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大戰之前
靖康之恥?天命神棍為大宋續國運 作者:壹貳玖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世忠踴躍提出自己的見解:“國師,此次出征,不如讓我和紅玉二人一起去!”
“我二人必定能夠為國師取迴勝利。”
梁紅玉在旁邊跟著點頭。
“沒錯。”
“我夫妻二人雙劍合璧,必定能夠在此戰揚名,日後讓他們再也不敢小瞧國師的天策府!”
她雖是一介女子,可眼中卻透露出蓬勃戰意。
那攝人的晶亮和光彩讓人睜不開眼睛。
嶽飛在旁搖頭。
“你二人雖然有勇有謀,但打仗一事不是隻看兩個人的能力,還要看統兵用兵。”
“西夏那邊肯定會對宋國出兵做出防備。”
“還得細細斟酌。”
韓世忠不以為然。
他笑著說道:“鵬舉,你有些太過小心了,即便西夏有所防備又如何?難道我們打仗的時候從來都沒有防備嗎?”
“我夫妻二人早就已經商量好對策,我們可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紙將軍。”
說罷,他將二人早就已經商量好的針對征討西夏的計謀說了出來。
郭京在旁邊聽得不由得為之吃驚。
韓世忠給出來的提議竟然真的有幾分可取性?
他不是胡說的。
韓世忠在看到國師的臉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說對了,當場哈哈大笑。
“你看,國師也認同我說的意見。”
嶽飛卻在這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剛才提出來的意見裏麵的缺點。
“可是就憑你給出來的這份作戰計劃,是建立在所有的兵卒全都聽之任之的前提下。”
“打仗沒有那麽簡單。”
二人競相爭奪。
梁紅玉本來在旁邊看著,但也忍不住參與了進去。
還別說,他們幾個提出來的計劃,確實是有點東西的。
在這小小的天策府當中,他們大放異彩。
身上綻放出來的能量,讓人不敢直視。
然而他們說的都是作戰方案,即便有一些戰略不足,但卻也都不太成熟。
郭京不太滿意。
當然他能夠理解。
不管是嶽飛還是韓世忠夫妻,此時此刻都太過於稚嫩,沒有經過血與肉的洗禮。
能夠做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是極為不錯。
“你們別吵啦。”何粟聽著都覺得有些頭疼。
他忍不住扶住自己的額頭。
“倒是讓國師說兩句啊。”
“就你們在這裏爭吵,能吵出來個什麽?”
這話說得也對。
眾人頓時將目光轉向在旁邊看著的郭京。
然而還沒等郭京說什麽,門口突然傳來了敲門的聲音。
眾人先是一驚,然後又想到自己等人現在在天策府,顯然不會有什麽危險,更不會隔牆有耳。
果不其然,門外傳來了趙子偁的聲音。
“國師,有人求見。”
郭京聽到這話倒是真的覺得有些好奇了。
誰會在這個時候過來?
他讓打開門走進來,趙子偁表情很恭敬。
他開口說道:“來求見的人名字叫做張浚。”
郭京心中再度一驚。
張浚?
他沒聽錯吧?
是哪一個張浚?
南宋有兩個名將。
名字分別叫做張俊和張浚。
但是這二人之間褒貶不一……不對,不能這麽說。
應該說是雲泥之別,天差地別。
第一個張俊……
時與韓世忠、劉錡、嶽飛並為名將,所部稱張家軍。
這麽聽起來好像還挺好的。
畢竟能夠跟韓世忠以及嶽飛齊名呢。
而且他也確實獲得過很多次大捷。
還曾經在太原一戰的時候,跟種師中一起出征。
似乎不錯。
然而也是他,因完顏宗弼反撲,棄城逃遁。
迎合高宗、秦檜解除諸將兵權的旨意的人也是他。
又排擠劉錡,追隨秦檜製造偽證,促成嶽飛冤獄……這個人還是他。
而且最後他竟然還能官拜太師。
過了兩三年六月份的時候就死了。
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善始善終。
但惡心程度無異於蟑螂。
而另外一個張浚雖然跟他同名同姓,隻是讀音不同……卻和他有著截然相反的人生經曆。
張俊總是會打勝仗。
張浚直接老老實實打了個敗仗。
富平之戰中大敗。
但是在吃了一個悶虧之後,他沒有氣餒。
反而開始訓練新兵,任用劉子羽、趙開、吳玠等抵禦金軍。
也是因為有他的存在,才讓江淮兩岸能夠安寧。
秦檜和他的黨羽在當權的時候,張浚直接就謫居不出。
整整二十年啊。
後來在北伐的時候倒是打過勝仗,但是跟部下不合又打敗仗。
可他這一輩子都在抗金。
最後是被主和派的人坑死的。
雖然他總是屢次打敗仗,但是也有打勝仗的時候,起起落落,波動不斷,而且還有從龍之功。
苗劉之變時,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複辟有功。
他的聲譽毀譽參半。
後世之人提起他……
譽之者讚為“身兼文武之全才”,“中興以來,一人而已”,將其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批評者則指出他托名恢複,大言誤國,嫉賢害能,誌大才疏,“無功可言而罪不勝書”。
這兩個張jun可不能搞混啊。
這麽想著,郭京也就這麽問了出來。
趙子偁不假思索地迴答:“是太常寺主簿張浚。”
郭京聽過之後瞬間驚喜。
是張浚!
不是張俊!
雖然後世的人對他毀譽參半,但是郭京卻很期待他的到來,因為他是頂尖的戰略家。
苗劉之變之前,他便已經預測到金人可能會來犯,不過他說的話沒有人重視,甚至覺得他多慮。
張浚認為“中興當自關陝始”,如果金人“或先入陝取蜀”,則東南不可保,曾經提出過提出經營川陝的建議。
他企圖利用曲端的抗金聲威,豎起西北的抗金大旗……不過也不知道該說他是幸運還是不幸運?
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天才的腦子,頂級的眼光,絕妙的戰略部署。
不幸的是他有著無數背刺他的同胞。
張浚提出來的意見基本上沒有什麽人重視。
想出來的建設性意見也沒有什麽人去做,甚至還給他拖後腿。
要不然他都不會失敗那麽多次。
郭京不在意那些。
他看到的不是張浚屢次失敗。
而是那令人驚歎的謀略和瞻前顧後的眼光。
瞻前顧後可不算是一個壞詞。
對他來說簡直是瞌睡來了枕頭。
現如今他正在發愁,要怎麽樣去部署西夏攻略呢?
張浚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簡直天助他也。
“我二人必定能夠為國師取迴勝利。”
梁紅玉在旁邊跟著點頭。
“沒錯。”
“我夫妻二人雙劍合璧,必定能夠在此戰揚名,日後讓他們再也不敢小瞧國師的天策府!”
她雖是一介女子,可眼中卻透露出蓬勃戰意。
那攝人的晶亮和光彩讓人睜不開眼睛。
嶽飛在旁搖頭。
“你二人雖然有勇有謀,但打仗一事不是隻看兩個人的能力,還要看統兵用兵。”
“西夏那邊肯定會對宋國出兵做出防備。”
“還得細細斟酌。”
韓世忠不以為然。
他笑著說道:“鵬舉,你有些太過小心了,即便西夏有所防備又如何?難道我們打仗的時候從來都沒有防備嗎?”
“我夫妻二人早就已經商量好對策,我們可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紙將軍。”
說罷,他將二人早就已經商量好的針對征討西夏的計謀說了出來。
郭京在旁邊聽得不由得為之吃驚。
韓世忠給出來的提議竟然真的有幾分可取性?
他不是胡說的。
韓世忠在看到國師的臉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說對了,當場哈哈大笑。
“你看,國師也認同我說的意見。”
嶽飛卻在這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剛才提出來的意見裏麵的缺點。
“可是就憑你給出來的這份作戰計劃,是建立在所有的兵卒全都聽之任之的前提下。”
“打仗沒有那麽簡單。”
二人競相爭奪。
梁紅玉本來在旁邊看著,但也忍不住參與了進去。
還別說,他們幾個提出來的計劃,確實是有點東西的。
在這小小的天策府當中,他們大放異彩。
身上綻放出來的能量,讓人不敢直視。
然而他們說的都是作戰方案,即便有一些戰略不足,但卻也都不太成熟。
郭京不太滿意。
當然他能夠理解。
不管是嶽飛還是韓世忠夫妻,此時此刻都太過於稚嫩,沒有經過血與肉的洗禮。
能夠做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是極為不錯。
“你們別吵啦。”何粟聽著都覺得有些頭疼。
他忍不住扶住自己的額頭。
“倒是讓國師說兩句啊。”
“就你們在這裏爭吵,能吵出來個什麽?”
這話說得也對。
眾人頓時將目光轉向在旁邊看著的郭京。
然而還沒等郭京說什麽,門口突然傳來了敲門的聲音。
眾人先是一驚,然後又想到自己等人現在在天策府,顯然不會有什麽危險,更不會隔牆有耳。
果不其然,門外傳來了趙子偁的聲音。
“國師,有人求見。”
郭京聽到這話倒是真的覺得有些好奇了。
誰會在這個時候過來?
他讓打開門走進來,趙子偁表情很恭敬。
他開口說道:“來求見的人名字叫做張浚。”
郭京心中再度一驚。
張浚?
他沒聽錯吧?
是哪一個張浚?
南宋有兩個名將。
名字分別叫做張俊和張浚。
但是這二人之間褒貶不一……不對,不能這麽說。
應該說是雲泥之別,天差地別。
第一個張俊……
時與韓世忠、劉錡、嶽飛並為名將,所部稱張家軍。
這麽聽起來好像還挺好的。
畢竟能夠跟韓世忠以及嶽飛齊名呢。
而且他也確實獲得過很多次大捷。
還曾經在太原一戰的時候,跟種師中一起出征。
似乎不錯。
然而也是他,因完顏宗弼反撲,棄城逃遁。
迎合高宗、秦檜解除諸將兵權的旨意的人也是他。
又排擠劉錡,追隨秦檜製造偽證,促成嶽飛冤獄……這個人還是他。
而且最後他竟然還能官拜太師。
過了兩三年六月份的時候就死了。
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善始善終。
但惡心程度無異於蟑螂。
而另外一個張浚雖然跟他同名同姓,隻是讀音不同……卻和他有著截然相反的人生經曆。
張俊總是會打勝仗。
張浚直接老老實實打了個敗仗。
富平之戰中大敗。
但是在吃了一個悶虧之後,他沒有氣餒。
反而開始訓練新兵,任用劉子羽、趙開、吳玠等抵禦金軍。
也是因為有他的存在,才讓江淮兩岸能夠安寧。
秦檜和他的黨羽在當權的時候,張浚直接就謫居不出。
整整二十年啊。
後來在北伐的時候倒是打過勝仗,但是跟部下不合又打敗仗。
可他這一輩子都在抗金。
最後是被主和派的人坑死的。
雖然他總是屢次打敗仗,但是也有打勝仗的時候,起起落落,波動不斷,而且還有從龍之功。
苗劉之變時,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複辟有功。
他的聲譽毀譽參半。
後世之人提起他……
譽之者讚為“身兼文武之全才”,“中興以來,一人而已”,將其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批評者則指出他托名恢複,大言誤國,嫉賢害能,誌大才疏,“無功可言而罪不勝書”。
這兩個張jun可不能搞混啊。
這麽想著,郭京也就這麽問了出來。
趙子偁不假思索地迴答:“是太常寺主簿張浚。”
郭京聽過之後瞬間驚喜。
是張浚!
不是張俊!
雖然後世的人對他毀譽參半,但是郭京卻很期待他的到來,因為他是頂尖的戰略家。
苗劉之變之前,他便已經預測到金人可能會來犯,不過他說的話沒有人重視,甚至覺得他多慮。
張浚認為“中興當自關陝始”,如果金人“或先入陝取蜀”,則東南不可保,曾經提出過提出經營川陝的建議。
他企圖利用曲端的抗金聲威,豎起西北的抗金大旗……不過也不知道該說他是幸運還是不幸運?
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天才的腦子,頂級的眼光,絕妙的戰略部署。
不幸的是他有著無數背刺他的同胞。
張浚提出來的意見基本上沒有什麽人重視。
想出來的建設性意見也沒有什麽人去做,甚至還給他拖後腿。
要不然他都不會失敗那麽多次。
郭京不在意那些。
他看到的不是張浚屢次失敗。
而是那令人驚歎的謀略和瞻前顧後的眼光。
瞻前顧後可不算是一個壞詞。
對他來說簡直是瞌睡來了枕頭。
現如今他正在發愁,要怎麽樣去部署西夏攻略呢?
張浚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簡直天助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