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上難得來一個陌生人,還是個年輕漂亮的姐姐,正在排隊等待的小朋友紛紛看向她,眼睛亮晶晶的,充滿了好奇。
橋下圍著些看顧自家孩子安全的大人,也留心打量了她幾眼,眼裏皆是驚艷。
常年上台演出的她,見識過比這更多更嚴苛的視線,阮思歌不甚在意,從容走下橋,往早市趕。
延林鎮屬南方,因南部有綿延橫向的寶譚山,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一路向南,在此地被隔絕,因而小鎮冬季時常會下雪,大人在外奔波勞作,臉上總是毛躁發紅的,臉頰被寒風仿佛吹皺成一條條線,著實不大好看。
但麵前的姐姐臉白跟眼前的雪一樣,喻美晨抱著滑板連著望了阮思歌好幾眼,最後還是換了個詞形容,應該是珍珠吧——又白又亮。
她戳了戳身旁的小男孩,「遠帆,你看到沒,那個小姐姐好漂亮啊。」
嚴遠帆臉早紅了,迴戳了她一下,連連點頭。
阮思歌記性好,聽一遍就能記住,很快找到了王瑞華推薦的早市場,左右各植了一棵泡桐樹,正上方懸掛著一個木牌,刻著:「延林木材交易市場」
格局規整,一條街分左右兩條店麵,裏麵多是些做木材生意和木製小玩意的小店,店門前都掛著木牌寫著所賣樹種。
現如今小葉紫檀被列入國際瀕危管製,政府不再允許砍伐,隻能少量進口,當前店裏上賣的多是些普通的白木和雜木,年歲較久的老店會定期來一批好的紅木料,沒什麽顧客,沒落了許多。
阮思歌剛進去就被第一家的攤位吸引了,隻見桌上擺著些木製組合的式樣,木製的貓頭鷹甚至給戴了個木製的圓圓眼鏡,細緻纖巧的很,眼鏡框還能取下來再戴上。
茶具套裝茶蓋也都能掀開,裏頭是掏空磨光的。
可以說是凡現實中所有之物,皆能以木頭來表現出來。
阮思歌進了店,淘到不少有意思的小玩意,最喜歡的莫過於一個白木雕刻成的正在吃胡蘿蔔的小兔子,憨態可掬。
她每進去一家店,手上便多一個包裝袋,半條街逛下來,手上已經快拿不完,結果問過老闆後,還能郵寄,歡歡喜喜又買了一堆。
在能花錢滿足自己這方麵,阮思歌從不虧待自己,她不缺錢。
從入圈第一次獲獎開始,她接過不少商演,最高的頻率,一個月甚至能有四場,商演的價格也隨著她名氣水漲船高,加上比賽獲獎的獎金,這些年下來積攢了不少資產。
後進了國樂團之後,個人的商演頻率按組織規定一季度最多兩次,多數還是隨團接商演演出,拿固定的工資,收入一下子銳減,是以婁曉蓉才那麽不喜歡她每月還免費去平沙坊演出。
在逛到街尾阮思歌準備離開時,身側路口的小攤位,一個戴著灰色圓帽的阿姨許是看她消費能力驚人,出聲叫住了她,邀請她來看看自家的木製作品,「小姑娘來看看我家的,全都是家裏老伴手工雕刻的,精美的很。」
阮思歌點了點頭,停了腳步,站在攤位前開始挑揀,但逛了十多家店,眼光也被練了出來,看這攤位上的木製品,著實不算獨特,就隨意挑了幾件遞給圓帽阿姨,見攤位上沒二維碼,問道:「這些就行,多少錢?怎麽付款?」
「一共68元,有紙幣嗎?我找零。」
阿姨接過算了下,手上動作極快,給她包裝起來。
阮思歌接過後從包裏掏出一張一百的紙幣遞過去,等阿姨從包裏找零,她四處望了望,發現再往前便是主要做木材生意的區域了,連店麵麵積都比這邊寬闊了不少。
「給,找您32元。」
圓帽阿姨找好零錢正打算給她,抬頭卻瞧見麵前的女孩望著前方出神,那視線的落點,她細看了下,似乎是夏倦書。
她又出聲喊了句,阮思歌迴過神,又聽她問:「您認識倦書嗎?」
「昨天過來找他修琵琶,見過一麵。」
小鎮人際關係簡單,她也沒什麽好隱瞞,便直說了。
「是哦,他琵琶製作技術很厲害,每年都有人過來找他製琵琶。」
阿姨說完也笑起來,看到阮思歌好奇的眼神,又跟她多聊了幾句,「不過你沒見過他爺爺任炳,那技術更是一絕,有一把琵琶還被收進市博物館了呢,前麵最著名最大的木材鋪子王記早些年叫炳記,也是他家的,後麵轉手換人經營了。」
「為什麽不接著經營了?」
手上的東西太重,阮思歌低頭放了幾袋到地上。
圓帽阿姨叫趙秀蘭,聞言重重嘆了口氣,似是惋惜,「家裏沒人,他爺爺中風癱了,躺床上沒幾年就去世了。」
「他父母呢?」
「這個我也說不好,任老頭領他來延林鎮的時候他都十幾歲了,長得白白淨淨的,跟個小仙童一樣,鎮上人都說他是孤兒被任老頭收養來繼承自己琵琶製作手藝的。」
女人的語氣篤定,「但我瞧著不像,那細皮嫩肉的,一看就是沒吃過苦的,倒像是富家私生子。」
阮思歌往那邊望去,隻見攤主往他手裏塞了幾塊木頭,嘴裏一直說著什麽,夏倦書低頭拿在手裏端詳,微微擰著眉,表情寡淡。
他身量高,長身玉立,相貌又出眾,哪怕隨意站著,在人群中仍是奪目的存在,溝通中,攤主隻能時不時抬起頭看他。
橋下圍著些看顧自家孩子安全的大人,也留心打量了她幾眼,眼裏皆是驚艷。
常年上台演出的她,見識過比這更多更嚴苛的視線,阮思歌不甚在意,從容走下橋,往早市趕。
延林鎮屬南方,因南部有綿延橫向的寶譚山,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一路向南,在此地被隔絕,因而小鎮冬季時常會下雪,大人在外奔波勞作,臉上總是毛躁發紅的,臉頰被寒風仿佛吹皺成一條條線,著實不大好看。
但麵前的姐姐臉白跟眼前的雪一樣,喻美晨抱著滑板連著望了阮思歌好幾眼,最後還是換了個詞形容,應該是珍珠吧——又白又亮。
她戳了戳身旁的小男孩,「遠帆,你看到沒,那個小姐姐好漂亮啊。」
嚴遠帆臉早紅了,迴戳了她一下,連連點頭。
阮思歌記性好,聽一遍就能記住,很快找到了王瑞華推薦的早市場,左右各植了一棵泡桐樹,正上方懸掛著一個木牌,刻著:「延林木材交易市場」
格局規整,一條街分左右兩條店麵,裏麵多是些做木材生意和木製小玩意的小店,店門前都掛著木牌寫著所賣樹種。
現如今小葉紫檀被列入國際瀕危管製,政府不再允許砍伐,隻能少量進口,當前店裏上賣的多是些普通的白木和雜木,年歲較久的老店會定期來一批好的紅木料,沒什麽顧客,沒落了許多。
阮思歌剛進去就被第一家的攤位吸引了,隻見桌上擺著些木製組合的式樣,木製的貓頭鷹甚至給戴了個木製的圓圓眼鏡,細緻纖巧的很,眼鏡框還能取下來再戴上。
茶具套裝茶蓋也都能掀開,裏頭是掏空磨光的。
可以說是凡現實中所有之物,皆能以木頭來表現出來。
阮思歌進了店,淘到不少有意思的小玩意,最喜歡的莫過於一個白木雕刻成的正在吃胡蘿蔔的小兔子,憨態可掬。
她每進去一家店,手上便多一個包裝袋,半條街逛下來,手上已經快拿不完,結果問過老闆後,還能郵寄,歡歡喜喜又買了一堆。
在能花錢滿足自己這方麵,阮思歌從不虧待自己,她不缺錢。
從入圈第一次獲獎開始,她接過不少商演,最高的頻率,一個月甚至能有四場,商演的價格也隨著她名氣水漲船高,加上比賽獲獎的獎金,這些年下來積攢了不少資產。
後進了國樂團之後,個人的商演頻率按組織規定一季度最多兩次,多數還是隨團接商演演出,拿固定的工資,收入一下子銳減,是以婁曉蓉才那麽不喜歡她每月還免費去平沙坊演出。
在逛到街尾阮思歌準備離開時,身側路口的小攤位,一個戴著灰色圓帽的阿姨許是看她消費能力驚人,出聲叫住了她,邀請她來看看自家的木製作品,「小姑娘來看看我家的,全都是家裏老伴手工雕刻的,精美的很。」
阮思歌點了點頭,停了腳步,站在攤位前開始挑揀,但逛了十多家店,眼光也被練了出來,看這攤位上的木製品,著實不算獨特,就隨意挑了幾件遞給圓帽阿姨,見攤位上沒二維碼,問道:「這些就行,多少錢?怎麽付款?」
「一共68元,有紙幣嗎?我找零。」
阿姨接過算了下,手上動作極快,給她包裝起來。
阮思歌接過後從包裏掏出一張一百的紙幣遞過去,等阿姨從包裏找零,她四處望了望,發現再往前便是主要做木材生意的區域了,連店麵麵積都比這邊寬闊了不少。
「給,找您32元。」
圓帽阿姨找好零錢正打算給她,抬頭卻瞧見麵前的女孩望著前方出神,那視線的落點,她細看了下,似乎是夏倦書。
她又出聲喊了句,阮思歌迴過神,又聽她問:「您認識倦書嗎?」
「昨天過來找他修琵琶,見過一麵。」
小鎮人際關係簡單,她也沒什麽好隱瞞,便直說了。
「是哦,他琵琶製作技術很厲害,每年都有人過來找他製琵琶。」
阿姨說完也笑起來,看到阮思歌好奇的眼神,又跟她多聊了幾句,「不過你沒見過他爺爺任炳,那技術更是一絕,有一把琵琶還被收進市博物館了呢,前麵最著名最大的木材鋪子王記早些年叫炳記,也是他家的,後麵轉手換人經營了。」
「為什麽不接著經營了?」
手上的東西太重,阮思歌低頭放了幾袋到地上。
圓帽阿姨叫趙秀蘭,聞言重重嘆了口氣,似是惋惜,「家裏沒人,他爺爺中風癱了,躺床上沒幾年就去世了。」
「他父母呢?」
「這個我也說不好,任老頭領他來延林鎮的時候他都十幾歲了,長得白白淨淨的,跟個小仙童一樣,鎮上人都說他是孤兒被任老頭收養來繼承自己琵琶製作手藝的。」
女人的語氣篤定,「但我瞧著不像,那細皮嫩肉的,一看就是沒吃過苦的,倒像是富家私生子。」
阮思歌往那邊望去,隻見攤主往他手裏塞了幾塊木頭,嘴裏一直說著什麽,夏倦書低頭拿在手裏端詳,微微擰著眉,表情寡淡。
他身量高,長身玉立,相貌又出眾,哪怕隨意站著,在人群中仍是奪目的存在,溝通中,攤主隻能時不時抬起頭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