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慶帝似早有預料,隻作不知。
直到崔家和陶家嫁娶的時候,呂朔突然上書,言崔陸身為太常寺少卿,卻有悖於律令,應將崔源之子崔陸革職,如此,崔陸就不算作朝廷官員。
崔家倉促之間,哪裏有應對之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崔家失去一個太常少卿的官職。要知道太常少卿可是正四品官職,雖隻是管理禮樂祭祀,但也十分重要。
自此,這場寒門世家之間最濃墨重彩的一戰也拉開了序幕。
而政治戰爭雖不見硝煙,卻遠比所想像的還要殘忍,黨爭之下,哪裏能獨善其身。
無論是世家還是寒門都付出了不少代價,六部尚書多出自世家,盡可羅織罪名,禦史中丞皆來自寒門,互相聯合攻殲。
這一年裏,光是落獄,發配的人就有數十位朝廷官員。
在這樣處處都是危機的時局裏,謝舒所在的國史館,是唯一可以暫避風浪的地方。
謝舒和虞楚息踏遍了京城的各地風光名勝,近郊也一一遊覽過了。
虞楚息還要忙著發展京城的商行,雖說虞家在江南舉足輕重,但如今虞家畢竟已交給二叔打理,虞楚息便不欲多管,將這些年所積攢的大部分錢財都運往了京城。
如此一來,有錢財作支撐,加上他收納的人才也不少,很快,京城的產業蒸蒸日上。
閑暇時,虞楚息陪著謝舒一起記錄地理誌這本書,一年的光陰消磨過去,這一日,謝舒打開一張信紙看了一會兒,握住郎君的手沉聲道:「郎君,京都地理誌該編纂完成了。」
謝舒這段時間裏自然不是真的就不關心局勢了,他一直靜靜地等待著時機。
如今呂朔的權力在慶帝的栽培下,日益增長,暫時能夠壓過世家,可是畢竟是底蘊不深,一旦事情有變,便無能為力。
謝舒也是看到近日軍情,躂坦軍犯邊關,便知道朝中局勢要大為一變了。
隻因為如今鎮守邊關之人乃是世家之人,名為王振,此人在帶兵打仗上也很有些天賦,畢竟要想培養出一員大將,若是不能讀書寫字,也是極難的。這王振本就有家學淵源,又在軍中歷練了數年,立下的戰功不少。
聽聞躂坦入境,慶帝必然要安撫世家。
果然過幾日就傳出紫微令呂朔被彈劾,慶帝將他貶職,令他閉門思過的消息。
眼看時機已至,謝舒知道自己不能再耽擱下去了。
謝舒此話一出,虞楚息立刻明白過來,他輕輕一笑道:「恩,你盡管去做便是。」
*
過幾日,翰林院《京都地理誌》一書落成,奏報上去,慶帝翻閱之後,大為滿意,詢問眾人該如何封賞。
朝中大臣頓時心思活絡開了,誰不知道翰林院是最清貴的地方,慶帝又有意扶持,從翰林院出來的都升遷極快。
一般來說,翰林院當了幾年編修,又有一些功績的話,給的官職都不低,而此次慶帝明顯是想要提拔謝舒、孔修、高義幾人。
這三人中尤以謝舒最惹人注目,雖說自從謝舒進了翰林院後,便潛心著書,一直以來,規規矩矩,又不參與黨爭,找不到任何錯處。
可他到底是寒門,世家怎麽可能放任他下去?
至於孔修之前和盧家結親不成,之後見勢不對,孔修的婚事便無限蹉跎,被孔修之母好一頓抱怨,傳出去之後,盧家也十分惱怒。這沒能結親,反倒結仇的事情讓這位曾經聞名京城的才子一再成為笑談,所以當下也無人想為他美言。
高義則平平無奇,更沒什麽根底。
因此慶帝此話一出,底下的朝中大臣三三兩兩說了些閑散的職位,便不再開口。
這當然不能讓慶帝滿意,此刻慶帝壓住心頭的隱怒,先退朝再說。
如今邊境之事至關重要,他不得不避讓一步。
可慶帝已嚐到權力在握,說一不二的好處,又怎麽能忘記那滋味?
而慶帝深有體會的一點便是,他手中能用的人還是不多。
呂朔機敏有加,善會揣摩人心權術,他身邊缺一不可,也隻能留在朝中,而有能力的人少之又少,即便上任,也很快會被世家打壓。
比如謝舒,之前謝舒給慶帝留下了種種印象,都十分不錯,眼下又著成《京都地理誌》,這本該是一項功績,加上上次會麵,慶帝都應論功行賞,可卻有諸多難題橫著。
慶帝不禁將此書重重拍落桌上,即便他真的一力提拔謝舒,引得世家不快不說,之後謝舒也未必能夠坐穩那個位置,但如果就這樣順從世家的意思,那麽以後還有何人能用?
這時旁邊的劉公公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將那書輕輕托起,拂了拂書麵道:「陛下,這上麵的地理山河圖何其精美,不止有大慶京都,連附近的運河都分毫畢現,看來作畫的人對大慶實在是知之甚詳。」
慶帝本不在意地點點頭,這時忽然想起什麽,他還記得幾年前,有件事十分困擾他,那便是黃河決堤的事情,當時還是一介秀才的謝舒卻給了他滿意的答案,如今又到了每年一度的夏季,前些日子,便有底下的人奏報上來了。
而黃河提督是一個五品正缺,若是在京中,決計輪不到謝舒,畢竟謝舒資歷尚淺,連升兩品,已是極快了。
可是這個職位,世家絕不會相阻。
慶帝眼中精光一閃,大笑著對劉公公道:「傳話下去,就命謝舒為正五品黃河提督,即日赴任,若是真能夠有所成就,朕大大有賞。」
直到崔家和陶家嫁娶的時候,呂朔突然上書,言崔陸身為太常寺少卿,卻有悖於律令,應將崔源之子崔陸革職,如此,崔陸就不算作朝廷官員。
崔家倉促之間,哪裏有應對之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崔家失去一個太常少卿的官職。要知道太常少卿可是正四品官職,雖隻是管理禮樂祭祀,但也十分重要。
自此,這場寒門世家之間最濃墨重彩的一戰也拉開了序幕。
而政治戰爭雖不見硝煙,卻遠比所想像的還要殘忍,黨爭之下,哪裏能獨善其身。
無論是世家還是寒門都付出了不少代價,六部尚書多出自世家,盡可羅織罪名,禦史中丞皆來自寒門,互相聯合攻殲。
這一年裏,光是落獄,發配的人就有數十位朝廷官員。
在這樣處處都是危機的時局裏,謝舒所在的國史館,是唯一可以暫避風浪的地方。
謝舒和虞楚息踏遍了京城的各地風光名勝,近郊也一一遊覽過了。
虞楚息還要忙著發展京城的商行,雖說虞家在江南舉足輕重,但如今虞家畢竟已交給二叔打理,虞楚息便不欲多管,將這些年所積攢的大部分錢財都運往了京城。
如此一來,有錢財作支撐,加上他收納的人才也不少,很快,京城的產業蒸蒸日上。
閑暇時,虞楚息陪著謝舒一起記錄地理誌這本書,一年的光陰消磨過去,這一日,謝舒打開一張信紙看了一會兒,握住郎君的手沉聲道:「郎君,京都地理誌該編纂完成了。」
謝舒這段時間裏自然不是真的就不關心局勢了,他一直靜靜地等待著時機。
如今呂朔的權力在慶帝的栽培下,日益增長,暫時能夠壓過世家,可是畢竟是底蘊不深,一旦事情有變,便無能為力。
謝舒也是看到近日軍情,躂坦軍犯邊關,便知道朝中局勢要大為一變了。
隻因為如今鎮守邊關之人乃是世家之人,名為王振,此人在帶兵打仗上也很有些天賦,畢竟要想培養出一員大將,若是不能讀書寫字,也是極難的。這王振本就有家學淵源,又在軍中歷練了數年,立下的戰功不少。
聽聞躂坦入境,慶帝必然要安撫世家。
果然過幾日就傳出紫微令呂朔被彈劾,慶帝將他貶職,令他閉門思過的消息。
眼看時機已至,謝舒知道自己不能再耽擱下去了。
謝舒此話一出,虞楚息立刻明白過來,他輕輕一笑道:「恩,你盡管去做便是。」
*
過幾日,翰林院《京都地理誌》一書落成,奏報上去,慶帝翻閱之後,大為滿意,詢問眾人該如何封賞。
朝中大臣頓時心思活絡開了,誰不知道翰林院是最清貴的地方,慶帝又有意扶持,從翰林院出來的都升遷極快。
一般來說,翰林院當了幾年編修,又有一些功績的話,給的官職都不低,而此次慶帝明顯是想要提拔謝舒、孔修、高義幾人。
這三人中尤以謝舒最惹人注目,雖說自從謝舒進了翰林院後,便潛心著書,一直以來,規規矩矩,又不參與黨爭,找不到任何錯處。
可他到底是寒門,世家怎麽可能放任他下去?
至於孔修之前和盧家結親不成,之後見勢不對,孔修的婚事便無限蹉跎,被孔修之母好一頓抱怨,傳出去之後,盧家也十分惱怒。這沒能結親,反倒結仇的事情讓這位曾經聞名京城的才子一再成為笑談,所以當下也無人想為他美言。
高義則平平無奇,更沒什麽根底。
因此慶帝此話一出,底下的朝中大臣三三兩兩說了些閑散的職位,便不再開口。
這當然不能讓慶帝滿意,此刻慶帝壓住心頭的隱怒,先退朝再說。
如今邊境之事至關重要,他不得不避讓一步。
可慶帝已嚐到權力在握,說一不二的好處,又怎麽能忘記那滋味?
而慶帝深有體會的一點便是,他手中能用的人還是不多。
呂朔機敏有加,善會揣摩人心權術,他身邊缺一不可,也隻能留在朝中,而有能力的人少之又少,即便上任,也很快會被世家打壓。
比如謝舒,之前謝舒給慶帝留下了種種印象,都十分不錯,眼下又著成《京都地理誌》,這本該是一項功績,加上上次會麵,慶帝都應論功行賞,可卻有諸多難題橫著。
慶帝不禁將此書重重拍落桌上,即便他真的一力提拔謝舒,引得世家不快不說,之後謝舒也未必能夠坐穩那個位置,但如果就這樣順從世家的意思,那麽以後還有何人能用?
這時旁邊的劉公公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將那書輕輕托起,拂了拂書麵道:「陛下,這上麵的地理山河圖何其精美,不止有大慶京都,連附近的運河都分毫畢現,看來作畫的人對大慶實在是知之甚詳。」
慶帝本不在意地點點頭,這時忽然想起什麽,他還記得幾年前,有件事十分困擾他,那便是黃河決堤的事情,當時還是一介秀才的謝舒卻給了他滿意的答案,如今又到了每年一度的夏季,前些日子,便有底下的人奏報上來了。
而黃河提督是一個五品正缺,若是在京中,決計輪不到謝舒,畢竟謝舒資歷尚淺,連升兩品,已是極快了。
可是這個職位,世家絕不會相阻。
慶帝眼中精光一閃,大笑著對劉公公道:「傳話下去,就命謝舒為正五品黃河提督,即日赴任,若是真能夠有所成就,朕大大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