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探花郎的貧賤未婚妻37
快穿之炮灰隻想拿錢走人 作者:胡胖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化身先皇的因因差點兒氣笑了,這皇帝還真是個逆子,居然親手謀害了自己的親爹,還殺了三個與他爭皇位的兄弟。
犯下這樣的罪行,偏偏他至今不知悔改,還一個勁兒給自己找理由,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當皇帝,難怪護衛天子的紫光稀薄成這樣,憑他一個獸魂也能隨便出入。
他當即板著臉道:“逆子!你謀了朕的江山,卻為何不勤政愛民,守好朕的江山?
像言愷之這樣的肱股之臣,就因為拒婚掃了你的麵子,你就無故將其下昭獄,還準備羅織罪名將他處斬?
你也不看看你生的那個好女兒,她根本不是我們皇室的血脈,分明是她那個娘跟侍衛苟且後生下的野種!
你居然還為了她斬殺有功之臣,如此會寒了文武百官的心,今後還有誰會為朝廷盡忠?
你這逆子,是想氣得我掀開棺材板兒,從地底下爬出來教訓你嗎?”
這段話是沐晚教它的,來之前盯著它反複背誦,直到能夠倒背如流,才放他過來的。
因因背誦這段話花了不少力氣,現在看著皇帝就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抬腳狠狠踹了他幾腳。
訓完話,又踹了皇帝出氣,因因看看天色快要亮了,趕忙從他的夢裏抽身出來,化作煙霧從皇宮飄出去了。
皇帝從夢中驚醒,迴憶起夢裏的情景,越想越覺得害怕,原本他還懷疑夢是假的,可是想到最後老爹踹他那幾腳,便信了八成。
先皇在世時,因為身體有病,時常控製不住情緒,每次生氣時,上至妃嬪,下至皇子皇女,誰倒黴催地趕上了,誰就要挨皇帝的踹。
更不用說那些個宮女太監,稍不如意非打即罵,被他親手杖斃的不計其數。
也因此,他買通先帝身邊的人根本沒花太大的代價,那時候他偽裝的比較好,人前總是溫和謙遜,想幹掉皇帝時,也是打著為民除害的幌子,所以宮裏很多人都在暗中支持他。
然而他登基後,卻是不動聲色地找各種理由,除掉了那些幫他篡位的宮人,因為他不能留下任何話柄給天下人。
如今先皇親自來托夢,夢裏也隻是踹了他幾腳而已,並沒有打算殺他,因為先皇的兒子都死光了,就隻剩了他一個,殺了他,可沒人給老爹香火祭祀了。
因此先皇說寧悅是野種,他根本沒懷疑,當天就命暗衛出馬,在寧悅的馬車上做了手腳,摔斷了她的脊椎,從此癱瘓在床。
然後他又找了皇家道觀的風清子大師,放出風聲說,公主與探花郎八字不合,剛打算議親就出事了。
接著他又把言愷之從昭獄放出來,說之前有人匿名舉報他謀反,經查實純屬誣陷,立刻就把人放了。
鑒於老爹為了他都親自來托夢了,皇帝覺得此人的忠誠度絕對足夠高,再加上他之前主動請纓去最危險的疫區平息疫情,歸來後還沒有論功行賞。
綜合考慮之下,皇帝直接把言愷之調入了戶部,連升兩級,給了個戶部侍郎的職位。
隻要他在戶部表現不差,將來就提升他做戶部尚書,把國家的錢袋子交到他手上。
探花郎一躍成了正四品的戶部侍郎,滿朝文武都覺得皇帝腦子怕是有病,而且還病的不輕。
身為一國之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會兒要把人下獄斬首,一會兒又論功行賞;一會兒要把公主下嫁,一會兒又說倆人八字不合。
朝堂上的詭譎,後院的夫人們自然不清楚,她們隻知道探花郎命硬克妻,這不,連公主那樣命格貴重的貴女,都壓不住,才剛議親,就摔殘了。
這下子,滿朝官員再沒有一個敢把自家閨女許配他的,哪怕有人無意間提起探花郎,一個個都趕忙說,自家閨女已經議親了。
一時間,言愷之這個曾經的香餑餑,成了婚姻市場上無人問津的爛白菜。
不過這正合他意,這一生他是不打算娶親了。
短短一個月時間,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藍華清私下裏猜測,一定是他這個掛名夫人的手筆。
因為在她到京城的第二天,公主就摔殘了,皇帝非但沒有怪罪探花郎,反倒把他從昭獄裏放出來,還連升兩級,從六品翰林待詔,搖身一變成了正四品戶部侍郎。
而原本的戶部侍郎崔敏,據說是夜裏睡著忽然就中風了,早晨醒來,口不能言,腿不能行,徹底廢了。
巧的是崔敏是當朝最得寵的崔貴妃的親爹,也是剛剛摔殘的寧悅公主的親外公。
據說崔貴妃得了親爹中風的噩耗,當即摔倒,至今昏迷不醒。
這世上哪有那麽多的巧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寧悅公主被發現做了什麽大逆不道的事,連累了親娘和外公。
對於寧悅公主這個人,藍華清還是有所了解的,那就是個囂張跋扈又無腦的蠢貨,若說她欺男霸女可能性比較大,但謀逆大罪她卻是沒那個膽子犯的。
她究竟怎麽惹到皇帝成了迷,即便藍華清這樣消息來源廣,頭腦又極精明的人也猜不到。
當事人言愷之對此就更是一頭霧水,但他相信這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無論是誰幫了他,遲早都會跳出來,到他麵前來挾恩圖報。
沐晚和因因其實也很意外,她們倆的確是從夢裏告訴皇帝,寧悅是野種,並且不許他殘害言愷之。
但她們沒想到,皇帝會這麽狠,一下子把寧悅祖孫三代都給弄廢了。
不過想到崔家借著崔貴妃和寧悅的勢,做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對這個結果她們半點兒愧疚也無。
經此事,沐晚越發覺得這個昏聵的皇帝喜怒無常,她雖然把言愷之推到了戶部侍郎的位置,但沒有任何背景的他,今後稍有不如皇帝的意,一樣會死無全屍。
原計劃在上邽城過一段悠閑的日子,現在這個計劃隻能暫時擱淺,她決定在京城多留一段時間,直到言愷之手握權柄,到了皇帝也不敢輕易動他的時候。
犯下這樣的罪行,偏偏他至今不知悔改,還一個勁兒給自己找理由,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當皇帝,難怪護衛天子的紫光稀薄成這樣,憑他一個獸魂也能隨便出入。
他當即板著臉道:“逆子!你謀了朕的江山,卻為何不勤政愛民,守好朕的江山?
像言愷之這樣的肱股之臣,就因為拒婚掃了你的麵子,你就無故將其下昭獄,還準備羅織罪名將他處斬?
你也不看看你生的那個好女兒,她根本不是我們皇室的血脈,分明是她那個娘跟侍衛苟且後生下的野種!
你居然還為了她斬殺有功之臣,如此會寒了文武百官的心,今後還有誰會為朝廷盡忠?
你這逆子,是想氣得我掀開棺材板兒,從地底下爬出來教訓你嗎?”
這段話是沐晚教它的,來之前盯著它反複背誦,直到能夠倒背如流,才放他過來的。
因因背誦這段話花了不少力氣,現在看著皇帝就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抬腳狠狠踹了他幾腳。
訓完話,又踹了皇帝出氣,因因看看天色快要亮了,趕忙從他的夢裏抽身出來,化作煙霧從皇宮飄出去了。
皇帝從夢中驚醒,迴憶起夢裏的情景,越想越覺得害怕,原本他還懷疑夢是假的,可是想到最後老爹踹他那幾腳,便信了八成。
先皇在世時,因為身體有病,時常控製不住情緒,每次生氣時,上至妃嬪,下至皇子皇女,誰倒黴催地趕上了,誰就要挨皇帝的踹。
更不用說那些個宮女太監,稍不如意非打即罵,被他親手杖斃的不計其數。
也因此,他買通先帝身邊的人根本沒花太大的代價,那時候他偽裝的比較好,人前總是溫和謙遜,想幹掉皇帝時,也是打著為民除害的幌子,所以宮裏很多人都在暗中支持他。
然而他登基後,卻是不動聲色地找各種理由,除掉了那些幫他篡位的宮人,因為他不能留下任何話柄給天下人。
如今先皇親自來托夢,夢裏也隻是踹了他幾腳而已,並沒有打算殺他,因為先皇的兒子都死光了,就隻剩了他一個,殺了他,可沒人給老爹香火祭祀了。
因此先皇說寧悅是野種,他根本沒懷疑,當天就命暗衛出馬,在寧悅的馬車上做了手腳,摔斷了她的脊椎,從此癱瘓在床。
然後他又找了皇家道觀的風清子大師,放出風聲說,公主與探花郎八字不合,剛打算議親就出事了。
接著他又把言愷之從昭獄放出來,說之前有人匿名舉報他謀反,經查實純屬誣陷,立刻就把人放了。
鑒於老爹為了他都親自來托夢了,皇帝覺得此人的忠誠度絕對足夠高,再加上他之前主動請纓去最危險的疫區平息疫情,歸來後還沒有論功行賞。
綜合考慮之下,皇帝直接把言愷之調入了戶部,連升兩級,給了個戶部侍郎的職位。
隻要他在戶部表現不差,將來就提升他做戶部尚書,把國家的錢袋子交到他手上。
探花郎一躍成了正四品的戶部侍郎,滿朝文武都覺得皇帝腦子怕是有病,而且還病的不輕。
身為一國之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會兒要把人下獄斬首,一會兒又論功行賞;一會兒要把公主下嫁,一會兒又說倆人八字不合。
朝堂上的詭譎,後院的夫人們自然不清楚,她們隻知道探花郎命硬克妻,這不,連公主那樣命格貴重的貴女,都壓不住,才剛議親,就摔殘了。
這下子,滿朝官員再沒有一個敢把自家閨女許配他的,哪怕有人無意間提起探花郎,一個個都趕忙說,自家閨女已經議親了。
一時間,言愷之這個曾經的香餑餑,成了婚姻市場上無人問津的爛白菜。
不過這正合他意,這一生他是不打算娶親了。
短短一個月時間,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藍華清私下裏猜測,一定是他這個掛名夫人的手筆。
因為在她到京城的第二天,公主就摔殘了,皇帝非但沒有怪罪探花郎,反倒把他從昭獄裏放出來,還連升兩級,從六品翰林待詔,搖身一變成了正四品戶部侍郎。
而原本的戶部侍郎崔敏,據說是夜裏睡著忽然就中風了,早晨醒來,口不能言,腿不能行,徹底廢了。
巧的是崔敏是當朝最得寵的崔貴妃的親爹,也是剛剛摔殘的寧悅公主的親外公。
據說崔貴妃得了親爹中風的噩耗,當即摔倒,至今昏迷不醒。
這世上哪有那麽多的巧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寧悅公主被發現做了什麽大逆不道的事,連累了親娘和外公。
對於寧悅公主這個人,藍華清還是有所了解的,那就是個囂張跋扈又無腦的蠢貨,若說她欺男霸女可能性比較大,但謀逆大罪她卻是沒那個膽子犯的。
她究竟怎麽惹到皇帝成了迷,即便藍華清這樣消息來源廣,頭腦又極精明的人也猜不到。
當事人言愷之對此就更是一頭霧水,但他相信這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無論是誰幫了他,遲早都會跳出來,到他麵前來挾恩圖報。
沐晚和因因其實也很意外,她們倆的確是從夢裏告訴皇帝,寧悅是野種,並且不許他殘害言愷之。
但她們沒想到,皇帝會這麽狠,一下子把寧悅祖孫三代都給弄廢了。
不過想到崔家借著崔貴妃和寧悅的勢,做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對這個結果她們半點兒愧疚也無。
經此事,沐晚越發覺得這個昏聵的皇帝喜怒無常,她雖然把言愷之推到了戶部侍郎的位置,但沒有任何背景的他,今後稍有不如皇帝的意,一樣會死無全屍。
原計劃在上邽城過一段悠閑的日子,現在這個計劃隻能暫時擱淺,她決定在京城多留一段時間,直到言愷之手握權柄,到了皇帝也不敢輕易動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