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傾肝膽尋相識
外賣:海底世界賣雞爪無敵 作者:可樂心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菩薩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這菩薩皈依拜領。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隻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菩薩遂將錦蝠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這一去,有分教:佛子還來歸本願,金蟬長老裹啃檀。
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金頂大仙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菩薩不敢久停,曰:“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大仙道:“取經人幾時方到?”菩薩道:“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或可至此。”遂辭了大仙,半雲半霧,約記程途。有詩為證。詩曰:萬裏相尋自不言,卻雲誰得意難全?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
傳道有方成妄語,說明無信也虛傳。願傾肝膽尋相識,料想前頭必有緣。
師徒二人正走間,忽然見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薩道:“徒弟呀,此處卻是難行。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惠岸道:“師父,你看河有多遠?”那菩薩停立雲步看時,隻見――東連沙磧,西抵諸番,南達烏戈,北通韃靼。徑過有八百裏遙,上下有千萬裏遠。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滾卻如山聳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裏遙聞萬丈洪。仙槎難到此,蓮葉莫能浮。衰草斜陽流曲浦,黃雲影日暗長堤。那裏得客商來往?何曾有漁叟依棲?平沙無雁落,遠岸有猿啼。隻是紅蓼花蘩知景色,白?香細任依依。
菩薩正然點看,隻見那河中,潑剌一聲響?,水波裏跳出一個妖魔來,十分醜惡。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獠牙撐劍刃,紅發亂蓬鬆。一聲叱吒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c.手機看小說訪問wa
可巧的很,這廝便是那被瑤池王母下令打入下界的卷簾大將,卻是該當有緣之人,這番下界之後,本來清靜無為的仙人卻是沾上了人間五欲,性格卻是暴烈了些,又因被瑤池誤會昊天,暗中吃醋,給他下了個絆子,打落凡塵,化身為妖,幸好不比昊天狠勁,那天蓬元帥跟這卷簾大將同一批人,同樣的遭遇,卻沒有那天蓬元帥淒慘,倒底修為還在,那天蓬元帥可是元神都受了大創的,更加的是元神還被投進了家豬體內,肉身不行,根角更差,資質自不必說,倒黴到家了。
那化生成怪物的卷簾大將手執一根寶杖,走上岸就捉菩薩,卻被惠岸掣渾鐵棒擋住,喝聲“休走!”那怪物就持寶杖來迎。兩個在流沙河邊,這一場惡殺,真個驚人――木叉渾鐵棒,護法顯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雙條銀蟒河邊舞,一對神僧岸上衝。那一個威鎮流沙施本事,這一個力保觀音建大功。那一個翻波躍浪,這一個吐霧噴風。翻波躍浪乾坤暗,吐霧噴風日月昏。那個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這個渾鐵棒,卻就如臥道的黃龍。那個使將來,尋蛇撥草;這個丟開去,撲鷂分鬆。隻殺得昏漠漠,星辰燦爛;霧騰騰,天地朦朧。那個久住弱水惟他狠,這個初出靈山一功。
他兩個來來往往,戰上數十合,不分勝負。那怪物架住了鐵棒道:“你是那裏和尚,敢來與我抵敵?”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保我師父往東土尋取經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膽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記得你跟南海觀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為何來此?”木叉道:“那岸上不是我師父?”
怪物聞言,連聲喏喏,收了寶杖,讓木叉揪了去,見觀音納頭下拜,告道:“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隻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迴,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衝撞了大慈菩薩。”菩薩道:“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所謂罪上加罪。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複你本職,心下如何?”那怪道:“我願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麵,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這去,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菩薩曰:“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兒掛在頭項下,等候取經人,自有用處。”怪物道:“既然如此,願領教誨。”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淨。當時入了沙門,送菩薩過了河,他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專等取經人。
菩薩與他別了,同木叉徑奔東土。行了多時,又見一座高山,山上有惡氣遮漫,不能步上。正欲駕雲過山,不覺狂風起處,又閃上一個妖魔。他生得又甚兇險,但見他――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
金盔緊係腮邊帶,勒甲絲絛蟒退鱗。手執釘鈀龍探爪,腰挎彎弓月半輪。
糾糾威風欺太歲,昂昂誌氣壓天神。
他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菩薩舉釘鈀就築。被木叉行者擋住,大喝一聲道:“那潑怪,休得無禮!看棒!”妖魔道:“這和尚不知死活!看鈀!”兩個在山底下,一衝一撞,賭鬥輸贏。真個好殺――妖魔兇猛,惠岸威能。鐵棒分心搗,釘鈀劈麵迎。播土揚塵天地暗,飛砂走石鬼神驚。九齒鈀,光耀耀,雙環響?;一條棒,黑悠悠,兩手飛騰。這個是天王太子,那個是元帥精靈。一個在普陀為護法,一個在山洞作妖精。這場相遇爭高下,不知那個虧輸那個贏。
他兩個正殺到好處,觀世音在半空中,拋下蓮花,隔開鈀杖。怪物見了心驚,便問:“你是那裏和尚,敢弄什麽眼前花兒哄我?”木叉道:“我把你個肉眼凡胎的潑物!我是南海菩薩的徒弟。這是我師父拋來的蓮花,你也不認得哩!”那怪道:“南海菩薩,可是掃三災救八難的觀世音麽?”木叉道:“不是他是誰?”怪物撇了釘鈀,納頭下禮道:“老兄,菩薩在那裏?累煩你引見一引見。”木叉仰麵指道:“那不是?”怪物朝上磕頭,厲聲高叫道:“菩薩,恕罪,恕罪!”
觀音按下雲頭,前來問道:“你是那裏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間擋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裏天蓬元帥。隻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裏,變得這般模樣。是我咬殺母豬,可死群彘,在此處占了山場,吃人度日。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拔救拔救。”菩薩道:“此山叫做什麽山?”
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雲棧洞。洞裏原有個卵二姐,他見我有些武藝,招我做了家長,又喚做倒獫門。
不上一年,他死了,將一洞的家當,盡歸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沒有個贍身的勾當,隻是依本等吃人度日。萬望菩薩恕罪。”
菩薩道:“古人雲,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兇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
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管什麽二罪三罪,千罪萬罪!”菩薩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汝若肯歸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穀,盡能濟饑,為何吃人度日?”怪物聞言,似夢方覺,向菩薩施禮道:“我欲從正,奈何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菩薩道:“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那怪滿口道:“願隨,願隨!”菩薩才與他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豬悟能。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菩薩卻與木叉,辭了悟能,半興雲霧前來。正走處,隻見空中有一條玉龍叫喚,菩薩近前問曰:“你是何龍,在此受罪?”那龍道:“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觀音聞言,即與木叉撞上南天門裏,早有邱、張二天師接著,問道:“何往?”菩薩道:“貧僧要見玉帝一麵。”二天師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薩上前禮畢道:“貧僧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路遇孽龍懸吊,特來啟奏,饒他性命,賜與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玉帝聞言,即傳旨赦宥,差天將解放,送與菩薩,菩薩謝恩而出。這小龍叩頭謝活命之恩,聽從菩薩使喚。菩薩把他送在深澗之中,隻等取經人來,變做白馬,上西方立功。小龍領命潛身不題。
菩薩帶引木叉行者過了此山,又奔東土。行不多時,忽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木叉道:“師父,那放光之處,乃是五行山了,見有如來的壓帖在那裏。”菩薩道:“此卻是那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今乃壓在此也。”木叉道:“正是,正是。”師徒俱上山來,觀看帖子,乃是“絡嘛呢叭迷底”六字真言。
菩薩看罷,心中卻莫名的歎惜不已,作詩一首,詩曰:堪歎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觀音這詩作的,麵上乃是感歎齊天大聖的威風和際遇,但字裏行間的一些感觸又何嚐不是在舒發自己鬱鬱的心情?
修道之人本就是逆天行事,順天而為不過是為了逃大的,跟而今的那些逃稅的資本家一樣,趨利避害,打著順天行事的名義逃避自己逆天的手段,除開那些已經神經質的狂信徒以外,大多數“有道真修”之人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原本身為天地間幾大頂尖勢力中人的觀音又如何會不明白,他這是在羨慕孫悟空呢,好歹當初還曾鬧的一鬧,也有威名顯赫之時。這些他原本也有,當然,“她”現在也是名聲鵲起,不過卻不如原先在闡教中時。
當年道門大興,闡截二教共領天下道門之首,雖然闡教在人手上麵差些,但卻是個個名聲在外的人,闡教十二金仙,哪個在外不受人尊崇,雖然偶有些不快,但好歹也是名正言順之人。
而今卻是不同,觀音哪怕現在比當初的威名還來的大些,修為也高了些,但卻是背了一個叛教之人的罵名,而且背後還有人譏笑來著,人妖,雖然修道之人不在乎性別,但總免不了受人嘲笑。
如此現狀又何嚐不是現在孫悟空的情況,真真不知什麽時候才有翻身的一天。
師徒們正說話處,早驚動了那大聖。大聖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哩?”
菩薩聞言,徑下山來尋看,隻見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監押大聖的天將,都來拜接了菩薩,引至那大聖麵前。看時,他原來壓於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
菩薩笑道:“姓孫的,你認得我麽?”
大聖睜開火眼金睛,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麽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那裏來也?”
菩薩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
大聖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菩薩道:“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
大聖道:“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這才是――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那菩薩聞得此言,心中自知中間的些道道,也不在意這大聖倒底是悔還是不悔,隻對大聖道:“聖經雲:‘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裏之外違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大聖聲聲道:“願去,願去!”菩薩道:“既有善果,我與你起個法名。”大聖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孫悟空。”
菩薩又喜道:“我前麵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那大聖見性明心歸佛教,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
且不說觀音找好了三個打手,主力當然是悟空了,齊天大聖的威名卻也有些道理的,那天蓬元帥乃是如來手中的棋子,當然,這隻是佛門中人的想法,誰知道如來早被昊天給黑了,卷簾大將嘛,附帶品,誰看也知道這廝不行,到現在還是個天仙境界的妖怪,不過也適合打雜,人老實,就一優點了。
當下觀音又與木叉離了此處,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長安大唐國。斂霧收雲,師徒們變作兩個疥癩遊僧,入長安城裏,早不覺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祗,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迴。”眾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在城隍廟裏暫住,他師徒們隱遁真形。
十七 誰知此龍死得冤
卻說那觀音菩薩受了如來佛祖之命,前往東土,呃,也就是南瞻部洲之處尋那佛門傳法之人。
長安城,乃曆代帝王建都之地。
此地卻與那地星之上的長安非同一般,乃南瞻部洲之國,大唐國都,國主姓李,名世民,稱太宗皇帝,好一位愛國明君。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
這太宗皇帝甚是賢明,自登基以來,國泰民安,民風也算是好,尤其愛才,此間卻有一事,便是那陳姓狀元一事,此事各位看官皆知,便不細表。
原本此事在這仙神世界中倒也算不得什麽大事,偏生卻也牽扯出另外一件事情來。
此榜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陳名萼,表字光蕊,見了此榜,即時迴家,對母張氏道:“朝廷頒下黃榜,詔開南省,考取賢才,孩兒意欲前去應試。倘得一官半職,顯親揚名,封妻蔭子,光耀門閭,乃兒之誌也。特此稟告母親前去。”張氏道:“我兒讀書人,幼而學,壯而行,正該如此。但去赴舉,路上須要小心,得了官,早早迴來。”光蕊便吩咐家僮收拾行李,即拜辭母親,趲程前進。到了長安,正值大開選場,光蕊就進場。考畢,中選。及廷試三策,唐王禦筆親賜狀元,跨馬遊街三日。不期遊到丞相殷開山門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喚溫嬌,又名滿堂嬌,未曾婚配,正高結彩樓,拋打繡球卜婿。適值陳光蕊在樓下經過,小姐一見光蕊人材出眾,知是新科狀元,心內十分歡喜,就將繡球拋下,恰打著光蕊的烏紗帽。猛聽得一派笙簫細樂,十數個婢妾走下樓來,把光蕊馬頭挽住,迎狀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時出堂,喚賓人讚禮,將小姐配與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畢,又拜了嶽丈、嶽母。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歡飲一宵。二人同攜素手,共入蘭房。次日五更三點,太宗駕坐金鑾寶殿,文武眾臣趨朝。太宗問道:“新科狀元陳光蕊應授何官?”魏征丞相奏道:“臣查所屬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職。”太宗就命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誤限期。光蕊謝恩出朝,迴到相府,與妻商議,拜辭嶽丈、嶽母,同妻前赴江州之任。離了長安登途。
正是暮春天氣,和風吹柳綠,細雨點花紅。光蕊便道迴家,同妻交拜母親張氏。張氏道:“恭喜我兒,且又娶親迴來。”光蕊道:“孩兒叨賴母親福庇,忝中狀元,欽賜遊街,經過丞相殷府門前,遇拋打繡球適中,蒙丞相即將小姐招孩兒為婿。朝廷除孩兒為江州州主,今來接取母親,同去赴任。”張氏大喜,收拾行程。在路數日,前至萬花店劉小二家安下,張氏身體忽然染病,與光蕊道:“我身上不安,且在店中調養兩日再去。”光蕊遵命。至次日早晨,見店門前有一人提著個金色鯉魚叫賣,光蕊即將一貫錢買了,欲待烹與母親吃,隻見鯉魚閃閃?斬眼,光蕊驚異道:“聞說魚蛇?斬眼,必不是等閑之物!”遂問漁人道:“這魚那裏打來的?”漁人道:“離府十五裏洪江內打來的。”光蕊就把魚送在洪江裏去放了生。迴店對母親道知此事,張氏道:“放生好事,我心甚喜。”光蕊道:“此店已住三日了,欽限緊急,孩兒意欲明日起身,不知母親身體好否?”張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時路上炎熱,恐添疾病。你可這裏賃間房屋,與我暫住。付些盤纏在此,你兩口兒先上任去,候秋涼卻來接我。”光蕊與妻商議,就租了屋宇,付了盤纏與母親,同妻拜辭前去。
途路艱苦,曉行夜宿,不覺已到洪江渡口。隻見稍水劉洪、李彪二人,撐船到岸迎接。也是光蕊前生合當有此災難,撞著這冤家。光蕊令家僮將行李搬上船去,夫妻正齊齊上船,那劉洪睜眼看見殷小姐麵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蠻腰,真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遂與李彪設計,將船撐至沒人煙處,候至夜靜三更,先將家僮殺死,次將光蕊打死,把屍首都推在水裏去了。小姐見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將身赴水,劉洪一把抱住道:“你若從我,萬事皆休;若不從時,一刀兩斷!”那小姐尋思無計,隻得權時應承,順了劉洪。那賊把船渡到南岸,將船付與李彪自管,他就穿了光蕊衣冠,帶了官憑,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卻說劉洪殺死的家僮屍首,順水流去,惟有陳光蕊的屍首,沉在水底不動。有洪江口巡海夜叉見了,星飛報入龍宮,正值龍王升殿,夜叉報道:“今洪江口不知甚人把一個讀書士子打死,將屍撇在水底。”龍王叫將屍抬來,放在麵前,仔細一看道:“此人正是救我的恩人,如何被人謀死?常言道,恩將恩報。我今日須索救他性命,以報日前之恩。”即寫下牒文一道,差夜叉徑往洪州城隍土地處投下,要取秀才魂魄來,救他的性命。城隍土地遂喚小鬼把陳光蕊的魂魄交付與夜叉去。夜叉帶了魂魄到水晶宮,稟見了龍王。龍王問道:“你這秀才,姓甚名誰?何方人氏?因甚到此,被人打死?”光蕊施禮道:“小生陳萼,表字光蕊,係海州弘農縣人。忝中新科狀元,叨授江州州主,同妻赴任,行至江邊上船,不料稍子劉洪,貪謀我妻,將我打死拋屍,乞大王救我一救!”龍王聞言道:“原來如此,先生,你前者所放金色鯉魚即我也,你是救我的恩人,你今有難,我豈有不救你之理?”就把光蕊屍身安置一壁,口內含一顆定顏珠,休教損壞了,日後好還魂報仇。又道:“汝今真魂,權且在我水府中做個都領。”光蕊叩頭拜謝,龍王設宴相待不題。
此後便有之事卻也不提,便是這龍王長於涇河,謂之曰“涇河龍王”,忽一日,卻有魚蝦兵將來稟,說是那長安城中有一算卦之人,每卦無一不準,偏生助一漁夫,要害那龍子龍孫。
這龍王生的高貴,怎能咽下這口氣?便卻尋那卦者的麻煩。
龍王依奏,遂棄寶劍,也不興雲雨,出岸上,搖身一變,變作一個白衣秀士,真個――豐姿英偉,聳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規蹈矩。語言遵孔孟,禮貌體周文。身穿玉色羅蝠服,頭戴逍遙一字巾。
上路來拽開雲步,徑到長安城西門大街上。隻見一簇人,擠擠雜雜,鬧鬧哄哄,內有高談闊論的道:“屬龍的本命,屬虎的相衝。寅辰巳亥,雖稱合局,但隻怕的是日犯歲君。”龍王聞言,情知是那賣卜之處,走上前,分開眾人,望裏觀看,隻見――四壁珠璣,滿堂綺繡。寶鴨香無斷,磁瓶水恁清。兩邊羅列王維畫,座上高懸鬼穀形。端溪硯,金煙墨,相襯著霜毫大筆;火珠林,郭璞數,謹對了台政新經。六爻熟諳,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曉鬼神情。一脖子午安排定,滿腹星辰布列清。真個那未來事,過去事,觀如月鏡;幾家興,幾家敗,鑒若神明。知兇定吉,斷死言生。開談風雨迅,下筆鬼神驚。招牌有字書名姓,神課先生袁守誠。
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儀容秀麗,名揚大國,術冠長安。龍王入門來,與先生相見。禮畢,請龍上坐,童子獻茶。先生問曰:“公來問何事?”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占雨澤,準在明朝。”龍王曰:“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戲。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與你實說,定要打壞你的門麵,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眾!”先生欣然而答:“這個一定任你。請了,請了,明朝雨後來會。”
龍王辭別,出長安,迴水府。大小水神接著,問曰:“大王訪那賣卦的如何?”龍王道:“有,有,有!但是一個掉嘴口討春的先生。我問他幾時下雨,他就說明日下雨;問他什麽時辰,什麽雨數,他就說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我與他打了個賭賽;若果如他言,送他謝金五十兩;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門麵,趕他起身,不許在長安惑眾。”眾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有雨無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這等胡言?那賣卦的定是輸了,定是輸了!”
此時龍子龍孫與那魚鯽蟹士,正歡笑談此事未畢,隻聽得半空中叫:“涇河龍王接旨。”眾抬頭上看,是一個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徑投水府而來。慌得龍王整衣端肅,焚香接了旨。金衣力士迴空而去。龍王謝恩,拆封看時,上寫著:“敕命八河總,驅雷掣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旨意上時辰數目,與那先生判斷者毫發不差,唬得那龍王魂飛魄散。少頃蘇醒,對眾水族曰:“塵世上有此靈人,真個是能通天徹地,卻不輸與他嗬!”鰣軍師奏曰:“大王放心。要贏他有何難處?臣有小計,管教滅那廝的口嘴。”龍王問計,軍師道:“行雨差了時辰,少些點數,就是那廝斷卦不準,怕不贏他?那時扌卒碎招牌,趕他跑路,果何難也?”龍王依他所奏,果不擔憂。c.手機看小說訪問wa
至次日,點劄風伯、雷公、雲童、電母,直至長安城九霄空上。他挨到那巳時方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卻隻得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他一個時辰,克了他三寸八點,雨後發放眾將班師。他又按落雲頭,還變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門裏大街上,撞入袁守誠卦鋪,不容分說,就把他招牌、筆、硯等一齊扌卒碎。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動。這龍王又輪起門板便打、罵道:“這妄言禍福的妖人,擅惑眾心的潑漢!你卦又不靈,言又狂謬!說今日下雨的時辰點數俱不相對,你還危然高坐,趁早去,饒你死罪!”守誠猶公然不懼分毫,仰麵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無死罪,隻怕你倒有個死罪哩!別人好瞞,隻是難瞞我也。我認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涇河龍王。你違了玉帝敕旨,改了時辰,克了點數,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台上,恐難免一刀,你還在此罵我?”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急丟了門板,整衣伏禮,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戲之耳,豈知弄假成真,果然違犯天條,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誠曰:“我救你不得,隻是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曰:“願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征處聽斬。你果要性命,須當急急去告當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龍王聞言,拜辭含淚而去。不覺紅日西沉,太陰星上,但見――煙凝山紫歸鴉倦,遠路行人投旅店。渡頭新雁宿眭沙,銀河現。催更籌,孤村燈火光無焰。風嫋爐煙清道院,蝴蝶夢中人不見。月移花影上欄杆,星光亂。漏聲換,不覺深沉夜已半。
這涇河龍王也不迴水府,隻在空中,等到子時前後,收了雲頭,斂了霧角,徑來皇宮門首。此時唐王正夢出宮門之外,步月花陰,忽然龍王變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太宗雲:“你是何人?朕當救你。”龍王雲:“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征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征處斬,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龍王歡喜,叩謝而去。
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
眾官朝賀已畢,各各分班。唐王閃鳳目龍睛,一一從頭觀看,隻見那文官內是房玄齡、杜如晦、徐世卞、許敬宗、王?圭等,武官內是馬三寶、段誌賢、殷開山、程咬金、劉洪紀、胡敬德、秦叔寶等,一個個威儀端肅,卻不見魏征丞相。唐王召徐世?上殿道:“朕夜間得一怪夢,夢見一人迎麵拜謁,口稱是涇河龍王,犯了天條,該人曹官魏征處斬,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許諾。今日班前獨不見魏征,何也?”世?對曰:“此夢告準,須臾魏征來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門。過此一日,可救夢中之龍。”唐王大喜,即傳旨,著當駕官宣魏征入朝。
卻說魏征丞相在府,夜觀乾象,正?寶香,隻聞得九霄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著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這丞相謝了天恩,齋戒沐浴,在府中試慧劍,運元神,故此不曾入朝。一見當駕官齎旨來宣,惶懼無任;又不敢違遲君命,隻得急急整衣束帶,同旨入朝,在禦前叩頭請罪。唐王出旨道:“赦卿無罪。”那時諸臣尚未退朝,至此,卻命卷簾散朝,獨留魏征,宣上金鑾,召入便殿,先議論安邦之策,定國之謀。將近巳末午初時候,卻命宮人取過大棋來,“朕與賢卿對弈一局。”眾嬪妃隨取棋枰,鋪設禦案。魏征謝了恩,即與唐王對弈。
本來太宗卻是想將魏征困於此處,不讓他去殺那龍王,倒也算是受信之人,奈何這太宗皇帝雖是一國之君,天命人皇,但終究也不是有那神通之人,如何知曉這方因果源由,半晌魏征便睡了過去,太宗心道臣下為國事而苦,無怪。
半晌之後,長安城內雲端之下落下一帶血龍頭,守軍不敢小看,連請稟太宗,彼時魏征忽醒,對太宗稱罪,細細問來,卻是夢中已將那涇河龍王斬殺,再由軍士呈上龍頭一看,正是涇河龍王之頭,當下無言。
是後,太宗夜裏入夢,那涇河龍王忽然提頭來見,讓其還命而來,太宗大驚,忽有一個女真人上前,將楊柳枝用手一擺,那沒頭的龍,悲悲啼啼,徑往西北而去。此正是觀音菩薩,此番前來尋那取經之人,此住長安城都土地廟裏,夜聞鬼泣神號,特來喝退業龍,救脫皇帝。那龍王無奈,隻得下到陰司地獄告狀。
不消幾日,太宗果然應數而忘,投入地府當中,因有那魏征好友曾在地府,呃,打工,十殿閻王一審之下,卻不知那魏征好友枉在那生死薄上劃了兩筆,直將太宗一十三年天祿再長二十年。無奈之下,便又將太宗皇帝放歸。
是後,前朝朱太尉送太宗皇帝迴朝,路遇十八層地獄,太宗停步觀看,見地獄中冤魂苦難,心中不忍。迴朝之後,果是心中善念湧起,卻想起那那夜救他的女真人,彼時東、南兩洲之地信儒信道的皆有,偏生佛門勢力極小,也未得宣傳,太宗倒也不曾識得觀音真相,隻後有人提點,這才發覺,想到此,便立下大願,要於民間崇佛,適才請來那陳姓狀元之子講佛法,可見天道之下,一飲一啄,常有定數,因果牽連,晦暗莫深。
此後果有觀音化作一老僧,於佛會之上喧嘩,好生扮演了一幅高人模樣,這才將取經之人定成玄奘(這兩字難打,就叫唐僧得了)。又授了唐僧兩件寶物,便化成觀音本像飛去,臨了倒不忘賣弄一番。
次早,太宗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有欽天監奏曰:“今日是人專吉星,堪宜出行遠路。”唐王大喜。又見黃門官奏道:“禦弟法師朝門外候旨。”隨即宣上寶殿道:“禦弟,今日是出行吉日。這是通關文牒。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再選兩個長行的從者,又銀?的馬一匹,送於你為遠行腳力。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大喜,即便謝了恩,領了物事,更無留滯之意。唐王排駕,與多官同送至關外,隻見那洪福寺僧與諸徒將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關外相等。唐王見了,先教收拾行囊馬匹,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太宗舉爵,又問曰:“禦弟雅號甚稱?”玄奘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
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禦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謝恩,接了禦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隻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隻見太宗低頭,將禦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禦弟嗬,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迴?”
三藏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曾聞西天路遠,更多劫難,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裏鬆枝頭向東,我即迴來。不然,斷不迴矣。”
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禦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撚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三藏方悟撚土之意,複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唐王駕迴。
十八 猴子心正歸心
卻說唐僧受了太宗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一路之上,跋又涉水,既有猛虎妖孽相犯,又有俠盜莽賊所欺,路途之中有有驚險之處,卻是不改其取經之心。
又有劉伯欽指點,來到那兩界山之下,但見山前巍峨,如那五指一般,三藏下得馬來,牽馬而行,遙走不過數裏,便聽隱約有人高叫“師父!師父!”,三藏心中大奇,此聲似在唿喚自己,趕緊上前,一看,卻見那山石之下有一碗大洞口,口中有一猴頭伸出,枝丫纏繞,那叫聲正是從中所傳。
那猴子正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見得三藏前來,依著觀音菩薩之言相辯,卻是沒有叫錯,趕緊道:“師父,你怎麽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三藏心有疑惑,上前細看,隻見――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這唐僧心誠膽自大也,走上前去,與他拔去了鬢邊草,頷下莎,問道:“你有什麽說話?為何在此叫喚?”
那猴道:“你可是東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經去的麽?”
三藏道:“我正是,你問怎麽?”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隻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前者有個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勸我再莫行兇,歸依佛法,盡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隻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
三藏聞言,滿心歡喜道:“你雖有此善心,又蒙菩薩教誨,願入沙門,隻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得你出?”
那猴道:“不用斧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來也。”
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來?”
那猴道:“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隻上山去將帖兒揭起,我就出來了。”
三藏依言,上了高山,攀藤附葛,隻行到那極巔之處,果然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有塊四方大石,石上貼著一封皮,卻是“?嘛呢叭???”六個金字。
三藏近前跪下,朝石頭,看著金字,拜了幾拜,望西禱祝道:“弟子陳玄奘,特奉旨意求經,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證靈山。若無徒弟之分,此輩是個兇頑怪物,哄賺弟子,不成吉慶,便揭不得起。”祝罷,又拜。拜畢,上前將六個金字輕輕揭下。隻聞得一陣香風,劈手把壓帖兒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監押大聖者。今日他的難滿,吾等迴見如來,繳此封皮去也。”嚇得個三藏望空禮拜。徑下高山,又至石匣邊,對那猴道:“揭了壓帖矣,你出來麽。”
那猴歡喜,叫道:“師父,你請走開些,我好出來,莫驚了你。”三藏聞言,依言迴東即走。走了五七裏遠近,又聽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
三藏又行了許遠,下了山,隻聞得一聲響亮,真個是地裂山崩。眾人盡皆悚懼,隻見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馬前,赤淋淋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也!”對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馬匹。那馬見了他,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立站不住。蓋因那猴原是弼馬溫,在天上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
三藏見他意思,實有好心,真個象沙門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什麽?”猴王道:“我姓孫。”
三藏道:“我與你起個法名,卻好唿喚。”
猴王心道自己雖被老師逐出門外,但卻不能改了姓名,隻道:“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三藏歡喜道:“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象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麽?”
悟空本不願此名,但卻是想自己這一出山受了劫難,丟了麵皮,還是另喚他名的好,當下笑道:“好,好,好!”
自此時又稱為孫行者。
此後師徒二人一應上前,往西天而去,路途之上,有那強盜剪徑,唐僧惶恐,卻不知那強盜惹惱了孫悟空,想那悟空之能,大鬧天宮,一把金棒打遍天界,鬧的個天翻地覆,非受如來之壓,卻是逍遙無比,這翻出山而來,心中鬱氣充盈,正要發泄,這強盜惹上了他,真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了。
果然,幾棒下來,那強盜身死命隕,腦如瓜瓢一般,被打的個稀巴爛,悟空隻顧發泄,煞氣直湧,卻不知把身邊那唐僧給嚇了個呆,然則佛心至上,卻是不喜悟空殺人,又與悟空叨了半天,非是他出手相救,隻怕也如那強盜一般被打爆了頭了。
路上膽膽顫顫,實無奈之下,然悟空卻是嫌他羅嗦,實無奈之下,便棄了唐僧,一個筋鬥雲飛了走去,唐僧無奈之下,便隻單身一人,繼續向前而去。
那長老隻得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隻手拄著錫杖,一隻手揪著韁繩,淒淒涼涼,往西前進。行不多時,隻見山路前麵,有一個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綿衣,綿衣上有一頂花帽。
三藏見他來得至近,慌忙牽馬,立於右側讓行。那老母問道:“你是那裏來的長老,孤孤淒淒獨行於此?”三藏道:“弟子乃東土大唐奉聖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經者。”
老母道:“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國界,此去有十萬八千裏路。你這等單人獨馬,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你如何去得!”三藏道:“弟子日前收得一個徒弟,他性潑兇頑,是我說了他幾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
老母道:“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他隻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裏,哭了一場,辭了他師父,將這兩件衣帽拿來,做個憶念。長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這衣帽送了你罷。”三藏道:“承老母盛賜,但隻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領受。”
老母道:“他那廂去了?”三藏道:“我聽得唿的一聲,他迴東去了。”老母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裏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三藏聞言,低頭拜謝。c.手機看小說訪問wa
那老母化一道金光,迴東而去。三藏情知是觀音菩薩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拜罷,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間,卻坐於路旁,誦習那定心真言。來迴念了幾遍,念得爛熟,牢記心胸不題。
卻說那悟空別了師父,一筋鬥雲,徑轉東洋大海。按住雲頭,分開水道,徑至水晶宮前。早驚動龍王出來迎接,接至宮裏坐下。禮畢,龍王道:“近聞得大聖難滿,失賀!想必是重整仙山,複歸古洞矣。”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隻是又做了和尚了。”龍王道:“做甚和尚?”行者道:“我虧了南海菩薩勸善,教我正果,隨東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門,又喚為行者了。”龍王道:“這等真是可賀,可賀!這才叫做改邪歸正,懲創善心。既如此,怎麽不西去,複東迴何也?”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識人性。有幾個毛賊剪徑,是我將他打死,唐僧就緒緒叨叨,說了我若幹的不是。你想老孫,可是受得悶氣的?是我撇了他,欲迴本山。故此先來望你一望,求鍾茶吃。”龍王道:“承降,承降!”當時龍子龍孫即捧香茶來獻。
茶畢,行者迴頭一看,見後壁上掛著一幅“圯橋進履”的畫兒。行者道:“這是什麽景致?”龍王道:“大聖在先,此事在後,故你不認得。這叫做圯橋三進履。”行者道:“怎的是三進履?”龍王道:“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於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即忙取來,跪獻於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著他扶漢。後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太平後,棄職歸山,從赤鬆子遊,悟成仙道。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聞言,沉吟半晌不語。龍王道:“大聖自當裁處,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話,老孫還去保他便了。”龍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請大聖早發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師父。”行者見他催促請行,急聳身,出離海藏,駕著雲,別了龍王。
正走,卻遇著南海菩薩。菩薩道:“孫悟空,你怎麽不受教誨,不保唐僧,來此處何幹?”慌得個行者在雲端裏施禮道:“向蒙菩薩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壓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卻怪我兇頑,我才閃了他一閃,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薩道:“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言畢各迴。
這行者,須臾間看見唐僧在路旁悶坐。他上前道:“師父!怎麽不走路?還在此做甚?”三藏抬頭道:“你往那裏去來?教我行又不敢行,動又不敢動,隻管在此等你。”行者道:“我往東洋大海老龍王家討茶吃吃。”三藏道:“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說謊。你離了我,沒多一個時辰,就說到龍王家吃茶?”行者笑道:“不瞞師父說,我會駕筋鬥雲,一個筋鬥有十萬八千裏路,故此得即去即來。”三藏道:“我略略的言語重了些兒,你就怪我,使個性子丟了我去。象你這有本事的,討得茶吃;象我這去不得的,隻管在此忍餓,你也過意不去呀!”行者道:“師父,你若餓了,我便去與你化些齋吃。”三藏道:“不用化齋。我那包袱裏,還有些幹糧,是劉太保母親送的,你去拿缽盂尋些水來,等我吃些兒走路罷。”
行者去解開包袱,在那包裹中間見有幾個粗麵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豔豔的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
三藏未騙過人,心中有些尷尬,念起菩薩之言,隻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
三藏道:“隻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行者遂脫下舊白布直裰,將綿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著身體裁的一般,把帽兒戴上。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幹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
行者卻是抱頭大叫道:“頭痛,頭痛!”那師父不住的又念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斷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時,他就不痛了。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線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麵,取不下,揪不斷,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裏取出針兒來,插入箍裏,往外亂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斷了,口中又念起來。他依舊生痛,痛得豎蜻蜓,翻筋鬥,耳紅麵赤,眼脹身麻。那師父見他這等,又不忍不舍,複住了口,他的頭又不痛了。行者道:“我這頭,原來是師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緊箍經,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個又念,行者真個又痛,隻教:“莫念,莫念!念動我就痛了!這是怎麽說?”三藏道:“你今番可聽我教誨了?”行者道:“聽教了!”“你再可無禮了?”行者道:“不敢了!”
他口裏雖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念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隻教:“師父!我曉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麽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問師父,你這法兒是誰教你的?”三藏道:“是適間一個老母傳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講了!這個老母,坐定是那個觀世音!他怎麽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此法既是他授與我,他必然先曉得了。你若尋他,他念起來,你卻不是死了?”行者見說得有理,真個不敢動身,隻得迴心,跪下哀告道:“師父!這是他奈何我的法兒,教我隨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當常言,隻管念誦。我願保你,再無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擻精神,束一束綿布直裰,扣背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進。
這卻是如來在觀音菩薩臨行之前所賜之寶,名為金箍,此物也是有些來頭的,原有三個,各有妙有,乃當年截教金箍仙之寶,雖無甚大威力效用,但卻是偏門別類之寶,當年萬仙陣一戰,便有金箍以此寶讓黃龍真人給吃了個大虧,後得原始天尊相助,這才脫險,隻那原始看不上這等小玩什,卻有那準提眼熱西方貧瘠,卻是厚著麵皮將此寶換了過來,留待日後所用。
這孫悟空根腳深厚,資質超群,來曆可不謂不小,身體原是三清為補天穹,吐出的一道清氣,又由女媧以乾坤鼎熔煉而成,這清氣本源可是天下少見之物,自三清後再無一得,可見其貴。而這孫悟空又是補天遺材,其功德甚大,且又有準提聖人親自所交,將來成就必不會小才是。
這卻是如來心中所擔憂之事,他雖然是佛教現在佛,現在佛教佛祖,但這佛祖之位卻是為那道門三清所施之謀,為分佛教氣運,老君化佛,逼的接引準提退位,而他多寶更是牽扯甚深,身兼五家聖人大法,原身又是截教大弟子,更是老君化佛而來,便如個間諜一般,地位雖是尊崇,卻怎叫人放心,且多寶未證混元,又不能保證自身,當下佛教大興,與道門因果太大,屆時量劫到來之時,隻怕他卻難逃性命。
唯一可取的,便是努力保證自己的地位,抱緊佛教二聖的大腿,將佛門綁在自己身上,使得佛門二聖人不敢輕易將他拋棄,有兩位聖人相保,他才能保得住自己的性命。
但這孫悟空的出現卻是讓如來心中擔憂了些,這孫悟空牽扯也不小,尤其是氣運一說,佛門氣運不足,要大興,卻是借著這孫悟空分了部分女媧的氣運的,資質又好,又有背景,更得準提聖人看重,這卻是讓如來心中產生的危機感,誰知道大劫當中準提聖人要是稍有其他念想,將他放棄,另立這孫悟空為佛祖?
故而如來這才不敢放心,要將這孫悟空控製在自己手中才是,然則這孫悟空是佛門大興的一根線,不能扯斷,隻能將之握緊,這才有如來這番動作,讓觀音前來算計他。這且不言,再說孫悟空的事情。
這猴子猴性難改,見了那漂亮東西就想拿,當然,這隻是次要的,這番受劫,卻也是有人蒙了天機,暗中做了手腳,否則,單就這一頂破帽子,如何能將這機靈的猴子給騙住了?
悟空剛戴上帽子,便有那唐僧暗中念起了緊箍咒。這一念,隻教悟空頭痛欲裂,那金箍似要壓進他頭顱之中,腦水似要爆出來一般,修士不同凡人,隻要元神還在,身體倒也不怎麽看重,便是這孫悟空修的是八九玄功,金剛不壞之體,但隻要元神還在,便也能活,隻是那金箍非同小可,直箍在他的元神之上,一股壓力都往他元神之下壓來,叫他難受死了。
當下悟空心念湧起,腦中千萬般念想閃過,卻是明白過來,是這三藏和尚害他,齊天大聖何許人也,大鬧天宮之時還未怕過誰呢,猴脾氣一發起來,誰也不認,隻是現在頭痛得很,心有餘而力不足,提不起勁來,想要打殺三藏也不行。
隻此時悟空腦中忽然傳來一陣清氣,頓時將他腦中刺裂的感覺消彌,悟空心中疑惑,卻道是三藏停了,心中怒起,正要將其打殺,卻見場麵一變,悟空突然出現在一片奇異的場景當中,乍一看,卻是那花果山之類。
山中鳥語花香,果樹林林,卻是一派好景像,但悟空當年隻修戰鬥之法,便是未習甚其他法術,也知道這等場景卻是不該出現在現在的,好歹也是一修士,知道這是幻景,當下大怒,卻聽一旁傳來一聲清笑,轉頭一看,卻見一道人站立一旁,好個道人,自著月白道袍,星眉劍目,如刀削斧刻一般的臉龐,頭上一頂金冠,將那青絲收束,腰間一條金色蟒帶,上掛一玄色葫蘆,手中一杆拂塵,三千銀絲隨手搭在腕間,正笑吟吟的看著他。
悟空雖然惱怒,卻也不是不識大體之人,當年被那如來所擒,卻也明白世間尚有許多大神通之人不能惹,但見這道人突兀的出現在此,周身卻與天地相合,不見一絲動靜,如此突兀卻又自然得讓其沒一點兒感覺,怎能不叫悟空膽寒?
“兀那道人姓甚名誰?為何在此?”悟空喝道。
那道人笑了笑,也不迴答,隻是伸出空著的手,一指悟空,指間射出一道青光,直直就往悟空射來,悟空當下大驚,便是想躲也躲不開,隻見那青光入體,悟空頓時呆立一旁,麵色變幻不已,半天才清醒過來,見道人靜立一旁,當下淚流滿麵,跪拜而下
十九 公司,執行監督
上迴說到如來為了在大劫到來之時能夠盡量的保住自己,不使佛教二位聖人拋棄他,便要將那天生石猴的孫悟空給毀去,以那法寶將其控製在自己手中。卻不想孫悟空正在頭痛之際,突然卻變幻了場景,出現了一道人。
那道青光直直射向悟空,來不及躲閃或是抵擋,青光觸體即入,悟空麵色麵幻不已,半晌才清醒過來。當下便跪倒在地,口稱:“師父!”。
吖,這師父是誰?菩提祖師?呃,也就是準提聖人?
當然不是,要真是準提聖人,隻怕還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悟空現在口中所稱的師父卻是本書的主角,玄天聖人。至於玄天聖人為何出現在此處,悟空又如何會稱他為師父,這還得細細再講一次才是。
眾人皆知,當年巫妖決戰,打的天昏地暗,兩族幾乎同歸於盡,最終隻剩下巫族祖巫共工存在,當時共工亦身在劫數當中,魔障生起,一頭將那盤古脊柱所化的不周山給撞塌了,這不周山乃是天地間唯一的通道,連接了天河,不周山一倒,天河之水便泄露出來,肆虐洪荒。
時有七聖,眼見洪水肆虐,無奈之下隻好合力補天,隻是當時補天這等細活卻不是那幾個大老爺們兒能幹的,隻有精通那生生造化之道的女媧才有能力補天,後又有道祖賜下乾坤鼎,三清分出一份清氣本源,眾聖合力煉成五色神石,將那天穹補上。
當時補天之石共煉出三百六十六塊來,補天隻用了三百六十五塊,卻是應了周天之數,這剩下的一塊卻是天道之下的產物,應了補天功德之身,福緣深厚無比。
自盤古開天辟地,化混沌清濁,又化身世界,從此洪荒便開始衍化生靈萬物,時初開天時,天地靈氣濃厚,且那時靈氣都為先天,生靈強大無比,後生靈衍化,卻是不入先天,為後天所生。
當時天地間便有兩類生物,一便是先天存在的,混沌時期便在孕育的,比如那什麽蒼穹老祖啊什麽的,最著名的當然是鴻均道人,三清由於是盤古元神所化,也作先天,玄天也是,不是說他便隻是竊取盤古大腦所化便不入先天了,他好歹當年也是在混沌呆過無數年的人物。後天生靈便是天地開辟後那些草木精靈等等所生的,鯤鵬,太一,帝俊之類雖然強大的很,但也是後天所生的。
先天生靈與後天生靈之間本身倒沒什麽差異,有些後天生靈比那些先天生靈還要強,但最為重要的是先天生靈都有其獨道的地方,說起來萬物皆為妖,便是三清也是清氣本源結合的盤古元神所化,本身也與妖類差不多,這個“妖”是一個統稱吧,所區別的便是先後天之分了。
一般來說,先天所生的生靈都比較強大,三清是盤古元神和清氣本源所化,其強大自不必說,鴻均老祖的來曆不清楚,但其強大更不用說了,還有許多先天類的生靈等等,當然,大部分的先天生靈在幾次大劫之後都消失的差不多了,所剩的便是幾個聖人了(女媧算是半先天類的,女媧與伏羲乃是不周山之內的盤古精氣所化,界於先後天內,隻是生時形如蛇精,卻被稱為妖族中人)。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這菩薩皈依拜領。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隻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菩薩遂將錦蝠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這一去,有分教:佛子還來歸本願,金蟬長老裹啃檀。
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金頂大仙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菩薩不敢久停,曰:“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大仙道:“取經人幾時方到?”菩薩道:“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或可至此。”遂辭了大仙,半雲半霧,約記程途。有詩為證。詩曰:萬裏相尋自不言,卻雲誰得意難全?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
傳道有方成妄語,說明無信也虛傳。願傾肝膽尋相識,料想前頭必有緣。
師徒二人正走間,忽然見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薩道:“徒弟呀,此處卻是難行。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惠岸道:“師父,你看河有多遠?”那菩薩停立雲步看時,隻見――東連沙磧,西抵諸番,南達烏戈,北通韃靼。徑過有八百裏遙,上下有千萬裏遠。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滾卻如山聳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裏遙聞萬丈洪。仙槎難到此,蓮葉莫能浮。衰草斜陽流曲浦,黃雲影日暗長堤。那裏得客商來往?何曾有漁叟依棲?平沙無雁落,遠岸有猿啼。隻是紅蓼花蘩知景色,白?香細任依依。
菩薩正然點看,隻見那河中,潑剌一聲響?,水波裏跳出一個妖魔來,十分醜惡。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獠牙撐劍刃,紅發亂蓬鬆。一聲叱吒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c.手機看小說訪問wa
可巧的很,這廝便是那被瑤池王母下令打入下界的卷簾大將,卻是該當有緣之人,這番下界之後,本來清靜無為的仙人卻是沾上了人間五欲,性格卻是暴烈了些,又因被瑤池誤會昊天,暗中吃醋,給他下了個絆子,打落凡塵,化身為妖,幸好不比昊天狠勁,那天蓬元帥跟這卷簾大將同一批人,同樣的遭遇,卻沒有那天蓬元帥淒慘,倒底修為還在,那天蓬元帥可是元神都受了大創的,更加的是元神還被投進了家豬體內,肉身不行,根角更差,資質自不必說,倒黴到家了。
那化生成怪物的卷簾大將手執一根寶杖,走上岸就捉菩薩,卻被惠岸掣渾鐵棒擋住,喝聲“休走!”那怪物就持寶杖來迎。兩個在流沙河邊,這一場惡殺,真個驚人――木叉渾鐵棒,護法顯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雙條銀蟒河邊舞,一對神僧岸上衝。那一個威鎮流沙施本事,這一個力保觀音建大功。那一個翻波躍浪,這一個吐霧噴風。翻波躍浪乾坤暗,吐霧噴風日月昏。那個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這個渾鐵棒,卻就如臥道的黃龍。那個使將來,尋蛇撥草;這個丟開去,撲鷂分鬆。隻殺得昏漠漠,星辰燦爛;霧騰騰,天地朦朧。那個久住弱水惟他狠,這個初出靈山一功。
他兩個來來往往,戰上數十合,不分勝負。那怪物架住了鐵棒道:“你是那裏和尚,敢來與我抵敵?”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今保我師父往東土尋取經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膽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記得你跟南海觀音在紫竹林中修行,你為何來此?”木叉道:“那岸上不是我師父?”
怪物聞言,連聲喏喏,收了寶杖,讓木叉揪了去,見觀音納頭下拜,告道:“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隻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迴,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衝撞了大慈菩薩。”菩薩道:“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所謂罪上加罪。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複你本職,心下如何?”那怪道:“我願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麵,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這去,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菩薩曰:“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兒掛在頭項下,等候取經人,自有用處。”怪物道:“既然如此,願領教誨。”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淨。當時入了沙門,送菩薩過了河,他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專等取經人。
菩薩與他別了,同木叉徑奔東土。行了多時,又見一座高山,山上有惡氣遮漫,不能步上。正欲駕雲過山,不覺狂風起處,又閃上一個妖魔。他生得又甚兇險,但見他――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
金盔緊係腮邊帶,勒甲絲絛蟒退鱗。手執釘鈀龍探爪,腰挎彎弓月半輪。
糾糾威風欺太歲,昂昂誌氣壓天神。
他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菩薩舉釘鈀就築。被木叉行者擋住,大喝一聲道:“那潑怪,休得無禮!看棒!”妖魔道:“這和尚不知死活!看鈀!”兩個在山底下,一衝一撞,賭鬥輸贏。真個好殺――妖魔兇猛,惠岸威能。鐵棒分心搗,釘鈀劈麵迎。播土揚塵天地暗,飛砂走石鬼神驚。九齒鈀,光耀耀,雙環響?;一條棒,黑悠悠,兩手飛騰。這個是天王太子,那個是元帥精靈。一個在普陀為護法,一個在山洞作妖精。這場相遇爭高下,不知那個虧輸那個贏。
他兩個正殺到好處,觀世音在半空中,拋下蓮花,隔開鈀杖。怪物見了心驚,便問:“你是那裏和尚,敢弄什麽眼前花兒哄我?”木叉道:“我把你個肉眼凡胎的潑物!我是南海菩薩的徒弟。這是我師父拋來的蓮花,你也不認得哩!”那怪道:“南海菩薩,可是掃三災救八難的觀世音麽?”木叉道:“不是他是誰?”怪物撇了釘鈀,納頭下禮道:“老兄,菩薩在那裏?累煩你引見一引見。”木叉仰麵指道:“那不是?”怪物朝上磕頭,厲聲高叫道:“菩薩,恕罪,恕罪!”
觀音按下雲頭,前來問道:“你是那裏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間擋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裏天蓬元帥。隻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裏,變得這般模樣。是我咬殺母豬,可死群彘,在此處占了山場,吃人度日。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拔救拔救。”菩薩道:“此山叫做什麽山?”
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雲棧洞。洞裏原有個卵二姐,他見我有些武藝,招我做了家長,又喚做倒獫門。
不上一年,他死了,將一洞的家當,盡歸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沒有個贍身的勾當,隻是依本等吃人度日。萬望菩薩恕罪。”
菩薩道:“古人雲,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兇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
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管什麽二罪三罪,千罪萬罪!”菩薩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汝若肯歸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穀,盡能濟饑,為何吃人度日?”怪物聞言,似夢方覺,向菩薩施禮道:“我欲從正,奈何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菩薩道:“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那怪滿口道:“願隨,願隨!”菩薩才與他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豬悟能。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菩薩卻與木叉,辭了悟能,半興雲霧前來。正走處,隻見空中有一條玉龍叫喚,菩薩近前問曰:“你是何龍,在此受罪?”那龍道:“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觀音聞言,即與木叉撞上南天門裏,早有邱、張二天師接著,問道:“何往?”菩薩道:“貧僧要見玉帝一麵。”二天師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薩上前禮畢道:“貧僧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路遇孽龍懸吊,特來啟奏,饒他性命,賜與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玉帝聞言,即傳旨赦宥,差天將解放,送與菩薩,菩薩謝恩而出。這小龍叩頭謝活命之恩,聽從菩薩使喚。菩薩把他送在深澗之中,隻等取經人來,變做白馬,上西方立功。小龍領命潛身不題。
菩薩帶引木叉行者過了此山,又奔東土。行不多時,忽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木叉道:“師父,那放光之處,乃是五行山了,見有如來的壓帖在那裏。”菩薩道:“此卻是那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今乃壓在此也。”木叉道:“正是,正是。”師徒俱上山來,觀看帖子,乃是“絡嘛呢叭迷底”六字真言。
菩薩看罷,心中卻莫名的歎惜不已,作詩一首,詩曰:堪歎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觀音這詩作的,麵上乃是感歎齊天大聖的威風和際遇,但字裏行間的一些感觸又何嚐不是在舒發自己鬱鬱的心情?
修道之人本就是逆天行事,順天而為不過是為了逃大的,跟而今的那些逃稅的資本家一樣,趨利避害,打著順天行事的名義逃避自己逆天的手段,除開那些已經神經質的狂信徒以外,大多數“有道真修”之人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原本身為天地間幾大頂尖勢力中人的觀音又如何會不明白,他這是在羨慕孫悟空呢,好歹當初還曾鬧的一鬧,也有威名顯赫之時。這些他原本也有,當然,“她”現在也是名聲鵲起,不過卻不如原先在闡教中時。
當年道門大興,闡截二教共領天下道門之首,雖然闡教在人手上麵差些,但卻是個個名聲在外的人,闡教十二金仙,哪個在外不受人尊崇,雖然偶有些不快,但好歹也是名正言順之人。
而今卻是不同,觀音哪怕現在比當初的威名還來的大些,修為也高了些,但卻是背了一個叛教之人的罵名,而且背後還有人譏笑來著,人妖,雖然修道之人不在乎性別,但總免不了受人嘲笑。
如此現狀又何嚐不是現在孫悟空的情況,真真不知什麽時候才有翻身的一天。
師徒們正說話處,早驚動了那大聖。大聖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哩?”
菩薩聞言,徑下山來尋看,隻見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監押大聖的天將,都來拜接了菩薩,引至那大聖麵前。看時,他原來壓於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
菩薩笑道:“姓孫的,你認得我麽?”
大聖睜開火眼金睛,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麽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那裏來也?”
菩薩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
大聖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菩薩道:“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
大聖道:“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這才是――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那菩薩聞得此言,心中自知中間的些道道,也不在意這大聖倒底是悔還是不悔,隻對大聖道:“聖經雲:‘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裏之外違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大聖聲聲道:“願去,願去!”菩薩道:“既有善果,我與你起個法名。”大聖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孫悟空。”
菩薩又喜道:“我前麵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那大聖見性明心歸佛教,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
且不說觀音找好了三個打手,主力當然是悟空了,齊天大聖的威名卻也有些道理的,那天蓬元帥乃是如來手中的棋子,當然,這隻是佛門中人的想法,誰知道如來早被昊天給黑了,卷簾大將嘛,附帶品,誰看也知道這廝不行,到現在還是個天仙境界的妖怪,不過也適合打雜,人老實,就一優點了。
當下觀音又與木叉離了此處,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長安大唐國。斂霧收雲,師徒們變作兩個疥癩遊僧,入長安城裏,早不覺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祗,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迴。”眾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在城隍廟裏暫住,他師徒們隱遁真形。
十七 誰知此龍死得冤
卻說那觀音菩薩受了如來佛祖之命,前往東土,呃,也就是南瞻部洲之處尋那佛門傳法之人。
長安城,乃曆代帝王建都之地。
此地卻與那地星之上的長安非同一般,乃南瞻部洲之國,大唐國都,國主姓李,名世民,稱太宗皇帝,好一位愛國明君。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
這太宗皇帝甚是賢明,自登基以來,國泰民安,民風也算是好,尤其愛才,此間卻有一事,便是那陳姓狀元一事,此事各位看官皆知,便不細表。
原本此事在這仙神世界中倒也算不得什麽大事,偏生卻也牽扯出另外一件事情來。
此榜行至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陳名萼,表字光蕊,見了此榜,即時迴家,對母張氏道:“朝廷頒下黃榜,詔開南省,考取賢才,孩兒意欲前去應試。倘得一官半職,顯親揚名,封妻蔭子,光耀門閭,乃兒之誌也。特此稟告母親前去。”張氏道:“我兒讀書人,幼而學,壯而行,正該如此。但去赴舉,路上須要小心,得了官,早早迴來。”光蕊便吩咐家僮收拾行李,即拜辭母親,趲程前進。到了長安,正值大開選場,光蕊就進場。考畢,中選。及廷試三策,唐王禦筆親賜狀元,跨馬遊街三日。不期遊到丞相殷開山門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喚溫嬌,又名滿堂嬌,未曾婚配,正高結彩樓,拋打繡球卜婿。適值陳光蕊在樓下經過,小姐一見光蕊人材出眾,知是新科狀元,心內十分歡喜,就將繡球拋下,恰打著光蕊的烏紗帽。猛聽得一派笙簫細樂,十數個婢妾走下樓來,把光蕊馬頭挽住,迎狀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時出堂,喚賓人讚禮,將小姐配與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畢,又拜了嶽丈、嶽母。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歡飲一宵。二人同攜素手,共入蘭房。次日五更三點,太宗駕坐金鑾寶殿,文武眾臣趨朝。太宗問道:“新科狀元陳光蕊應授何官?”魏征丞相奏道:“臣查所屬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職。”太宗就命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誤限期。光蕊謝恩出朝,迴到相府,與妻商議,拜辭嶽丈、嶽母,同妻前赴江州之任。離了長安登途。
正是暮春天氣,和風吹柳綠,細雨點花紅。光蕊便道迴家,同妻交拜母親張氏。張氏道:“恭喜我兒,且又娶親迴來。”光蕊道:“孩兒叨賴母親福庇,忝中狀元,欽賜遊街,經過丞相殷府門前,遇拋打繡球適中,蒙丞相即將小姐招孩兒為婿。朝廷除孩兒為江州州主,今來接取母親,同去赴任。”張氏大喜,收拾行程。在路數日,前至萬花店劉小二家安下,張氏身體忽然染病,與光蕊道:“我身上不安,且在店中調養兩日再去。”光蕊遵命。至次日早晨,見店門前有一人提著個金色鯉魚叫賣,光蕊即將一貫錢買了,欲待烹與母親吃,隻見鯉魚閃閃?斬眼,光蕊驚異道:“聞說魚蛇?斬眼,必不是等閑之物!”遂問漁人道:“這魚那裏打來的?”漁人道:“離府十五裏洪江內打來的。”光蕊就把魚送在洪江裏去放了生。迴店對母親道知此事,張氏道:“放生好事,我心甚喜。”光蕊道:“此店已住三日了,欽限緊急,孩兒意欲明日起身,不知母親身體好否?”張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時路上炎熱,恐添疾病。你可這裏賃間房屋,與我暫住。付些盤纏在此,你兩口兒先上任去,候秋涼卻來接我。”光蕊與妻商議,就租了屋宇,付了盤纏與母親,同妻拜辭前去。
途路艱苦,曉行夜宿,不覺已到洪江渡口。隻見稍水劉洪、李彪二人,撐船到岸迎接。也是光蕊前生合當有此災難,撞著這冤家。光蕊令家僮將行李搬上船去,夫妻正齊齊上船,那劉洪睜眼看見殷小姐麵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蠻腰,真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遂與李彪設計,將船撐至沒人煙處,候至夜靜三更,先將家僮殺死,次將光蕊打死,把屍首都推在水裏去了。小姐見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將身赴水,劉洪一把抱住道:“你若從我,萬事皆休;若不從時,一刀兩斷!”那小姐尋思無計,隻得權時應承,順了劉洪。那賊把船渡到南岸,將船付與李彪自管,他就穿了光蕊衣冠,帶了官憑,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卻說劉洪殺死的家僮屍首,順水流去,惟有陳光蕊的屍首,沉在水底不動。有洪江口巡海夜叉見了,星飛報入龍宮,正值龍王升殿,夜叉報道:“今洪江口不知甚人把一個讀書士子打死,將屍撇在水底。”龍王叫將屍抬來,放在麵前,仔細一看道:“此人正是救我的恩人,如何被人謀死?常言道,恩將恩報。我今日須索救他性命,以報日前之恩。”即寫下牒文一道,差夜叉徑往洪州城隍土地處投下,要取秀才魂魄來,救他的性命。城隍土地遂喚小鬼把陳光蕊的魂魄交付與夜叉去。夜叉帶了魂魄到水晶宮,稟見了龍王。龍王問道:“你這秀才,姓甚名誰?何方人氏?因甚到此,被人打死?”光蕊施禮道:“小生陳萼,表字光蕊,係海州弘農縣人。忝中新科狀元,叨授江州州主,同妻赴任,行至江邊上船,不料稍子劉洪,貪謀我妻,將我打死拋屍,乞大王救我一救!”龍王聞言道:“原來如此,先生,你前者所放金色鯉魚即我也,你是救我的恩人,你今有難,我豈有不救你之理?”就把光蕊屍身安置一壁,口內含一顆定顏珠,休教損壞了,日後好還魂報仇。又道:“汝今真魂,權且在我水府中做個都領。”光蕊叩頭拜謝,龍王設宴相待不題。
此後便有之事卻也不提,便是這龍王長於涇河,謂之曰“涇河龍王”,忽一日,卻有魚蝦兵將來稟,說是那長安城中有一算卦之人,每卦無一不準,偏生助一漁夫,要害那龍子龍孫。
這龍王生的高貴,怎能咽下這口氣?便卻尋那卦者的麻煩。
龍王依奏,遂棄寶劍,也不興雲雨,出岸上,搖身一變,變作一個白衣秀士,真個――豐姿英偉,聳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規蹈矩。語言遵孔孟,禮貌體周文。身穿玉色羅蝠服,頭戴逍遙一字巾。
上路來拽開雲步,徑到長安城西門大街上。隻見一簇人,擠擠雜雜,鬧鬧哄哄,內有高談闊論的道:“屬龍的本命,屬虎的相衝。寅辰巳亥,雖稱合局,但隻怕的是日犯歲君。”龍王聞言,情知是那賣卜之處,走上前,分開眾人,望裏觀看,隻見――四壁珠璣,滿堂綺繡。寶鴨香無斷,磁瓶水恁清。兩邊羅列王維畫,座上高懸鬼穀形。端溪硯,金煙墨,相襯著霜毫大筆;火珠林,郭璞數,謹對了台政新經。六爻熟諳,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曉鬼神情。一脖子午安排定,滿腹星辰布列清。真個那未來事,過去事,觀如月鏡;幾家興,幾家敗,鑒若神明。知兇定吉,斷死言生。開談風雨迅,下筆鬼神驚。招牌有字書名姓,神課先生袁守誠。
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儀容秀麗,名揚大國,術冠長安。龍王入門來,與先生相見。禮畢,請龍上坐,童子獻茶。先生問曰:“公來問何事?”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占雨澤,準在明朝。”龍王曰:“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戲。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與你實說,定要打壞你的門麵,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眾!”先生欣然而答:“這個一定任你。請了,請了,明朝雨後來會。”
龍王辭別,出長安,迴水府。大小水神接著,問曰:“大王訪那賣卦的如何?”龍王道:“有,有,有!但是一個掉嘴口討春的先生。我問他幾時下雨,他就說明日下雨;問他什麽時辰,什麽雨數,他就說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我與他打了個賭賽;若果如他言,送他謝金五十兩;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門麵,趕他起身,不許在長安惑眾。”眾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有雨無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這等胡言?那賣卦的定是輸了,定是輸了!”
此時龍子龍孫與那魚鯽蟹士,正歡笑談此事未畢,隻聽得半空中叫:“涇河龍王接旨。”眾抬頭上看,是一個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徑投水府而來。慌得龍王整衣端肅,焚香接了旨。金衣力士迴空而去。龍王謝恩,拆封看時,上寫著:“敕命八河總,驅雷掣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旨意上時辰數目,與那先生判斷者毫發不差,唬得那龍王魂飛魄散。少頃蘇醒,對眾水族曰:“塵世上有此靈人,真個是能通天徹地,卻不輸與他嗬!”鰣軍師奏曰:“大王放心。要贏他有何難處?臣有小計,管教滅那廝的口嘴。”龍王問計,軍師道:“行雨差了時辰,少些點數,就是那廝斷卦不準,怕不贏他?那時扌卒碎招牌,趕他跑路,果何難也?”龍王依他所奏,果不擔憂。c.手機看小說訪問wa
至次日,點劄風伯、雷公、雲童、電母,直至長安城九霄空上。他挨到那巳時方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卻隻得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他一個時辰,克了他三寸八點,雨後發放眾將班師。他又按落雲頭,還變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門裏大街上,撞入袁守誠卦鋪,不容分說,就把他招牌、筆、硯等一齊扌卒碎。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動。這龍王又輪起門板便打、罵道:“這妄言禍福的妖人,擅惑眾心的潑漢!你卦又不靈,言又狂謬!說今日下雨的時辰點數俱不相對,你還危然高坐,趁早去,饒你死罪!”守誠猶公然不懼分毫,仰麵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無死罪,隻怕你倒有個死罪哩!別人好瞞,隻是難瞞我也。我認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涇河龍王。你違了玉帝敕旨,改了時辰,克了點數,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台上,恐難免一刀,你還在此罵我?”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急丟了門板,整衣伏禮,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戲之耳,豈知弄假成真,果然違犯天條,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誠曰:“我救你不得,隻是指條生路與你投生便了。”龍曰:“願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時三刻,該赴人曹官魏征處聽斬。你果要性命,須當急急去告當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駕下的丞相,若是討他個人情,方保無事。”龍王聞言,拜辭含淚而去。不覺紅日西沉,太陰星上,但見――煙凝山紫歸鴉倦,遠路行人投旅店。渡頭新雁宿眭沙,銀河現。催更籌,孤村燈火光無焰。風嫋爐煙清道院,蝴蝶夢中人不見。月移花影上欄杆,星光亂。漏聲換,不覺深沉夜已半。
這涇河龍王也不迴水府,隻在空中,等到子時前後,收了雲頭,斂了霧角,徑來皇宮門首。此時唐王正夢出宮門之外,步月花陰,忽然龍王變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太宗雲:“你是何人?朕當救你。”龍王雲:“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臣因犯了天條,該陛下賢臣人曹官魏征處斬,故來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征處斬,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龍王歡喜,叩謝而去。
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
眾官朝賀已畢,各各分班。唐王閃鳳目龍睛,一一從頭觀看,隻見那文官內是房玄齡、杜如晦、徐世卞、許敬宗、王?圭等,武官內是馬三寶、段誌賢、殷開山、程咬金、劉洪紀、胡敬德、秦叔寶等,一個個威儀端肅,卻不見魏征丞相。唐王召徐世?上殿道:“朕夜間得一怪夢,夢見一人迎麵拜謁,口稱是涇河龍王,犯了天條,該人曹官魏征處斬,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許諾。今日班前獨不見魏征,何也?”世?對曰:“此夢告準,須臾魏征來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門。過此一日,可救夢中之龍。”唐王大喜,即傳旨,著當駕官宣魏征入朝。
卻說魏征丞相在府,夜觀乾象,正?寶香,隻聞得九霄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著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這丞相謝了天恩,齋戒沐浴,在府中試慧劍,運元神,故此不曾入朝。一見當駕官齎旨來宣,惶懼無任;又不敢違遲君命,隻得急急整衣束帶,同旨入朝,在禦前叩頭請罪。唐王出旨道:“赦卿無罪。”那時諸臣尚未退朝,至此,卻命卷簾散朝,獨留魏征,宣上金鑾,召入便殿,先議論安邦之策,定國之謀。將近巳末午初時候,卻命宮人取過大棋來,“朕與賢卿對弈一局。”眾嬪妃隨取棋枰,鋪設禦案。魏征謝了恩,即與唐王對弈。
本來太宗卻是想將魏征困於此處,不讓他去殺那龍王,倒也算是受信之人,奈何這太宗皇帝雖是一國之君,天命人皇,但終究也不是有那神通之人,如何知曉這方因果源由,半晌魏征便睡了過去,太宗心道臣下為國事而苦,無怪。
半晌之後,長安城內雲端之下落下一帶血龍頭,守軍不敢小看,連請稟太宗,彼時魏征忽醒,對太宗稱罪,細細問來,卻是夢中已將那涇河龍王斬殺,再由軍士呈上龍頭一看,正是涇河龍王之頭,當下無言。
是後,太宗夜裏入夢,那涇河龍王忽然提頭來見,讓其還命而來,太宗大驚,忽有一個女真人上前,將楊柳枝用手一擺,那沒頭的龍,悲悲啼啼,徑往西北而去。此正是觀音菩薩,此番前來尋那取經之人,此住長安城都土地廟裏,夜聞鬼泣神號,特來喝退業龍,救脫皇帝。那龍王無奈,隻得下到陰司地獄告狀。
不消幾日,太宗果然應數而忘,投入地府當中,因有那魏征好友曾在地府,呃,打工,十殿閻王一審之下,卻不知那魏征好友枉在那生死薄上劃了兩筆,直將太宗一十三年天祿再長二十年。無奈之下,便又將太宗皇帝放歸。
是後,前朝朱太尉送太宗皇帝迴朝,路遇十八層地獄,太宗停步觀看,見地獄中冤魂苦難,心中不忍。迴朝之後,果是心中善念湧起,卻想起那那夜救他的女真人,彼時東、南兩洲之地信儒信道的皆有,偏生佛門勢力極小,也未得宣傳,太宗倒也不曾識得觀音真相,隻後有人提點,這才發覺,想到此,便立下大願,要於民間崇佛,適才請來那陳姓狀元之子講佛法,可見天道之下,一飲一啄,常有定數,因果牽連,晦暗莫深。
此後果有觀音化作一老僧,於佛會之上喧嘩,好生扮演了一幅高人模樣,這才將取經之人定成玄奘(這兩字難打,就叫唐僧得了)。又授了唐僧兩件寶物,便化成觀音本像飛去,臨了倒不忘賣弄一番。
次早,太宗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有欽天監奏曰:“今日是人專吉星,堪宜出行遠路。”唐王大喜。又見黃門官奏道:“禦弟法師朝門外候旨。”隨即宣上寶殿道:“禦弟,今日是出行吉日。這是通關文牒。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再選兩個長行的從者,又銀?的馬一匹,送於你為遠行腳力。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大喜,即便謝了恩,領了物事,更無留滯之意。唐王排駕,與多官同送至關外,隻見那洪福寺僧與諸徒將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關外相等。唐王見了,先教收拾行囊馬匹,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太宗舉爵,又問曰:“禦弟雅號甚稱?”玄奘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
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禦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謝恩,接了禦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隻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隻見太宗低頭,將禦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禦弟嗬,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迴?”
三藏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曾聞西天路遠,更多劫難,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裏鬆枝頭向東,我即迴來。不然,斷不迴矣。”
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遙路遠,禦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撚土,莫愛他鄉萬兩金。”三藏方悟撚土之意,複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唐王駕迴。
十八 猴子心正歸心
卻說唐僧受了太宗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一路之上,跋又涉水,既有猛虎妖孽相犯,又有俠盜莽賊所欺,路途之中有有驚險之處,卻是不改其取經之心。
又有劉伯欽指點,來到那兩界山之下,但見山前巍峨,如那五指一般,三藏下得馬來,牽馬而行,遙走不過數裏,便聽隱約有人高叫“師父!師父!”,三藏心中大奇,此聲似在唿喚自己,趕緊上前,一看,卻見那山石之下有一碗大洞口,口中有一猴頭伸出,枝丫纏繞,那叫聲正是從中所傳。
那猴子正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見得三藏前來,依著觀音菩薩之言相辯,卻是沒有叫錯,趕緊道:“師父,你怎麽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三藏心有疑惑,上前細看,隻見――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這唐僧心誠膽自大也,走上前去,與他拔去了鬢邊草,頷下莎,問道:“你有什麽說話?為何在此叫喚?”
那猴道:“你可是東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經去的麽?”
三藏道:“我正是,你問怎麽?”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隻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前者有個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勸我再莫行兇,歸依佛法,盡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隻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
三藏聞言,滿心歡喜道:“你雖有此善心,又蒙菩薩教誨,願入沙門,隻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得你出?”
那猴道:“不用斧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來也。”
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來?”
那猴道:“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隻上山去將帖兒揭起,我就出來了。”
三藏依言,上了高山,攀藤附葛,隻行到那極巔之處,果然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有塊四方大石,石上貼著一封皮,卻是“?嘛呢叭???”六個金字。
三藏近前跪下,朝石頭,看著金字,拜了幾拜,望西禱祝道:“弟子陳玄奘,特奉旨意求經,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證靈山。若無徒弟之分,此輩是個兇頑怪物,哄賺弟子,不成吉慶,便揭不得起。”祝罷,又拜。拜畢,上前將六個金字輕輕揭下。隻聞得一陣香風,劈手把壓帖兒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監押大聖者。今日他的難滿,吾等迴見如來,繳此封皮去也。”嚇得個三藏望空禮拜。徑下高山,又至石匣邊,對那猴道:“揭了壓帖矣,你出來麽。”
那猴歡喜,叫道:“師父,你請走開些,我好出來,莫驚了你。”三藏聞言,依言迴東即走。走了五七裏遠近,又聽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
三藏又行了許遠,下了山,隻聞得一聲響亮,真個是地裂山崩。眾人盡皆悚懼,隻見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馬前,赤淋淋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也!”對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馬匹。那馬見了他,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立站不住。蓋因那猴原是弼馬溫,在天上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
三藏見他意思,實有好心,真個象沙門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什麽?”猴王道:“我姓孫。”
三藏道:“我與你起個法名,卻好唿喚。”
猴王心道自己雖被老師逐出門外,但卻不能改了姓名,隻道:“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三藏歡喜道:“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象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麽?”
悟空本不願此名,但卻是想自己這一出山受了劫難,丟了麵皮,還是另喚他名的好,當下笑道:“好,好,好!”
自此時又稱為孫行者。
此後師徒二人一應上前,往西天而去,路途之上,有那強盜剪徑,唐僧惶恐,卻不知那強盜惹惱了孫悟空,想那悟空之能,大鬧天宮,一把金棒打遍天界,鬧的個天翻地覆,非受如來之壓,卻是逍遙無比,這翻出山而來,心中鬱氣充盈,正要發泄,這強盜惹上了他,真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了。
果然,幾棒下來,那強盜身死命隕,腦如瓜瓢一般,被打的個稀巴爛,悟空隻顧發泄,煞氣直湧,卻不知把身邊那唐僧給嚇了個呆,然則佛心至上,卻是不喜悟空殺人,又與悟空叨了半天,非是他出手相救,隻怕也如那強盜一般被打爆了頭了。
路上膽膽顫顫,實無奈之下,然悟空卻是嫌他羅嗦,實無奈之下,便棄了唐僧,一個筋鬥雲飛了走去,唐僧無奈之下,便隻單身一人,繼續向前而去。
那長老隻得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隻手拄著錫杖,一隻手揪著韁繩,淒淒涼涼,往西前進。行不多時,隻見山路前麵,有一個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綿衣,綿衣上有一頂花帽。
三藏見他來得至近,慌忙牽馬,立於右側讓行。那老母問道:“你是那裏來的長老,孤孤淒淒獨行於此?”三藏道:“弟子乃東土大唐奉聖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經者。”
老母道:“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國界,此去有十萬八千裏路。你這等單人獨馬,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你如何去得!”三藏道:“弟子日前收得一個徒弟,他性潑兇頑,是我說了他幾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
老母道:“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他隻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裏,哭了一場,辭了他師父,將這兩件衣帽拿來,做個憶念。長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這衣帽送了你罷。”三藏道:“承老母盛賜,但隻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領受。”
老母道:“他那廂去了?”三藏道:“我聽得唿的一聲,他迴東去了。”老母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裏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三藏聞言,低頭拜謝。c.手機看小說訪問wa
那老母化一道金光,迴東而去。三藏情知是觀音菩薩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拜罷,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間,卻坐於路旁,誦習那定心真言。來迴念了幾遍,念得爛熟,牢記心胸不題。
卻說那悟空別了師父,一筋鬥雲,徑轉東洋大海。按住雲頭,分開水道,徑至水晶宮前。早驚動龍王出來迎接,接至宮裏坐下。禮畢,龍王道:“近聞得大聖難滿,失賀!想必是重整仙山,複歸古洞矣。”悟空道:“我也有此心性,隻是又做了和尚了。”龍王道:“做甚和尚?”行者道:“我虧了南海菩薩勸善,教我正果,隨東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門,又喚為行者了。”龍王道:“這等真是可賀,可賀!這才叫做改邪歸正,懲創善心。既如此,怎麽不西去,複東迴何也?”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識人性。有幾個毛賊剪徑,是我將他打死,唐僧就緒緒叨叨,說了我若幹的不是。你想老孫,可是受得悶氣的?是我撇了他,欲迴本山。故此先來望你一望,求鍾茶吃。”龍王道:“承降,承降!”當時龍子龍孫即捧香茶來獻。
茶畢,行者迴頭一看,見後壁上掛著一幅“圯橋進履”的畫兒。行者道:“這是什麽景致?”龍王道:“大聖在先,此事在後,故你不認得。這叫做圯橋三進履。”行者道:“怎的是三進履?”龍王道:“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於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即忙取來,跪獻於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著他扶漢。後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太平後,棄職歸山,從赤鬆子遊,悟成仙道。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聞言,沉吟半晌不語。龍王道:“大聖自當裁處,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話,老孫還去保他便了。”龍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請大聖早發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師父。”行者見他催促請行,急聳身,出離海藏,駕著雲,別了龍王。
正走,卻遇著南海菩薩。菩薩道:“孫悟空,你怎麽不受教誨,不保唐僧,來此處何幹?”慌得個行者在雲端裏施禮道:“向蒙菩薩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壓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卻怪我兇頑,我才閃了他一閃,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薩道:“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言畢各迴。
這行者,須臾間看見唐僧在路旁悶坐。他上前道:“師父!怎麽不走路?還在此做甚?”三藏抬頭道:“你往那裏去來?教我行又不敢行,動又不敢動,隻管在此等你。”行者道:“我往東洋大海老龍王家討茶吃吃。”三藏道:“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說謊。你離了我,沒多一個時辰,就說到龍王家吃茶?”行者笑道:“不瞞師父說,我會駕筋鬥雲,一個筋鬥有十萬八千裏路,故此得即去即來。”三藏道:“我略略的言語重了些兒,你就怪我,使個性子丟了我去。象你這有本事的,討得茶吃;象我這去不得的,隻管在此忍餓,你也過意不去呀!”行者道:“師父,你若餓了,我便去與你化些齋吃。”三藏道:“不用化齋。我那包袱裏,還有些幹糧,是劉太保母親送的,你去拿缽盂尋些水來,等我吃些兒走路罷。”
行者去解開包袱,在那包裹中間見有幾個粗麵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豔豔的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
三藏未騙過人,心中有些尷尬,念起菩薩之言,隻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
三藏道:“隻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行者遂脫下舊白布直裰,將綿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著身體裁的一般,把帽兒戴上。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幹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
行者卻是抱頭大叫道:“頭痛,頭痛!”那師父不住的又念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斷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時,他就不痛了。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線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麵,取不下,揪不斷,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裏取出針兒來,插入箍裏,往外亂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斷了,口中又念起來。他依舊生痛,痛得豎蜻蜓,翻筋鬥,耳紅麵赤,眼脹身麻。那師父見他這等,又不忍不舍,複住了口,他的頭又不痛了。行者道:“我這頭,原來是師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緊箍經,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個又念,行者真個又痛,隻教:“莫念,莫念!念動我就痛了!這是怎麽說?”三藏道:“你今番可聽我教誨了?”行者道:“聽教了!”“你再可無禮了?”行者道:“不敢了!”
他口裏雖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念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隻教:“師父!我曉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麽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問師父,你這法兒是誰教你的?”三藏道:“是適間一個老母傳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講了!這個老母,坐定是那個觀世音!他怎麽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此法既是他授與我,他必然先曉得了。你若尋他,他念起來,你卻不是死了?”行者見說得有理,真個不敢動身,隻得迴心,跪下哀告道:“師父!這是他奈何我的法兒,教我隨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當常言,隻管念誦。我願保你,再無退悔之意了。”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擻精神,束一束綿布直裰,扣背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進。
這卻是如來在觀音菩薩臨行之前所賜之寶,名為金箍,此物也是有些來頭的,原有三個,各有妙有,乃當年截教金箍仙之寶,雖無甚大威力效用,但卻是偏門別類之寶,當年萬仙陣一戰,便有金箍以此寶讓黃龍真人給吃了個大虧,後得原始天尊相助,這才脫險,隻那原始看不上這等小玩什,卻有那準提眼熱西方貧瘠,卻是厚著麵皮將此寶換了過來,留待日後所用。
這孫悟空根腳深厚,資質超群,來曆可不謂不小,身體原是三清為補天穹,吐出的一道清氣,又由女媧以乾坤鼎熔煉而成,這清氣本源可是天下少見之物,自三清後再無一得,可見其貴。而這孫悟空又是補天遺材,其功德甚大,且又有準提聖人親自所交,將來成就必不會小才是。
這卻是如來心中所擔憂之事,他雖然是佛教現在佛,現在佛教佛祖,但這佛祖之位卻是為那道門三清所施之謀,為分佛教氣運,老君化佛,逼的接引準提退位,而他多寶更是牽扯甚深,身兼五家聖人大法,原身又是截教大弟子,更是老君化佛而來,便如個間諜一般,地位雖是尊崇,卻怎叫人放心,且多寶未證混元,又不能保證自身,當下佛教大興,與道門因果太大,屆時量劫到來之時,隻怕他卻難逃性命。
唯一可取的,便是努力保證自己的地位,抱緊佛教二聖的大腿,將佛門綁在自己身上,使得佛門二聖人不敢輕易將他拋棄,有兩位聖人相保,他才能保得住自己的性命。
但這孫悟空的出現卻是讓如來心中擔憂了些,這孫悟空牽扯也不小,尤其是氣運一說,佛門氣運不足,要大興,卻是借著這孫悟空分了部分女媧的氣運的,資質又好,又有背景,更得準提聖人看重,這卻是讓如來心中產生的危機感,誰知道大劫當中準提聖人要是稍有其他念想,將他放棄,另立這孫悟空為佛祖?
故而如來這才不敢放心,要將這孫悟空控製在自己手中才是,然則這孫悟空是佛門大興的一根線,不能扯斷,隻能將之握緊,這才有如來這番動作,讓觀音前來算計他。這且不言,再說孫悟空的事情。
這猴子猴性難改,見了那漂亮東西就想拿,當然,這隻是次要的,這番受劫,卻也是有人蒙了天機,暗中做了手腳,否則,單就這一頂破帽子,如何能將這機靈的猴子給騙住了?
悟空剛戴上帽子,便有那唐僧暗中念起了緊箍咒。這一念,隻教悟空頭痛欲裂,那金箍似要壓進他頭顱之中,腦水似要爆出來一般,修士不同凡人,隻要元神還在,身體倒也不怎麽看重,便是這孫悟空修的是八九玄功,金剛不壞之體,但隻要元神還在,便也能活,隻是那金箍非同小可,直箍在他的元神之上,一股壓力都往他元神之下壓來,叫他難受死了。
當下悟空心念湧起,腦中千萬般念想閃過,卻是明白過來,是這三藏和尚害他,齊天大聖何許人也,大鬧天宮之時還未怕過誰呢,猴脾氣一發起來,誰也不認,隻是現在頭痛得很,心有餘而力不足,提不起勁來,想要打殺三藏也不行。
隻此時悟空腦中忽然傳來一陣清氣,頓時將他腦中刺裂的感覺消彌,悟空心中疑惑,卻道是三藏停了,心中怒起,正要將其打殺,卻見場麵一變,悟空突然出現在一片奇異的場景當中,乍一看,卻是那花果山之類。
山中鳥語花香,果樹林林,卻是一派好景像,但悟空當年隻修戰鬥之法,便是未習甚其他法術,也知道這等場景卻是不該出現在現在的,好歹也是一修士,知道這是幻景,當下大怒,卻聽一旁傳來一聲清笑,轉頭一看,卻見一道人站立一旁,好個道人,自著月白道袍,星眉劍目,如刀削斧刻一般的臉龐,頭上一頂金冠,將那青絲收束,腰間一條金色蟒帶,上掛一玄色葫蘆,手中一杆拂塵,三千銀絲隨手搭在腕間,正笑吟吟的看著他。
悟空雖然惱怒,卻也不是不識大體之人,當年被那如來所擒,卻也明白世間尚有許多大神通之人不能惹,但見這道人突兀的出現在此,周身卻與天地相合,不見一絲動靜,如此突兀卻又自然得讓其沒一點兒感覺,怎能不叫悟空膽寒?
“兀那道人姓甚名誰?為何在此?”悟空喝道。
那道人笑了笑,也不迴答,隻是伸出空著的手,一指悟空,指間射出一道青光,直直就往悟空射來,悟空當下大驚,便是想躲也躲不開,隻見那青光入體,悟空頓時呆立一旁,麵色變幻不已,半天才清醒過來,見道人靜立一旁,當下淚流滿麵,跪拜而下
十九 公司,執行監督
上迴說到如來為了在大劫到來之時能夠盡量的保住自己,不使佛教二位聖人拋棄他,便要將那天生石猴的孫悟空給毀去,以那法寶將其控製在自己手中。卻不想孫悟空正在頭痛之際,突然卻變幻了場景,出現了一道人。
那道青光直直射向悟空,來不及躲閃或是抵擋,青光觸體即入,悟空麵色麵幻不已,半晌才清醒過來。當下便跪倒在地,口稱:“師父!”。
吖,這師父是誰?菩提祖師?呃,也就是準提聖人?
當然不是,要真是準提聖人,隻怕還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悟空現在口中所稱的師父卻是本書的主角,玄天聖人。至於玄天聖人為何出現在此處,悟空又如何會稱他為師父,這還得細細再講一次才是。
眾人皆知,當年巫妖決戰,打的天昏地暗,兩族幾乎同歸於盡,最終隻剩下巫族祖巫共工存在,當時共工亦身在劫數當中,魔障生起,一頭將那盤古脊柱所化的不周山給撞塌了,這不周山乃是天地間唯一的通道,連接了天河,不周山一倒,天河之水便泄露出來,肆虐洪荒。
時有七聖,眼見洪水肆虐,無奈之下隻好合力補天,隻是當時補天這等細活卻不是那幾個大老爺們兒能幹的,隻有精通那生生造化之道的女媧才有能力補天,後又有道祖賜下乾坤鼎,三清分出一份清氣本源,眾聖合力煉成五色神石,將那天穹補上。
當時補天之石共煉出三百六十六塊來,補天隻用了三百六十五塊,卻是應了周天之數,這剩下的一塊卻是天道之下的產物,應了補天功德之身,福緣深厚無比。
自盤古開天辟地,化混沌清濁,又化身世界,從此洪荒便開始衍化生靈萬物,時初開天時,天地靈氣濃厚,且那時靈氣都為先天,生靈強大無比,後生靈衍化,卻是不入先天,為後天所生。
當時天地間便有兩類生物,一便是先天存在的,混沌時期便在孕育的,比如那什麽蒼穹老祖啊什麽的,最著名的當然是鴻均道人,三清由於是盤古元神所化,也作先天,玄天也是,不是說他便隻是竊取盤古大腦所化便不入先天了,他好歹當年也是在混沌呆過無數年的人物。後天生靈便是天地開辟後那些草木精靈等等所生的,鯤鵬,太一,帝俊之類雖然強大的很,但也是後天所生的。
先天生靈與後天生靈之間本身倒沒什麽差異,有些後天生靈比那些先天生靈還要強,但最為重要的是先天生靈都有其獨道的地方,說起來萬物皆為妖,便是三清也是清氣本源結合的盤古元神所化,本身也與妖類差不多,這個“妖”是一個統稱吧,所區別的便是先後天之分了。
一般來說,先天所生的生靈都比較強大,三清是盤古元神和清氣本源所化,其強大自不必說,鴻均老祖的來曆不清楚,但其強大更不用說了,還有許多先天類的生靈等等,當然,大部分的先天生靈在幾次大劫之後都消失的差不多了,所剩的便是幾個聖人了(女媧算是半先天類的,女媧與伏羲乃是不周山之內的盤古精氣所化,界於先後天內,隻是生時形如蛇精,卻被稱為妖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