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立碑
靖康之恥?天命神棍為大宋續國運 作者:壹貳玖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是誰?”
趙桓連忙問道:“能得亞父青睞,定然不差。”
最讓他難受的李綱,他都已經答應用了。
趙桓想著,郭京再舉薦也不會舉薦一個比李綱更讓他難受的人了。
剛才已經鬧了點不愉快,這會趙桓還是想要找補一下。
說點好聽的,緩和一下剛才因為李綱的不愉快。
郭京沉聲說道:“此人名叫王彥,原本是禁軍將領,後來隨著貧道去了太原,做了貧道了親軍副指揮使。”
“此人倒是個有勇有謀之人,貧道以為可以讓他為寧海軍節度使。”
“以此次戰功論封賞,倒也算合情合理。”
來了來了,軍權這個好東西,不隻是康王想要,郭京也得拿在自己手中。
本來若是趙桓是個英明的皇帝,郭京自然不會去打兵權的主意。
但趙桓這個卸磨殺驢的主,郭京實在不放心,也得為自己留點底牌不是?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郭京手握兵權,他可以保證隻用來守護大宋安定。
若是趙桓沒有太大的差錯,郭京手裏的兵權就是守護他皇位的盾牌,為他清理賊酋的長矛。
“是個武將?”
趙桓驚詫的問道。
怎麽亞父舉薦的人,一個比一個更讓他難受。
當然,郭京安排王彥做節度使,也不僅僅是要抓兵權。
另外一層原因,還是軍政新律的推行。
用別人,當然不如用自己人更放心。
而且,提拔王彥去做節度使,這本身也是對於軍政新律的執行。
給大宋天下習武的人看看,軍政改革以後,從軍也是有出路的。
郭京點頭道:“不錯,是個武將,但他文采出眾,也算是能文能武。”
趙桓有些遲疑的說道:“節度使乃是從二品的官階,王彥縱然有功,是否也提拔的太快了些?”
一下子從原本的六品無名之輩,直接提拔到了從二品的節度使,這未免有些太誇張了。
他有再大的軍功,也不至於一下子提拔這麽多啊!
況且,王彥此人他之前聽都沒聽說過。
郭京說道:“陛下,事急從權。”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才乃雄主所為,任誰知道不稱讚一聲陛下為雄主?”
“俗話說,天高皇帝遠,縣官不如現管,兩浙路距離京城太遠了,且已經被別有用心的康王掌握,陛下鞭長莫及,派人過去忠心和能力缺一不可。”
“而且……若是派遣別人過去,恐怕有性命之憂,一旦朝廷節度使過去後斃命,那局勢我們就很難掌控了。”
“若是王彥過去,貧道有辦法保他性命。”
換成別人,郭京隻能做到盡量,但不能做到絕對保證。
不是他不盡心,而是別人未必會盡心聽他的話。
這個節骨眼上朝廷派遣節度使過去,趙構肯定知道是來製衡他的。
他必然會先拉攏,若是拉攏不成,便會想辦法抓對方的把柄裁撤對方,但若仍舊不行,隻怕會惱羞成怒直接暗箭傷人。
一旦死了,那事情就不好收場了。
九妹趙構和朝廷撕破臉,就隻在瞬間。
暫時,郭京也不想內戰,怎麽打都是消耗大宋自己,所以還是先求穩定。
這次趙桓沉思的時間比李綱還久,主要對兵權太過敏感。
“此事不急,我先讓人給李綱傳旨封他為兩浙路安撫使,讓他先準備著上任,等到他離京之前確認下來也來得及。”
趙桓還是沒能答應下來,兵權不是小事,出於帝王本能的要保持謹慎。
郭京心中了然,趙桓不是覺得一下子提拔王彥太快,而是忌憚王彥是自己的人,擔心自己圖謀兵權。
此時多說無益,郭京也不想在王彥的事情上繼續和趙桓糾纏。
旋即,郭京從袖筒中掏出奏疏,說道:“陛下,這是此次太原之戰的詳細情況,以及各方有功之臣的名單。”
厚厚一遝奏疏,寫的清太原的戰局,卻寫不清大宋百姓遭受的欺辱。
上麵每一個名字,有活著的英雄,也有為了保衛大宋戰死的英魂。
郭京把自己所能查到的名字,都有記錄在上麵,這是他能為那些英豪所做的事情。
趙桓接過奏疏,簡單的看了幾眼便放下了。
畢竟每日都有戰報過來,趙桓也有和郭京通書信,他覺得這上麵記錄的內容自己都知道,所以也沒仔細翻閱。
看到趙桓連最後的名字都沒看,郭京心中歎息一聲。
“黃真,讓何栗和孫傅過來,把亞父奏疏上麵的這些人都記錄下來,按照功績進行封賞。”
趙桓吩咐過後,正欲說其他的,郭京開口道:“陛下,貧道還有一個請求,希望陛下能夠應允。”
趙桓看向郭京,說道:“亞父,說這些就見外了,你和我之間何須用上請求二字?有事你盡管說,隻要我能做到,無不應允之理。”
無不應允?
剛剛兩件事情還不是自己苦口婆心說了半天才答應了一件。
皇帝的嘴,騙人的鬼。
大餅畫得比武大郎的炊餅都香,但是這心思卻比潘金蓮灌藥的時候都難以捉摸。
郭京沉聲說道:“貧道想請陛下在汴梁城和太原等地選址建廟,立下功德碑。”
“刻下此次為保大宋而陣亡的將士名單,讓大宋百姓以及後世銘記他們為保護大宋做出的貢獻。”
“同時也可讓這些陣亡的將士享受香火供奉,以祈他們的英靈繼續庇佑大宋。”
郭京覺得,那些陣亡的將士們也應該被銘記。
他們以血肉之軀為大宋鑄造守護壁障,不應該隻是被記錄在戰報上的一串數字。
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應該書寫出來,讓大宋記住他們的貢獻。
趙桓沉吟著點了點頭:“還是亞父想得周到,我馬上就安排下去,讓人著手去辦。”
隻是刻碑建廟而已,用不了多少錢。
趙桓覺得沒必要在這個事情上去得罪郭京。
舉手之勞,又不是跟自己分權,威脅不到自己一點,還能得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貧道代替這些將士們,多謝陛下了。”
郭京起身給趙桓行禮。
趙桓連忙攔住,旋即說道:“亞父,我已經讓人準備了接風宴,現在時間差不多了,也該赴宴了。”
趙桓連忙問道:“能得亞父青睞,定然不差。”
最讓他難受的李綱,他都已經答應用了。
趙桓想著,郭京再舉薦也不會舉薦一個比李綱更讓他難受的人了。
剛才已經鬧了點不愉快,這會趙桓還是想要找補一下。
說點好聽的,緩和一下剛才因為李綱的不愉快。
郭京沉聲說道:“此人名叫王彥,原本是禁軍將領,後來隨著貧道去了太原,做了貧道了親軍副指揮使。”
“此人倒是個有勇有謀之人,貧道以為可以讓他為寧海軍節度使。”
“以此次戰功論封賞,倒也算合情合理。”
來了來了,軍權這個好東西,不隻是康王想要,郭京也得拿在自己手中。
本來若是趙桓是個英明的皇帝,郭京自然不會去打兵權的主意。
但趙桓這個卸磨殺驢的主,郭京實在不放心,也得為自己留點底牌不是?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郭京手握兵權,他可以保證隻用來守護大宋安定。
若是趙桓沒有太大的差錯,郭京手裏的兵權就是守護他皇位的盾牌,為他清理賊酋的長矛。
“是個武將?”
趙桓驚詫的問道。
怎麽亞父舉薦的人,一個比一個更讓他難受。
當然,郭京安排王彥做節度使,也不僅僅是要抓兵權。
另外一層原因,還是軍政新律的推行。
用別人,當然不如用自己人更放心。
而且,提拔王彥去做節度使,這本身也是對於軍政新律的執行。
給大宋天下習武的人看看,軍政改革以後,從軍也是有出路的。
郭京點頭道:“不錯,是個武將,但他文采出眾,也算是能文能武。”
趙桓有些遲疑的說道:“節度使乃是從二品的官階,王彥縱然有功,是否也提拔的太快了些?”
一下子從原本的六品無名之輩,直接提拔到了從二品的節度使,這未免有些太誇張了。
他有再大的軍功,也不至於一下子提拔這麽多啊!
況且,王彥此人他之前聽都沒聽說過。
郭京說道:“陛下,事急從權。”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才乃雄主所為,任誰知道不稱讚一聲陛下為雄主?”
“俗話說,天高皇帝遠,縣官不如現管,兩浙路距離京城太遠了,且已經被別有用心的康王掌握,陛下鞭長莫及,派人過去忠心和能力缺一不可。”
“而且……若是派遣別人過去,恐怕有性命之憂,一旦朝廷節度使過去後斃命,那局勢我們就很難掌控了。”
“若是王彥過去,貧道有辦法保他性命。”
換成別人,郭京隻能做到盡量,但不能做到絕對保證。
不是他不盡心,而是別人未必會盡心聽他的話。
這個節骨眼上朝廷派遣節度使過去,趙構肯定知道是來製衡他的。
他必然會先拉攏,若是拉攏不成,便會想辦法抓對方的把柄裁撤對方,但若仍舊不行,隻怕會惱羞成怒直接暗箭傷人。
一旦死了,那事情就不好收場了。
九妹趙構和朝廷撕破臉,就隻在瞬間。
暫時,郭京也不想內戰,怎麽打都是消耗大宋自己,所以還是先求穩定。
這次趙桓沉思的時間比李綱還久,主要對兵權太過敏感。
“此事不急,我先讓人給李綱傳旨封他為兩浙路安撫使,讓他先準備著上任,等到他離京之前確認下來也來得及。”
趙桓還是沒能答應下來,兵權不是小事,出於帝王本能的要保持謹慎。
郭京心中了然,趙桓不是覺得一下子提拔王彥太快,而是忌憚王彥是自己的人,擔心自己圖謀兵權。
此時多說無益,郭京也不想在王彥的事情上繼續和趙桓糾纏。
旋即,郭京從袖筒中掏出奏疏,說道:“陛下,這是此次太原之戰的詳細情況,以及各方有功之臣的名單。”
厚厚一遝奏疏,寫的清太原的戰局,卻寫不清大宋百姓遭受的欺辱。
上麵每一個名字,有活著的英雄,也有為了保衛大宋戰死的英魂。
郭京把自己所能查到的名字,都有記錄在上麵,這是他能為那些英豪所做的事情。
趙桓接過奏疏,簡單的看了幾眼便放下了。
畢竟每日都有戰報過來,趙桓也有和郭京通書信,他覺得這上麵記錄的內容自己都知道,所以也沒仔細翻閱。
看到趙桓連最後的名字都沒看,郭京心中歎息一聲。
“黃真,讓何栗和孫傅過來,把亞父奏疏上麵的這些人都記錄下來,按照功績進行封賞。”
趙桓吩咐過後,正欲說其他的,郭京開口道:“陛下,貧道還有一個請求,希望陛下能夠應允。”
趙桓看向郭京,說道:“亞父,說這些就見外了,你和我之間何須用上請求二字?有事你盡管說,隻要我能做到,無不應允之理。”
無不應允?
剛剛兩件事情還不是自己苦口婆心說了半天才答應了一件。
皇帝的嘴,騙人的鬼。
大餅畫得比武大郎的炊餅都香,但是這心思卻比潘金蓮灌藥的時候都難以捉摸。
郭京沉聲說道:“貧道想請陛下在汴梁城和太原等地選址建廟,立下功德碑。”
“刻下此次為保大宋而陣亡的將士名單,讓大宋百姓以及後世銘記他們為保護大宋做出的貢獻。”
“同時也可讓這些陣亡的將士享受香火供奉,以祈他們的英靈繼續庇佑大宋。”
郭京覺得,那些陣亡的將士們也應該被銘記。
他們以血肉之軀為大宋鑄造守護壁障,不應該隻是被記錄在戰報上的一串數字。
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應該書寫出來,讓大宋記住他們的貢獻。
趙桓沉吟著點了點頭:“還是亞父想得周到,我馬上就安排下去,讓人著手去辦。”
隻是刻碑建廟而已,用不了多少錢。
趙桓覺得沒必要在這個事情上去得罪郭京。
舉手之勞,又不是跟自己分權,威脅不到自己一點,還能得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貧道代替這些將士們,多謝陛下了。”
郭京起身給趙桓行禮。
趙桓連忙攔住,旋即說道:“亞父,我已經讓人準備了接風宴,現在時間差不多了,也該赴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