又有人分家
「風好大!」
「這裏是官道進主街的入口,就是風口,風往這裏灌!」
李家人急匆匆的進了布鋪的大門,終於避開了寒冷至極的西北風。
李玉雪環視布鋪,是個大長條的戶型,寬兩丈多。
前廳大約八十平米,櫃檯、桌子、凳子什麽的都沒了,現在空蕩蕩感覺挺大,等擺上桌椅、板凳,就不會顯大了。
李家人七嘴八舌的道:「賀叔可真是夠扣的,什麽都搬走了,連把凳子都沒有。」
「冷死了,快看看後麵的灶還在不在?」
「在,還有柴,要不要生火?」
「生上火吧。等會我們就去縣城把桌椅、碗盤什麽的運過來。」
李玉雪走過前廳,來到後房,二十幾平米,有一個灶,但是隻有一個灶眼。
之前,布鋪的掌櫃與小二會把灶燒上柴火,這樣後房、前廳都會暖和,主顧進來不會覺得冷,可以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挑選布、試穿成衣。
並且,掌櫃與小二可以用灶火做飯吃。布鋪的小二晚上是不迴家的,就住在後房。
後房再往裏就是倉庫,大概二十幾平米,此處曾經用來放布。
倉庫的角落裏,還有一口搖井。
因為一年四季要生火,賀老頭很擔心布鋪失火,所以花了六兩銀子在倉庫裏麵打了一口搖井!
倉庫有個後門,出去後先是一塊十幾平米的菜地,然後是兩間茅房。
以前開春後,掌櫃與小二就在菜地種菜。
茅房主要是給布鋪的主顧解手。
茅房後麵是圍牆,在牆的另一邊就是次街的居民。
整個布鋪占地近一百六十平米,除了茅房外,都是用磚砌成。
李玉雪特意看了一下茅房。
茅房分為三間,每間一個坑,還挺幹淨,沒有多少異味。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茅房不用改造。
李家人跟在李玉雪後麵,等著她發話。
李玉雪仔細的轉了三圈,返迴前廳,開始講自己的設想,這是她在河東村時就想好的,今天再到現場看了三圈,覺得設想沒有問題,方道:「前廳擴大。前廳兩邊的牆砌一圈三尺寬的短炕,一年四季都可以當桌子,主顧就在上麵吃飯,冬天柴火燒起來,短炕很暖和。
把前廳與後房的牆打掉,前廳增加一丈,後房往後挪一丈,灶得增加灶眼,達到四個灶眼,灶台擴長擴寬。把後房與倉庫的牆打掉,在搖井旁邊,砌一個洗碗洗菜的池子。」
因李家人隻開過肉鋪、賣過滷菜,有做買賣的經驗,但是沒有開過飯館,沒什麽經驗,又很相信李玉雪。
所以,李玉雪說一句,李大北就用筆記下來,李安夫妻等人就在腦海裏想像改建後的模樣。
「這是大的改造。小的方麵,牆上要掛菜譜標清楚價錢,文字、圖案版的都有,讓不識字的人進來看著圖也能明白。
門口也掛布幡,畫一盤餃子,冒著熱氣的那種,圖案要大很醒目,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賣餃子的館子。」
賀盼弟道:「我有兒子的都不怕,你怕啥?我說你跟三弟賺到錢了,得抓緊生兒子。」
李大北、李二北各有一雙兒女。
李三北和崔春隻有一個女兒李金,今年三歲。
崔春忍不住摸了摸肚皮,李三北耕耘的很勤,特別是正月這些天……怎麽就懷不上呢?
李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會不會因為她生不出兒子就休掉她?轉念又覺得不會。
「苦了吳氏的兒女。」
「陳同不會有相好的吧,所以急著把吳氏給休了?」
大家談論吳氏被休的事,就沒再想著李安買鋪麵。
不知過了多久,李安、李二北興高采烈的迴來了。
李安老臉笑開花,跟眾人高聲道:「今天真是巧,我們在衙門得了地契後出來,路過酒樓,被英傑叫進樓,酒樓的東家說有批舊的桌椅、碗盤不要了,白送給我們,還說縣城糧鋪也是他開的,我們家買麵,支付成本價就行。」
李大北望著李玉雪激動的道:「這次真是托妹夫的福。」
李玉雪笑靨如花,道:「原來他早起去縣城找東家,就是為了幫我們餃子鋪的忙。」
賀盼弟迫不及待的道:「我們去餃子鋪吧。」
李玉雪提醒道:「拿著紙筆吧,有什麽想法就寫下來。」
李大北趕緊去拿文房四寶。
李家跟呂家不同。
李安把四個兒子都送去上學堂。
李大北四兄弟五歲時就進縣裏的學堂,均是讀了六年書,識字、算數都會,就是沒有一個是讀書的料,沒有一個考中童生。
不過,讀書讓他們的人生獲益匪淺。
李大北在外麵收豬,有時要簽契約;李二北在衙門當衙役,要能看懂告示、官文等;
李三北當木匠老是跟主顧簽契約,李四北進貨賣貨要算帳。
李大北四兄弟靠著自己賺錢在平鎮砌磚房,就比鎮上的同齡人強。
平鎮主街盡頭,西北風唿嘯。
布鋪大門前用竹竿掛著寫有黑色「布」字的藍色布幡,被西北風吹得快要捲成一團。
第53章
又有人分家
「風好大!」
「這裏是官道進主街的入口,就是風口,風往這裏灌!」
李家人急匆匆的進了布鋪的大門,終於避開了寒冷至極的西北風。
李玉雪環視布鋪,是個大長條的戶型,寬兩丈多。
前廳大約八十平米,櫃檯、桌子、凳子什麽的都沒了,現在空蕩蕩感覺挺大,等擺上桌椅、板凳,就不會顯大了。
李家人七嘴八舌的道:「賀叔可真是夠扣的,什麽都搬走了,連把凳子都沒有。」
「冷死了,快看看後麵的灶還在不在?」
「在,還有柴,要不要生火?」
「生上火吧。等會我們就去縣城把桌椅、碗盤什麽的運過來。」
李玉雪走過前廳,來到後房,二十幾平米,有一個灶,但是隻有一個灶眼。
之前,布鋪的掌櫃與小二會把灶燒上柴火,這樣後房、前廳都會暖和,主顧進來不會覺得冷,可以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挑選布、試穿成衣。
並且,掌櫃與小二可以用灶火做飯吃。布鋪的小二晚上是不迴家的,就住在後房。
後房再往裏就是倉庫,大概二十幾平米,此處曾經用來放布。
倉庫的角落裏,還有一口搖井。
因為一年四季要生火,賀老頭很擔心布鋪失火,所以花了六兩銀子在倉庫裏麵打了一口搖井!
倉庫有個後門,出去後先是一塊十幾平米的菜地,然後是兩間茅房。
以前開春後,掌櫃與小二就在菜地種菜。
茅房主要是給布鋪的主顧解手。
茅房後麵是圍牆,在牆的另一邊就是次街的居民。
整個布鋪占地近一百六十平米,除了茅房外,都是用磚砌成。
李玉雪特意看了一下茅房。
茅房分為三間,每間一個坑,還挺幹淨,沒有多少異味。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茅房不用改造。
李家人跟在李玉雪後麵,等著她發話。
李玉雪仔細的轉了三圈,返迴前廳,開始講自己的設想,這是她在河東村時就想好的,今天再到現場看了三圈,覺得設想沒有問題,方道:「前廳擴大。前廳兩邊的牆砌一圈三尺寬的短炕,一年四季都可以當桌子,主顧就在上麵吃飯,冬天柴火燒起來,短炕很暖和。
把前廳與後房的牆打掉,前廳增加一丈,後房往後挪一丈,灶得增加灶眼,達到四個灶眼,灶台擴長擴寬。把後房與倉庫的牆打掉,在搖井旁邊,砌一個洗碗洗菜的池子。」
因李家人隻開過肉鋪、賣過滷菜,有做買賣的經驗,但是沒有開過飯館,沒什麽經驗,又很相信李玉雪。
所以,李玉雪說一句,李大北就用筆記下來,李安夫妻等人就在腦海裏想像改建後的模樣。
「這是大的改造。小的方麵,牆上要掛菜譜標清楚價錢,文字、圖案版的都有,讓不識字的人進來看著圖也能明白。
門口也掛布幡,畫一盤餃子,冒著熱氣的那種,圖案要大很醒目,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賣餃子的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