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月留在京城,禹秀薇能護他一時卻不能護其一世,榮昌鎮的內幕,自禹秀薇擔任國師那天就已經一清二楚。
包括自百年前開始大慶災厄的根本原因,也在那位柳先生身上。
米月自己選擇離開,還是顧忌家中二老的身體,離家這麽多年,從未返家看過一眼,不孝子的身份算是坐實了。
第二天一早,米月開始帶著一個個孩子走街串巷,找到孩子們家中的長輩,告知以後學塾那邊就不授課了,那些束修錢也一一退迴,米月每次都會誠心誠意致歉一聲。
等做完一切,白天原本充斥著琅琅讀書聲的學塾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寂寥無聲。
米月留下一封書信,張夫子離開多年,也不知道會不會重新返迴,若是見到人去樓空,還沒個解釋的話,米月覺著有些過意不去。
寫好信,米月站在兩棵已經比院牆還高的橘子樹前,仰頭望去,青色的橘子一個個高掛,在青葉的遮蓋下若隱若現,等到青葉凋零,它們也到了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隻可惜,米月等不到了。
摘下一顆拳頭大小的青橘握在手中,米月緩緩走出門外。
昨夜那名死士已經準備好了馬車。
掀開車簾走入其中的最後一刻,米月迴望一眼學塾匾額上的“罄竹難書”四字。
米月抬起一隻手臂,手腕處赫然寄掛有一串因為年久而發黑的紅繩,他輕輕抖動手腕,紅繩晃動。
不複年少,可一經想起,還是會念念不忘。
如今已是中年模樣的米月釋懷一笑。
明白了。
書上說:人終將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
罄竹難書,罄竹難書......
-------------------------------------
在他離開後不久。
空蕩蕩的學塾之內,又迎來一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客人。
女子中年姿容,花白青絲之間插著一根質地尋常的青玉簪子。女子終將有人老珠黃的一天,簪子同樣如此,同樣逃不過歲月的洗禮。
身旁年輕的婢女對此就很疑惑。
按理來說,就自家主子的身份,天底下什麽好看的首飾買不到,就算是那些仙子的衣裙佩飾每年朝廷下發的都有一大籮筐,可從來沒見自家主子佩戴過,無論是上朝或者麵聖,從來都隻是簡簡單單,簡單到不像個女子。
婢女是個跳脫的性子,從小由中年女子看著長大,兩人的關係說是主仆,私底下其實更像是姨侄。
進入學塾後。
婢女看了眼老舊屋子和雜亂的庭院布置,好奇問道:“大人,咱們來這兒做什麽?一個人都沒有,也沒什麽風景可看。”
如今已是滿臉歲月皺紋的禹秀薇,和藹一笑,輕輕對著婢女搖頭道:“這裏是故人所居,就是來看看。還有,都說過沒有外人在場的話喊我禹姨就行,沒必要這麽生分。”
婢女輕輕哦了一聲,笑眯起眼來,眼眸彎彎,還有兩個小酒窩,很像她年輕時候。
禹秀薇大致走了一圈學塾,每走一步,都會去想象學塾平日裏的光景。
那些懵懵懂懂的學子會不會讓他感到頭疼,會不會批改完課業後一個人對著天上群星獨自喝酒,會不會在半睡半醒之際後悔來到京城,後悔之後會不會覺著她禹秀薇不值得喜歡......
想著想著禹秀薇輕抿嘴唇,有些想念當初求學時的光景。
那時候的少年意氣風發,少女眉眼溫柔。
“禹姨,您的朋友是某位文壇大儒或是朝廷大官嗎?”
看這宅院的大小也不像啊!
在婢女眼中,自家主子可是國師,大慶乃至這座天下唯一的女子國師,她的朋友自然不會普通了。
禹秀薇打開屋門,看見留在桌案上的信件之後,卻沒踏足走進,重新合上屋門,轉過頭,對婢女搖頭微笑道:“不是,他啊!就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好像這世上就沒有他想追逐的東西......可能以前有。”
“啊!~”
婢女顯然有些失望。
禹秀薇笑著點了點這小妮子的額頭,“誰說我的故友就非得是高官大儒,禹姨我說到底也隻是個普通人,隻不過為了追逐的東西舍棄了很多很多罷了。”
婢女有些不服氣道:“禹姨您可是天底下唯一的女子國師,國師誒!若是有一天我能做到您的一半,就算是一時半刻,死也值了。”
“丫頭,別學我,我這一生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最不如意。自己與自己較勁兒的日子,會很難熬。”
小人物求安寧,為碎銀幾兩奔波一生。
大人物求太平,為民心多年舉步維艱。
婢女正值天真爛漫的年紀,又怎會理解這些東西,她搖晃著禹秀薇的手臂嬌嗔道:“禹姨,您說過,隻要我靠真才實學得到貢士頭銜兒就安排我進翰林院,還算數嗎?”
禹秀薇拿她無可奈何,“可以是可以,不過前提條件你也知道,不許搞旁門左道,知道了嗎?”
婢女笑臉如花,可勁兒點頭。
女子走仕途本就是大不易,天底下的才女何其之多,可最後能在官場上禁得住沉浮的卻沒幾個。
說到底還是人心認知不夠。
這也是禹秀薇想要改變的東西之一。
未來,大慶的朝政,沙場,有著大好情景。
陽光灑下,照耀在青翠欲滴的橘樹之上,那些個藏在葉下的青橘也在光芒下散發著生機。
禹秀薇在樹下矗立許久。
小時候家鄉位置偏僻,自家又窮,嘴饞的時候也隻能看著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吃柑橘,自己隻能在旁邊剛看著,那時候就想著將來有天能夠吃柑橘吃到飽吃到撐。
後來,銀子夠了,而自己卻不想吃了。
猶豫許久,還是伸手摘下一顆。剝去外皮,鬧掰一瓣放入口中,咀嚼兩下。
女子本就不再年輕漂亮的臉龐頓時皺成一團。
可能是實在太酸,女子臉頰上不知何時已經布滿了淚水。
婢女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禹姨。
從未見過如此傷心的她。
包括自百年前開始大慶災厄的根本原因,也在那位柳先生身上。
米月自己選擇離開,還是顧忌家中二老的身體,離家這麽多年,從未返家看過一眼,不孝子的身份算是坐實了。
第二天一早,米月開始帶著一個個孩子走街串巷,找到孩子們家中的長輩,告知以後學塾那邊就不授課了,那些束修錢也一一退迴,米月每次都會誠心誠意致歉一聲。
等做完一切,白天原本充斥著琅琅讀書聲的學塾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寂寥無聲。
米月留下一封書信,張夫子離開多年,也不知道會不會重新返迴,若是見到人去樓空,還沒個解釋的話,米月覺著有些過意不去。
寫好信,米月站在兩棵已經比院牆還高的橘子樹前,仰頭望去,青色的橘子一個個高掛,在青葉的遮蓋下若隱若現,等到青葉凋零,它們也到了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隻可惜,米月等不到了。
摘下一顆拳頭大小的青橘握在手中,米月緩緩走出門外。
昨夜那名死士已經準備好了馬車。
掀開車簾走入其中的最後一刻,米月迴望一眼學塾匾額上的“罄竹難書”四字。
米月抬起一隻手臂,手腕處赫然寄掛有一串因為年久而發黑的紅繩,他輕輕抖動手腕,紅繩晃動。
不複年少,可一經想起,還是會念念不忘。
如今已是中年模樣的米月釋懷一笑。
明白了。
書上說:人終將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
罄竹難書,罄竹難書......
-------------------------------------
在他離開後不久。
空蕩蕩的學塾之內,又迎來一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客人。
女子中年姿容,花白青絲之間插著一根質地尋常的青玉簪子。女子終將有人老珠黃的一天,簪子同樣如此,同樣逃不過歲月的洗禮。
身旁年輕的婢女對此就很疑惑。
按理來說,就自家主子的身份,天底下什麽好看的首飾買不到,就算是那些仙子的衣裙佩飾每年朝廷下發的都有一大籮筐,可從來沒見自家主子佩戴過,無論是上朝或者麵聖,從來都隻是簡簡單單,簡單到不像個女子。
婢女是個跳脫的性子,從小由中年女子看著長大,兩人的關係說是主仆,私底下其實更像是姨侄。
進入學塾後。
婢女看了眼老舊屋子和雜亂的庭院布置,好奇問道:“大人,咱們來這兒做什麽?一個人都沒有,也沒什麽風景可看。”
如今已是滿臉歲月皺紋的禹秀薇,和藹一笑,輕輕對著婢女搖頭道:“這裏是故人所居,就是來看看。還有,都說過沒有外人在場的話喊我禹姨就行,沒必要這麽生分。”
婢女輕輕哦了一聲,笑眯起眼來,眼眸彎彎,還有兩個小酒窩,很像她年輕時候。
禹秀薇大致走了一圈學塾,每走一步,都會去想象學塾平日裏的光景。
那些懵懵懂懂的學子會不會讓他感到頭疼,會不會批改完課業後一個人對著天上群星獨自喝酒,會不會在半睡半醒之際後悔來到京城,後悔之後會不會覺著她禹秀薇不值得喜歡......
想著想著禹秀薇輕抿嘴唇,有些想念當初求學時的光景。
那時候的少年意氣風發,少女眉眼溫柔。
“禹姨,您的朋友是某位文壇大儒或是朝廷大官嗎?”
看這宅院的大小也不像啊!
在婢女眼中,自家主子可是國師,大慶乃至這座天下唯一的女子國師,她的朋友自然不會普通了。
禹秀薇打開屋門,看見留在桌案上的信件之後,卻沒踏足走進,重新合上屋門,轉過頭,對婢女搖頭微笑道:“不是,他啊!就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好像這世上就沒有他想追逐的東西......可能以前有。”
“啊!~”
婢女顯然有些失望。
禹秀薇笑著點了點這小妮子的額頭,“誰說我的故友就非得是高官大儒,禹姨我說到底也隻是個普通人,隻不過為了追逐的東西舍棄了很多很多罷了。”
婢女有些不服氣道:“禹姨您可是天底下唯一的女子國師,國師誒!若是有一天我能做到您的一半,就算是一時半刻,死也值了。”
“丫頭,別學我,我這一生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最不如意。自己與自己較勁兒的日子,會很難熬。”
小人物求安寧,為碎銀幾兩奔波一生。
大人物求太平,為民心多年舉步維艱。
婢女正值天真爛漫的年紀,又怎會理解這些東西,她搖晃著禹秀薇的手臂嬌嗔道:“禹姨,您說過,隻要我靠真才實學得到貢士頭銜兒就安排我進翰林院,還算數嗎?”
禹秀薇拿她無可奈何,“可以是可以,不過前提條件你也知道,不許搞旁門左道,知道了嗎?”
婢女笑臉如花,可勁兒點頭。
女子走仕途本就是大不易,天底下的才女何其之多,可最後能在官場上禁得住沉浮的卻沒幾個。
說到底還是人心認知不夠。
這也是禹秀薇想要改變的東西之一。
未來,大慶的朝政,沙場,有著大好情景。
陽光灑下,照耀在青翠欲滴的橘樹之上,那些個藏在葉下的青橘也在光芒下散發著生機。
禹秀薇在樹下矗立許久。
小時候家鄉位置偏僻,自家又窮,嘴饞的時候也隻能看著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吃柑橘,自己隻能在旁邊剛看著,那時候就想著將來有天能夠吃柑橘吃到飽吃到撐。
後來,銀子夠了,而自己卻不想吃了。
猶豫許久,還是伸手摘下一顆。剝去外皮,鬧掰一瓣放入口中,咀嚼兩下。
女子本就不再年輕漂亮的臉龐頓時皺成一團。
可能是實在太酸,女子臉頰上不知何時已經布滿了淚水。
婢女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禹姨。
從未見過如此傷心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