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叛軍後方出事的消息也已經傳到了趙隻那裏。
趙隻一臉震驚的看著趕來傳信的人說道:“你說什麽?馬相死了?”
就在趙隻因為這個消息愣神的時候,呂布還在不斷鑿開叛軍的防線。
“趙首領,官軍馬上就要過來了,咱們現在該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當然是抓緊逃命去啊。”
這時,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
“逃?你在說什麽笑話?被我呂布盯上的人隻有死路一條。”
趙隻連忙朝著聲音的方向看了過去,隻見呂布已經從叛軍中衝出,馬上就要來到他的麵前,而本來應該負責抵抗呂布的叛軍已經有不少放下了武器選擇投降。
“該死,這家夥怎麽會來的這麽快,你們快擋住他。”
見到呂布朝著自己衝來,趙隻連忙指揮心腹親信上前抵擋呂布,給自己爭取逃跑的時間。
然而他的心腹親信卻沒有一個人敢攔在呂布麵前。
無他,就在剛才,他們親眼目睹了呂布那天下無雙的戰鬥力,別說他們這些人,就算人數在多一倍,他們也沒有把握擊殺呂布,現在去阻攔呂布就是送死罷了,而且現在叛軍的大勢已去,與其為了趙隻活命拚死阻攔呂布,不如為自己想想。所以沒有一個人上前阻擋呂布。
呂布大喝一聲:“劉將軍有令,隻殺首惡,其餘人等,隻要放下兵器,一律可活。”
聽到呂布的話,不少人主動放下兵器,至於那些沒有第一時間放下兵器的人,也在猶豫了一會之後,選擇了投降。
因為就在他們考慮的時間裏,呂布一箭正中逃跑中的趙隻,不偏不倚剛好射在後心,而且這一箭的力道極大,趙隻直接從馬上掉了下來,死了。
隨著馬相和趙隻的身死,後方的叛軍紛紛開始投降。
很快,趙雲就派人將馬相和其他幾個頭目的首級送到呂布這裏,呂布則會帶著這些叛軍頭目的首級前往漢軍營寨那邊,招降剩下的叛軍。
趙雲則是率領自己麾下的部曲前往綿竹,直接奪取隻有千餘人鎮守的綿竹。
隨著呂布和張合率兵趕到叛軍的後方,馬相和趙隻已經死去的消息也被傳了過來。
此時的叛軍,已經因為損失過於慘重而瀕臨崩潰,馬相和趙隻的死則是直接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隨著兩邊的漢軍不斷高喊降者不殺,叛軍紛紛放下武器,向漢軍投降。
另一邊的綿竹縣,趙雲裝作潰敗下來的叛軍的樣子詐開了城門,並且順利進入城內。
進入城內的同時,漢軍立刻發難,綿竹城內隻有一千多人,哪裏擋得住近兩千的精銳漢軍。
很快,被馬相安排在城內的守將就被趙雲擊殺,其他守軍也逐漸放下兵器,趙雲也順利接管綿竹城防,趙雲一邊指揮漢軍打掃城內戰場,一邊派人飛馬將消息報知劉和。
另一邊的劉和,也在指揮漢軍打掃戰場,直到傍晚,劉和才率領兵馬進入綿竹,進入綿竹之後,先是找了個地方安置降卒,隨後又好好休息了一晚上。
次日一早,劉和安排趙雲率領三千兵馬為先鋒前往雒縣。
雒縣的守將是程篤,那是自己人,隻需要走個勸降的流程就好了,而現在趙雲正是需要積攢功勞的時候,所以劉和是讓趙雲前往的。
當然,呂布和張任也有各自的任務,不過兵馬還需要休息兩天。
等趙雲接管了雒縣之後,呂布和張任會各帶三千兵馬前往蜀郡和犍為郡,收服兩郡諸多縣城。
這兩郡的叛軍已經被馬相給抽調幹淨了,隻剩下各縣的極少守軍,因此收服兩郡也是一份白撿的功勞。
一天後,劉和接到了趙雲的傳信。
雒縣的叛軍守將程篤主動獻城投降,現在趙雲已經接管了雒縣城防,並派人快馬加鞭通知劉和前往雒縣坐鎮。
一天之後,劉和率領大軍趕到雒縣,不過呂布和張任並未進城,而是帶兵執行劉和交給他們的任務去了。
此外,張合已經在劉和的安排下返迴漢中去了,最近衛覬打壓漢中世家的手段過於激烈,據說漢中的幾大世家已經開始串聯漢中各地的山賊想要換了太守了。
雖然漢中有吳懿率領的五千兵馬,不過漢中需要鎮守的地方太多,劉和還是有些不放心 所以讓張合趕迴去支援衛覬和吳懿。
劉和僅帶著荀彧、程立等人進入雒縣,剛一進入雒縣,劉和就皺起了眉頭,此時的雒縣被破壞的極為嚴重,哪裏還有一點益州治所的樣子?
難怪曆史上劉焉先是把益州的治所定在了綿竹,後來又遷到了成都,沒想到雒縣被破壞的居然如此嚴重。
趙雲解釋道:“末將接管雒縣之後,已經極力嚐試恢複雒縣原本的樣子,但雒縣被破壞的實在是太嚴重了,加上城內的大量百姓出逃,雒縣想要恢複,沒有幾年的時間是不可能了。”
“先臨時使用一段時間吧,等奉先收服蜀郡,就把治所遷到成都去。”
“諾。”
“文若,這段時間的一切事務都交由你來處理,無論誰是想要見我,一律不見,若是非要見我的話,就告訴他們,我受傷了,還在養傷。”
“諾。”
“走吧,去刺史府。”
接下來的時間裏一切事務都是由荀彧進行處理的,劉和則是把自己關在刺史府裏,從未離開過,他想借此機會看看益州各大世家的反應。
沒過兩天,廣漢新都王氏的王累和廣漢郪縣王氏的王商就一前一後來到了刺史府,幾次想要求見劉和,卻都被荀彧以劉和還在養傷為由婉拒。
不過荀彧卻將兩人留在刺史府內幫助自己穩定益州諸郡,兩人一商量索性住了下來相助荀彧,而且兩人的能力也都頗為出色,又都是本地人,在益州威望極高,因此讓荀彧輕鬆了不少。
又過了幾天,越來越多的益州世家人物來到了雒縣。
例如:閬中嚴氏、黃氏,成都趙氏、杜氏、張氏,綿竹秦氏、任氏、董氏,安漢閻氏,郫縣何氏,涪縣尹氏,梓潼杜氏,武陽楊氏等等。
本來劉和是一個都不打算見到,但是其中有幾個人的身份還是比較重要的,劉和就單獨見了見,分別是任氏的任安和趙氏的趙謙。
這兩位都是益州的大人物,其中任安是和董扶齊名的人物,而且任安有幾位學生的能力相當出色,曆史上曾被劉備和諸葛亮重用。
仁安本人則是精通儒家的四書五經,仁安年少時曾在新都人楊厚處求學,後來又前往雒陽,在太學跟隨五經博士學習儒家經典《詩》、《書》、《禮》、《易》等,而且成績極為優異。
太學結業後,任安返迴家鄉綿竹。曾先後應蜀郡太守的邀請作郡功曹,受益州刺史征召作治中,不過不久他就棄官還鄉,隱居綿竹教授生徒。
蜀郡成都人杜瓊、梓潼人杜微、郫縣人何宗等都是任安的弟子他們以後都成為蜀漢時的名士。
這期間朝廷幾次派遣公車接他去雒陽擔任五經博士,他都以身患疾病不能出任為理由,一概拒絕了。
本來任安是隱居在綿竹教學生的,但是任家摸不準劉和為什麽一直不見他們,索性就把任安給請出來了。
趙謙就更大牌了,趙謙馬上就要上任汝南太守一職,其實他已經當過一次汝南太守了,不過被黃巾軍給擊敗了,因此被免職迴家,結果在家待了幾年又被複起了,還是汝南太守。
不過這趙謙說起來還真是倒黴,已經因為黃巾免官一次了,接下來還要被黃巾給惡心一次。
因為根據劉和的記憶,這兩年葛坡黃巾又要搞事了,而葛坡剛好在汝南境內。
而且後來的趙謙還擔任過三公。
此外,趙謙還有個弟弟,叫趙溫,目前在雒陽擔任侍中,和劉和是舊識。
這兩位都是大人物,所以劉和才會見兩人。
趙隻一臉震驚的看著趕來傳信的人說道:“你說什麽?馬相死了?”
就在趙隻因為這個消息愣神的時候,呂布還在不斷鑿開叛軍的防線。
“趙首領,官軍馬上就要過來了,咱們現在該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當然是抓緊逃命去啊。”
這時,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
“逃?你在說什麽笑話?被我呂布盯上的人隻有死路一條。”
趙隻連忙朝著聲音的方向看了過去,隻見呂布已經從叛軍中衝出,馬上就要來到他的麵前,而本來應該負責抵抗呂布的叛軍已經有不少放下了武器選擇投降。
“該死,這家夥怎麽會來的這麽快,你們快擋住他。”
見到呂布朝著自己衝來,趙隻連忙指揮心腹親信上前抵擋呂布,給自己爭取逃跑的時間。
然而他的心腹親信卻沒有一個人敢攔在呂布麵前。
無他,就在剛才,他們親眼目睹了呂布那天下無雙的戰鬥力,別說他們這些人,就算人數在多一倍,他們也沒有把握擊殺呂布,現在去阻攔呂布就是送死罷了,而且現在叛軍的大勢已去,與其為了趙隻活命拚死阻攔呂布,不如為自己想想。所以沒有一個人上前阻擋呂布。
呂布大喝一聲:“劉將軍有令,隻殺首惡,其餘人等,隻要放下兵器,一律可活。”
聽到呂布的話,不少人主動放下兵器,至於那些沒有第一時間放下兵器的人,也在猶豫了一會之後,選擇了投降。
因為就在他們考慮的時間裏,呂布一箭正中逃跑中的趙隻,不偏不倚剛好射在後心,而且這一箭的力道極大,趙隻直接從馬上掉了下來,死了。
隨著馬相和趙隻的身死,後方的叛軍紛紛開始投降。
很快,趙雲就派人將馬相和其他幾個頭目的首級送到呂布這裏,呂布則會帶著這些叛軍頭目的首級前往漢軍營寨那邊,招降剩下的叛軍。
趙雲則是率領自己麾下的部曲前往綿竹,直接奪取隻有千餘人鎮守的綿竹。
隨著呂布和張合率兵趕到叛軍的後方,馬相和趙隻已經死去的消息也被傳了過來。
此時的叛軍,已經因為損失過於慘重而瀕臨崩潰,馬相和趙隻的死則是直接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隨著兩邊的漢軍不斷高喊降者不殺,叛軍紛紛放下武器,向漢軍投降。
另一邊的綿竹縣,趙雲裝作潰敗下來的叛軍的樣子詐開了城門,並且順利進入城內。
進入城內的同時,漢軍立刻發難,綿竹城內隻有一千多人,哪裏擋得住近兩千的精銳漢軍。
很快,被馬相安排在城內的守將就被趙雲擊殺,其他守軍也逐漸放下兵器,趙雲也順利接管綿竹城防,趙雲一邊指揮漢軍打掃城內戰場,一邊派人飛馬將消息報知劉和。
另一邊的劉和,也在指揮漢軍打掃戰場,直到傍晚,劉和才率領兵馬進入綿竹,進入綿竹之後,先是找了個地方安置降卒,隨後又好好休息了一晚上。
次日一早,劉和安排趙雲率領三千兵馬為先鋒前往雒縣。
雒縣的守將是程篤,那是自己人,隻需要走個勸降的流程就好了,而現在趙雲正是需要積攢功勞的時候,所以劉和是讓趙雲前往的。
當然,呂布和張任也有各自的任務,不過兵馬還需要休息兩天。
等趙雲接管了雒縣之後,呂布和張任會各帶三千兵馬前往蜀郡和犍為郡,收服兩郡諸多縣城。
這兩郡的叛軍已經被馬相給抽調幹淨了,隻剩下各縣的極少守軍,因此收服兩郡也是一份白撿的功勞。
一天後,劉和接到了趙雲的傳信。
雒縣的叛軍守將程篤主動獻城投降,現在趙雲已經接管了雒縣城防,並派人快馬加鞭通知劉和前往雒縣坐鎮。
一天之後,劉和率領大軍趕到雒縣,不過呂布和張任並未進城,而是帶兵執行劉和交給他們的任務去了。
此外,張合已經在劉和的安排下返迴漢中去了,最近衛覬打壓漢中世家的手段過於激烈,據說漢中的幾大世家已經開始串聯漢中各地的山賊想要換了太守了。
雖然漢中有吳懿率領的五千兵馬,不過漢中需要鎮守的地方太多,劉和還是有些不放心 所以讓張合趕迴去支援衛覬和吳懿。
劉和僅帶著荀彧、程立等人進入雒縣,剛一進入雒縣,劉和就皺起了眉頭,此時的雒縣被破壞的極為嚴重,哪裏還有一點益州治所的樣子?
難怪曆史上劉焉先是把益州的治所定在了綿竹,後來又遷到了成都,沒想到雒縣被破壞的居然如此嚴重。
趙雲解釋道:“末將接管雒縣之後,已經極力嚐試恢複雒縣原本的樣子,但雒縣被破壞的實在是太嚴重了,加上城內的大量百姓出逃,雒縣想要恢複,沒有幾年的時間是不可能了。”
“先臨時使用一段時間吧,等奉先收服蜀郡,就把治所遷到成都去。”
“諾。”
“文若,這段時間的一切事務都交由你來處理,無論誰是想要見我,一律不見,若是非要見我的話,就告訴他們,我受傷了,還在養傷。”
“諾。”
“走吧,去刺史府。”
接下來的時間裏一切事務都是由荀彧進行處理的,劉和則是把自己關在刺史府裏,從未離開過,他想借此機會看看益州各大世家的反應。
沒過兩天,廣漢新都王氏的王累和廣漢郪縣王氏的王商就一前一後來到了刺史府,幾次想要求見劉和,卻都被荀彧以劉和還在養傷為由婉拒。
不過荀彧卻將兩人留在刺史府內幫助自己穩定益州諸郡,兩人一商量索性住了下來相助荀彧,而且兩人的能力也都頗為出色,又都是本地人,在益州威望極高,因此讓荀彧輕鬆了不少。
又過了幾天,越來越多的益州世家人物來到了雒縣。
例如:閬中嚴氏、黃氏,成都趙氏、杜氏、張氏,綿竹秦氏、任氏、董氏,安漢閻氏,郫縣何氏,涪縣尹氏,梓潼杜氏,武陽楊氏等等。
本來劉和是一個都不打算見到,但是其中有幾個人的身份還是比較重要的,劉和就單獨見了見,分別是任氏的任安和趙氏的趙謙。
這兩位都是益州的大人物,其中任安是和董扶齊名的人物,而且任安有幾位學生的能力相當出色,曆史上曾被劉備和諸葛亮重用。
仁安本人則是精通儒家的四書五經,仁安年少時曾在新都人楊厚處求學,後來又前往雒陽,在太學跟隨五經博士學習儒家經典《詩》、《書》、《禮》、《易》等,而且成績極為優異。
太學結業後,任安返迴家鄉綿竹。曾先後應蜀郡太守的邀請作郡功曹,受益州刺史征召作治中,不過不久他就棄官還鄉,隱居綿竹教授生徒。
蜀郡成都人杜瓊、梓潼人杜微、郫縣人何宗等都是任安的弟子他們以後都成為蜀漢時的名士。
這期間朝廷幾次派遣公車接他去雒陽擔任五經博士,他都以身患疾病不能出任為理由,一概拒絕了。
本來任安是隱居在綿竹教學生的,但是任家摸不準劉和為什麽一直不見他們,索性就把任安給請出來了。
趙謙就更大牌了,趙謙馬上就要上任汝南太守一職,其實他已經當過一次汝南太守了,不過被黃巾軍給擊敗了,因此被免職迴家,結果在家待了幾年又被複起了,還是汝南太守。
不過這趙謙說起來還真是倒黴,已經因為黃巾免官一次了,接下來還要被黃巾給惡心一次。
因為根據劉和的記憶,這兩年葛坡黃巾又要搞事了,而葛坡剛好在汝南境內。
而且後來的趙謙還擔任過三公。
此外,趙謙還有個弟弟,叫趙溫,目前在雒陽擔任侍中,和劉和是舊識。
這兩位都是大人物,所以劉和才會見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