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開講學了,為何不搞大一點?
不僅要廣泛的向百姓廣泛宣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觀念,還要通過這次講學向老百姓傳授謀生手段,生存法則。
格局也要打開。
講學不應該局限於澄清誤會,而且要在百姓心中種下一顆“求實問知”的種子。
“求實”就是求真務實的態度,“求知”就是求學好問。
一個是為人處世原則,一個謀生晉升之法,無中生有的事少關注點,專注於自身,告別愚昧無知,不斷謀求人生新突破。
“如何才能更加豐富?”
程十鳶隻覺得自己就猶如井底之蛙,如何都跳不出後宅這一畝三分地。
祁素細細向她講解,“你可知老百姓為何說傳播這些子虛烏有的東西?”
“閑的沒事?”程十鳶試探性的說道。
“古代娛樂方式單一,閑得無聊就會聚堆開始討論一些新奇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語,一些不實的言論便廣泛廣泛傳播開來。”
“另一方麵,是由人性的弱點決定的。有些人心胸狹隘,見不得她人好,受嫉妒心驅使會惡意醜化她人,以達到心理平衡,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祁素細細道來,說話時語調不疾不徐,觀點一針見血,極富感染力,讓人忍不住頻頻點頭,附和她的想法。
“那當如何?”程十鳶感覺思路被打開。
“如果是前者,給她工作,讓她忙起來,讓她沒有閑心去談論這些道聽途說的東西。”
“如果是後者,那是思想道德有問題,需要進行教化。”
“教化?”程十鳶眼中劃過一絲光芒。
“對,就是教化。”祁素鏗鏘有力道。
“老百姓大部分都沒識字,學過習,外商係統的接受過教導,所有的東西都來自於長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摸索,有些人連基本的是非對錯觀都沒有形成,整日渾渾噩噩,隨波逐流,這就導致他們聽風是風,聽雨是雨,毫無主見。”
“通過正確的教化,讓她們明事理,辨是非,知榮辱。慢慢的他們就知道什麽東西該做,什麽東西不該做。”
“好。”堂外隨即傳來一聲叫好聲,隨即是往屋內走的腳步聲。
來人穿著一襲緋色刻絲騰雲祥紋官袍,腰間一板一眼的束著一條靛青色水紋寬邊錦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麵目清秀俊朗,眉毛微蹙,整個人極具書卷味。
“你是。”男子見祁素的模樣一愣,久遠的記憶開始翻滾。
“見過衛大哥。”隻是一個照眼,祁素便認出來人的身份。
這是一個老熟人,長平縣滿庭芳的院子就是他租借出來的,村裏的圖書也是由他一手提供的。
經過多年磨煉,男子早已褪去青澀靦腆模樣,久居高位,雖長著劍眉星目、年輕好欺的模樣,渾身卻不怒而自威,讓人不禁雙腿發軟。
衛九思唇邊綻放出一個燦爛笑容,恍然間兩人又似迴到了四年前。
“原來是你,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小女子在此恭賀衛大人得償所願。”
舊人重逢,祁素如清泉般清澈見底的眸子劃過一絲懷念,她彎了腰,手腳輕快的向他行了個禮。
程十鳶一臉訝然的看著倆人熟稔模樣,用絲帕輕捂著嘴笑道,“好呀,原來你們早就認識了。”
衛九思親昵的牽著她的手,走到主位上坐下,解釋起兩人之間的故事。
“我說怎麽初見妹妹就覺得好似在哪見過,原來你就是那個人小鬼大的小女孩,真是緣分。”
程十鳶早就從丈夫口中聽聞過早年的事情,對年僅六歲就闖商場的女孩印象極深,今日兩人一碰麵,理清各自的身份,愈發心生親近之意。
祁素有些不好意思,“年輕不懂事,幹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哪裏哪裏,佩服妹妹還來不及呢。”
程十鳶目光柔柔的看向她,透過她仿佛看見了年僅六歲的祁素像模像樣談生意的模樣,心中愈發佩服。
三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祁素這才知道衛九思將書院租賃出去後,一路往西北而去,曆經兩月到達國都,過三關斬五將,一舉奪魁,成為最年輕的狀元。
聖上有心栽培,可朝中結幫分派,排除異己。為保全人才,他佯裝不喜,將其貶到東南蠻荒之地擔任知縣。
他深知聖上良苦用心,一日不敢懈怠,勤耕不輟,專心治下,將荒涼之地經營成富庶之處。
不到兩年便被提拔為文安市知府,燒了三把火,經營了一年多,讓此處的老百姓安居樂業。
當然,衛九思沒有將與程十鳶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說出來,祁素卻自動代入其中。
估計是在南方經營那兩年裏,兩人相知相識,最終情定終生。
說完了故事,衛九思又想起祁素關於“教化”的言論,他嘖嘖稱奇。
“祁小姐真是一針見血,確實如姑娘所說,老百姓缺少正向的道德教化,才導致善惡不分。對於教化,我雖有一些理解,但是領悟不足,還得請姑娘賜教。”
“賜教談不上,我也隻有一些淺顯的建議罷了。您要是不介意,我可詳細與您談談。”
“求之不得。”衛九思大喜,急切說道。
“衛知府是否還記得《論語·為政》篇中的文章?”祁素用食指輕扣木質的桌椅。
季康子問孔子:“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注釋,季康子問:“要使老百姓對當政的人尊敬盡忠而自立自強,該怎樣做呢?”)
孔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注釋,孔子說:“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就會盡忠於你;你選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了。”)
“記得,措施有三:召民眾孝親敬長,慈愛恭敬,獎善罰惡。”
衛九思熟知四書五經,張口就來。
不僅要廣泛的向百姓廣泛宣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觀念,還要通過這次講學向老百姓傳授謀生手段,生存法則。
格局也要打開。
講學不應該局限於澄清誤會,而且要在百姓心中種下一顆“求實問知”的種子。
“求實”就是求真務實的態度,“求知”就是求學好問。
一個是為人處世原則,一個謀生晉升之法,無中生有的事少關注點,專注於自身,告別愚昧無知,不斷謀求人生新突破。
“如何才能更加豐富?”
程十鳶隻覺得自己就猶如井底之蛙,如何都跳不出後宅這一畝三分地。
祁素細細向她講解,“你可知老百姓為何說傳播這些子虛烏有的東西?”
“閑的沒事?”程十鳶試探性的說道。
“古代娛樂方式單一,閑得無聊就會聚堆開始討論一些新奇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語,一些不實的言論便廣泛廣泛傳播開來。”
“另一方麵,是由人性的弱點決定的。有些人心胸狹隘,見不得她人好,受嫉妒心驅使會惡意醜化她人,以達到心理平衡,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祁素細細道來,說話時語調不疾不徐,觀點一針見血,極富感染力,讓人忍不住頻頻點頭,附和她的想法。
“那當如何?”程十鳶感覺思路被打開。
“如果是前者,給她工作,讓她忙起來,讓她沒有閑心去談論這些道聽途說的東西。”
“如果是後者,那是思想道德有問題,需要進行教化。”
“教化?”程十鳶眼中劃過一絲光芒。
“對,就是教化。”祁素鏗鏘有力道。
“老百姓大部分都沒識字,學過習,外商係統的接受過教導,所有的東西都來自於長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摸索,有些人連基本的是非對錯觀都沒有形成,整日渾渾噩噩,隨波逐流,這就導致他們聽風是風,聽雨是雨,毫無主見。”
“通過正確的教化,讓她們明事理,辨是非,知榮辱。慢慢的他們就知道什麽東西該做,什麽東西不該做。”
“好。”堂外隨即傳來一聲叫好聲,隨即是往屋內走的腳步聲。
來人穿著一襲緋色刻絲騰雲祥紋官袍,腰間一板一眼的束著一條靛青色水紋寬邊錦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麵目清秀俊朗,眉毛微蹙,整個人極具書卷味。
“你是。”男子見祁素的模樣一愣,久遠的記憶開始翻滾。
“見過衛大哥。”隻是一個照眼,祁素便認出來人的身份。
這是一個老熟人,長平縣滿庭芳的院子就是他租借出來的,村裏的圖書也是由他一手提供的。
經過多年磨煉,男子早已褪去青澀靦腆模樣,久居高位,雖長著劍眉星目、年輕好欺的模樣,渾身卻不怒而自威,讓人不禁雙腿發軟。
衛九思唇邊綻放出一個燦爛笑容,恍然間兩人又似迴到了四年前。
“原來是你,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小女子在此恭賀衛大人得償所願。”
舊人重逢,祁素如清泉般清澈見底的眸子劃過一絲懷念,她彎了腰,手腳輕快的向他行了個禮。
程十鳶一臉訝然的看著倆人熟稔模樣,用絲帕輕捂著嘴笑道,“好呀,原來你們早就認識了。”
衛九思親昵的牽著她的手,走到主位上坐下,解釋起兩人之間的故事。
“我說怎麽初見妹妹就覺得好似在哪見過,原來你就是那個人小鬼大的小女孩,真是緣分。”
程十鳶早就從丈夫口中聽聞過早年的事情,對年僅六歲就闖商場的女孩印象極深,今日兩人一碰麵,理清各自的身份,愈發心生親近之意。
祁素有些不好意思,“年輕不懂事,幹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哪裏哪裏,佩服妹妹還來不及呢。”
程十鳶目光柔柔的看向她,透過她仿佛看見了年僅六歲的祁素像模像樣談生意的模樣,心中愈發佩服。
三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祁素這才知道衛九思將書院租賃出去後,一路往西北而去,曆經兩月到達國都,過三關斬五將,一舉奪魁,成為最年輕的狀元。
聖上有心栽培,可朝中結幫分派,排除異己。為保全人才,他佯裝不喜,將其貶到東南蠻荒之地擔任知縣。
他深知聖上良苦用心,一日不敢懈怠,勤耕不輟,專心治下,將荒涼之地經營成富庶之處。
不到兩年便被提拔為文安市知府,燒了三把火,經營了一年多,讓此處的老百姓安居樂業。
當然,衛九思沒有將與程十鳶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說出來,祁素卻自動代入其中。
估計是在南方經營那兩年裏,兩人相知相識,最終情定終生。
說完了故事,衛九思又想起祁素關於“教化”的言論,他嘖嘖稱奇。
“祁小姐真是一針見血,確實如姑娘所說,老百姓缺少正向的道德教化,才導致善惡不分。對於教化,我雖有一些理解,但是領悟不足,還得請姑娘賜教。”
“賜教談不上,我也隻有一些淺顯的建議罷了。您要是不介意,我可詳細與您談談。”
“求之不得。”衛九思大喜,急切說道。
“衛知府是否還記得《論語·為政》篇中的文章?”祁素用食指輕扣木質的桌椅。
季康子問孔子:“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注釋,季康子問:“要使老百姓對當政的人尊敬盡忠而自立自強,該怎樣做呢?”)
孔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注釋,孔子說:“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老百姓,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就會盡忠於你;你選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了。”)
“記得,措施有三:召民眾孝親敬長,慈愛恭敬,獎善罰惡。”
衛九思熟知四書五經,張口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