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忘了說了,這段曆史夾雜了大量我的個人猜測,當不得準,大家看得開心就行了。)
在袁紹等人的不斷催促和建議下,何進最終還是選擇了召外兵入京。
其實說是召外兵入京不夠準確,因為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何進的直屬部下,一開始共有四路人馬,分別為並州牧董卓,大將軍府掾泰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兵,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最後使武猛都尉丁原屯於孟津。
何進雖然不夠精明,但他也不是傻子,除了讓董卓向雒陽外,還安排了和董卓不和的丁原以及自己的心腹前往關東地區募兵。
此事很快就傳播開來,侍禦史鄭泰得知後勸說何進道:“董卓強暴殘忍,有無窮野心,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將會放任他的兇暴和野心,必定會危害朝廷。大將軍是陛下的舅舅,太後的哥哥,有輔政大權,應當堅持由自已決斷,誅除有罪的人,實在不適合以董卓作為援助。而且事情拖久了就會生變,竇武的事正是前車之鑒。”
曆史上的鄭泰是妥妥的漢室忠臣,堪稱反董急先鋒,隻要是有利於董卓的事,他都要反對,能給董卓添堵的事情他都要支持。
一開始何進召董卓入雒的時候,鄭泰就第一個反對,何進不聽,鄭泰就辭官返鄉了。
可是沒多久他又迴來當官了,因為這會已經是董卓掌權了,鄭泰迴來的目的倒不是為了給董卓效力,他主要是來搗亂的。
鄭泰先是建議董卓拜袁紹為渤海太守,要知道,袁紹可是當眾反駁董卓廢立皇帝的人,結果鄭泰建議給袁紹封官,這其實就是為了讓袁紹阻止反董聯軍。
果然,第二年袁紹就開始搞事了,和橋瑁等人一起組織了討董聯軍。
董卓得知此事後,在朝會上商議此事,想要親自帶兵迎擊聯軍的,百官沒有人出來反對。
但是鄭泰覺得董卓還是有兩下子的,要是真讓董卓帶著這群戰鬥力爆表的士兵去和關東聯軍的新兵蛋子死磕的話,結果可能不利於誅殺董卓,於是鄭泰跳出來反對,董卓聽完有些不爽。
但鄭泰隨即解釋了原因,鄭泰覺得區區十萬萬關東聯軍何需董卓親自出馬,並列出了一大堆的理由勸說董卓不需要出動大軍。
董卓聽完大喜,你個老小子平時老和我抬杠,現在關東聯軍打來,知道當我的舔狗了,既然你這麽賣力,那就由你帶兵去打關東聯軍好了。
於是乎鄭泰就帶兵出發了,但是很快就有人告訴董卓說鄭泰智略過人,暗中與關東聯軍合謀,給他兵馬就是讓他交給關東聯軍做帶路黨。於是董卓收迴鄭泰兵權,改拜為議郎。
不過鄭泰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潛伏。
不久後,董卓遷都長安,鄭泰開始與荀攸和何顒等合謀暗殺董卓,但因秘密泄漏,鄭泰不得不從武關逃離長安。
所以鄭泰對董卓這個人一直是有提防的,此刻前來勸阻何進就是擔心董卓會成為禍患。
可是何進不聽啊,鄭泰因此辭官返鄉,但鄭泰的話也給何進提了醒,於是何進仔細梳理了一下這段時間董卓做的事情,劉宏活著的時候兩次想要收迴董卓的兵權,董卓卻拒絕交出兵權,朝廷為此甚至停掉了對董卓軍的補給。
恰巧這時,盧植也來勸何進不要召董卓入京。
何進一開始給拒絕了,但是仔細一琢磨,何進覺得董卓這小子不靠譜,不該把他召來雒陽。
於是改變對董卓的命令,西召董卓前往關中的上林苑駐紮,想要讓董卓遠離大漢的政治中心雒陽。
(這是何進傳中的說法,和董卓傳中的記載有些矛盾,關中一直是指長安一帶,所以何進應該沒有召董卓入京,而且長安一帶也確實有上林苑,我在書裏進行了一些加工。)
但是董卓沒有聽從何進的命令,聲稱麾下兵馬全都想要誅殺宦官,他怎麽阻攔也攔不住,於是董卓軍繼續東進。
何進頓感不妙,連忙派出更多的人前往關東地區募兵,首先派遣泰山人騎都尉鮑信到兗州泰山郡和王匡一起募兵;其次是都尉毋丘毅至揚州丹陽郡征兵;最後是張揚返迴老家並州募兵。
就在何進袁紹等人在召外兵入京這件事上互相耍心眼的時候,劉和接到了他父親劉虞被人刺殺的消息。
不過這並不算是個壞消息,因為劉虞並沒有受傷,而救下劉虞的人則是劉和之前極力向劉虞推薦的太史慈。
原來自從劉虞到達幽州後,就立刻派人前往遼東尋找太史慈,同時還派人照顧太史慈的母親,在解決了張舉等人後,手下才找到太史慈,太史慈得知這些事情後,一方麵感激劉虞父子二人的恩情,另一方麵也佩服劉虞的為人,於是便趕來薊縣求見劉虞。
得知太史慈前來,劉虞大喜過望,一邊派人設下接風宴,一邊親自出城迎接太史慈。
本來吧,劉虞一直待在州牧府裏,防守是張遼親自安排的,因此刺客根本沒有刺殺的機會,沒想到劉虞居然出城了,在刺客看來,這不是最好的機會嗎?
於是刺客果斷出手,然而劉虞此時剛好是來迎接太史慈的啊,太史慈見有人想要加害劉虞,當下大怒,提起狂歌戟輕鬆解決了刺客,救下劉虞。
劉虞感恩太史慈的救命之恩,於是拜太史慈為都尉,想讓他和張遼一起討伐幽州的山賊亂匪。
但是太史慈擔心劉虞還會遭到刺殺,便拒絕劉虞的任命,想要待在劉虞身邊保護劉虞的安全,但劉虞是什麽人,怎麽可能因為個人的安全問題而耽誤太史慈這種優秀年輕人的前途,於是嚴厲斥責了太史慈,太史慈拗不過劉虞,最終還是和張遼一起討伐山賊去了。
得知這個消息後,劉和開始發愁了,雖然劉虞沒事,又得到了太史慈的相助,算是件好事,可是刺客是誰派去的呢?
劉和仔細思考了一下,劉虞這麽一個老好人,也沒在幽州和人結仇啊,現在就連曆史上結仇的公孫瓚都派兵去救了,沒道理和其他人結仇。
難不成是因為劉虞在幽州仁政愛民,有人看不慣所以派人去刺殺他了?這也不應該啊,誰能有這種大病啊?
思來想去之下,劉和覺得這可能是衝著自己來的,畢竟自己的仇人相當不少。
為了自己父母的人身安全,劉和便把自己身邊的張白騎和裴元紹都派到幽州去保護他們了,等到自己解決了雒陽的事情後,就立刻以何太後的名義把劉虞調迴雒陽,到時候直接讓他們和自己住在一起。
在袁紹等人的不斷催促和建議下,何進最終還是選擇了召外兵入京。
其實說是召外兵入京不夠準確,因為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何進的直屬部下,一開始共有四路人馬,分別為並州牧董卓,大將軍府掾泰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兵,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最後使武猛都尉丁原屯於孟津。
何進雖然不夠精明,但他也不是傻子,除了讓董卓向雒陽外,還安排了和董卓不和的丁原以及自己的心腹前往關東地區募兵。
此事很快就傳播開來,侍禦史鄭泰得知後勸說何進道:“董卓強暴殘忍,有無窮野心,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將會放任他的兇暴和野心,必定會危害朝廷。大將軍是陛下的舅舅,太後的哥哥,有輔政大權,應當堅持由自已決斷,誅除有罪的人,實在不適合以董卓作為援助。而且事情拖久了就會生變,竇武的事正是前車之鑒。”
曆史上的鄭泰是妥妥的漢室忠臣,堪稱反董急先鋒,隻要是有利於董卓的事,他都要反對,能給董卓添堵的事情他都要支持。
一開始何進召董卓入雒的時候,鄭泰就第一個反對,何進不聽,鄭泰就辭官返鄉了。
可是沒多久他又迴來當官了,因為這會已經是董卓掌權了,鄭泰迴來的目的倒不是為了給董卓效力,他主要是來搗亂的。
鄭泰先是建議董卓拜袁紹為渤海太守,要知道,袁紹可是當眾反駁董卓廢立皇帝的人,結果鄭泰建議給袁紹封官,這其實就是為了讓袁紹阻止反董聯軍。
果然,第二年袁紹就開始搞事了,和橋瑁等人一起組織了討董聯軍。
董卓得知此事後,在朝會上商議此事,想要親自帶兵迎擊聯軍的,百官沒有人出來反對。
但是鄭泰覺得董卓還是有兩下子的,要是真讓董卓帶著這群戰鬥力爆表的士兵去和關東聯軍的新兵蛋子死磕的話,結果可能不利於誅殺董卓,於是鄭泰跳出來反對,董卓聽完有些不爽。
但鄭泰隨即解釋了原因,鄭泰覺得區區十萬萬關東聯軍何需董卓親自出馬,並列出了一大堆的理由勸說董卓不需要出動大軍。
董卓聽完大喜,你個老小子平時老和我抬杠,現在關東聯軍打來,知道當我的舔狗了,既然你這麽賣力,那就由你帶兵去打關東聯軍好了。
於是乎鄭泰就帶兵出發了,但是很快就有人告訴董卓說鄭泰智略過人,暗中與關東聯軍合謀,給他兵馬就是讓他交給關東聯軍做帶路黨。於是董卓收迴鄭泰兵權,改拜為議郎。
不過鄭泰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潛伏。
不久後,董卓遷都長安,鄭泰開始與荀攸和何顒等合謀暗殺董卓,但因秘密泄漏,鄭泰不得不從武關逃離長安。
所以鄭泰對董卓這個人一直是有提防的,此刻前來勸阻何進就是擔心董卓會成為禍患。
可是何進不聽啊,鄭泰因此辭官返鄉,但鄭泰的話也給何進提了醒,於是何進仔細梳理了一下這段時間董卓做的事情,劉宏活著的時候兩次想要收迴董卓的兵權,董卓卻拒絕交出兵權,朝廷為此甚至停掉了對董卓軍的補給。
恰巧這時,盧植也來勸何進不要召董卓入京。
何進一開始給拒絕了,但是仔細一琢磨,何進覺得董卓這小子不靠譜,不該把他召來雒陽。
於是改變對董卓的命令,西召董卓前往關中的上林苑駐紮,想要讓董卓遠離大漢的政治中心雒陽。
(這是何進傳中的說法,和董卓傳中的記載有些矛盾,關中一直是指長安一帶,所以何進應該沒有召董卓入京,而且長安一帶也確實有上林苑,我在書裏進行了一些加工。)
但是董卓沒有聽從何進的命令,聲稱麾下兵馬全都想要誅殺宦官,他怎麽阻攔也攔不住,於是董卓軍繼續東進。
何進頓感不妙,連忙派出更多的人前往關東地區募兵,首先派遣泰山人騎都尉鮑信到兗州泰山郡和王匡一起募兵;其次是都尉毋丘毅至揚州丹陽郡征兵;最後是張揚返迴老家並州募兵。
就在何進袁紹等人在召外兵入京這件事上互相耍心眼的時候,劉和接到了他父親劉虞被人刺殺的消息。
不過這並不算是個壞消息,因為劉虞並沒有受傷,而救下劉虞的人則是劉和之前極力向劉虞推薦的太史慈。
原來自從劉虞到達幽州後,就立刻派人前往遼東尋找太史慈,同時還派人照顧太史慈的母親,在解決了張舉等人後,手下才找到太史慈,太史慈得知這些事情後,一方麵感激劉虞父子二人的恩情,另一方麵也佩服劉虞的為人,於是便趕來薊縣求見劉虞。
得知太史慈前來,劉虞大喜過望,一邊派人設下接風宴,一邊親自出城迎接太史慈。
本來吧,劉虞一直待在州牧府裏,防守是張遼親自安排的,因此刺客根本沒有刺殺的機會,沒想到劉虞居然出城了,在刺客看來,這不是最好的機會嗎?
於是刺客果斷出手,然而劉虞此時剛好是來迎接太史慈的啊,太史慈見有人想要加害劉虞,當下大怒,提起狂歌戟輕鬆解決了刺客,救下劉虞。
劉虞感恩太史慈的救命之恩,於是拜太史慈為都尉,想讓他和張遼一起討伐幽州的山賊亂匪。
但是太史慈擔心劉虞還會遭到刺殺,便拒絕劉虞的任命,想要待在劉虞身邊保護劉虞的安全,但劉虞是什麽人,怎麽可能因為個人的安全問題而耽誤太史慈這種優秀年輕人的前途,於是嚴厲斥責了太史慈,太史慈拗不過劉虞,最終還是和張遼一起討伐山賊去了。
得知這個消息後,劉和開始發愁了,雖然劉虞沒事,又得到了太史慈的相助,算是件好事,可是刺客是誰派去的呢?
劉和仔細思考了一下,劉虞這麽一個老好人,也沒在幽州和人結仇啊,現在就連曆史上結仇的公孫瓚都派兵去救了,沒道理和其他人結仇。
難不成是因為劉虞在幽州仁政愛民,有人看不慣所以派人去刺殺他了?這也不應該啊,誰能有這種大病啊?
思來想去之下,劉和覺得這可能是衝著自己來的,畢竟自己的仇人相當不少。
為了自己父母的人身安全,劉和便把自己身邊的張白騎和裴元紹都派到幽州去保護他們了,等到自己解決了雒陽的事情後,就立刻以何太後的名義把劉虞調迴雒陽,到時候直接讓他們和自己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