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以工代賑
夭折了!我的姐姐是女帝! 作者:心靈之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工代賑?”
看著桌麵上字跡,女帝微微皺眉,“此計,是否出自晏子春秋?”
九州紛亂,六國不想亡國,那就得不斷的去學習,去完善自身。
從曆史中學教學,從鄰國身上學良政。
對帝王官員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各種消失與曆史長河中學說也被人挖了出來,新式理念更是層出不窮。
以工代賑的思想,武朝並不陌生,隻因宋人早就帶頭幹了,隻是不曾像方程這般提煉成特定的詞組。
“以工代賑,角度不同,利弊也有所不同,關鍵在於取舍與決策!”
“春秋之時,晏幾道率先開創出以工代賑的模式,有此良法,那為什麽宋人之前少有人用?”
老祖宗是很聰明的,很多法子都是治國妙法,奈何屁股決定一切。
國民的概念不曾誕生,封建王朝賑災核心在於平亂,而非救人。
宋人善用,是因為宋人有錢有糧,經濟賬一算,更為高效的以工代賑就首選,絕非以人為本。
“耗費太大!”
女帝既能說出晏子春秋,自然是知道晏嬰與齊王的對話,說到底就是齊王心疼錢財。
“耗費太大隻是表象,核心在於朝堂上的高官有沒有把民眾當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可真正做到的帝王又有幾人?”
“宋人表麵做了不錯,實則不過一裱糊匠,術抄到了,道卻沒去探究,一代代照搬下來,使之湘軍編製越發臃腫,財政負擔越來越重,若非靠著通商,商稅,令全國錢糧周轉保持在一個極高速度上,宋人的財政早就崩盤!”
“宋人的財政會崩盤?”女帝眨了眨眼,她怎麽就不信呢?
宋人啊,九州財神爺!
多的不提,每年對各國支出的歲幣,累積高達三千萬兩白銀,看的誰不羨慕?
要知道綜合勢力最強的大明,一年的賦稅也不過六千萬兩,而武朝幹脆隻有一千五百萬兩左右。
方程現在說宋人的財政會崩坍,要不是有前期的鋪墊,女帝多半會將其視為瘋子。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要不是財政出問題,宋人為什麽要連翻改製?前有慶曆革新,現有熙寧變法,這些都是有苦自知的表現!”
宋人財政有問題是真,可光看出了沒用,通過多方麵的手段,宋人已經構建了一道道護城河,以目前九州各國對於經濟的理解與手段,很難對宋人財政產生精準打擊。
“有道理!”
女帝眼神灼灼,顯然在思量著什麽。
“姐,宋人在經濟上的認知,就像武人天生對於武力的崇尚,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隱患,但在絕對的優勢麵前,些許隱患不是那麽好抓的?”方程提醒道,避免她想太多。
聞言,女帝嘴唇微張,本欲進一步詢問,但最終化為一聲歎息,“還是說以工代賑!”
六國能裂九州而自治,自然是各有自身的長處,這些長處若是好解,早有大國湮滅與曆史中。
方程點了點頭,“想要玩明白以工代賑,就必須搞清楚兩點,工及賑究竟對應什麽?”
“工表麵的理解很簡單,通過做工,完成工作,最終建成工程,宋人沒玩明白地方就在工程選擇上!”
女帝皺眉,“宋人的工程,繼承與隋唐,數百年來新修水利道路,他怎麽就沒明白?”
隋唐盛世就在關中平原,宋人以司隸為核心,可以說是占下了最肥美的一塊肉。
“白紙作畫易,古畫修複難,吃了隋唐很多方麵宋人就必須依法隋唐,框架已定,除了修修補補,宋人還能幹什麽?加之曆代君王難有魄力,因此我才說是裱糊匠!”
“明白了,宋人是修補,我武人則可興造?”女帝麵露明悟之色。
“核心弄明白了,下麵就是決定造什麽,以工代賑因能活命,積極性遠比徭役更大,承受能力更強,一些往日不好幹,不能幹的,但因財力短缺為沒敢成的事,就可以幹起來了!”
“加之賑濟範圍,往往不限於一縣一郡,便可以聚集民力布局大局,避免重複工程出現!”
“這就是工!”
舉一反三,女帝快速問道,“怎麽說的話,賑,就不單指救災活命?”
“自然!”
方程端起茶壺,一壺茶水注入杯中,待杯滿不曾停止,待碟溢依舊,直到茶水向著桌麵擴散方才停手。
“錢糧如水,財政如壺,如何普惠大眾,就需要像剛才這般,層層溢滿,水量雖少但持久,找塊麻布一擦一擰,又可得半壺茶水,從而開啟下一個循環!”
“災荒之年,一切固有規則將會受到衝擊,通過以工代賑的模式,可重定規矩,這種方式比殺戮柔和,比政策具有強製性,同時也更讓容易讓人接受!”
女帝臉露大喜,“循這邏輯,隻要掌握好度,這壺茶就可以一直倒,表麵的損失,實則是增強民力,再通過戰爭,經濟等手段,便可民富國強!”
“理是怎麽一個理,做則要考慮良多!”
九州大陸,不跟你講什麽以人為本,隻能通過降息放水形成的花灑效應,解釋財政對於民力恢複的作用,反正也是殊路同歸,不影響理解就行。
“解釋完道,就可以迴到術本身,以工代賑的術法,在於高效與再分配,高效等同於節省,再分配則可穩定人心!”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夠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套用。
若是套用都不會,那才是真見了鬼!
至於姐姐能否影響到宮中那位,就和他沒什麽關係了,再糟不過是整理行囊,帶著姐姐跑路他國。
看著眼前風輕雲淡的弟弟,女帝真的很強問一句,你是從哪裏知道這些。
別提什麽讀書?
她安排給方程的書院,放眼太安城確實不錯,但也僅僅隻是不錯,可方程說出來的東西,顯然已自成一套體係,這東西自悟或許可能,卻絕不是方程這個年紀能做到的。
那麽隻有一個可能,方程的出生。
一想到一年前,突然出現在城中的方程,女帝查了卻什麽都沒查到,直到兩人認親為姐弟,這種查找在才告一段落。
可今日女帝又想重查,不是懷疑什麽,而是她覺得能給教給方程這些知識的人,對方程,對武朝都重要。
看著桌麵上字跡,女帝微微皺眉,“此計,是否出自晏子春秋?”
九州紛亂,六國不想亡國,那就得不斷的去學習,去完善自身。
從曆史中學教學,從鄰國身上學良政。
對帝王官員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各種消失與曆史長河中學說也被人挖了出來,新式理念更是層出不窮。
以工代賑的思想,武朝並不陌生,隻因宋人早就帶頭幹了,隻是不曾像方程這般提煉成特定的詞組。
“以工代賑,角度不同,利弊也有所不同,關鍵在於取舍與決策!”
“春秋之時,晏幾道率先開創出以工代賑的模式,有此良法,那為什麽宋人之前少有人用?”
老祖宗是很聰明的,很多法子都是治國妙法,奈何屁股決定一切。
國民的概念不曾誕生,封建王朝賑災核心在於平亂,而非救人。
宋人善用,是因為宋人有錢有糧,經濟賬一算,更為高效的以工代賑就首選,絕非以人為本。
“耗費太大!”
女帝既能說出晏子春秋,自然是知道晏嬰與齊王的對話,說到底就是齊王心疼錢財。
“耗費太大隻是表象,核心在於朝堂上的高官有沒有把民眾當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可真正做到的帝王又有幾人?”
“宋人表麵做了不錯,實則不過一裱糊匠,術抄到了,道卻沒去探究,一代代照搬下來,使之湘軍編製越發臃腫,財政負擔越來越重,若非靠著通商,商稅,令全國錢糧周轉保持在一個極高速度上,宋人的財政早就崩盤!”
“宋人的財政會崩盤?”女帝眨了眨眼,她怎麽就不信呢?
宋人啊,九州財神爺!
多的不提,每年對各國支出的歲幣,累積高達三千萬兩白銀,看的誰不羨慕?
要知道綜合勢力最強的大明,一年的賦稅也不過六千萬兩,而武朝幹脆隻有一千五百萬兩左右。
方程現在說宋人的財政會崩坍,要不是有前期的鋪墊,女帝多半會將其視為瘋子。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要不是財政出問題,宋人為什麽要連翻改製?前有慶曆革新,現有熙寧變法,這些都是有苦自知的表現!”
宋人財政有問題是真,可光看出了沒用,通過多方麵的手段,宋人已經構建了一道道護城河,以目前九州各國對於經濟的理解與手段,很難對宋人財政產生精準打擊。
“有道理!”
女帝眼神灼灼,顯然在思量著什麽。
“姐,宋人在經濟上的認知,就像武人天生對於武力的崇尚,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隱患,但在絕對的優勢麵前,些許隱患不是那麽好抓的?”方程提醒道,避免她想太多。
聞言,女帝嘴唇微張,本欲進一步詢問,但最終化為一聲歎息,“還是說以工代賑!”
六國能裂九州而自治,自然是各有自身的長處,這些長處若是好解,早有大國湮滅與曆史中。
方程點了點頭,“想要玩明白以工代賑,就必須搞清楚兩點,工及賑究竟對應什麽?”
“工表麵的理解很簡單,通過做工,完成工作,最終建成工程,宋人沒玩明白地方就在工程選擇上!”
女帝皺眉,“宋人的工程,繼承與隋唐,數百年來新修水利道路,他怎麽就沒明白?”
隋唐盛世就在關中平原,宋人以司隸為核心,可以說是占下了最肥美的一塊肉。
“白紙作畫易,古畫修複難,吃了隋唐很多方麵宋人就必須依法隋唐,框架已定,除了修修補補,宋人還能幹什麽?加之曆代君王難有魄力,因此我才說是裱糊匠!”
“明白了,宋人是修補,我武人則可興造?”女帝麵露明悟之色。
“核心弄明白了,下麵就是決定造什麽,以工代賑因能活命,積極性遠比徭役更大,承受能力更強,一些往日不好幹,不能幹的,但因財力短缺為沒敢成的事,就可以幹起來了!”
“加之賑濟範圍,往往不限於一縣一郡,便可以聚集民力布局大局,避免重複工程出現!”
“這就是工!”
舉一反三,女帝快速問道,“怎麽說的話,賑,就不單指救災活命?”
“自然!”
方程端起茶壺,一壺茶水注入杯中,待杯滿不曾停止,待碟溢依舊,直到茶水向著桌麵擴散方才停手。
“錢糧如水,財政如壺,如何普惠大眾,就需要像剛才這般,層層溢滿,水量雖少但持久,找塊麻布一擦一擰,又可得半壺茶水,從而開啟下一個循環!”
“災荒之年,一切固有規則將會受到衝擊,通過以工代賑的模式,可重定規矩,這種方式比殺戮柔和,比政策具有強製性,同時也更讓容易讓人接受!”
女帝臉露大喜,“循這邏輯,隻要掌握好度,這壺茶就可以一直倒,表麵的損失,實則是增強民力,再通過戰爭,經濟等手段,便可民富國強!”
“理是怎麽一個理,做則要考慮良多!”
九州大陸,不跟你講什麽以人為本,隻能通過降息放水形成的花灑效應,解釋財政對於民力恢複的作用,反正也是殊路同歸,不影響理解就行。
“解釋完道,就可以迴到術本身,以工代賑的術法,在於高效與再分配,高效等同於節省,再分配則可穩定人心!”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夠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套用。
若是套用都不會,那才是真見了鬼!
至於姐姐能否影響到宮中那位,就和他沒什麽關係了,再糟不過是整理行囊,帶著姐姐跑路他國。
看著眼前風輕雲淡的弟弟,女帝真的很強問一句,你是從哪裏知道這些。
別提什麽讀書?
她安排給方程的書院,放眼太安城確實不錯,但也僅僅隻是不錯,可方程說出來的東西,顯然已自成一套體係,這東西自悟或許可能,卻絕不是方程這個年紀能做到的。
那麽隻有一個可能,方程的出生。
一想到一年前,突然出現在城中的方程,女帝查了卻什麽都沒查到,直到兩人認親為姐弟,這種查找在才告一段落。
可今日女帝又想重查,不是懷疑什麽,而是她覺得能給教給方程這些知識的人,對方程,對武朝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