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劉和許下如此豪言,劉宏也興奮起來,開口問道:“愛卿,你需要多少兵馬?”
“隻需兩萬兵馬。”
“兩萬兵馬真的足夠嗎?”
“陛下放心,兩萬兵馬已經足夠了,需知進入漢中的道路是很難讓大軍通行的,而且帶太多兵馬過去的話,益州的庫存可能會支撐不起。”
“至於平定叛軍,臣心中已有計策,無需太多兵馬,等平定了叛軍後,臣還可以從巴蜀兩郡招募一部分新兵,然後再嚐試收服蠻族。”
“好,既然你決定了,那就許你兩萬五千兵馬。”
“陛下,除了兵馬外,臣還希望帶幾員猛將隨行。”
“雒陽的軍中將領,任你調遣。”
“謝陛下。”
“既然事情已經敲定,大家就都迴去吧,子興你留一下。”
聽到劉宏的話,其他人紛紛離去,隻留下劉和一人待在殿中。
劉宏問道:“你真的有把握嗎?”
劉和自信的笑道:“陛下放心,半年之內臣就能解決叛軍之事,五年之內就會將所有蠻族收服。”
“五年的時間太長了,就不能快點嘛,朕還需要你早些迴雒陽。”
“陛下,收服蠻族的事情一旦步入正軌就不需要臣繼續盯著了,隻需要幾名能力傑出之人盯著就行了,臣隨時都可以返迴雒陽。要是陛下願意再給我幾個人,等臣處理好益州的事後,就立刻返迴雒陽。”
“你想要誰?”
劉和想了想說道:“荀彧、荀攸叔侄二人,還有太中大夫諸葛矽和河東衛氏的衛覬,他們幾人皆是能力出眾,清廉正直之人。”
劉宏想了想問道:“荀彧、荀攸是不錯,這個諸葛矽朕倒是沒怎麽接觸過,還有,朕要是沒記錯的話,衛覬是你姐夫吧。”
“不錯。”
“這幾個人可都跟你有關係,你就這麽舉賢不避親啊。”
“就是因為和臣有關係,臣才知道他們的能力,所以才會推薦他們,陛下要是不願意的話那就算了。”
“別急,你先說說,你想讓他們幹嘛?”
“首先是荀彧,荀彧這段時間一直都擔任太倉令這種要職,益州的諸郡向來是以巴郡最為富足,而且巴郡太守也已經死了,臣打算讓荀彧擔任巴郡太守,給大軍提供糧草。”
“然後是諸葛矽,臣想讓他擔任蜀郡太守,理由和荀彧一樣,蜀郡同樣富足,也是給大軍提供糧草的好地方。”
“再者就是衛覬,臣想委任他為漢中太守,如今益州除了漢中郡外全都處於戰亂之中,百姓為了逃難勢必會大量湧入漢中,而且前番涼州也遭逢戰亂,同樣有不少百姓逃難到漢中,衛覬頗有才能,臣想讓他在漢中安定流民。”
“最後就是荀攸了,荀攸通曉軍事,臣想讓他擔任隨軍軍師。”
劉宏思考了一會後說道:“那就按照你說的,後頭臣下旨讓他們跟你一起去,你要記得,早點處理好益州之事,盡快返迴雒陽。”
“諾。”
“還有一事,江夏那邊的叛亂也不好處理,你覺得讓誰去比較合適?”
劉和想了想說道:“要不讓劉備去吧,他也是宗室子弟,能力也不錯。”
“他一個人行嗎?”
“他還有個義弟叫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
“朕知道這個張飛,當初北軍比武的第一,既然如此,那就調劉備為江夏太守,張飛為都尉,負責平定江夏叛亂。”
“是臣去通知劉備還是陛下派人過去?”
“你迴去吧,朕派人通知他就行。”
“諾。”
離開皇宮迴到家中後,劉和立刻派人去通知賈詡、呂布、夏侯淵、張合和徐晃來自己府中。
這些人就是劉和準備帶過去的將領了。
自涼州返迴後,賈詡就一直待在雒陽軍中,擔任參軍,這也是劉和沒有向劉宏提起的原因,賈詡現在算是軍中將領,任由自己調遣。
等到幾人趕到後,劉和將事情告訴他們,除了賈詡外其他人都是一臉興奮,畢竟他們都是武將,如今能出征就意味著有立戰功的機會,自然是相當興奮。
除了他們外,劉和心中還有一個人選,不過此刻他並不在雒陽,趕來還需要時間,而且自己還要去拜訪一下他的長輩。
次日中午,劉和帶著典韋來到了吳匡府上。
將禮物遞給小廝之後,劉和被吳匡迎了進去。
進入前堂坐下後,吳匡立刻讓人上茶,隨後詢問道:“在下記得劉將軍是要奉命前往益州平叛的,怎會來在下府上拜訪?”
劉和端起茶杯茶杯,輕輕抿了一口說道:“我這次來吳將軍府上正是為了平叛之事。”
“哦?不知劉將軍去平叛與在下有何關聯?莫不是需要在下相助?”
“吳將軍是大將軍的屬官,若是我真的需要吳將軍相助的話,也該先去大將軍府上才對。”
“也對,那劉將軍到底為何而來?”
“我聽說吳將軍有個族子,名叫吳懿,據說才能不凡,是個好苗子,正好我軍中缺少一名司馬,不如就讓他來試試吧。”
“劉將軍真是謬讚了,我那族子才剛剛加冠,能有什麽才能,不過既然劉將軍開口了,那我即刻書信一封,將他喚來雒陽。”
“多謝吳將軍,迴頭吳將軍直接讓他來我府上就行了。”
“好,不知劉將軍是否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在下相助?”
“沒了沒了,吳將軍,我還要抓緊時間整軍備戰,就不多留了,告辭。”
“我送劉將軍。”
將劉和送出府後,吳匡疑惑的看著劉和的背影,想不通劉和到底為什麽點名要他這個侄子,在他看來,他這個侄子雖然有點能力,但也沒到讓劉和親自上門的地步才對。
不過雖然吳匡很不解,但既然劉和願意提攜一下吳懿,吳匡自然是願意的。陳留吳氏他這一代人裏,目前隻有他一人混出了頭,所以現在正是陳留吳氏需要積攢政治資本的時候。
所以不管劉和的目的是什麽,但既然劉和主動提拔吳懿,那對吳氏來說就是好事,要是他這個侄子也能混出來,吳氏才有機會占據一定的高位。
至於劉和的目的,那就多了。
一來吳懿的能力是很不錯的,而且勝在年輕,比自己還要小,好好培養一下,是有機會去獨當一麵的。
二來過幾年劉宏就要死了,雒陽會發生巨變,等何進死後,自己想要控製雒陽,就必須收服何進舊部,到時候可以直接通過吳懿來拉攏吳匡。
這第三自然是為了吳懿的妹妹,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迴頭再忽悠一下,讓吳懿把家人接來益州,這事不就妥了。
“隻需兩萬兵馬。”
“兩萬兵馬真的足夠嗎?”
“陛下放心,兩萬兵馬已經足夠了,需知進入漢中的道路是很難讓大軍通行的,而且帶太多兵馬過去的話,益州的庫存可能會支撐不起。”
“至於平定叛軍,臣心中已有計策,無需太多兵馬,等平定了叛軍後,臣還可以從巴蜀兩郡招募一部分新兵,然後再嚐試收服蠻族。”
“好,既然你決定了,那就許你兩萬五千兵馬。”
“陛下,除了兵馬外,臣還希望帶幾員猛將隨行。”
“雒陽的軍中將領,任你調遣。”
“謝陛下。”
“既然事情已經敲定,大家就都迴去吧,子興你留一下。”
聽到劉宏的話,其他人紛紛離去,隻留下劉和一人待在殿中。
劉宏問道:“你真的有把握嗎?”
劉和自信的笑道:“陛下放心,半年之內臣就能解決叛軍之事,五年之內就會將所有蠻族收服。”
“五年的時間太長了,就不能快點嘛,朕還需要你早些迴雒陽。”
“陛下,收服蠻族的事情一旦步入正軌就不需要臣繼續盯著了,隻需要幾名能力傑出之人盯著就行了,臣隨時都可以返迴雒陽。要是陛下願意再給我幾個人,等臣處理好益州的事後,就立刻返迴雒陽。”
“你想要誰?”
劉和想了想說道:“荀彧、荀攸叔侄二人,還有太中大夫諸葛矽和河東衛氏的衛覬,他們幾人皆是能力出眾,清廉正直之人。”
劉宏想了想問道:“荀彧、荀攸是不錯,這個諸葛矽朕倒是沒怎麽接觸過,還有,朕要是沒記錯的話,衛覬是你姐夫吧。”
“不錯。”
“這幾個人可都跟你有關係,你就這麽舉賢不避親啊。”
“就是因為和臣有關係,臣才知道他們的能力,所以才會推薦他們,陛下要是不願意的話那就算了。”
“別急,你先說說,你想讓他們幹嘛?”
“首先是荀彧,荀彧這段時間一直都擔任太倉令這種要職,益州的諸郡向來是以巴郡最為富足,而且巴郡太守也已經死了,臣打算讓荀彧擔任巴郡太守,給大軍提供糧草。”
“然後是諸葛矽,臣想讓他擔任蜀郡太守,理由和荀彧一樣,蜀郡同樣富足,也是給大軍提供糧草的好地方。”
“再者就是衛覬,臣想委任他為漢中太守,如今益州除了漢中郡外全都處於戰亂之中,百姓為了逃難勢必會大量湧入漢中,而且前番涼州也遭逢戰亂,同樣有不少百姓逃難到漢中,衛覬頗有才能,臣想讓他在漢中安定流民。”
“最後就是荀攸了,荀攸通曉軍事,臣想讓他擔任隨軍軍師。”
劉宏思考了一會後說道:“那就按照你說的,後頭臣下旨讓他們跟你一起去,你要記得,早點處理好益州之事,盡快返迴雒陽。”
“諾。”
“還有一事,江夏那邊的叛亂也不好處理,你覺得讓誰去比較合適?”
劉和想了想說道:“要不讓劉備去吧,他也是宗室子弟,能力也不錯。”
“他一個人行嗎?”
“他還有個義弟叫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
“朕知道這個張飛,當初北軍比武的第一,既然如此,那就調劉備為江夏太守,張飛為都尉,負責平定江夏叛亂。”
“是臣去通知劉備還是陛下派人過去?”
“你迴去吧,朕派人通知他就行。”
“諾。”
離開皇宮迴到家中後,劉和立刻派人去通知賈詡、呂布、夏侯淵、張合和徐晃來自己府中。
這些人就是劉和準備帶過去的將領了。
自涼州返迴後,賈詡就一直待在雒陽軍中,擔任參軍,這也是劉和沒有向劉宏提起的原因,賈詡現在算是軍中將領,任由自己調遣。
等到幾人趕到後,劉和將事情告訴他們,除了賈詡外其他人都是一臉興奮,畢竟他們都是武將,如今能出征就意味著有立戰功的機會,自然是相當興奮。
除了他們外,劉和心中還有一個人選,不過此刻他並不在雒陽,趕來還需要時間,而且自己還要去拜訪一下他的長輩。
次日中午,劉和帶著典韋來到了吳匡府上。
將禮物遞給小廝之後,劉和被吳匡迎了進去。
進入前堂坐下後,吳匡立刻讓人上茶,隨後詢問道:“在下記得劉將軍是要奉命前往益州平叛的,怎會來在下府上拜訪?”
劉和端起茶杯茶杯,輕輕抿了一口說道:“我這次來吳將軍府上正是為了平叛之事。”
“哦?不知劉將軍去平叛與在下有何關聯?莫不是需要在下相助?”
“吳將軍是大將軍的屬官,若是我真的需要吳將軍相助的話,也該先去大將軍府上才對。”
“也對,那劉將軍到底為何而來?”
“我聽說吳將軍有個族子,名叫吳懿,據說才能不凡,是個好苗子,正好我軍中缺少一名司馬,不如就讓他來試試吧。”
“劉將軍真是謬讚了,我那族子才剛剛加冠,能有什麽才能,不過既然劉將軍開口了,那我即刻書信一封,將他喚來雒陽。”
“多謝吳將軍,迴頭吳將軍直接讓他來我府上就行了。”
“好,不知劉將軍是否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在下相助?”
“沒了沒了,吳將軍,我還要抓緊時間整軍備戰,就不多留了,告辭。”
“我送劉將軍。”
將劉和送出府後,吳匡疑惑的看著劉和的背影,想不通劉和到底為什麽點名要他這個侄子,在他看來,他這個侄子雖然有點能力,但也沒到讓劉和親自上門的地步才對。
不過雖然吳匡很不解,但既然劉和願意提攜一下吳懿,吳匡自然是願意的。陳留吳氏他這一代人裏,目前隻有他一人混出了頭,所以現在正是陳留吳氏需要積攢政治資本的時候。
所以不管劉和的目的是什麽,但既然劉和主動提拔吳懿,那對吳氏來說就是好事,要是他這個侄子也能混出來,吳氏才有機會占據一定的高位。
至於劉和的目的,那就多了。
一來吳懿的能力是很不錯的,而且勝在年輕,比自己還要小,好好培養一下,是有機會去獨當一麵的。
二來過幾年劉宏就要死了,雒陽會發生巨變,等何進死後,自己想要控製雒陽,就必須收服何進舊部,到時候可以直接通過吳懿來拉攏吳匡。
這第三自然是為了吳懿的妹妹,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迴頭再忽悠一下,讓吳懿把家人接來益州,這事不就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