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等人眼前瞬間一亮,曹操麾下目前若論武力最高者輪不到許褚,若論兵法最出眾者自然許褚也排不上號,可若論及守衛諸事曹營之中恐怕還真找不到比他更有經驗的來!
至少有許褚在不會搞出太大亂子!
張合等人幾乎是在許褚開口的瞬間便心有靈犀的達成了某種共識。
就這樣,當拓跋詰汾再一次出現在張合麵前的時候,漢軍眾將甚至都沒有太多負麵情緒,很是輕易的便接受了他送來的五萬漢民。
是的,就連他送過來的數量都被高順判斷得準確無誤,不得不說,這些老將的對於局勢判斷的敏感性還真的是讓人有種歎為觀止之感……
而接下來漢軍的操作也是讓鮮卑人內部出現了分歧,畢竟按照拓跋詰汾之前的說法,不斷將漢奴丟給漢軍,必然會成為對方的負擔從而拖垮漢軍追擊的腳步,從而為鮮卑轉移物資贏得時間。
可如今的結果是,漢軍扛著負擔甚至連城池都沒急著接收就直接跟上來了。
鮮卑不想就這樣直接與漢軍開戰是真的,畢竟族內至今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聲音來發號施令,真打起來所有人都擔心上一秒的盟友在下一秒就會變成丟下自己獨自逃走的叛徒。
其實這何嚐又不是鮮卑人的戰略執行的不徹底呢?
原本按照拓跋詰汾的謀劃,將那些漢奴丟給漢軍的同時要在其中安插大量細作,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擾亂漢軍,從而讓漢軍顧此失彼焦頭爛額。
然而樂盛城的失敗讓絕大多數鮮卑首領都不舍得繼續付出類似的代價。
畢竟漢奴對他們來說隻是些劣質資產,可族人卻是他們維持自身統治的根本,這細作你讓誰出?
大家一起出的話那些細作容易相互出賣,可由一家出又會讓出人的那家傷筋動骨。
甚至就連拓跋詰汾自己都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畢竟謀劃成功他自己也撈不到什麽好處,反而因為威望的提高會讓他在族內樹敵,一旦損失過多,怕是不用等漢軍來,鮮卑族內的那些餓狼們就會先一步將自己撕成碎片……
因此現在的情況就是,鮮卑人幾乎是完全沒有安插任何細作就將大批漢民還給了漢軍。
而這種情況也讓許褚等人直撓頭,這批漢民實在是太聽話了點兒,硬要說的話,感覺就像是一群被圈起來飼養的綿羊!
而更讓許褚等人奇怪的是,觀察了數日竟然沒從漢民之中發現哪怕一名細作!
啥時候鮮卑人這麽痛快了?明明之前還在耍手段呢,怎麽就突然虎頭蛇尾了起來?當真是讓漢軍眾將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畢竟雙方很快便來到了西安陽城外。
這裏也是九原郡內西邊最後一座重城了,這倒不是說更西邊的高闕不重要,隻不過那裏是座單純的軍事建築,很難將其歸類為城池罷了。
西安陽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南公廟溝口古城處,漢時黃河經於其古城南側,是座依水而建的雄城,始置於西漢時期。
的確,就像是之前許褚所說的那樣,城中有大量船舶,畢竟這玩意兒鮮卑人平時根本不用,是以占據了朔方之地後,幾乎所有的船隻都被收集起來一起堆放到了這裏。
然而張合等人還沒來得及開心,鮮卑人便一股腦的將船都帶走了……
也不能說是帶走,而是……人家自己用上了。
估計著也是被漢軍攆兔子似的跟在屁股後麵惹急了,鮮卑人很是突然的便用上了水運的渠道,而運送的主要目標並非士兵,而是那些糧餉與財貨……
張合等人瞬間就明白了對方的意圖,感情鮮卑人這是要跑啊!
甚至就連素來沉穩的高順也是麵色沉重的提醒道。
“下一波丟過來的漢民恐怕不會是個小數目,我等要小心了……”
張合等人聞言皆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當然了,拓跋詰汾與他的那群鮮卑隊友們也沒讓漢軍的將士們失望,而這一次被丟給漢軍的漢民竟然多達十七萬人之多!
這一下瞬間就讓張合等人麻了,畢竟加上之前在九原接收的五萬漢民,直接導致了若是繼續像之前那樣追擊的話,大軍就要帶上二十二萬難民!
這數量可是直接超過了目前張合手中的兵力!
可這並不是讓張合等人最為頭疼的問題,更嚴峻的其實是漢軍當前脆弱的後勤補給!
二十二萬百姓,再加上張合統領的十幾萬士卒,接近四十萬人每天要吃掉的糧食那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雖然張合也在之前有所準備,很早之前就已經向朝廷發了催促糧草的公文,但從時間上來看,那完全就來不及。
可收縮兵力,放任鮮卑人離去,眼下幾乎是已經將鮮卑人的主力逼到了懸崖邊上的情況又讓張合等人極為不甘。
而且就這樣按兵不動,趙雲那邊可是就相當於直接被他們給賣了,若是趙雲及時撤掉還好,若是讓趙雲部陷入孤軍奮戰的局麵,無論趙雲是否能夠生還,他們這些人也難逃軍法!
況且真打完這一戰,不說一勞永逸的解決鮮卑人吧,至少也能讓鮮卑人三十年之內無力南下,這樣的情況他們怎麽能不急?
“都說說吧,如今我等該如何破局?”
張合無奈的看向眾人,攤手說道,他是沒想到什麽好辦法了,如今就看眾將有沒有什麽好主意了……
高順等人聞言也是皺起了眉頭,可眼下的局麵就是如此,糧不夠用你能如何?
而就在這時,黃忠突然開口道。
“伯濟似乎有什麽想法,不如說出來聽聽?”
眾將聞言瞬間將目光轉向這位年輕且屢有驚人之語隨軍主簿,而後者則是在眾人的目光中點了點頭,開口道。
“在下的確有個冒險的想法,還請諸位將軍指教……”
說著郭淮起身走到地圖前,抬手沿著黃河狠狠畫了一筆,隨後又在高闕要塞的位置畫了個圈,道。
“我意,全軍攜十日之糧,讓百姓自守西安陽!”
至少有許褚在不會搞出太大亂子!
張合等人幾乎是在許褚開口的瞬間便心有靈犀的達成了某種共識。
就這樣,當拓跋詰汾再一次出現在張合麵前的時候,漢軍眾將甚至都沒有太多負麵情緒,很是輕易的便接受了他送來的五萬漢民。
是的,就連他送過來的數量都被高順判斷得準確無誤,不得不說,這些老將的對於局勢判斷的敏感性還真的是讓人有種歎為觀止之感……
而接下來漢軍的操作也是讓鮮卑人內部出現了分歧,畢竟按照拓跋詰汾之前的說法,不斷將漢奴丟給漢軍,必然會成為對方的負擔從而拖垮漢軍追擊的腳步,從而為鮮卑轉移物資贏得時間。
可如今的結果是,漢軍扛著負擔甚至連城池都沒急著接收就直接跟上來了。
鮮卑不想就這樣直接與漢軍開戰是真的,畢竟族內至今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聲音來發號施令,真打起來所有人都擔心上一秒的盟友在下一秒就會變成丟下自己獨自逃走的叛徒。
其實這何嚐又不是鮮卑人的戰略執行的不徹底呢?
原本按照拓跋詰汾的謀劃,將那些漢奴丟給漢軍的同時要在其中安插大量細作,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擾亂漢軍,從而讓漢軍顧此失彼焦頭爛額。
然而樂盛城的失敗讓絕大多數鮮卑首領都不舍得繼續付出類似的代價。
畢竟漢奴對他們來說隻是些劣質資產,可族人卻是他們維持自身統治的根本,這細作你讓誰出?
大家一起出的話那些細作容易相互出賣,可由一家出又會讓出人的那家傷筋動骨。
甚至就連拓跋詰汾自己都不願意當這個冤大頭,畢竟謀劃成功他自己也撈不到什麽好處,反而因為威望的提高會讓他在族內樹敵,一旦損失過多,怕是不用等漢軍來,鮮卑族內的那些餓狼們就會先一步將自己撕成碎片……
因此現在的情況就是,鮮卑人幾乎是完全沒有安插任何細作就將大批漢民還給了漢軍。
而這種情況也讓許褚等人直撓頭,這批漢民實在是太聽話了點兒,硬要說的話,感覺就像是一群被圈起來飼養的綿羊!
而更讓許褚等人奇怪的是,觀察了數日竟然沒從漢民之中發現哪怕一名細作!
啥時候鮮卑人這麽痛快了?明明之前還在耍手段呢,怎麽就突然虎頭蛇尾了起來?當真是讓漢軍眾將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畢竟雙方很快便來到了西安陽城外。
這裏也是九原郡內西邊最後一座重城了,這倒不是說更西邊的高闕不重要,隻不過那裏是座單純的軍事建築,很難將其歸類為城池罷了。
西安陽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東南公廟溝口古城處,漢時黃河經於其古城南側,是座依水而建的雄城,始置於西漢時期。
的確,就像是之前許褚所說的那樣,城中有大量船舶,畢竟這玩意兒鮮卑人平時根本不用,是以占據了朔方之地後,幾乎所有的船隻都被收集起來一起堆放到了這裏。
然而張合等人還沒來得及開心,鮮卑人便一股腦的將船都帶走了……
也不能說是帶走,而是……人家自己用上了。
估計著也是被漢軍攆兔子似的跟在屁股後麵惹急了,鮮卑人很是突然的便用上了水運的渠道,而運送的主要目標並非士兵,而是那些糧餉與財貨……
張合等人瞬間就明白了對方的意圖,感情鮮卑人這是要跑啊!
甚至就連素來沉穩的高順也是麵色沉重的提醒道。
“下一波丟過來的漢民恐怕不會是個小數目,我等要小心了……”
張合等人聞言皆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當然了,拓跋詰汾與他的那群鮮卑隊友們也沒讓漢軍的將士們失望,而這一次被丟給漢軍的漢民竟然多達十七萬人之多!
這一下瞬間就讓張合等人麻了,畢竟加上之前在九原接收的五萬漢民,直接導致了若是繼續像之前那樣追擊的話,大軍就要帶上二十二萬難民!
這數量可是直接超過了目前張合手中的兵力!
可這並不是讓張合等人最為頭疼的問題,更嚴峻的其實是漢軍當前脆弱的後勤補給!
二十二萬百姓,再加上張合統領的十幾萬士卒,接近四十萬人每天要吃掉的糧食那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雖然張合也在之前有所準備,很早之前就已經向朝廷發了催促糧草的公文,但從時間上來看,那完全就來不及。
可收縮兵力,放任鮮卑人離去,眼下幾乎是已經將鮮卑人的主力逼到了懸崖邊上的情況又讓張合等人極為不甘。
而且就這樣按兵不動,趙雲那邊可是就相當於直接被他們給賣了,若是趙雲及時撤掉還好,若是讓趙雲部陷入孤軍奮戰的局麵,無論趙雲是否能夠生還,他們這些人也難逃軍法!
況且真打完這一戰,不說一勞永逸的解決鮮卑人吧,至少也能讓鮮卑人三十年之內無力南下,這樣的情況他們怎麽能不急?
“都說說吧,如今我等該如何破局?”
張合無奈的看向眾人,攤手說道,他是沒想到什麽好辦法了,如今就看眾將有沒有什麽好主意了……
高順等人聞言也是皺起了眉頭,可眼下的局麵就是如此,糧不夠用你能如何?
而就在這時,黃忠突然開口道。
“伯濟似乎有什麽想法,不如說出來聽聽?”
眾將聞言瞬間將目光轉向這位年輕且屢有驚人之語隨軍主簿,而後者則是在眾人的目光中點了點頭,開口道。
“在下的確有個冒險的想法,還請諸位將軍指教……”
說著郭淮起身走到地圖前,抬手沿著黃河狠狠畫了一筆,隨後又在高闕要塞的位置畫了個圈,道。
“我意,全軍攜十日之糧,讓百姓自守西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