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早就等候著的洗墨一眼就在一片如雪的麻衣中看到謝舒,忙跑到謝舒跟前,緊張地接過主子手中的「文具箱」。
謝舒倒放鬆了一些,無論結果是什麽,他此刻多想也無用。
謝舒快步走出人群,沒有等任何人,他答應過郎君,考完便給郎君迴信。
以他和郎君的距離,一封信往往要隔十多日才能收到,有時中途再耽擱幾天,那就不知時日了。
謝舒隻好每日都寫上一封,這樣,郎君就可以天天都能看到他的信了。
作者有話要說:
1出自《論學繩尺》
第087章
江南煙雨濛濛, 聽雨閣樓頂的天階一片冰涼,一個人影佇立在這清冷的晚秋裏。
即便是暮色裏,仍然依稀可見他昳麗出塵的容顏, 他如皎月清輝的臂膀輕攏在欄杆上, 好像感覺不到絲毫的寒意。
當風荷走來, 看到這一幕也不禁恍惚迴憶起那時冬去春來, 每日郎君和謝相公在這裏對月手談, 這樣的場景歷歷在目,但已不知是今夕何夕了。
風荷在心頭嘆息一聲,從前絕不會見郎君這般如此寂寥的樣子......
好在謝相公知道時時惦念著郎君, 又極用心,也不枉......不枉郎君費了那樣一番功夫準備去......
想到此,風荷不禁抿嘴一笑道:「郎君,快看看這是什麽?」
聽到風荷的聲音, 虞楚息從神思中驚醒, 繼而轉過頭來, 接著,他的目光很快落在風荷手中的信件上, 這一刻, 鳳眼明艷生輝, 似流光溢彩。
「見字如晤, 展信佳......\"
*
會試一結束, 文人舉子如同解禁一般。
離放榜之日還要半個月,這半個月裏,不少人相約著踏訪京城郊外的名勝古蹟, 或是出入瓦舍酒肆尋歡作樂, 也有的忙著拜見達官貴人, 紛紛展開繁忙的人事活動。
雖說這場考試的成績決定了絕大部分人的去留,但隻要還沒有離開京城,就意味著還有無限的可能性。畢竟除了會試這條路以外,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不過也有一些有心人發現,今年的科舉之試尤為隆重,許多世家公子都競相參與,和往年大不相同。
也就說,今年的會試名單能夠躋身而上的寒門子弟極有可能寥寥無幾,別說高中會元了,一甲二甲的又有幾人呢?
此時貢院裏正進行著緊張的閱卷工作,這次出題者是翰林院,那麽閱卷人自然也都來自翰林院的學士。他們從初秋以來便閉關進行出題的準備,直到閱卷完成方才能夠出來。
翰林院作為整個的大慶的人才儲備之地,近幾年來,隻有科舉中前列者方可得入,雖然他們對實際的政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平日也沒有需要負擔的忙碌的職務,但翰林學士的文學素養卻是無可挑剔的。
禮部尚書朱涵在廊下慢慢踱步,不免有些心神不寧。
自從那日陛下召見他之後,朱涵便一直思考該如何辦成這場差事。
作弊自然是行不通的,所有的試卷在收卷之後便已經糊名,批閱試卷的翰林學士又不歸他禮部管轄,何況,他們幾乎個個都有真才實學,在這些人麵前瞞天過海,是不可能的。
不過朱涵倒也想到了一個主意,他知道此次會試的名單,寒門子弟的數量必然是不大好看的,但數量不可更改,名次卻可以。
若是會試第一名的解元是寒門子弟,也可令陛下舒心許多了。
隻是此事何其之難,歷屆的會元很少出自寒門,畢竟會試可不比殿試,全看一人文章才學如何。
然而天下士子千千萬萬,京城獨占八分,世家官宦子弟如同過江之鯽,又有哪個寒門之流能夠力壓讀書簪纓之族,讓眾人心服口服呢?
幾日過去,批閱試卷的進展也加快了不少。
此次擔任科考出題和閱卷人的翰林院學士都有些資歷,像是王靜等近年才入翰林院的新人當然不在其列。
在專注沉靜的氛圍中,整個屋子裏,隻能聽得到翻動紙張和筆墨硯台碰撞的響聲,就在這時,忽然聽到一聲讚嘆響起,不禁惹人注目。
眾人望過去,看到是羅青的時候,更覺驚奇。
原來這位負責點評試論的學士羅青乃是泰安一年的狀元,素來頗有才名,雖然比不上呂朔這樣天縱奇才,但在一併文人之間也是聲名不小。
他在試論上,眼光向來毒辣,極少有讓他耳目一新的文章,更遑論發出「璧坐璣馳,沉博絕麗」這樣的感嘆。
實在讓人想像不出,這到底是怎樣的文章。
幾位考官紛紛湊過去來看,也讚嘆有加,這篇文章果真義理充沛,全篇無一絲贅言。
開篇直言「向使文帝無此仁,則為欲而不為道,為偽而不為得.......」,這是從反麵的角度,從假如文帝無此仁來說文帝的道德仁義,讓人實在是眼前一亮。
一位考官愛不釋手又讀了幾遍之後,不禁笑道:「此子若是其他並無錯處,必能在前列了,隻是不知是哪位高才,在座的各位可要猜上一猜?」
這是每次漫長的科考中,多日苦悶的閉關生活唯一的樂趣了。
雖然翰林院學士們大多都過著悠閑的歲月,平日裏要麽研討詩文,要麽編纂書籍,但他們也並非對朝野上下的消息一無所知。
每年匯聚京城的試子有很多人會提前趕過來,想方設法地拜見他們,當然不是為了打聽今年科舉的題目,而是為了求得他們的青睞。
謝舒倒放鬆了一些,無論結果是什麽,他此刻多想也無用。
謝舒快步走出人群,沒有等任何人,他答應過郎君,考完便給郎君迴信。
以他和郎君的距離,一封信往往要隔十多日才能收到,有時中途再耽擱幾天,那就不知時日了。
謝舒隻好每日都寫上一封,這樣,郎君就可以天天都能看到他的信了。
作者有話要說:
1出自《論學繩尺》
第087章
江南煙雨濛濛, 聽雨閣樓頂的天階一片冰涼,一個人影佇立在這清冷的晚秋裏。
即便是暮色裏,仍然依稀可見他昳麗出塵的容顏, 他如皎月清輝的臂膀輕攏在欄杆上, 好像感覺不到絲毫的寒意。
當風荷走來, 看到這一幕也不禁恍惚迴憶起那時冬去春來, 每日郎君和謝相公在這裏對月手談, 這樣的場景歷歷在目,但已不知是今夕何夕了。
風荷在心頭嘆息一聲,從前絕不會見郎君這般如此寂寥的樣子......
好在謝相公知道時時惦念著郎君, 又極用心,也不枉......不枉郎君費了那樣一番功夫準備去......
想到此,風荷不禁抿嘴一笑道:「郎君,快看看這是什麽?」
聽到風荷的聲音, 虞楚息從神思中驚醒, 繼而轉過頭來, 接著,他的目光很快落在風荷手中的信件上, 這一刻, 鳳眼明艷生輝, 似流光溢彩。
「見字如晤, 展信佳......\"
*
會試一結束, 文人舉子如同解禁一般。
離放榜之日還要半個月,這半個月裏,不少人相約著踏訪京城郊外的名勝古蹟, 或是出入瓦舍酒肆尋歡作樂, 也有的忙著拜見達官貴人, 紛紛展開繁忙的人事活動。
雖說這場考試的成績決定了絕大部分人的去留,但隻要還沒有離開京城,就意味著還有無限的可能性。畢竟除了會試這條路以外,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不過也有一些有心人發現,今年的科舉之試尤為隆重,許多世家公子都競相參與,和往年大不相同。
也就說,今年的會試名單能夠躋身而上的寒門子弟極有可能寥寥無幾,別說高中會元了,一甲二甲的又有幾人呢?
此時貢院裏正進行著緊張的閱卷工作,這次出題者是翰林院,那麽閱卷人自然也都來自翰林院的學士。他們從初秋以來便閉關進行出題的準備,直到閱卷完成方才能夠出來。
翰林院作為整個的大慶的人才儲備之地,近幾年來,隻有科舉中前列者方可得入,雖然他們對實際的政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平日也沒有需要負擔的忙碌的職務,但翰林學士的文學素養卻是無可挑剔的。
禮部尚書朱涵在廊下慢慢踱步,不免有些心神不寧。
自從那日陛下召見他之後,朱涵便一直思考該如何辦成這場差事。
作弊自然是行不通的,所有的試卷在收卷之後便已經糊名,批閱試卷的翰林學士又不歸他禮部管轄,何況,他們幾乎個個都有真才實學,在這些人麵前瞞天過海,是不可能的。
不過朱涵倒也想到了一個主意,他知道此次會試的名單,寒門子弟的數量必然是不大好看的,但數量不可更改,名次卻可以。
若是會試第一名的解元是寒門子弟,也可令陛下舒心許多了。
隻是此事何其之難,歷屆的會元很少出自寒門,畢竟會試可不比殿試,全看一人文章才學如何。
然而天下士子千千萬萬,京城獨占八分,世家官宦子弟如同過江之鯽,又有哪個寒門之流能夠力壓讀書簪纓之族,讓眾人心服口服呢?
幾日過去,批閱試卷的進展也加快了不少。
此次擔任科考出題和閱卷人的翰林院學士都有些資歷,像是王靜等近年才入翰林院的新人當然不在其列。
在專注沉靜的氛圍中,整個屋子裏,隻能聽得到翻動紙張和筆墨硯台碰撞的響聲,就在這時,忽然聽到一聲讚嘆響起,不禁惹人注目。
眾人望過去,看到是羅青的時候,更覺驚奇。
原來這位負責點評試論的學士羅青乃是泰安一年的狀元,素來頗有才名,雖然比不上呂朔這樣天縱奇才,但在一併文人之間也是聲名不小。
他在試論上,眼光向來毒辣,極少有讓他耳目一新的文章,更遑論發出「璧坐璣馳,沉博絕麗」這樣的感嘆。
實在讓人想像不出,這到底是怎樣的文章。
幾位考官紛紛湊過去來看,也讚嘆有加,這篇文章果真義理充沛,全篇無一絲贅言。
開篇直言「向使文帝無此仁,則為欲而不為道,為偽而不為得.......」,這是從反麵的角度,從假如文帝無此仁來說文帝的道德仁義,讓人實在是眼前一亮。
一位考官愛不釋手又讀了幾遍之後,不禁笑道:「此子若是其他並無錯處,必能在前列了,隻是不知是哪位高才,在座的各位可要猜上一猜?」
這是每次漫長的科考中,多日苦悶的閉關生活唯一的樂趣了。
雖然翰林院學士們大多都過著悠閑的歲月,平日裏要麽研討詩文,要麽編纂書籍,但他們也並非對朝野上下的消息一無所知。
每年匯聚京城的試子有很多人會提前趕過來,想方設法地拜見他們,當然不是為了打聽今年科舉的題目,而是為了求得他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