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曹輔罵李綱
靖康之恥?天命神棍為大宋續國運 作者:壹貳玖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心中有百姓的人,豈會被名利所牽掛?
曹輔有氣節卻不愚忠,有骨氣卻不固執。
他現在一心保趙桓,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官位。
而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大宋江山著想。
似是趙佶那般貪圖享樂,荒廢政務,縱容佞臣腐敗超綱的人,根本就不適合做皇帝。
就目前看來,趙桓雖然也有缺點,但起碼登基以後兢兢業業的勤勉處理政務,而且還誅殺了奸賊。
以雷霆手段,橫掃朝中鼠輩。
或許跟那些千古一帝,中興之主相比較還有些差距,但如果是跟趙佶比,那不是甩他老遠嗎?
而且就目前趙桓真正做出來的這些事情來看,曹輔認為趙桓還算是明君。
因此,兩相比較之下,曹輔堅定的擁護趙桓。
這就是他不是趙桓的心腹的情況下,趙桓仍舊願意在這個時候,把他也一並喊過來議事的原因。
李綱聽到曹輔的指責,他眉頭緊皺,露出不解之色。
太上皇那邊態度堅決,他不把消息帶迴來,又能怎麽辦呢?
“老相公,但凡我李綱有辦法勸太上皇收迴成命,我絕不會輕易迴來。”
李綱委屈的說道:“如今太上皇聖駕已經抵達南京,距離汴梁城近在咫尺,天下人都在看著呢!若是長期滯留在南京……豈非徒惹爭議?恐怕是於穩定朝綱不利啊!”
“若是金人得知此事,也怕他們會趁機大做文章。”
說著,李綱衝著趙桓拱了拱手:“承蒙陛下信任,親封我為迎聖使,囑托我迎接太上皇聖駕迴京,我李綱自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托,不負職責所在。”
李綱這話的意思是想說,他真的是別無選擇了,這才帶迴來太上皇的意思大家商議商議。
曹輔卻是越聽越氣,怒斥道:“糊塗,糊塗啊!李綱你還不知道你錯在哪裏。”
“你可知,你把這個消息帶迴來,會讓陛下陷入兩難之地?”
“如今太上皇聖駕近在咫尺,卻滯留不前,又傳出要陛下親自去迎接才能迴來……無論陛下如何做,都會為人所詬病,你可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曹輔歎息一聲,語重心長的跟李綱解釋道:“若是陛下不去,是否會有人以不孝之罪構陷陛下?”
“陛下雖是大宋天子,可也是太上皇的兒子。”
“雖說天家無私事,但是父子綱常又是禮教森嚴,陛下不去的話,有心人一挑撥,天下百姓會如何看待陛下?”
“他們會顧念陛下是因為穩定超綱不去的嗎?他們隻會認為陛下是貪戀權勢,不顧父子之情。”
李綱聽到這話眉頭緊皺,遲疑道:“百姓明理,應當……”
“應當什麽?百姓明理,但百姓不知政務啊!”
曹輔氣的不行,打斷李綱的話,接著說道:“百姓不會知道陛下每日要處理的政務有多少,百姓也不會知道陛下離京意味著什麽。”
“百姓隻會看到一個兒子不去接自己的父親迴來!!!”
沒有什麽感同身受,不在這個位置上,誰也不會知道別人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
就好像有錢人得了抑鬱症後,受到的都是嘲諷,都覺得對方是無病呻吟。
你那麽有錢,你怎麽還抑鬱症?你裝的吧?你是博同情吧?
這就是因為眾人隻是看到了表象所存在的東西,而根本不清楚背後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
百姓們隻會看到趙桓坐在高位接受朝拜,而看不到他在深夜秉燭理政。
隻會看到趙桓掌握生殺予奪大權,而看不到他麵對金兵壓成崩潰大哭的狼狽模樣。
隻會看到他錦衣玉食,住的雕梁畫棟,卻不知道他為了給國庫省錢,一頓飯隻吃一碗麵條,吃一碗湯餅都不敢加肉的拮據心態。
看不到你的痛苦,自然也更加無法理解,沒有親自體驗過,當然也不會感同身受。
所以,當你出現過錯的時候,未必會有溫暖,但一定會有苛責。
李綱歎息一聲,沉聲說道:“陛下若是前去迎接……”
曹輔一聽這話,胡子都吹起來了。
“荒唐,李綱啊,你想得太天真了。”
曹輔痛心疾首的說道:“這天下不隻是有百姓,更是還有士子讀書人,有文武官員數以萬計。”
“若是陛下果真在這個時候,出京去迎接太上皇,他們這些人又會如何看待陛下呢?”
“他們會覺得陛下眼中隻有親情,而罔顧大宋興亡啊!!!”
“前線戰事焦灼,如今好不容易在國師主持大局的情況下,扭轉局麵,這個時候陛下若是離京,那些士子會用手中的筆罵的陛下體無完膚。”
“不論陛下如何選擇,都難以兩全。”
“讀書人與百姓的視角本就不同,他們更在意陛下是不是明君,而百姓更在意陛下是不是仁君。”
“可你要知道,仁君未必是明君,明君又豈能做仁君?”
要做明君,該下的殺手決不能手軟,必須以雷霆手段痛擊奸佞。
手握屠刀,鮮血淋漓的人,斷然不會被認可為仁慈之人。
反之同理,想要做仁君,對什麽人什麽事情都網開一麵,那麽奸佞就無法杜絕。
犯罪的成本小了,不會讓壞人感念仁慈,隻會讓壞人更加有恃無恐。
反正最後能保命,何不放手一搏呢?
曹輔看向李綱說道:“你若是不把這個消息帶迴來,陛下不知情的話或許還有的選擇。如今這般,你讓陛下如何做是好呢?”
“李綱啊!你這次真是把陛下陷入兩難之地了。”
曹輔一番話,說的李綱羞愧難當。
李綱並非愚蠢之人,他也不是看不透大局。
隻不過,他當時太上頭了,根本就沒想到這麽多。
畢竟還是年輕,李綱被趙佶和童貫的這一出雙簧給刺激的無法保持冷靜。
他想到了不妥,但沒有更加深入的想到這麽多。
這件事情上,李綱確實處理的不妥當。
他咬死不過來的話,就是他為趙桓背這個鍋。
趙佶就隻能自己主動跟趙桓提出來,若真是這樣的話,那局麵就不一樣了。
陷入兩難之地的就是趙佶。
關鍵點就在於李綱是趙桓親自封的迎聖使,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代表的就是趙桓。
“這……我……”
李綱張口無言。
曹輔有氣節卻不愚忠,有骨氣卻不固執。
他現在一心保趙桓,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官位。
而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大宋江山著想。
似是趙佶那般貪圖享樂,荒廢政務,縱容佞臣腐敗超綱的人,根本就不適合做皇帝。
就目前看來,趙桓雖然也有缺點,但起碼登基以後兢兢業業的勤勉處理政務,而且還誅殺了奸賊。
以雷霆手段,橫掃朝中鼠輩。
或許跟那些千古一帝,中興之主相比較還有些差距,但如果是跟趙佶比,那不是甩他老遠嗎?
而且就目前趙桓真正做出來的這些事情來看,曹輔認為趙桓還算是明君。
因此,兩相比較之下,曹輔堅定的擁護趙桓。
這就是他不是趙桓的心腹的情況下,趙桓仍舊願意在這個時候,把他也一並喊過來議事的原因。
李綱聽到曹輔的指責,他眉頭緊皺,露出不解之色。
太上皇那邊態度堅決,他不把消息帶迴來,又能怎麽辦呢?
“老相公,但凡我李綱有辦法勸太上皇收迴成命,我絕不會輕易迴來。”
李綱委屈的說道:“如今太上皇聖駕已經抵達南京,距離汴梁城近在咫尺,天下人都在看著呢!若是長期滯留在南京……豈非徒惹爭議?恐怕是於穩定朝綱不利啊!”
“若是金人得知此事,也怕他們會趁機大做文章。”
說著,李綱衝著趙桓拱了拱手:“承蒙陛下信任,親封我為迎聖使,囑托我迎接太上皇聖駕迴京,我李綱自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托,不負職責所在。”
李綱這話的意思是想說,他真的是別無選擇了,這才帶迴來太上皇的意思大家商議商議。
曹輔卻是越聽越氣,怒斥道:“糊塗,糊塗啊!李綱你還不知道你錯在哪裏。”
“你可知,你把這個消息帶迴來,會讓陛下陷入兩難之地?”
“如今太上皇聖駕近在咫尺,卻滯留不前,又傳出要陛下親自去迎接才能迴來……無論陛下如何做,都會為人所詬病,你可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曹輔歎息一聲,語重心長的跟李綱解釋道:“若是陛下不去,是否會有人以不孝之罪構陷陛下?”
“陛下雖是大宋天子,可也是太上皇的兒子。”
“雖說天家無私事,但是父子綱常又是禮教森嚴,陛下不去的話,有心人一挑撥,天下百姓會如何看待陛下?”
“他們會顧念陛下是因為穩定超綱不去的嗎?他們隻會認為陛下是貪戀權勢,不顧父子之情。”
李綱聽到這話眉頭緊皺,遲疑道:“百姓明理,應當……”
“應當什麽?百姓明理,但百姓不知政務啊!”
曹輔氣的不行,打斷李綱的話,接著說道:“百姓不會知道陛下每日要處理的政務有多少,百姓也不會知道陛下離京意味著什麽。”
“百姓隻會看到一個兒子不去接自己的父親迴來!!!”
沒有什麽感同身受,不在這個位置上,誰也不會知道別人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
就好像有錢人得了抑鬱症後,受到的都是嘲諷,都覺得對方是無病呻吟。
你那麽有錢,你怎麽還抑鬱症?你裝的吧?你是博同情吧?
這就是因為眾人隻是看到了表象所存在的東西,而根本不清楚背後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
百姓們隻會看到趙桓坐在高位接受朝拜,而看不到他在深夜秉燭理政。
隻會看到趙桓掌握生殺予奪大權,而看不到他麵對金兵壓成崩潰大哭的狼狽模樣。
隻會看到他錦衣玉食,住的雕梁畫棟,卻不知道他為了給國庫省錢,一頓飯隻吃一碗麵條,吃一碗湯餅都不敢加肉的拮據心態。
看不到你的痛苦,自然也更加無法理解,沒有親自體驗過,當然也不會感同身受。
所以,當你出現過錯的時候,未必會有溫暖,但一定會有苛責。
李綱歎息一聲,沉聲說道:“陛下若是前去迎接……”
曹輔一聽這話,胡子都吹起來了。
“荒唐,李綱啊,你想得太天真了。”
曹輔痛心疾首的說道:“這天下不隻是有百姓,更是還有士子讀書人,有文武官員數以萬計。”
“若是陛下果真在這個時候,出京去迎接太上皇,他們這些人又會如何看待陛下呢?”
“他們會覺得陛下眼中隻有親情,而罔顧大宋興亡啊!!!”
“前線戰事焦灼,如今好不容易在國師主持大局的情況下,扭轉局麵,這個時候陛下若是離京,那些士子會用手中的筆罵的陛下體無完膚。”
“不論陛下如何選擇,都難以兩全。”
“讀書人與百姓的視角本就不同,他們更在意陛下是不是明君,而百姓更在意陛下是不是仁君。”
“可你要知道,仁君未必是明君,明君又豈能做仁君?”
要做明君,該下的殺手決不能手軟,必須以雷霆手段痛擊奸佞。
手握屠刀,鮮血淋漓的人,斷然不會被認可為仁慈之人。
反之同理,想要做仁君,對什麽人什麽事情都網開一麵,那麽奸佞就無法杜絕。
犯罪的成本小了,不會讓壞人感念仁慈,隻會讓壞人更加有恃無恐。
反正最後能保命,何不放手一搏呢?
曹輔看向李綱說道:“你若是不把這個消息帶迴來,陛下不知情的話或許還有的選擇。如今這般,你讓陛下如何做是好呢?”
“李綱啊!你這次真是把陛下陷入兩難之地了。”
曹輔一番話,說的李綱羞愧難當。
李綱並非愚蠢之人,他也不是看不透大局。
隻不過,他當時太上頭了,根本就沒想到這麽多。
畢竟還是年輕,李綱被趙佶和童貫的這一出雙簧給刺激的無法保持冷靜。
他想到了不妥,但沒有更加深入的想到這麽多。
這件事情上,李綱確實處理的不妥當。
他咬死不過來的話,就是他為趙桓背這個鍋。
趙佶就隻能自己主動跟趙桓提出來,若真是這樣的話,那局麵就不一樣了。
陷入兩難之地的就是趙佶。
關鍵點就在於李綱是趙桓親自封的迎聖使,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代表的就是趙桓。
“這……我……”
李綱張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