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思歌道,「現在比之前更有名了。」
聽著她誇獎,夏倦書笑出聲來,「他要是知道我如今掌管弦記這麽胡來,隻怕真要拿棍子抽我。」
阮思歌一慫,「真的啊?」
「抽我不至於,會罰我去刨背板,這個最累手了。」
勉強逃離堵車後,車子順暢行駛在路上,夏倦書聲音平和,緩緩講起舊事:「那時樂器廠是死工資,但穩定,樂手也信任,貨源能賣得出去。訂製琵琶在那個年代是條死路,他又沒名聲,掙不了幾個錢,為了一個不確定丟了穩定的工作,身邊人都不贊同他從樂器廠出來。」
「但他軸啊,不甘於日復一日幾乎全無創新地做琵琶,毅然獨立出來開了弦記,起先為了維持生計也是批量做平價琵琶,再批量賣,後麵有錢了才開始接訂製,一年一年堅持下來,弦記就這麽存活了。」
阮思歌靜靜聽著,一位處事果斷敢於冒險的長者形象撲麵而來。
「琵琶嘛,一般家裏有一位長輩會,小輩中肯定也有一個跟著學的,所以那時他接下的單,有些子輩的如今還在弦記訂購。」
夏倦書說完,嘆了口氣,「我是做不到他那般的影響力了。」
「隻能勉強吃老本。」
阮思歌想到那把他放到工作室被封起來的琵琶,像是任炳製琴的起點,而另一把被捐到博物館的琵琶,既象徵著他製琴技藝的高超,又像是給他一生的製琴生涯完美收了尾。
兩把琵琶,貫穿了一個人簡單卻豐富的一生。
不知為何,明明是美好的結局,卻總覺得有些悲涼,阮思歌心下意動,心酸酸的:「你並不是在吃老本,哪怕是小輩依據長輩的情分訂購,但這把琵琶麵對的是一個新的琵琶手,而不是那位長輩,琵琶也是新的,每一把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一位琵琶手都不會忘記人生第一把琵琶的製琴師名字。」
阮思歌不排除是自己記性好所以記到現在,但同時也篤定這個結果幾乎適用於所有樂手,語氣肯定:「就像我,第一次拿到琵琶時,就已經把這個名字記到了心裏。」
「夏倦書。」
擲地有聲。
夏倦書經手了那麽多把琵琶,有時甚至連琴手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要提見上一麵,這時的阮思歌不是朋友,亦不是一個請求他修復琵琶的拜託人角色,是完完全全站在一個曾買到他琵琶的樂手的位置在跟他對話。
他定定朝她看去,阮思歌神色堅定認真,甚至讓他開始反思一直以來製琵琶的態度,那目光太犀利,隻一秒夏倦書就收迴了目光,雙唇緊閉,極力忍耐著,良久降下車速才道,「我們到延林鎮了。」
阮思歌往窗外看去,隻見此時的延林鎮一改往日的安靜,鎮口燈火輝煌,熱鬧非凡,正中央依銀杏搭起了一座舞台,寬闊的路邊全被小攤占滿,他們車過去都格外費勁。
小販吊著燈賣著街邊小吃,地上鋪陳了套圈遊戲,還有一些賣家常器具的攤販,笑容滿麵招待著客人,小朋友在攤位前流竄,街道上人流如織,格外歡樂。
阮思歌被這種場麵驚到,目不轉睛看著,迴頭問他:「這是什麽慶典嗎?」
「廟會。」
夏倦書輕聲答:「忘記跟你說了,沒想到今年提前三天就開始準備了。」
「什麽廟會?」
「三月三。」
開車過來一路上也能感受到路邊攤位的數量,夏倦書隻怕這還遠遠不夠,提前給她做好心理預期,「這還不是最熱鬧的時候。」?
第26章 、怎麽可能隻單單精通琵琶。
街道上實在擁擠,車流夾雜著人流,幾乎不能動彈,最後在路上堵了半個多小時,夏倦書才把送迴到民宿。
阮思歌揮手跟他告別。
等她迴了民宿,才知道這場廟會有多盛大,舞台就設在鎮上年齡最大的銀杏樹旁邊,上香的地方則是在附小裏麵,據說延林附小是由寺廟改建來的,佛像就供奉在裏麵。
雖不是國家規定假期,為適應民情,附小在廟會期間會放三天假,但提前幾天攤販為了爭取最佳攤位,已經早早開始劃地盤準備,小學生放學必經之路,全是好吃好玩的,自然擋不住誘惑,提前就開始要零花錢了。
任靈靈此時就在纏著王瑞華要零花錢,說未來幾天都不迴來吃飯,要跟朋友吃街邊小吃。
王瑞華自然不應,要她迴來吃飯,威脅說不然就連放假去廟會的錢也不會給。
母女倆正僵持著,阮思歌進來了,王瑞華急忙把女兒摟緊按在了座位上,朝她迎了上來,輕道:「思歌迴來了啊,晚飯還沒吃吧?我這就去準備。」
阮思歌點頭,「簡單做個麵就行。」
任靈靈瞧見母親走了,撇著嘴又跟去了廚房,嘴裏還在念著零花錢。
阮思歌轉身準備上樓,拐角又碰到了牧章,小心翼翼對她道,「你今天一天都不在誒。」
「嗯,有點事出去了。」
他幾乎擋住了半邊的樓梯,避開也不好上,阮思歌隻能迴答。
牧章笑著邀請,「過兩天延林鎮有廟會我們能一起去嗎?」
「我不喜歡跟陌生人同行,不好意思。」
阮思歌搖搖頭,伸手把他拉下了一台階,寬度寬裕了才抬腳上樓。
等了半個小時,王瑞華的麵還沒做好,想必是被任靈靈纏得夠嗆,阮思歌正想下樓看看情況,手機突然響起,是婁曉蓉,「思歌,我今天好像在市裏看到你了。」
聽著她誇獎,夏倦書笑出聲來,「他要是知道我如今掌管弦記這麽胡來,隻怕真要拿棍子抽我。」
阮思歌一慫,「真的啊?」
「抽我不至於,會罰我去刨背板,這個最累手了。」
勉強逃離堵車後,車子順暢行駛在路上,夏倦書聲音平和,緩緩講起舊事:「那時樂器廠是死工資,但穩定,樂手也信任,貨源能賣得出去。訂製琵琶在那個年代是條死路,他又沒名聲,掙不了幾個錢,為了一個不確定丟了穩定的工作,身邊人都不贊同他從樂器廠出來。」
「但他軸啊,不甘於日復一日幾乎全無創新地做琵琶,毅然獨立出來開了弦記,起先為了維持生計也是批量做平價琵琶,再批量賣,後麵有錢了才開始接訂製,一年一年堅持下來,弦記就這麽存活了。」
阮思歌靜靜聽著,一位處事果斷敢於冒險的長者形象撲麵而來。
「琵琶嘛,一般家裏有一位長輩會,小輩中肯定也有一個跟著學的,所以那時他接下的單,有些子輩的如今還在弦記訂購。」
夏倦書說完,嘆了口氣,「我是做不到他那般的影響力了。」
「隻能勉強吃老本。」
阮思歌想到那把他放到工作室被封起來的琵琶,像是任炳製琴的起點,而另一把被捐到博物館的琵琶,既象徵著他製琴技藝的高超,又像是給他一生的製琴生涯完美收了尾。
兩把琵琶,貫穿了一個人簡單卻豐富的一生。
不知為何,明明是美好的結局,卻總覺得有些悲涼,阮思歌心下意動,心酸酸的:「你並不是在吃老本,哪怕是小輩依據長輩的情分訂購,但這把琵琶麵對的是一個新的琵琶手,而不是那位長輩,琵琶也是新的,每一把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一位琵琶手都不會忘記人生第一把琵琶的製琴師名字。」
阮思歌不排除是自己記性好所以記到現在,但同時也篤定這個結果幾乎適用於所有樂手,語氣肯定:「就像我,第一次拿到琵琶時,就已經把這個名字記到了心裏。」
「夏倦書。」
擲地有聲。
夏倦書經手了那麽多把琵琶,有時甚至連琴手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要提見上一麵,這時的阮思歌不是朋友,亦不是一個請求他修復琵琶的拜託人角色,是完完全全站在一個曾買到他琵琶的樂手的位置在跟他對話。
他定定朝她看去,阮思歌神色堅定認真,甚至讓他開始反思一直以來製琵琶的態度,那目光太犀利,隻一秒夏倦書就收迴了目光,雙唇緊閉,極力忍耐著,良久降下車速才道,「我們到延林鎮了。」
阮思歌往窗外看去,隻見此時的延林鎮一改往日的安靜,鎮口燈火輝煌,熱鬧非凡,正中央依銀杏搭起了一座舞台,寬闊的路邊全被小攤占滿,他們車過去都格外費勁。
小販吊著燈賣著街邊小吃,地上鋪陳了套圈遊戲,還有一些賣家常器具的攤販,笑容滿麵招待著客人,小朋友在攤位前流竄,街道上人流如織,格外歡樂。
阮思歌被這種場麵驚到,目不轉睛看著,迴頭問他:「這是什麽慶典嗎?」
「廟會。」
夏倦書輕聲答:「忘記跟你說了,沒想到今年提前三天就開始準備了。」
「什麽廟會?」
「三月三。」
開車過來一路上也能感受到路邊攤位的數量,夏倦書隻怕這還遠遠不夠,提前給她做好心理預期,「這還不是最熱鬧的時候。」?
第26章 、怎麽可能隻單單精通琵琶。
街道上實在擁擠,車流夾雜著人流,幾乎不能動彈,最後在路上堵了半個多小時,夏倦書才把送迴到民宿。
阮思歌揮手跟他告別。
等她迴了民宿,才知道這場廟會有多盛大,舞台就設在鎮上年齡最大的銀杏樹旁邊,上香的地方則是在附小裏麵,據說延林附小是由寺廟改建來的,佛像就供奉在裏麵。
雖不是國家規定假期,為適應民情,附小在廟會期間會放三天假,但提前幾天攤販為了爭取最佳攤位,已經早早開始劃地盤準備,小學生放學必經之路,全是好吃好玩的,自然擋不住誘惑,提前就開始要零花錢了。
任靈靈此時就在纏著王瑞華要零花錢,說未來幾天都不迴來吃飯,要跟朋友吃街邊小吃。
王瑞華自然不應,要她迴來吃飯,威脅說不然就連放假去廟會的錢也不會給。
母女倆正僵持著,阮思歌進來了,王瑞華急忙把女兒摟緊按在了座位上,朝她迎了上來,輕道:「思歌迴來了啊,晚飯還沒吃吧?我這就去準備。」
阮思歌點頭,「簡單做個麵就行。」
任靈靈瞧見母親走了,撇著嘴又跟去了廚房,嘴裏還在念著零花錢。
阮思歌轉身準備上樓,拐角又碰到了牧章,小心翼翼對她道,「你今天一天都不在誒。」
「嗯,有點事出去了。」
他幾乎擋住了半邊的樓梯,避開也不好上,阮思歌隻能迴答。
牧章笑著邀請,「過兩天延林鎮有廟會我們能一起去嗎?」
「我不喜歡跟陌生人同行,不好意思。」
阮思歌搖搖頭,伸手把他拉下了一台階,寬度寬裕了才抬腳上樓。
等了半個小時,王瑞華的麵還沒做好,想必是被任靈靈纏得夠嗆,阮思歌正想下樓看看情況,手機突然響起,是婁曉蓉,「思歌,我今天好像在市裏看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