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思歌聞言,抬頭便笑開了,一躍跳下台階,往廚房跑去了。
她平日最多兩菜一湯,也不怎麽在意要吃什麽,這次突然來了廚房連著報出五六個菜名,王瑞華猜測是招待樓上那位「貴客」的,但有了請她教學被拒的經驗,這次也不敢問,滿口答應下來說一定會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晚飯很快上了桌,葛慧君坐下看著菜色,全部都是她愛吃的,接過阮思歌遞過來的筷子後嘴角也不由得勾起,流露出滿意的神色來,心裏覺得沒白疼她一場,要說這三個徒弟裏麵,也就阮思歌跟她最親厚,年齡又跟她兒子相仿,可以說是寵著的另一個女兒。
阮思歌隨後又倒了杯水遞過去,「師傅請用,王姐姐廚藝還不錯。」
葛慧君第一個夾起的便是色澤紅亮的紅燒肉,入口果然是肥而不膩,帶著甜香,迴味無窮,誇了句,「廚藝果然不錯。」
葛慧君喜爆炒,重甜鹹,年齡稍大後對肉更是癡迷了些,這一桌的菜除了她另外補上的花蛤燉蛋,別的阮思歌都不太能吃得下,但又不能表現出明顯的喜惡,隻能借著出聲介紹菜色,隱藏起自己不怎麽動筷的事情,「是的,這道幹煸豆角,據說辣椒是延林本地的,個小但辣味足。」
「是嘛?那我可要嚐嚐。」
葛慧君夾了塊豆角,再次笑起來,依著她說的連著吃了不少,見她沒怎麽動筷,催了句,「你別光招待我耽誤自己吃飯,盡管放開了吃。」
阮思歌端起燉蛋舀了口,後又佯裝夾了幾個菜到碗裏,時不時轉移注意力跟葛慧君聊點小鎮日常,一頓飯倒也吃得其樂融融。
末了葛慧君才落了筷,問起別的閑事:「對了,聽你媽媽說夏倦書肯修琵琶了?」
阮思歌正吃著燉蛋,聞言放了勺,「嗯,今天剛把琵琶送去,拆了一遍。」
葛慧君又道:「他怎麽說?」
「說是其實沒有修復的必要,如果想繼續演奏,最好還是換琴身。」
阮思歌語氣平和,多補充了一句:「但我想還是以修復為主,琴身一換感覺就不是我過去那把琵琶了。」
葛慧君端起喝了口水,麵容平靜聽著她敘述拆解經過,點了點頭,「是的,哪怕掛著收藏起來也好。」
師徒倆隨後手挽著手相攜著下樓散步消食,晚風清涼,小鎮上不少大人吃過晚飯在門口坐著聊天,阮思歌雖說來延林鎮有一周多了,但實際去的地方也就民宿和夏倦書家兩頭跑,讓她當導遊帶葛慧君逛,也不知道帶去哪裏好,想到上迴自己淘的木質小玩意,便領著葛慧君去了木材市場。
遠遠望著還亮著燈,幾個店麵仍開著,不過估摸著沒客人,店裏也沒留人看店,阮思歌又帶著逛了會兒,才碰到一個開著門在營業的店鋪。
店主笑容滿麵介紹起店裏的特色,葛慧君大手筆也買了一堆,又讓店主包裝起來,打算迴去送給兒子聞萬清。
延林這種樸素頗具巧思的木製品,葛慧君非常喜歡,一家店逛完,主動拉著她前往下一家,她出手闊氣,氣質高雅,下一家店主也笑著介紹起店裏主推的長方形落地花架,話說得極其漂亮圓滑:「別看樣式簡單,簡單方能凸顯出盆栽的美,不喧賓奪主。」
「而且全都是木材原本的顏色,沒有經過任何後期貼皮上色,絕對原生態。」
盆栽架確實用不著太繁瑣華麗的裝飾,眼下他們店裏這幾個,紅棕色的表麵,樣式也簡單大氣,葛慧君上前摸了摸,挺順滑,心裏有些心動,問道:「可以包郵嗎?」
麵善的店主笑問了句:「當然可以,客人您要幾個?」
「先來兩個吧。」
葛慧君迴。
阮思歌主動去付錢,臨付款時卻被店主報出的價格驚到,停下了掃碼的動作,「什麽木材這麽貴?」
「黃花梨呢,可名貴了。」
這個名詞一出,仿佛一根線,頓時勾起了阮思歌下午看書記下的內容,她轉身仔細又瞧了瞧那花架的顏色,黃花梨不同產地顏色花紋都有細微的差異,眼下這個顏色倒是在範圍內,要是真正的黃花梨,確實值這個價。
但總覺得怪怪的,阮思歌彎腰聞了聞。
葛慧君意識到不對,停下正挑揀的手,走了過來,「怎麽了?」
黃花梨,書上說有濃鬱的香枝木香氣,但隨著時間變化,放置久了,香味會轉淡,重新刮開一層,香味再顯。
她雖然沒聞過真正的香枝木香氣是什麽味,但被譽為古代四大名木之一的黃花梨,絕對不會像現在這個花架一樣,香味淡就算了,細聞那味道還有點刺鼻。
阮思歌站起身,淡聲問:「老闆,你這不是真正的黃花梨吧?」
「那怎麽會呢?」
男人笑著把花架搬了過來,煞有其事道:「哪有你這聞兩下就說不是的,這花架我們做好都那麽久了,因為價格高才一直沒賣出去,香味早淡了,你當然聞不出來。」
「而且黃花梨香味也不是一直都有的,木材還分優劣呢,那稍微次一點的品,可不就香味沒那麽濃了。」
葛慧君還是選擇相信徒弟的,不過她也知道阮思歌是外行,說不準的,便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花架再買別的也行,當起和事佬來,拉過阮思歌的手要出門:「算了,我們換一家吧。」
阮思歌知道這老闆說的是真的,木材生長環境不一,受地域和環境影響頗大,同樣都是黃花梨,顏色和花紋都可能不一樣,市麵造假冒充黃花梨的太多,各種能辨別的法子隻怕都擋不住想造假賺錢的商人,除非她真的刮掉一層表麵來聞。
她平日最多兩菜一湯,也不怎麽在意要吃什麽,這次突然來了廚房連著報出五六個菜名,王瑞華猜測是招待樓上那位「貴客」的,但有了請她教學被拒的經驗,這次也不敢問,滿口答應下來說一定會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晚飯很快上了桌,葛慧君坐下看著菜色,全部都是她愛吃的,接過阮思歌遞過來的筷子後嘴角也不由得勾起,流露出滿意的神色來,心裏覺得沒白疼她一場,要說這三個徒弟裏麵,也就阮思歌跟她最親厚,年齡又跟她兒子相仿,可以說是寵著的另一個女兒。
阮思歌隨後又倒了杯水遞過去,「師傅請用,王姐姐廚藝還不錯。」
葛慧君第一個夾起的便是色澤紅亮的紅燒肉,入口果然是肥而不膩,帶著甜香,迴味無窮,誇了句,「廚藝果然不錯。」
葛慧君喜爆炒,重甜鹹,年齡稍大後對肉更是癡迷了些,這一桌的菜除了她另外補上的花蛤燉蛋,別的阮思歌都不太能吃得下,但又不能表現出明顯的喜惡,隻能借著出聲介紹菜色,隱藏起自己不怎麽動筷的事情,「是的,這道幹煸豆角,據說辣椒是延林本地的,個小但辣味足。」
「是嘛?那我可要嚐嚐。」
葛慧君夾了塊豆角,再次笑起來,依著她說的連著吃了不少,見她沒怎麽動筷,催了句,「你別光招待我耽誤自己吃飯,盡管放開了吃。」
阮思歌端起燉蛋舀了口,後又佯裝夾了幾個菜到碗裏,時不時轉移注意力跟葛慧君聊點小鎮日常,一頓飯倒也吃得其樂融融。
末了葛慧君才落了筷,問起別的閑事:「對了,聽你媽媽說夏倦書肯修琵琶了?」
阮思歌正吃著燉蛋,聞言放了勺,「嗯,今天剛把琵琶送去,拆了一遍。」
葛慧君又道:「他怎麽說?」
「說是其實沒有修復的必要,如果想繼續演奏,最好還是換琴身。」
阮思歌語氣平和,多補充了一句:「但我想還是以修復為主,琴身一換感覺就不是我過去那把琵琶了。」
葛慧君端起喝了口水,麵容平靜聽著她敘述拆解經過,點了點頭,「是的,哪怕掛著收藏起來也好。」
師徒倆隨後手挽著手相攜著下樓散步消食,晚風清涼,小鎮上不少大人吃過晚飯在門口坐著聊天,阮思歌雖說來延林鎮有一周多了,但實際去的地方也就民宿和夏倦書家兩頭跑,讓她當導遊帶葛慧君逛,也不知道帶去哪裏好,想到上迴自己淘的木質小玩意,便領著葛慧君去了木材市場。
遠遠望著還亮著燈,幾個店麵仍開著,不過估摸著沒客人,店裏也沒留人看店,阮思歌又帶著逛了會兒,才碰到一個開著門在營業的店鋪。
店主笑容滿麵介紹起店裏的特色,葛慧君大手筆也買了一堆,又讓店主包裝起來,打算迴去送給兒子聞萬清。
延林這種樸素頗具巧思的木製品,葛慧君非常喜歡,一家店逛完,主動拉著她前往下一家,她出手闊氣,氣質高雅,下一家店主也笑著介紹起店裏主推的長方形落地花架,話說得極其漂亮圓滑:「別看樣式簡單,簡單方能凸顯出盆栽的美,不喧賓奪主。」
「而且全都是木材原本的顏色,沒有經過任何後期貼皮上色,絕對原生態。」
盆栽架確實用不著太繁瑣華麗的裝飾,眼下他們店裏這幾個,紅棕色的表麵,樣式也簡單大氣,葛慧君上前摸了摸,挺順滑,心裏有些心動,問道:「可以包郵嗎?」
麵善的店主笑問了句:「當然可以,客人您要幾個?」
「先來兩個吧。」
葛慧君迴。
阮思歌主動去付錢,臨付款時卻被店主報出的價格驚到,停下了掃碼的動作,「什麽木材這麽貴?」
「黃花梨呢,可名貴了。」
這個名詞一出,仿佛一根線,頓時勾起了阮思歌下午看書記下的內容,她轉身仔細又瞧了瞧那花架的顏色,黃花梨不同產地顏色花紋都有細微的差異,眼下這個顏色倒是在範圍內,要是真正的黃花梨,確實值這個價。
但總覺得怪怪的,阮思歌彎腰聞了聞。
葛慧君意識到不對,停下正挑揀的手,走了過來,「怎麽了?」
黃花梨,書上說有濃鬱的香枝木香氣,但隨著時間變化,放置久了,香味會轉淡,重新刮開一層,香味再顯。
她雖然沒聞過真正的香枝木香氣是什麽味,但被譽為古代四大名木之一的黃花梨,絕對不會像現在這個花架一樣,香味淡就算了,細聞那味道還有點刺鼻。
阮思歌站起身,淡聲問:「老闆,你這不是真正的黃花梨吧?」
「那怎麽會呢?」
男人笑著把花架搬了過來,煞有其事道:「哪有你這聞兩下就說不是的,這花架我們做好都那麽久了,因為價格高才一直沒賣出去,香味早淡了,你當然聞不出來。」
「而且黃花梨香味也不是一直都有的,木材還分優劣呢,那稍微次一點的品,可不就香味沒那麽濃了。」
葛慧君還是選擇相信徒弟的,不過她也知道阮思歌是外行,說不準的,便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花架再買別的也行,當起和事佬來,拉過阮思歌的手要出門:「算了,我們換一家吧。」
阮思歌知道這老闆說的是真的,木材生長環境不一,受地域和環境影響頗大,同樣都是黃花梨,顏色和花紋都可能不一樣,市麵造假冒充黃花梨的太多,各種能辨別的法子隻怕都擋不住想造假賺錢的商人,除非她真的刮掉一層表麵來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