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要看野、記書要記史、做事要做道、做人要做儒!
這句話本來是和一個朋友在聊天的時候,話說到哪兒,自然說出來。可我沒想到的是當這句話在qq對話框裏顯示在他的電腦前之後,他居然馬上就修改了自己的個性簽名,把這段話改成了他的簽名。我當時就暈了!因為按照這樣的話,這些年來大概自己認為說出的話還算比較經典的濃縮的語言,堆積起來還是有很多了。就像n年前沒事自己老是愛記錄一些這樣的短句,也因此可能對此的思考相對比較多一些,也因此讓一些朋友誤認為我是學哲學出身的。嗬嗬,對人的認識大概也可以從這些上看出一點,你的表現基本就會被人以自己的觀念去歸類。這一歸類的結果,你在朋友的心裏或者感受中就是這一類型的人了。但願沒有人因為我的表現把我歸結為比較差的類型,但這也隻是我自己的希望而已,事實上如果沒有人把我往差的類型歸類,我也不太清楚自己是不是還有那些做得相對不是很好的。
好了,話匣子一打開似乎就如同洪水一般有覆水難收之勢,還是言歸正傳。
看書要看野。曆來改朝換代總會有新的君主要審視一下前朝,對於自己通過各種方法推翻的朝代總會有一些太主觀的認識。比如前朝一定是暴政,因為如果不是暴政,那麽自己為什麽要推翻呢!其實在曆史上大家都非常清楚,有時候改朝換代的原因是很多的。為了稱霸,為了別的理由都有可能促使政權的更改。但當政的君主卻要以此為最大的理由,否則不足以服眾,因此總會找出n多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當政是正確的,修改史料的記載隻是其中的一個手法而已。由此,正史的很多記載並不能說明或者完全正確的去判斷當時朝政的實際狀況。而野史卻不受此限製,野史大部分最開始的傳播是靠老百姓的日常狀態開始記錄的,比如戲劇、聊天等等。當然也因此會有很多在傳播途徑中被修改的,但主體的思路卻會被保留下來,因此從認識的主體意義來說,看野史比正史在對事物和人物的判斷上更具有一些可依據的理由。
記書要記史。這裏的史就是正史了。不管改朝換代的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對史記做了什麽修改,但主要的事件和時間卻是野史不能達到的。這裏麵有專業的問題,同時也有對時間和事件發生的準確性定義的問題。雖然在一些過程和結果當中,君主會從維護自己的統治出發,但發生事件的時間卻是官方確定的。對於正史中這些朝代和事件變更的主要記載是正史中我們最可以信賴和具有依據的資料。野史在某種程度上的修飾是為了讓事件能得以傳播,所以在真實性以及一些數據和時間上往往會有部分的修改,以防止被當權者借此論罪或牽連。如果我們要正確的去了解曆史事件,那麽選擇正史就是必須的。
做事要做道。此道是指“道家”。自古中國有很多學派和思想定義。“道家”的指導思想是相信輪迴,相信萬事萬物均有自己的定數。按照現在的理解來說應該是指因果關係。如果你做事以義當先,那麽你也會獲得義的迴報;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以“暴”為風格,那麽也會被“暴”製約。現在的市場經濟是全球化,逐漸在向著同步化發展。以前諮詢不發達,交通不暢通的情況下,人和商均可以依靠自己的積累來達成信譽的保證,但現在更多的往來是陌生之間的開始,這些開始中不論是那種結果,如果你的出發依據是站在一個公眾認可的範圍,那麽你的迴報同樣也是被公眾所認可的;反之依然。
做人要做儒。這裏的儒就是指“儒家”了。或許是因為孔子的影響以及曆朝曆代對於儒家的推崇,中國有很多研究儒家思想的人和機構。儒家思想歸結到點上大概範圍也就是一句話:以仁、誠、義、信等等為思想準則,從善、從寬來為人。也因此在當代有很多被喻為儒商的人存在。商以利為主,加上儒,就說明商的變化已經不單從利,而是更多以做人的原則來對待商。大而言之可以說是實現迴饋社會的一個比較高的境界。做人若當如此,那麽懂得迴報、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以仁義為根本,那麽你這個人也就真的做好了一個人,這比人字也就寫得有聲有色,光彩非凡了。
以上純為自己的胡言亂語,因此對於批判和指責,本人概不迴應。一布衣者,不為名利而寫的東西,大家完全可視為亂語者的笑談。
2008-06-14
這句話本來是和一個朋友在聊天的時候,話說到哪兒,自然說出來。可我沒想到的是當這句話在qq對話框裏顯示在他的電腦前之後,他居然馬上就修改了自己的個性簽名,把這段話改成了他的簽名。我當時就暈了!因為按照這樣的話,這些年來大概自己認為說出的話還算比較經典的濃縮的語言,堆積起來還是有很多了。就像n年前沒事自己老是愛記錄一些這樣的短句,也因此可能對此的思考相對比較多一些,也因此讓一些朋友誤認為我是學哲學出身的。嗬嗬,對人的認識大概也可以從這些上看出一點,你的表現基本就會被人以自己的觀念去歸類。這一歸類的結果,你在朋友的心裏或者感受中就是這一類型的人了。但願沒有人因為我的表現把我歸結為比較差的類型,但這也隻是我自己的希望而已,事實上如果沒有人把我往差的類型歸類,我也不太清楚自己是不是還有那些做得相對不是很好的。
好了,話匣子一打開似乎就如同洪水一般有覆水難收之勢,還是言歸正傳。
看書要看野。曆來改朝換代總會有新的君主要審視一下前朝,對於自己通過各種方法推翻的朝代總會有一些太主觀的認識。比如前朝一定是暴政,因為如果不是暴政,那麽自己為什麽要推翻呢!其實在曆史上大家都非常清楚,有時候改朝換代的原因是很多的。為了稱霸,為了別的理由都有可能促使政權的更改。但當政的君主卻要以此為最大的理由,否則不足以服眾,因此總會找出n多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當政是正確的,修改史料的記載隻是其中的一個手法而已。由此,正史的很多記載並不能說明或者完全正確的去判斷當時朝政的實際狀況。而野史卻不受此限製,野史大部分最開始的傳播是靠老百姓的日常狀態開始記錄的,比如戲劇、聊天等等。當然也因此會有很多在傳播途徑中被修改的,但主體的思路卻會被保留下來,因此從認識的主體意義來說,看野史比正史在對事物和人物的判斷上更具有一些可依據的理由。
記書要記史。這裏的史就是正史了。不管改朝換代的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對史記做了什麽修改,但主要的事件和時間卻是野史不能達到的。這裏麵有專業的問題,同時也有對時間和事件發生的準確性定義的問題。雖然在一些過程和結果當中,君主會從維護自己的統治出發,但發生事件的時間卻是官方確定的。對於正史中這些朝代和事件變更的主要記載是正史中我們最可以信賴和具有依據的資料。野史在某種程度上的修飾是為了讓事件能得以傳播,所以在真實性以及一些數據和時間上往往會有部分的修改,以防止被當權者借此論罪或牽連。如果我們要正確的去了解曆史事件,那麽選擇正史就是必須的。
做事要做道。此道是指“道家”。自古中國有很多學派和思想定義。“道家”的指導思想是相信輪迴,相信萬事萬物均有自己的定數。按照現在的理解來說應該是指因果關係。如果你做事以義當先,那麽你也會獲得義的迴報;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以“暴”為風格,那麽也會被“暴”製約。現在的市場經濟是全球化,逐漸在向著同步化發展。以前諮詢不發達,交通不暢通的情況下,人和商均可以依靠自己的積累來達成信譽的保證,但現在更多的往來是陌生之間的開始,這些開始中不論是那種結果,如果你的出發依據是站在一個公眾認可的範圍,那麽你的迴報同樣也是被公眾所認可的;反之依然。
做人要做儒。這裏的儒就是指“儒家”了。或許是因為孔子的影響以及曆朝曆代對於儒家的推崇,中國有很多研究儒家思想的人和機構。儒家思想歸結到點上大概範圍也就是一句話:以仁、誠、義、信等等為思想準則,從善、從寬來為人。也因此在當代有很多被喻為儒商的人存在。商以利為主,加上儒,就說明商的變化已經不單從利,而是更多以做人的原則來對待商。大而言之可以說是實現迴饋社會的一個比較高的境界。做人若當如此,那麽懂得迴報、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以仁義為根本,那麽你這個人也就真的做好了一個人,這比人字也就寫得有聲有色,光彩非凡了。
以上純為自己的胡言亂語,因此對於批判和指責,本人概不迴應。一布衣者,不為名利而寫的東西,大家完全可視為亂語者的笑談。
200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