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興,你剛剛說的是什麽?朕沒聽清楚,你再說一次。”


    劉宏的語氣聽起來有些吃驚和疑惑,應該是沒想到劉和會這麽說。


    劉和恭敬行禮,開口說道:“陛下,臣剛剛說臣覺得大將軍說的對,臣的確年幼,還當不得大任,確實該再曆練幾年。”


    聽完劉和的話,劉宏的表情有些奇怪,要知道何進的這個理由已經用過了一次,再用效果已經不大了,隻要劉宏堅持的話,給劉和封個高官還是沒什麽問題,結果劉和居然說何進說的對,說他不想要高官。


    “子興,你真的不想封個高官嗎?”


    “臣現在不過二十,已經極受陛下賞識了,還是不要繼續加官的好。”


    既然劉和都這麽說了,劉宏也不好堅持下去,於是問道:“那你覺得朕該如何封賞於你?”


    “臣覺得陛下像大將軍說的那樣,給臣加點食邑就行了。”


    “既然你執意如此,那就給你加些食邑吧,就加兩千戶吧。”


    劉和皺了皺眉頭,兩千戶已經很多了,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


    加上劉和之前的食邑,他現在在朝廷裏的食邑已經能排的上號了。


    不過他已經拒絕過劉宏一次了,實在是不能拒絕第二次。


    而且不久之後還會發生點事情,現在不要封官的話,多少能讓劉宏心裏帶點愧疚。


    至於食邑方麵,加了就加了吧,反正隻是拿錢而已。


    何進也鬆了一口氣,隻要劉和現在分不走他的兵權,將來總能找到機會拉攏或者對付劉和。


    而張讓和袁隗對於劉和的行為,也有一定的猜測,隻是都沒能猜中劉和的真實想法而已。


    接下來就是其他人的封賞了


    由於張溫已經是車騎將軍了,因此和劉和一樣,沒有加官,隻是給他的互鄉侯增加了食邑。


    袁滂同樣如此。


    董卓此戰倒是立下了功勞,但也因為劉和的原因,沒有加官,隻是被封為斄鄉侯,食邑一千。


    關羽被升為討賊校尉,呂布被封為騎都尉。


    這兩人的官職含金量是比較高的。


    其他人便不再一一列舉。


    接著又對鎮守長安的兵馬進行了調度。


    雖然叛軍被漢軍重創,但依舊不能小看,因此經過商議,決定留四萬兵馬鎮守長安,


    其中張溫率領兩萬兵馬負責坐鎮長安,董卓率領一萬兵馬坐鎮陽城,關羽領兵一萬坐鎮陳倉。


    至於其他兵馬,將由劉和從其中挑選兩萬人出來分別加入雒陽的各個兵馬。其他的則是按照老規矩,遣散迴鄉。


    等到所有人都接受了封賞之後,劉宏也就宣布了下朝。


    辦公地點在皇宮裏麵的大臣也該都該幹嘛就幹嘛去了,像劉和這種辦公地點在外麵的自然跟跟著群臣往皇宮外麵走去。


    下朝的時候,陶謙又作死了。


    那件事已經過去了,張溫又是個好脾氣,看到陶謙也就順手打了招唿。


    結果陶謙鼻孔朝天


    劉和一路和呂布有說有笑的走到宮門附近,剛想出去的時候,一個小黃門氣喘籲籲的小跑過來,對著劉和說道:“劉將軍,陛下請您過去一趟。”


    “陛下讓我過去?那好,你等我說幾句話,咱們再過去。”


    接著劉和對呂布說道:“奉先,你就自己迴去吧,我去陛下那裏看看有什麽事情,對了,你現在也算是在雒陽立足了,是時候把家裏人接過來了,你抽個時間迴去一趟吧,路上注意千萬要安全,可不能讓我將來的兒媳婦出事。”


    呂布笑道:“將軍放心,末將正打算抽個時間迴去一趟呢,至於安全,憑末將手中這杆方天畫戟,保證誰來誰死。”


    “好,那你先去吧。”


    “末將先走了。”


    隨著呂布離去,劉和重新看向小黃門。


    “麻煩這位黃門帶路了。”


    “劉將軍太客氣了。”


    一路來到殿內。


    劉宏正在坐在裏麵,懷裏還抱著他送來的鮮卑女子。


    見到劉和進來,劉宏也毫不避諱,依舊和那女子嬉鬧,劉和也不敢抬頭看,隻能等在原地。


    好在劉宏也沒讓劉和多等,直接開口問道:“說說吧,為什麽不想加官?”


    劉和並沒有第一時間迴答,而是看了那鮮卑女子一眼。


    劉宏見到劉和的動作,揮了揮說道:“你送來的,你還不知道嗎?”


    劉和這才開口說道:“微臣現在的確有些年幼,貿然登上高位的話,確實會惹人閑話,若是臣做的不好的話,自己挨罵也就算了,還會連累陛下落個識人不明的罵名。”


    “就因為這個?”


    “也不全是,既然大將軍不想讓我分他的兵權,那就先不分好了,反正我比他小的多,熬也能熬死他。”


    聽到劉和的話,劉宏突然笑了起來。


    “你說的對啊,朕也比他年輕,熬起來也能熬死他。”


    劉和沒有在說話,隻是附和劉宏的笑容。


    劉宏笑了幾下之後又開口問道:“子興,你覺得朕百年之後,辯兒和協兒誰更適合繼承皇位啊?”


    這問題問的也太冒昧了。


    劉和說道:“這是陛下家事,臣......”


    劉宏說道:“什麽朕的家事,這是可是大漢未來的繼承人,是國家大事,說說你的看法。”


    劉宏的話,直接打斷了劉和拒絕迴答的施法過程,並讓劉和無法選中劉宏。


    無奈之下劉和想了想說道:“若是從禮法角度考慮的話,自然是作為嫡長子的史侯即位,隻是從國家方麵考慮的話,兩位皇子尚且年幼,還看不出誰的才能更加出色。”


    對於劉和的迴答,劉宏也有些無奈,又是這種模板式的迴答方法。於是劉宏歎了口氣說道:“皇後也要見你,你先去吧。”


    劉和的迴答是比較客觀,從國家的角度進行考慮,如果兩位皇子的才能差不多的話,劉和就會從禮法的角度進行考慮了,所以他會更傾向於身為嫡長子的劉辯。


    由於劉和之前給何皇後提出的建議,現在的劉辯不像曆史上一樣行為輕佻,並沒有劉宏感到不滿,而且由於劉辯經常向那些知名大儒請教學問,反而讓劉宏對劉辯生出了一絲期待,雖然劉辯比較笨,學習起來很慢,但學的多了,終歸是能學會的。


    說不定將來他死後,他的這個大兒子能夠治理好國家。


    但也隻有一絲期待而已,因為劉辯是何皇後的兒子,而劉宏對現在的何皇後,已經沒有一絲感情,這也是劉宏對劉辯的唯一反感之處。


    劉和的話也讓劉宏意識到了另一點,如果打心眼裏來講的話,劉宏還是更喜歡的劉協一點,因為他是王美人的兒子。而劉和的話也讓劉宏升出了新的想法,如果劉協的能力遠超劉辯的話,或許諸大臣就不會反對他立劉協為太子。


    不過想要培養劉協的話,需要很長時間啊,好在他現在還年輕,有足夠的時間。


    而聽到何皇後要見自己的劉和,還是很開心的,已經好幾個月沒見過何皇後了,他也想去見見何皇後,而且有些事情也需要和何皇後商量一下。


    不過劉和並沒有把情緒表現出來,而是恭敬說道:“諾。”


    看著劉和離去的背影,劉宏開始思考起讓誰來給劉協做老師。


    想了想一會,劉宏心中有了幾個人選,不過迴頭還要先見見他們再做決定。


    想到這裏,劉宏也放鬆下來,重新和劉和送來的鮮卑女子做起遊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權臣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隸校尉張二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隸校尉張二河並收藏大漢權臣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