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作坊
帶弟弟穿越古代做首富 作者:花落辭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雨笑著道:“何嬸,我自然都信得過你們的,不過是走個流程。但何嬸若是對我的協議不滿意,或者說覺得我的協議侵犯或冒犯了您,您可以退出,我再找人補上。”
“別,三丫,我就說說而已。”
這麽好的待遇,她退出才是傻子!
李雨朝她笑笑,鑒於很多人不識字,她把協議遞給了李有財,“大爺爺,您給大夥看看吧。”
李有財接過來看了眼,見的確如三丫所言隻是保障她的利益不被侵犯,便讓自己的大兒媳按了手印。
由羅氏帶頭,其他人紛紛都簽了。
李雨從她們中挑了四個婦人,專門給工人做飯,又安排了李有財的大兒媳婦羅氏來管理這些人。
到時候她隻需要給羅氏安排工作,再由羅氏安排下去即可。
大小也算個管事,李雨給她的工錢每日漲了十文。
約定明日開工,便放了她們迴去。
迴到二房,正準備進門,遠遠看到許家旁邊的大道上,李寶柱正往新宅子那邊去。
在他的身後跟著幾輛牛車,車板上放著木盆木桶和桌椅等。
正是她托了李寶柱買迴來的。
她忙倒迴大房二房之間的巷子,繞到後麵的小道去了新宅。
作坊的麵積不如住宅那邊大,但也小不了多少,在側麵設了一條兩米來寬的鋪著青石的斜坡路,可供馬車牛車直接將東西從側門拉進宅子裏。
再往後還有一個平台和後門,後門還有個院子,進門左邊就是馬廄,右邊是柴房。
李雨趕過去的時候,牛車正停在斜坡處,幾個趕車的夥計正忙著往裏搬東西,還看到趙老頭用牛車在幫她送菜。
“三丫。”李寶柱跟李雨打了聲招唿便自顧忙去了。
側門進去是一個足有兩百多平的大院子,專門用來曬菇子和蝦皮等東西,李雨跟村裏的篾匠訂了幾十個大簸箕,堆放在專門的工具房裏。
沿著院子邊沿還做了一米多寬的廊廡,鋪了木地板,做了飛簷蓋了瓦,下雨天從廊廡繞到對麵的隔門去隔壁的宅子,或者去作坊後院也不會淋雨。
不過冬天沒有太陽,李雨建了暖房可以烘東西,這院子也就隻有做泡菜的時候用來晾洗幹淨的蔬菜。
這邊還設有供工人休息的房間,就在暖房旁邊,隻要燒起地龍,冬天在裏麵呆著也不會覺得冷。除此外還有工作間、倉庫、專門放泡菜壇子的屋子以及磨房等。
石磨暫時準備了三個,不夠用時再添。
她又去隔壁轉了轉,十五個木匠正忙得熱火朝天。
木工按計件計價,比如一個衣櫥一兩銀子工費,一張床二兩銀子工費,根本不存在故意拖工期,他們甚至巴不得早些完工去接別的活來幹。
照他們的進度,要不了十天便可完工。
打家具的木料都是她托了幾個堂伯堂叔從鎮上買的,因為山上的樹砍下來風幹需要不少時間,又因為著急搬進來,家具的雕花便沒那麽繁複。
家具都是原木,她也不準備刷漆,隻淺淺的上一層釉保護家具就行了,又都是榫卯結構,不存在這樣膠那樣膠的,裏麵的甲醛都在人體能承受的範圍,刷了釉稍稍晾兩天就能搬進來。
住進來正好準備年節的東西。
就是封三爺怎麽還不來搬二房後院裏那些泡菜?
人真的是不經念叨。
李雨才念起,哪知吃過午飯封三爺便帶了十多輛拉貨的馬車來了。
李雨把泡菜水拿幹淨的木桶舀了四五桶起來,又補了冷開水、鹽和白酒進去,才讓他將泡菜都拉走。
順帶還拉走了兩千壇味鮮粉。
又是一大筆銀子進賬,美滋滋。
這批味鮮粉李雨完全沒沾手,她便又給藍桂花婆媳幾個一人分了三百兩。
等封三爺離開後,李寶柱和家裏的女人們忙活了一個多時辰,把之前收的菇子那些都用馬車送到了作坊。
忙完後,李雨讓李寶柱迴老宅挑了兩大捆的稻草,測了五百口泡菜壇子的密封性。
挑出來五隻密封性差的,搬迴老宅去裝豆子穀子那些。
傍晚的時候,李大牛和李栓柱父子也迴來了。
李雨拿過賬冊一看,一整天收了五千多斤蘿卜,九千多斤芥菜。
“三丫,這蘿卜芥菜要收多少才夠?”李大牛問。
“至少要三萬五千斤。”
“村子裏能收的菜都被我們收了,明天得去附近的村子收。”
“大伯,大牛哥,辛苦你們了。”
李栓柱忙不迭的擺手,“不辛苦,不辛苦。跟以前在采石比起來,這個真是太輕鬆了。”
主要不必提心吊膽,生怕自己一個不注意就摔到亂石上,斷手斷腳都是輕的,像二弟那樣死了就太冤了。
李大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我跟我爹就在曬場那裏稱個秤記個數結個賬,菜都是讓趙爺爺用牛車拉到作坊後院井邊的,真的不辛苦。”
李雨沒再說什麽,心裏卻是門清。
一整天搬來抬去,就吃飯的時候得空歇一會,怎麽會不辛苦?
這世上就沒有一樣工作是不辛苦的。
隻是有的付出體力,有的則是付出腦力。
……
第二天辰時半,女工們便到了作坊。
李雨象征性的放了兩掛鞭炮。
然後把人迎進屋,安排了工作。
除了弄飯的幾個,其他人拿木盆打了水坐在井邊洗菜。
一人配一個小椅子和一把小菜刀,清理蘿卜須和爛掉的菜葉部分。
蘿卜葉子也沒浪費,洗幹淨了也能泡,到時候用來煮湯也好喝。
怕她們冷,李雨生了兩個爐子供她們烤火。
菜洗好後,就抬到中間的院子,拿大簸箕攤開來晾幹水分,洗完後可以轉到暖房旁邊的休息室裏剝大蒜皮。
都是手上活兒,做起來輕鬆又工錢高待遇好,一起幹活的又都是村裏熟識的人,一個個幹得很起勁。
作坊這邊,算是正式開起來了。
周圍村子都不如靠山村大,不過李大牛那邊收菜也很順利,附近的幾個村子收沒了,便雇了村裏的漁船渡河去對麵村子裏收了幾千斤,總算把李雨需要的量給湊夠了。
泡菜這邊做了起來,李雨便盤算著火鍋店的事。
她得培養一批信得過的熬底料的廚子以及服務員才是。
為這事,她又找上李有財。
“別,三丫,我就說說而已。”
這麽好的待遇,她退出才是傻子!
李雨朝她笑笑,鑒於很多人不識字,她把協議遞給了李有財,“大爺爺,您給大夥看看吧。”
李有財接過來看了眼,見的確如三丫所言隻是保障她的利益不被侵犯,便讓自己的大兒媳按了手印。
由羅氏帶頭,其他人紛紛都簽了。
李雨從她們中挑了四個婦人,專門給工人做飯,又安排了李有財的大兒媳婦羅氏來管理這些人。
到時候她隻需要給羅氏安排工作,再由羅氏安排下去即可。
大小也算個管事,李雨給她的工錢每日漲了十文。
約定明日開工,便放了她們迴去。
迴到二房,正準備進門,遠遠看到許家旁邊的大道上,李寶柱正往新宅子那邊去。
在他的身後跟著幾輛牛車,車板上放著木盆木桶和桌椅等。
正是她托了李寶柱買迴來的。
她忙倒迴大房二房之間的巷子,繞到後麵的小道去了新宅。
作坊的麵積不如住宅那邊大,但也小不了多少,在側麵設了一條兩米來寬的鋪著青石的斜坡路,可供馬車牛車直接將東西從側門拉進宅子裏。
再往後還有一個平台和後門,後門還有個院子,進門左邊就是馬廄,右邊是柴房。
李雨趕過去的時候,牛車正停在斜坡處,幾個趕車的夥計正忙著往裏搬東西,還看到趙老頭用牛車在幫她送菜。
“三丫。”李寶柱跟李雨打了聲招唿便自顧忙去了。
側門進去是一個足有兩百多平的大院子,專門用來曬菇子和蝦皮等東西,李雨跟村裏的篾匠訂了幾十個大簸箕,堆放在專門的工具房裏。
沿著院子邊沿還做了一米多寬的廊廡,鋪了木地板,做了飛簷蓋了瓦,下雨天從廊廡繞到對麵的隔門去隔壁的宅子,或者去作坊後院也不會淋雨。
不過冬天沒有太陽,李雨建了暖房可以烘東西,這院子也就隻有做泡菜的時候用來晾洗幹淨的蔬菜。
這邊還設有供工人休息的房間,就在暖房旁邊,隻要燒起地龍,冬天在裏麵呆著也不會覺得冷。除此外還有工作間、倉庫、專門放泡菜壇子的屋子以及磨房等。
石磨暫時準備了三個,不夠用時再添。
她又去隔壁轉了轉,十五個木匠正忙得熱火朝天。
木工按計件計價,比如一個衣櫥一兩銀子工費,一張床二兩銀子工費,根本不存在故意拖工期,他們甚至巴不得早些完工去接別的活來幹。
照他們的進度,要不了十天便可完工。
打家具的木料都是她托了幾個堂伯堂叔從鎮上買的,因為山上的樹砍下來風幹需要不少時間,又因為著急搬進來,家具的雕花便沒那麽繁複。
家具都是原木,她也不準備刷漆,隻淺淺的上一層釉保護家具就行了,又都是榫卯結構,不存在這樣膠那樣膠的,裏麵的甲醛都在人體能承受的範圍,刷了釉稍稍晾兩天就能搬進來。
住進來正好準備年節的東西。
就是封三爺怎麽還不來搬二房後院裏那些泡菜?
人真的是不經念叨。
李雨才念起,哪知吃過午飯封三爺便帶了十多輛拉貨的馬車來了。
李雨把泡菜水拿幹淨的木桶舀了四五桶起來,又補了冷開水、鹽和白酒進去,才讓他將泡菜都拉走。
順帶還拉走了兩千壇味鮮粉。
又是一大筆銀子進賬,美滋滋。
這批味鮮粉李雨完全沒沾手,她便又給藍桂花婆媳幾個一人分了三百兩。
等封三爺離開後,李寶柱和家裏的女人們忙活了一個多時辰,把之前收的菇子那些都用馬車送到了作坊。
忙完後,李雨讓李寶柱迴老宅挑了兩大捆的稻草,測了五百口泡菜壇子的密封性。
挑出來五隻密封性差的,搬迴老宅去裝豆子穀子那些。
傍晚的時候,李大牛和李栓柱父子也迴來了。
李雨拿過賬冊一看,一整天收了五千多斤蘿卜,九千多斤芥菜。
“三丫,這蘿卜芥菜要收多少才夠?”李大牛問。
“至少要三萬五千斤。”
“村子裏能收的菜都被我們收了,明天得去附近的村子收。”
“大伯,大牛哥,辛苦你們了。”
李栓柱忙不迭的擺手,“不辛苦,不辛苦。跟以前在采石比起來,這個真是太輕鬆了。”
主要不必提心吊膽,生怕自己一個不注意就摔到亂石上,斷手斷腳都是輕的,像二弟那樣死了就太冤了。
李大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我跟我爹就在曬場那裏稱個秤記個數結個賬,菜都是讓趙爺爺用牛車拉到作坊後院井邊的,真的不辛苦。”
李雨沒再說什麽,心裏卻是門清。
一整天搬來抬去,就吃飯的時候得空歇一會,怎麽會不辛苦?
這世上就沒有一樣工作是不辛苦的。
隻是有的付出體力,有的則是付出腦力。
……
第二天辰時半,女工們便到了作坊。
李雨象征性的放了兩掛鞭炮。
然後把人迎進屋,安排了工作。
除了弄飯的幾個,其他人拿木盆打了水坐在井邊洗菜。
一人配一個小椅子和一把小菜刀,清理蘿卜須和爛掉的菜葉部分。
蘿卜葉子也沒浪費,洗幹淨了也能泡,到時候用來煮湯也好喝。
怕她們冷,李雨生了兩個爐子供她們烤火。
菜洗好後,就抬到中間的院子,拿大簸箕攤開來晾幹水分,洗完後可以轉到暖房旁邊的休息室裏剝大蒜皮。
都是手上活兒,做起來輕鬆又工錢高待遇好,一起幹活的又都是村裏熟識的人,一個個幹得很起勁。
作坊這邊,算是正式開起來了。
周圍村子都不如靠山村大,不過李大牛那邊收菜也很順利,附近的幾個村子收沒了,便雇了村裏的漁船渡河去對麵村子裏收了幾千斤,總算把李雨需要的量給湊夠了。
泡菜這邊做了起來,李雨便盤算著火鍋店的事。
她得培養一批信得過的熬底料的廚子以及服務員才是。
為這事,她又找上李有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