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鹿鳴宴
穿越:縣丞之子的古代科舉生活 作者:程書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王嫌棄的看了他一眼,本以為答案答的不錯,也算的上是個人物,讓他產生了好奇之心。
今日一看,讓他直接大失所望,此人實在是太過心胸狹窄了。
魏濟皺了皺眉頭,他不想再因為這件事,生出事端。
這屆湖南的的鄉試,本來就狀況頻出。他在京城裏還有一堆公務要處理,要不是皇命難違,他都不想蹚這一趟的渾水。
不過是兩個舉人的口角和爭端,魏濟也不能抓著不放。
真去深究的話,他今年怕是別想迴京了。
別的倒是沒什麽,可戶部侍郎可是朝廷大員,公務不能沒人處理。那他這個官職,怕是都要移交給其他人了。
“起來吧,此事到此為止。李毅昇,如果你覺得鄉試有問題,就去京城請旨徹查。還有,本官要在這裏,要先說明一件事!”
眼神掃視一圈在場的舉人,魏濟才開口道:
“本官擔任你們湖南鄉試主考官時,本官與顧解元今日之前從來沒見過麵,至於他與本官那點算不上什麽的關係,陛下一清二楚。今日本官在此再說一遍,誰再拿此事來作文章,汙蔑朝廷命官,那就休怪本官不客氣了!”
外場的舉人們聞言,心中一緊,有些埋怨李毅昇不知道分寸,什麽話都能胡說八道。
學業不如人就認了,非要說人家憑著關係才得到解元。
魏大人與顧解元的關係,他們也有所耳聞,當然他們心中也有那麽一絲懷疑。
後麵在公告上,看了顧行晉的卷子上的內容,他們對顧行晉中解元一事,就沒任何疑問了。
而且,之前鄉試出現舞弊一次了。現在是第二次鄉試,誰還有那個膽子,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誰還敢胡作非為。
一聽魏大人這話,一眾舉人齊齊拜道。“是,大人!”
周巡撫主持鹿鳴宴,不想今日這麽熱鬧的日子裏,再討論組這個掃興的話題。
揮手道:“都坐下吧,別站著了!”
顧行晉看到表哥擔憂的眼神,微微搖了搖頭。
趙鈺崔見巡撫大人下了命令,隻能聽令,各自找了自己的位置坐好。
就是李毅昇坐在位置上,也是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經過這麽一通鬧,眾人來參加鹿鳴宴的喜悅,也少了不少。
“奏樂!”
隨著一聲令下,整個宴會響起了《詩經》中的《鹿鳴》篇的樂聲,以此來助興,舉人宴的“鹿鳴宴“也是由此得名。
“鹿”與“祿”諧音鹿,常以鹿來象征“祿”的含義,以此為升官發財的盼望,也是新科入舉乃是入“祿”之始。
由於古代人們比較自謙含蓄,並不願將財富放在嘴邊,這樣的話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是有出入的。
於是取了“鹿鳴”這麽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也是對新進舉子的一種美好祝願,希望他們從此高官厚祿。
眾舉人也跟著樂曲聲,唱起來了《鹿鳴》之歌,“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呦呦鹿鳴,食野之嵩,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宴會上出現一群舞者,跳起魁星舞。宴會的氣氛,在此刻也達到了高潮。
唱罷後,顧行晉知道現在輪到他了。
身穿青色圓領袍,戴紗帽,紮絲質腰帶,穿皂靴更顯出幾分俊秀的顧行晉,帶著一眾舉子躬身拜道:
“學生,仁宗三十四年甲午科解元顧行晉,攜今科舉子,拜謝諸位大人!”
其他舉人也齊身拜道:“拜謝諸位大人!”
周巡撫作為主辦者,此刻出麵勉勵了幾句。
“爾等今後要效忠陛下,造福百姓。”
“學生謹記!”眾人拜道。
其他參與鄉試的官員,也依次為這群新進舉人,送上他們的祝福。
接著看時間還早,周巡撫便發話道:“恭喜各位榮登今科桂榜!是你們的大喜之日,也是大家十年寒窗,放鬆的時刻。不如作詩一首,來表達你們今日的心情。顧解元,就從你開始吧!”
“是,巡撫大人!”顧行晉一臉淡定應道,他知道今日是跑不掉的,所以早就做好準備了。
甚至不少舉人,他們還沒中秀才的時候,就早早設想好自己中舉,鹿鳴宴要做都詩詞了。
可別說白日做夢,這是每個讀書人都想的白日夢。都盼著中舉,從今以後他們的身份,從此完全不同了。
比如,之前在家被嫌棄,甚至窮的身無分文的秀才,隻要中舉了。
之前心不甘情不願的家人,都能卑微的做到,讓舉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就是舉人想要出門一趟,也能二人抬軟轎用以代步,完全是秀才沒法比的。
如果舉人想去哪裏,隻要長隨先一步通傳。隻要不是當官的,都需要親自出來迎接你,好酒好菜的招待著。
中舉後當地誰都認識你,誰都要敬畏的口稱你一聲“老爺”。
如果想要當官,不想繼續考試的話。也可以選擇當個八品教諭、縣丞、主簿,運氣好還可以挑個七品知縣。
這些不是秀才能享受到的,與舉人比起來,兩者之間相差猶如天塹。
不是稟生全是窮秀才,舉人就是最後一名的舉人,隻要舉人老爺願意,他也能過上巨富的生活。
因此,隻有中了舉人,才能說是真正的“士”。
大家都是舉人,正好借著鹿鳴宴的詩詞,讓不認識的,互相認識一下。他們可都算的上同年,混個臉熟,到時也能有幾分情誼。
一起作詩,互相點評詩詞,遇到好的詩詞,互相還會追捧幾句。
至於李毅昇,明明是第二名的亞元,但沒多少人搭理他。李毅昇自己作死,將在場的大人們都給得罪了,甚至其中還有一個王爺。
他們又不是腦抽,才會去和他相處的親密。
熱鬧了一個時辰,鹿鳴宴也該結束了。
周巡撫還特意頒發了紀念品,每人一套刻有銘文、做工精致的“金銀錯花筆筒”。
顧行晉這個解元還單獨領到,一個看起來就不同凡品的銀質墨盒。
上麵陰刻:大周仁宗三十四年湖南鄉試解元!
今日一看,讓他直接大失所望,此人實在是太過心胸狹窄了。
魏濟皺了皺眉頭,他不想再因為這件事,生出事端。
這屆湖南的的鄉試,本來就狀況頻出。他在京城裏還有一堆公務要處理,要不是皇命難違,他都不想蹚這一趟的渾水。
不過是兩個舉人的口角和爭端,魏濟也不能抓著不放。
真去深究的話,他今年怕是別想迴京了。
別的倒是沒什麽,可戶部侍郎可是朝廷大員,公務不能沒人處理。那他這個官職,怕是都要移交給其他人了。
“起來吧,此事到此為止。李毅昇,如果你覺得鄉試有問題,就去京城請旨徹查。還有,本官要在這裏,要先說明一件事!”
眼神掃視一圈在場的舉人,魏濟才開口道:
“本官擔任你們湖南鄉試主考官時,本官與顧解元今日之前從來沒見過麵,至於他與本官那點算不上什麽的關係,陛下一清二楚。今日本官在此再說一遍,誰再拿此事來作文章,汙蔑朝廷命官,那就休怪本官不客氣了!”
外場的舉人們聞言,心中一緊,有些埋怨李毅昇不知道分寸,什麽話都能胡說八道。
學業不如人就認了,非要說人家憑著關係才得到解元。
魏大人與顧解元的關係,他們也有所耳聞,當然他們心中也有那麽一絲懷疑。
後麵在公告上,看了顧行晉的卷子上的內容,他們對顧行晉中解元一事,就沒任何疑問了。
而且,之前鄉試出現舞弊一次了。現在是第二次鄉試,誰還有那個膽子,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誰還敢胡作非為。
一聽魏大人這話,一眾舉人齊齊拜道。“是,大人!”
周巡撫主持鹿鳴宴,不想今日這麽熱鬧的日子裏,再討論組這個掃興的話題。
揮手道:“都坐下吧,別站著了!”
顧行晉看到表哥擔憂的眼神,微微搖了搖頭。
趙鈺崔見巡撫大人下了命令,隻能聽令,各自找了自己的位置坐好。
就是李毅昇坐在位置上,也是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經過這麽一通鬧,眾人來參加鹿鳴宴的喜悅,也少了不少。
“奏樂!”
隨著一聲令下,整個宴會響起了《詩經》中的《鹿鳴》篇的樂聲,以此來助興,舉人宴的“鹿鳴宴“也是由此得名。
“鹿”與“祿”諧音鹿,常以鹿來象征“祿”的含義,以此為升官發財的盼望,也是新科入舉乃是入“祿”之始。
由於古代人們比較自謙含蓄,並不願將財富放在嘴邊,這樣的話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是有出入的。
於是取了“鹿鳴”這麽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也是對新進舉子的一種美好祝願,希望他們從此高官厚祿。
眾舉人也跟著樂曲聲,唱起來了《鹿鳴》之歌,“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呦呦鹿鳴,食野之嵩,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宴會上出現一群舞者,跳起魁星舞。宴會的氣氛,在此刻也達到了高潮。
唱罷後,顧行晉知道現在輪到他了。
身穿青色圓領袍,戴紗帽,紮絲質腰帶,穿皂靴更顯出幾分俊秀的顧行晉,帶著一眾舉子躬身拜道:
“學生,仁宗三十四年甲午科解元顧行晉,攜今科舉子,拜謝諸位大人!”
其他舉人也齊身拜道:“拜謝諸位大人!”
周巡撫作為主辦者,此刻出麵勉勵了幾句。
“爾等今後要效忠陛下,造福百姓。”
“學生謹記!”眾人拜道。
其他參與鄉試的官員,也依次為這群新進舉人,送上他們的祝福。
接著看時間還早,周巡撫便發話道:“恭喜各位榮登今科桂榜!是你們的大喜之日,也是大家十年寒窗,放鬆的時刻。不如作詩一首,來表達你們今日的心情。顧解元,就從你開始吧!”
“是,巡撫大人!”顧行晉一臉淡定應道,他知道今日是跑不掉的,所以早就做好準備了。
甚至不少舉人,他們還沒中秀才的時候,就早早設想好自己中舉,鹿鳴宴要做都詩詞了。
可別說白日做夢,這是每個讀書人都想的白日夢。都盼著中舉,從今以後他們的身份,從此完全不同了。
比如,之前在家被嫌棄,甚至窮的身無分文的秀才,隻要中舉了。
之前心不甘情不願的家人,都能卑微的做到,讓舉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就是舉人想要出門一趟,也能二人抬軟轎用以代步,完全是秀才沒法比的。
如果舉人想去哪裏,隻要長隨先一步通傳。隻要不是當官的,都需要親自出來迎接你,好酒好菜的招待著。
中舉後當地誰都認識你,誰都要敬畏的口稱你一聲“老爺”。
如果想要當官,不想繼續考試的話。也可以選擇當個八品教諭、縣丞、主簿,運氣好還可以挑個七品知縣。
這些不是秀才能享受到的,與舉人比起來,兩者之間相差猶如天塹。
不是稟生全是窮秀才,舉人就是最後一名的舉人,隻要舉人老爺願意,他也能過上巨富的生活。
因此,隻有中了舉人,才能說是真正的“士”。
大家都是舉人,正好借著鹿鳴宴的詩詞,讓不認識的,互相認識一下。他們可都算的上同年,混個臉熟,到時也能有幾分情誼。
一起作詩,互相點評詩詞,遇到好的詩詞,互相還會追捧幾句。
至於李毅昇,明明是第二名的亞元,但沒多少人搭理他。李毅昇自己作死,將在場的大人們都給得罪了,甚至其中還有一個王爺。
他們又不是腦抽,才會去和他相處的親密。
熱鬧了一個時辰,鹿鳴宴也該結束了。
周巡撫還特意頒發了紀念品,每人一套刻有銘文、做工精致的“金銀錯花筆筒”。
顧行晉這個解元還單獨領到,一個看起來就不同凡品的銀質墨盒。
上麵陰刻:大周仁宗三十四年湖南鄉試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