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是悄悄迴到廣宗,因為他現在的身份還不能納太多妾。


    這個時代,平民隻能一夫一妻,一般的小吏可以一夫一妻加上一個妾,高官則是一夫一妻兩個妾,封侯者則可以一夫一妻四個妾。


    當然這是明麵上的規定,實際上除了平民之外基本都沒有遵守這個規則,尤其是一些大家族,幾乎每個大家族的子弟都是一大堆妾,而且有一些出身低微的妾室還是可以拿來送人的。


    現在的劉和還沒封侯,因此還是不好大張旗鼓,隻能暗中納妾,畢竟他現在風頭正盛,要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劉和現在羽翼遠未成熟,這種事還是不要讓人拿出來做文章好。


    不過劉和迴來的消息還是很快就被盧植等人知曉,劉和還沒來得及享受來自美人的按摩,就被盧植和皇甫嵩叫到了縣衙。


    等劉和迴到縣衙才搞清楚發生了什麽,原來是盧植和皇甫嵩對於如何處理降卒一事意見不統一。


    皇甫嵩是軍人出身,認為這些黃巾軍參加造反就應該殺掉,還要把屍體堆積在一起,用土封上,直接築成“京觀”,用以震懾天下百姓。


    盧植則是正統的儒家子弟,自然是持反對態度,盧植認為,這些百姓是被張角蒙騙,才跟著造反,眼下賊首已死,這些不知實情的百姓應該放過。


    兩人幾次商議都沒能統一意見,因此邀請劉和等人一起來商議此事。


    劉和聽完兩人的話說道:“末將覺得,還是放過這些百姓吧,他們隻是被張角蒙騙,並非蓄意造反,罪不至死,隻要好好教育一番,就夠了。”


    劉和是和平年代穿越來的,雖然談不上是個聖母,但也不可能同意如此大規模的殺降。


    皇甫嵩道:“如今大漢一統,如果同意了如此大規模的黃巾軍投降,那就是在變相鼓勵反叛。這就好像在跟百姓說,你們看到機會就可以起兵作亂,情竭勢窮又可以投降。這怎麽能行呢?”


    盧植反駁道:“他們隻是受人蒙騙,更何況,昔日穎川投降的黃巾賊,義真你不是也放過了嗎?”


    皇甫嵩道:“當時是無奈之舉,若是將那邊的降軍屠殺,其他黃巾賊再不敢降,必然死戰,後續如何平叛?”


    劉和道:“既然如此,皇甫中郎須知如今的南陽戰事還未結束呢,而且一旦殺降,前麵投降的那些黃巾賊必然也會擔憂自己的處境,萬一引起大規模反彈,又一場禍事啊。”


    皇甫嵩之下把自己給繞進去了,他雖然反駁了盧植,但是劉和直接用他的理由反駁了他,他也無法反駁,畢竟那是打自己的臉。


    劉和又說道:“不過震懾天下百姓還是需要的,不如直接將陣亡的黃巾賊屍體鑄成京觀。”


    皇甫嵩點頭表示同意,盧植本想反對,不過見到皇甫嵩已經退讓索性自己也退了一步,不然不知道要吵到什麽時候。


    眾人見皇甫嵩不再堅持,也就先後散去。


    兩日之後,雒陽的命令傳來,皇甫嵩被封為槐裏侯,左車騎將軍。盧植則是封為美陽侯,衛將軍,不過為了補償盧植將位不如皇甫嵩,因此還將盧植封為冀州牧,總管冀州軍政全權,同時負責清掃冀州的黃巾殘部,而其他人都要到雒陽接受封賞。


    盧植送別眾人之後,便前往鄴城,準備將冀州治所從常山郡高邑縣搬到魏郡的鄴城。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在廣宗立的功勞,劉備也在進京的名單之中。


    就在劉和等人即將趕到雒陽的時候,南陽的戰事也終於結束,看著手上的戰報,劉和直唿離譜。


    原來朱儁用不到兩萬的兵力,直接將南陽十幾萬黃巾軍包圍在宛城之內,更是三次攻破宛城,劉和直唿離譜,自己這邊差不多是五萬多漢軍攻破了不到八萬守軍的廣宗,朱儁居然這麽離譜,而且宛城的防禦比廣宗還要強上不少。


    劉和拿著戰報找到劉備說道:“玄德兄,宛城之戰中立下大功的孫堅孫文台,此人值得結交。”


    劉備接過戰報仔細看完說道:“此人真英雄也。”


    一旁的張飛從劉備手裏接過戰報看完後說道:“我的天哪,這麽厲害的人物,確實值得結交。”


    同時雒陽的命令傳來,劉和等人要等朱儁等人返迴雒陽之後,一起封賞。


    南陽距離雒陽並不算遠,因此朱儁等人很快就返迴了雒陽,劉和帶著劉備一塊去迎接眾人,見到了曹操和孫堅。


    劉和將劉備介紹給兩人,四人便開始暢談,劉和看著三人心道:“希望將來我們之間不會在戰場上遇到吧。”


    從曹操和孫堅的口中,劉和也知道了宛城之戰的具體過程。


    自從朱儁帶領孫堅等趕往宛城。而黃巾軍的“神上使”張曼成才剛剛攻克宛城,他便出城迎敵,但黃巾軍連續攻城長達兩月,疲憊不堪,和朱儁的交戰中,夏侯惇與孫堅聯手長驅直入,夏侯惇直接陣斬張曼成。黃巾軍第一戰因此大敗,剩下的南陽黃巾推舉趙弘為渠帥,眾至十數萬人,並退守宛城。


    後來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與朱儁會合,漢軍此時隻有一萬八千餘人,但是卻包圍了有十幾萬人之眾的宛城。


    朱儁連續一個月都在不斷的打造攻城器械,結果遭到了宦官勢力的彈劾,朱儁不得不發動軍士進行猛攻,並在一次戰鬥中擊斃了黃巾統帥趙弘。


    趙弘雖死,黃巾軍的主力並沒有折損,黃巾軍又推舉韓忠為帥,仍舊占據著宛城。朱儁隻得再攻宛城,以便能盡快以勝狀迴稟朝廷。通過觀察,朱儁發現黃巾新帥對部隊的調動並不熟練,同時也欠缺臨敵製變的機巧。於是朱儁策劃了一次佯攻。他讓士兵們敲著戰鼓,虛張聲勢進攻宛城的西南角,黃巾軍果然全都被吸引到宛城西南防守。朱儁卻親自率領孫堅等精兵偷偷攻打宛城的東北角。朱儁身先士卒,登上城頭,率先突入韓忠擺設的防禦工事,打開東北部的城門。漢軍魚貫而入,宛城的防禦頓時被撕開一道口子。韓忠知道破綻已經難以封堵,於是隻得退守小城,並驚慌失措地向朱儁請降。


    不過朱儁果斷地拒絕了黃巾軍的投降,奮力攻打宛城西南的小城,結果可想而知。十萬人被迫死戰,朱儁怎麽可能成功?


    他命令軍士築起土山,日夜觀察黃巾軍的動向。經過多日的思考,他終於發現和黃巾軍搏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於是他和司馬張超騎都尉曹操等人商議,將包圍圈撤除一角,引敵人突圍,然後再尋求野戰。朱儁的計策果然成功。漢軍在西麵的包圍假裝出現了漏洞,韓忠直接撇下大軍,隻率領本部出城逃跑,朱儁在後掩殺,大破黃巾軍,司馬孫堅追斬韓忠,最終殺敵萬餘。


    眼看是計的黃巾餘眾不再考慮突圍,而是又推舉孫夏為帥,從小城出兵,再次攻占了宛城。兵力捉襟見肘的朱儁無力兼顧,隻得再次計劃攻打宛城。


    朱儁的政治壓力越來越大,他每天都能夢見宦官一係有司官員口沫橫飛地數落他的不是。於是他命佐軍司馬孫堅為先登猛士,晝夜不停地攻打宛城,終於打破宛城城門,逼迫孫夏北逃。


    朱儁率兵追擊孫夏到西鄂縣的精山,於山腳下擊潰黃巾軍,夏侯惇斬殺孫夏,漢軍大敗黃巾軍,黃巾軍陣亡超過兩萬人,重傷者更是不計其數。而殘餘的黃巾軍再也沒能推選出新的統帥,最終被漢軍擊敗,荊州就此安定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權臣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隸校尉張二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隸校尉張二河並收藏大漢權臣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