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林中偶遇
三國:炮灰劉封逆襲之路 作者:滿地是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荒山野嶺,廣袤叢林!
有夏蟬呱噪,有野鳥鳴啼,時不時的還能碰到一隻采筍的大熊貓。
一人一馬於林中穿行,行動極為不便,但仍盡可能的速行三日三夜,一刻不停。
好在劉封有係統空間,裏麵儲存了各色零食,藥品飲料,也有各式各樣的生存道具,就算在從今中待一年也死不了。
的盧馬也常能吃到鮮嫩的野草和竹筍。
帶著一匹大馬,也不能總在林中穿行啊,他想找條路走下去,可又怕碰到楊懷部隊。
索性找個安靜的地方,化個妝。
拿出道具胡子,化了個中年妝,換了身道袍,藏了倚天寶劍,再弄點高檔染發劑,把白馬弄得如奶牛一般,黑一塊白一塊,弄的的盧很不自在。
不過這身份的問題解決了。
這年頭,常有登山遠遊,尋仙訪聖的道士,劉封這身裝束在哪遇到都不奇怪。
又往前走了幾日,偶然遇到一座小廟觀,旁邊開墾出一片農田,有個老道士正在給禾苗澆水。
劉封知道,應該離大路城鎮不遠了。
他上前稽首作揖:“無量天師,師尊見禮了,敢問這是何處?”
老道士也迴身行了一禮:“原是天師道道友,道友不在漢中傳道,怎來此地?”
劉封悠悠的歎了一口氣:“漢中生亂,為避禍端,故而尋訪名山望尋一拜仙之處,不想來到益州,怕此地軍爺懷恨我們天師道,便不敢走大路也!”
“理解。”
老道士一邊澆水,一邊說道:“我原本師從太平道,想求個長生,怎曾想卻成了禍亂大漢的一員。其實,作亂的是那些打著求道旗號行禽獸之事的軍爺,受苦的卻是我們這些真想踏踏實實求道的老實人,唉!”
老道士搖搖頭,滿臉的苦色。
劉封點點頭:“是啊,時逢亂世,連我們這些修道之人都找不到一個安居之地,那窮苦百姓又何以為家?仙長還未告訴我,路該怎麽走。”
老道士放下水瓢,輕捶了兩下老腰:“從這裏,往西走四裏地,便能見到大路了,大路往南走不遠有一路口,路口西南走乃去往成都,往正西方走可去綿竹,往東至乃至廣漢郡。”
“多謝仙長!”
劉封看看天,見天色已晚,有心在此留宿一晚。
便說道:“仙長,貧道可否在此留宿一晚?”
那道長點點頭:“我正孤獨無伴,你說能在此留宿,貧道再高興不過。你跟我來。”
當即給劉封倒出了一間房,又做了些豆飯,從地下挖出個壇子,取出一些鹹菜。
飯間閑聊,一問才得知,這間房原本是他徒弟的房間,後來山匪橫行,官兵清剿不利,徒弟出門上山采藥被山匪殺了,屍首被帶到山寨,洗淨扔到大鍋裏煮了吃了。
死時才十六歲。
饑荒年代,窮人餓到極處恨不得易子相食,更別提別人家的孩子了。
想起曾經的徒弟,老道士掩麵痛哭,淚水止也止不住。
劉封問道:“劉璋轄地,不是民豐富足,百姓安居,夜不閉戶嗎?”
“哎……”
老人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苦笑搖頭:“你說的那是成都,劉璋的眼皮子底下,可這益州卻不隻一個成都啊。”
“哦,願聞詳細。”
“劉璋看似仁厚慈善,實則軟弱無能,賞罰不均,忠奸不辨。心情好的時候啊,你犯了天大的罪他都能原諒,成就了他的仁慈之名,卻毫不顧忌那些受了委屈的人啊!”
劉封點點頭:“賞罰不均,最寒人心。”
“他治益州,看似益州平安富足,然而動亂四起。先有沈彌、婁發、甘寧等人入匪為賊,後有杜濩、樸胡、袁約等人反叛起事。他用外地來的東州兵鎮壓,卻任由東州兵欺淩百姓,搶奪財物,欺男霸女,他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懲戒東州兵之暴行。這仁慈寬厚,乃是對施暴者的仁愛寬厚,卻對受害者殘酷無情啊!”
老道士說得哀怨不已,老淚縱橫。
劉封心中暗暗感慨:“自古仁道,當建立在法治健全,執法嚴格的基礎上,爛好人般推行的仁道比秦之嚴苛酷法危害更甚。”
“也難怪有人對劉璋忠貞不二,有人卻對其陽奉陰違!”
……
劉封在老道士的小廟觀裏住了三天,幫這老人種種地,幹幹農活,也不知道這老人有一天知道了,幫他幹農活的是名震天下的大公子劉封,他又會是怎樣一個心情。
劉封約莫時間差不多了,給老道長留下了一錠大銀,便告辭老人要往西南而去。
是的!
他沒有想法子去迴漢中,而是繼續南行往劉璋的大本營成都而去。
一路上經常遇見官兵,有時也能遇見追查劉封的楊懷部,但就算和劉封麵對麵也沒人認得出他來。
在這個時代人的認知中,假胡須這種東西他們聞所未聞,自然不相信這胡子下麵是一張無比年輕的臉。
另外,大多數楊懷部隊都去了北方。
在他們看來,劉封跑出來了,最有可能的就是暗中迴漢中,誰能想到劉封非但不往漢中去,還默默的目的地定位換了!
劉封在大道上又走了幾日,碰到了一波人馬。
這波人馬有二三十人,都是益州官兵製服,中間拉一囚車,囚車上坐著一個矮小醜陋的中年人。
他披頭散發,形容枯槁,唉聲歎氣,狼狽異常。
照理說,這就應該是個土匪什麽的,被官軍抓了。
可仔細一看竟然穿著蜀錦長袍。
土匪可不會穿著這種東西。
便湊過去和押送官兵閑聊。
這押送官兵沒那麽高的覺悟,覺得有些事說了也沒啥。
“哦,這車上坐的乃是一賣主求榮之輩,乃前益州別駕張鬆也!”
“張鬆?”
劉封立刻想起了向劉備獻圖的張鬆張永年。
他的確做過賣主求榮的事!
權且說他“賣主求榮”。
就是認為劉璋守不住益州,然後把益州之圖獻給了劉備。
後被其兄張肅告發,至其三族被夷,身首異處。
所以,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罵這個張鬆賣主求榮,但偏偏你蜀漢的人不能!
因為說張鬆雖叛主,卻隻叛了劉璋,自其認劉備為主之後,直至到死都沒有一點對不起劉備。
有夏蟬呱噪,有野鳥鳴啼,時不時的還能碰到一隻采筍的大熊貓。
一人一馬於林中穿行,行動極為不便,但仍盡可能的速行三日三夜,一刻不停。
好在劉封有係統空間,裏麵儲存了各色零食,藥品飲料,也有各式各樣的生存道具,就算在從今中待一年也死不了。
的盧馬也常能吃到鮮嫩的野草和竹筍。
帶著一匹大馬,也不能總在林中穿行啊,他想找條路走下去,可又怕碰到楊懷部隊。
索性找個安靜的地方,化個妝。
拿出道具胡子,化了個中年妝,換了身道袍,藏了倚天寶劍,再弄點高檔染發劑,把白馬弄得如奶牛一般,黑一塊白一塊,弄的的盧很不自在。
不過這身份的問題解決了。
這年頭,常有登山遠遊,尋仙訪聖的道士,劉封這身裝束在哪遇到都不奇怪。
又往前走了幾日,偶然遇到一座小廟觀,旁邊開墾出一片農田,有個老道士正在給禾苗澆水。
劉封知道,應該離大路城鎮不遠了。
他上前稽首作揖:“無量天師,師尊見禮了,敢問這是何處?”
老道士也迴身行了一禮:“原是天師道道友,道友不在漢中傳道,怎來此地?”
劉封悠悠的歎了一口氣:“漢中生亂,為避禍端,故而尋訪名山望尋一拜仙之處,不想來到益州,怕此地軍爺懷恨我們天師道,便不敢走大路也!”
“理解。”
老道士一邊澆水,一邊說道:“我原本師從太平道,想求個長生,怎曾想卻成了禍亂大漢的一員。其實,作亂的是那些打著求道旗號行禽獸之事的軍爺,受苦的卻是我們這些真想踏踏實實求道的老實人,唉!”
老道士搖搖頭,滿臉的苦色。
劉封點點頭:“是啊,時逢亂世,連我們這些修道之人都找不到一個安居之地,那窮苦百姓又何以為家?仙長還未告訴我,路該怎麽走。”
老道士放下水瓢,輕捶了兩下老腰:“從這裏,往西走四裏地,便能見到大路了,大路往南走不遠有一路口,路口西南走乃去往成都,往正西方走可去綿竹,往東至乃至廣漢郡。”
“多謝仙長!”
劉封看看天,見天色已晚,有心在此留宿一晚。
便說道:“仙長,貧道可否在此留宿一晚?”
那道長點點頭:“我正孤獨無伴,你說能在此留宿,貧道再高興不過。你跟我來。”
當即給劉封倒出了一間房,又做了些豆飯,從地下挖出個壇子,取出一些鹹菜。
飯間閑聊,一問才得知,這間房原本是他徒弟的房間,後來山匪橫行,官兵清剿不利,徒弟出門上山采藥被山匪殺了,屍首被帶到山寨,洗淨扔到大鍋裏煮了吃了。
死時才十六歲。
饑荒年代,窮人餓到極處恨不得易子相食,更別提別人家的孩子了。
想起曾經的徒弟,老道士掩麵痛哭,淚水止也止不住。
劉封問道:“劉璋轄地,不是民豐富足,百姓安居,夜不閉戶嗎?”
“哎……”
老人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苦笑搖頭:“你說的那是成都,劉璋的眼皮子底下,可這益州卻不隻一個成都啊。”
“哦,願聞詳細。”
“劉璋看似仁厚慈善,實則軟弱無能,賞罰不均,忠奸不辨。心情好的時候啊,你犯了天大的罪他都能原諒,成就了他的仁慈之名,卻毫不顧忌那些受了委屈的人啊!”
劉封點點頭:“賞罰不均,最寒人心。”
“他治益州,看似益州平安富足,然而動亂四起。先有沈彌、婁發、甘寧等人入匪為賊,後有杜濩、樸胡、袁約等人反叛起事。他用外地來的東州兵鎮壓,卻任由東州兵欺淩百姓,搶奪財物,欺男霸女,他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懲戒東州兵之暴行。這仁慈寬厚,乃是對施暴者的仁愛寬厚,卻對受害者殘酷無情啊!”
老道士說得哀怨不已,老淚縱橫。
劉封心中暗暗感慨:“自古仁道,當建立在法治健全,執法嚴格的基礎上,爛好人般推行的仁道比秦之嚴苛酷法危害更甚。”
“也難怪有人對劉璋忠貞不二,有人卻對其陽奉陰違!”
……
劉封在老道士的小廟觀裏住了三天,幫這老人種種地,幹幹農活,也不知道這老人有一天知道了,幫他幹農活的是名震天下的大公子劉封,他又會是怎樣一個心情。
劉封約莫時間差不多了,給老道長留下了一錠大銀,便告辭老人要往西南而去。
是的!
他沒有想法子去迴漢中,而是繼續南行往劉璋的大本營成都而去。
一路上經常遇見官兵,有時也能遇見追查劉封的楊懷部,但就算和劉封麵對麵也沒人認得出他來。
在這個時代人的認知中,假胡須這種東西他們聞所未聞,自然不相信這胡子下麵是一張無比年輕的臉。
另外,大多數楊懷部隊都去了北方。
在他們看來,劉封跑出來了,最有可能的就是暗中迴漢中,誰能想到劉封非但不往漢中去,還默默的目的地定位換了!
劉封在大道上又走了幾日,碰到了一波人馬。
這波人馬有二三十人,都是益州官兵製服,中間拉一囚車,囚車上坐著一個矮小醜陋的中年人。
他披頭散發,形容枯槁,唉聲歎氣,狼狽異常。
照理說,這就應該是個土匪什麽的,被官軍抓了。
可仔細一看竟然穿著蜀錦長袍。
土匪可不會穿著這種東西。
便湊過去和押送官兵閑聊。
這押送官兵沒那麽高的覺悟,覺得有些事說了也沒啥。
“哦,這車上坐的乃是一賣主求榮之輩,乃前益州別駕張鬆也!”
“張鬆?”
劉封立刻想起了向劉備獻圖的張鬆張永年。
他的確做過賣主求榮的事!
權且說他“賣主求榮”。
就是認為劉璋守不住益州,然後把益州之圖獻給了劉備。
後被其兄張肅告發,至其三族被夷,身首異處。
所以,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罵這個張鬆賣主求榮,但偏偏你蜀漢的人不能!
因為說張鬆雖叛主,卻隻叛了劉璋,自其認劉備為主之後,直至到死都沒有一點對不起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