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我四百年大漢,就沒有忠臣乎?”


    劉協越是思考,心中便越是充滿了不甘,然而劉章此刻卻是繼續開口道。


    “忠臣?不過是逐利之徒罷了,王允設計誅殺董卓之時陛下也曾認為他是忠臣吧?之後如何?其可曾還政於陛下乎?”


    “那時朕尚且年幼……”


    “果真如此乎?”


    ……


    看著沉默不語的劉協,劉章笑了笑,道。


    “的確王允誅殺董卓於大漢有功,然其掌權之後的做為不過是欺主幼無力罷了,肆意激起兵變,擅殺朝臣,其行與董卓相比好上幾分?”


    劉協看了看劉章,果斷閉口不言。


    畢竟眼前這人娶了蔡邕之女,而蔡邕正是被王允下令殺害的,為了一個已經死去的人去得罪眼前這個許昌侯顯然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劉章見狀笑了笑,繼續道。


    “不說王允了,此人也算聰明,至少在見到事不可為之時,果斷終結了自己的姓名,好歹留下了一個忠烈之人的名聲,不過其家族所做之事在匈奴覆滅之後徹底暴露出來之後,陛下真的還以為他是大漢的忠臣乎?”


    這一次,不但是劉協,就連劉艾與曹純的表情都變了。


    畢竟身為三公,其家族暗地裏卻是長年保持著與外族的人口走私,這簡直就是大漢的恥辱!


    劉章又笑了,笑容多了幾分諷刺,又道。


    “還有陛下的那兩位國丈,當真是忠臣乎?且不說袁術竊位自立,便是那袁紹先視陛下東歸於無物,亦曾欲立劉虞為帝,後見魏公擁陛下而號令天下而起兵,便可見此人亦非忠良,如此時時向陛下進言投奔袁紹之人又談何忠誠?”


    “以在下之見,那伏完與董承之流不過打著兩個算盤,若袁紹尊陛下,其二人身為國丈,情況不會比在許都更差;若袁紹不尊陛下,其二人也是有功於袁紹,若是袁紹得了天下,其二人也算是從龍之臣,至少可以讓其家族共享榮寵罷了。”


    “陛下所曆眾人,除卻那些逞一時血勇之輩,或許便隻有宗正一人常伴於陛下身邊,不離不棄,亦不求迴報了,陛下以為如何?”


    劉協再次沉默了良久,這才點了點頭,道。


    “朕雖失勢,然如念祖這般直言不諱之言卻是頭一遭,可悲,可歎也……”


    說著,劉章抬頭看向劉章問道。


    “雖然事已至此,但朕還是想問一句,朕當初該如何去做,念祖才會生出輔佐朕之心?”


    劉章聞言微微一怔,隨後笑道。


    “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陛下先需自強之,有誌之士方能以驅策之。”


    想了想,劉章又補充道。


    “陛下早年在長安時逢穀價飛漲,民不聊生,強令開倉放糧,又親力親為嚴查腐敗,在某看來,這仁德上陛下是足夠了,可惜陛下卻是缺了一份果決,若是天下太平之時,或許陛下會成為一位明君,然亂世……”


    劉章搖了搖頭,苦笑道。


    “亂世所需,僅有仁德可是不足取啊……”


    “可劉備不是以仁德為立身之本乎?為何朕不可如此?”


    劉協有些不滿的看著劉章,口中更是將劉備拿了出來。


    劉章微微搖頭,道。


    “且不說劉備屢敗於魏公,單說其仁慈就是陛下不了解此人,縱觀此人一生,可從未做過幾件仁慈之事,先說其早年以平原令之身救援北海孔融之事,其可曾顧念過平原百姓的死活?所為的不過是孔融的感激罷了,名利之徒爾。”


    “其依附公孫瓚,見其勢疲抽身而走,而兵敗徐州之後,又依附於袁紹麾下,需知這袁紹可是殺害其視為兄長的公孫瓚的仇人,如此趨利避害之行,有底線可言乎?”


    “更不要說此人在荊州所行之事更是令人齒冷,秋收之後火燒新野阻敵,收走了治下百姓越冬之糧不說,還要燒盡百姓的安居之所,敢問陛下,這一縣百姓,隻得些銀錢,如何渡過漫漫寒冬?此行仁德乎?”


    “這……”


    看著啞口無言的劉協,劉章擺了擺手,道。


    “是以陛下若欲中興漢室,則不該依附於任何人,取高祖之行方為正途,以天子之名聚攏民心,則海內心向漢室之人方可供陛下之驅策。”


    “包括念祖?”


    “自然。”


    劉章點了點頭,答過劉協這一問,似乎又想起了什麽,笑了笑繼續道。


    “不過就算如此,一旦陛下準備倚重世家之力,念祖亦會毫不猶豫的離陛下而去。”


    劉協聞言,疑惑的開口問道。


    “這……又是為何?”


    劉章看著劉協茫然的表情,笑道。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昔年武帝初登大寶之時,曾下求閑詔並親自進行了策問,曾出題:古今治亂之由,長治久安之道。”


    “彼時武帝得到了兩條建議並在後來掌握了大權之後推行開來,是為: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劉協點了點頭,這的確是在典籍之中記載的故事。


    然而劉章卻繼續道。


    “誠然,此二者皆為良策,不過在某看來,卻是並未指出根本,至少其不但未曾言明這治亂之由,也沒能完成所謂的長治久安,其雖可安一世,卻絕難鑄我大漢萬世之基。”


    在劉章看來,這兩條國策無非就是取才與監察地方,然而卻並不能解決大漢的根本問題,不能說差,但也最多就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其實根本上來講,也與漢民族性本善的基礎思想有關,然而人性嘛……


    不過說到這裏,劉協等人已然是正襟危坐,顯然是等待著劉章的“高論”了。


    劉章見狀,也不藏私,直接開口道。


    “既然陛下願聽,念祖自然不敢藏私,在某看來,我大漢的根本在於農耕,崔定在《四民月令》中便曾直言,所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而這食從何來?無非土地之中種植收獲也,而無論是宗室還是世家,為了自身利益,必然會瞄準土地,但有失察,其必然兼並之,而民失其地,便隻能淪為世家聚斂財富的工具,時間久了,便會使得國失其民,賦稅銳減,而世家則不斷壯大己身,最終在力量上威脅到王室。”


    “這便是累世積累下來的威脅,也是如今所謂的治亂之由。”


    劉協聽著劉章深入淺出的講解,麵色卻是一變再變,原來書本上的很多東西……


    不過沒等劉協細想,劉章便再度開口道。


    “陛下莫要去懷疑聖人經典,無論是道是儒,其所言都要站在足夠的思想高度去理解,若是肆意曲解,這世上可就沒有什麽真理了,不提這個了,咱們說點兒實際的。”


    說著劉章起身,指了指許都原來皇宮的方向,道。


    “想必陛下也對念祖索要皇宮之事有所疑惑吧,對此我便直言了,這便是解決治亂之由的種子!”


    說完,劉章在心中對自己輕輕說道。


    “至少是解決當前治亂之由的種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曹操的痞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挽歌行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挽歌行人並收藏曹操的痞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