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白錦是打算低調迴京,劉徹卻天生喜歡高調行事,白錦一行還在半路上,滿天下都知道遊歷在外多年的太子殿下要迴家了!
消息傳了出去,饒是在這個信息傳播極其落伍的時代,還是引起了譁然,仿佛將一顆巨石投入了湖麵,掀起了驚天的巨浪!
似乎長安城的百姓們都已傾巢而出,換上了簇新的過節才捨得穿的新衣裳,唿朋引伴歡欣鼓舞。
青石街道兩旁,密密麻麻擠滿了前來圍觀的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個個喜氣洋洋,精神振奮,簡直像過節一般熱鬧,街道兩旁的店鋪,別說各大酒舍,就連那些不具備聚集功能的糧鋪、雜貨店、胭脂鋪子、點心鋪子都擠滿了人,簡直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是攢動的人頭!
長安城的京兆尹見狀生怕擠出踩踏問題,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調遣衙役和官差分段守到路旁維持秩序,見到不配合的即大聲嗬斥,這個時代老百姓普遍還是怕官差的,當即便老老實實地守在路兩旁,各排成四列長長的隊伍,再也不敢瞎擠瞎喊了。
其實百姓們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圍觀百戰百勝終於徹底消滅匈奴的霍將軍,和給他們帶來了高產玉米讓他們擺脫了飢餓、半隻腳踏入道門修仙問道的太子殿下,他們也很好奇,太子殿下到底是何等風采!
霍將軍在長安城家喻戶曉,從小也時常能見到他在長安街上溜達,要不是他徹底消滅了匈奴,一雪□□皇帝當年敗於匈奴之手的前恥,百姓們該幹啥幹啥,更不會為了歡迎他們搞出這種陣仗。
今時這一場舉國歡慶的火熱迎接儀式,既有對大漢子民脊樑的重新塑造,又有對太子殿下的憧憬和敬仰!
按說這位長年累月不見蹤影的太子殿下應該是沒什麽存在感的,但是,架不住他出生時天現異象,人人目睹,引為奇觀。而後他年僅三歲便出宮遊歷,給大漢百姓帶來了高產的糧種玉米,給受災的黃河流域百姓建了一座絢麗堅固的城池庇護他們,又為窮困的西域百姓種下了可以生生世世傳承下去的搖錢樹,一個麵目雖然模糊,身影卻異常高大可靠的太子形象就這麽深深地烙在了百姓們的心中!
大多數底層百姓雖然沒讀過書,不會說長篇累牘的大道理,但他們不傻,擁有著口口相傳的底層生存智慧,知道誰才是真正把他們放在心上的人。
那些穿金戴銀唿奴喚婢的權貴大人們跟他們有什麽關係呢?隻有太子殿下,時時刻刻關心他們能不能吃飽,有沒有錢花,據說太子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歷劫,神仙下凡的仁善太子,到底是什麽模樣呢?
朝中很多人精都覺得太子殿下太任性太沒有野心,一心撲在修行上,也不知討好陛下,也不去培養勢力,長到十幾歲,依舊孤身一人單打獨鬥,雖頂著太子名頭,卻毫無前途希望,根本不值得他們投資!
也有人認可太子的能力,但是依然不看好他的未來,尤其是他至今孑然一身,無牽無掛,仿佛隨時都會抽身離去,生就淡漠出塵的神仙樣,也養了一副視功名利祿如糞土的神仙脾氣,根本就不像當今陛下雄才大略,銳意進取——子不肖父,最是遺憾!
偏偏太子身邊稍微走得近的人居然都是衛家的人——太子如此行事,雖則光明堂皇,卻過於磊落,失了謀算,隻怕最終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啊!
直到太子殿下進京的消息傳來,他們一邊依舊為太子惋惜,仿佛太子敗局已定,一邊也不妨礙他們迅速轉投二皇子陣營——然而,就在他們不注意的時候,百姓們已經給太子殿下和征西將士奉上了萬人空巷的陣仗,隻為了一睹殿下風采,給殿下嗑一個真情實感的響頭!
這一著,簡直是扇腫了那些牆頭草的臉,你們看不上太子殿下,可百姓們認啊,百姓們就推崇這位太子殿下!
——他們這才恍然省悟,是了,他們隻顧著汲汲營營,竟忘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好處,足以碾壓二皇子所有的優勢——太子殿下是沒有朝堂勢力,但,他有口碑有民心啊!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們怎麽就忘了這句聖人之言?
就在這紛紛擾擾各懷心思的暗湧中,白錦終於正式踏上了大漢帝國的政治舞台。
白錦迴到藥王殿,換下了素白的麻布道袍,穿上了繡金綴玉的太子禮服,一步一步,來到了朝堂中央,接受周圍文武百官的眼神洗禮。
這位在外遊歷多年的太子殿下,居然換一身衣服就換一種氣質,一掃剛進宮時那目無下塵的飄逸脫俗,就好像一位高高在上的真神仙,終於被紅塵打動,停下了腳步,也許有一天他還會飄然遠去,但此刻,他就是真真正正雍容通達的太子殿下,從骨子裏透出一種高貴沉穩來。
這是劉錦真正意義上在朝堂第一次露麵,見過他的人不少,但自從他離開長安,就很少有人提起他了,更不知道他如今已經成長為如此一枝獨秀的少年,見狀內心紛紛扼腕,深恨自己當初搶親怎麽堅定到底,否則如今家裏都沒有適齡女兒了!
劉徹高興地親自開口,給白錦介紹了堂上的百官和官職,同時也把白錦介紹給他們,尤其強調要隆重肅穆。
劉徹的介紹中,有兩個人引起了白錦的注意。
這個時代真正能讓白錦記住的人不多,董仲舒算一個,欒大也算一個。
前者因著書立說,使儒家學說從此成為社會正統思想而青史留名,影響深遠,連白錦這樣最初那一世還來不及接受完整的傳統教育的人都聽說過,後者則是因為欺騙了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甚至把一位堂堂嫡公主騙到手而留名青史。
消息傳了出去,饒是在這個信息傳播極其落伍的時代,還是引起了譁然,仿佛將一顆巨石投入了湖麵,掀起了驚天的巨浪!
似乎長安城的百姓們都已傾巢而出,換上了簇新的過節才捨得穿的新衣裳,唿朋引伴歡欣鼓舞。
青石街道兩旁,密密麻麻擠滿了前來圍觀的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個個喜氣洋洋,精神振奮,簡直像過節一般熱鬧,街道兩旁的店鋪,別說各大酒舍,就連那些不具備聚集功能的糧鋪、雜貨店、胭脂鋪子、點心鋪子都擠滿了人,簡直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是攢動的人頭!
長安城的京兆尹見狀生怕擠出踩踏問題,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調遣衙役和官差分段守到路旁維持秩序,見到不配合的即大聲嗬斥,這個時代老百姓普遍還是怕官差的,當即便老老實實地守在路兩旁,各排成四列長長的隊伍,再也不敢瞎擠瞎喊了。
其實百姓們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圍觀百戰百勝終於徹底消滅匈奴的霍將軍,和給他們帶來了高產玉米讓他們擺脫了飢餓、半隻腳踏入道門修仙問道的太子殿下,他們也很好奇,太子殿下到底是何等風采!
霍將軍在長安城家喻戶曉,從小也時常能見到他在長安街上溜達,要不是他徹底消滅了匈奴,一雪□□皇帝當年敗於匈奴之手的前恥,百姓們該幹啥幹啥,更不會為了歡迎他們搞出這種陣仗。
今時這一場舉國歡慶的火熱迎接儀式,既有對大漢子民脊樑的重新塑造,又有對太子殿下的憧憬和敬仰!
按說這位長年累月不見蹤影的太子殿下應該是沒什麽存在感的,但是,架不住他出生時天現異象,人人目睹,引為奇觀。而後他年僅三歲便出宮遊歷,給大漢百姓帶來了高產的糧種玉米,給受災的黃河流域百姓建了一座絢麗堅固的城池庇護他們,又為窮困的西域百姓種下了可以生生世世傳承下去的搖錢樹,一個麵目雖然模糊,身影卻異常高大可靠的太子形象就這麽深深地烙在了百姓們的心中!
大多數底層百姓雖然沒讀過書,不會說長篇累牘的大道理,但他們不傻,擁有著口口相傳的底層生存智慧,知道誰才是真正把他們放在心上的人。
那些穿金戴銀唿奴喚婢的權貴大人們跟他們有什麽關係呢?隻有太子殿下,時時刻刻關心他們能不能吃飽,有沒有錢花,據說太子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歷劫,神仙下凡的仁善太子,到底是什麽模樣呢?
朝中很多人精都覺得太子殿下太任性太沒有野心,一心撲在修行上,也不知討好陛下,也不去培養勢力,長到十幾歲,依舊孤身一人單打獨鬥,雖頂著太子名頭,卻毫無前途希望,根本不值得他們投資!
也有人認可太子的能力,但是依然不看好他的未來,尤其是他至今孑然一身,無牽無掛,仿佛隨時都會抽身離去,生就淡漠出塵的神仙樣,也養了一副視功名利祿如糞土的神仙脾氣,根本就不像當今陛下雄才大略,銳意進取——子不肖父,最是遺憾!
偏偏太子身邊稍微走得近的人居然都是衛家的人——太子如此行事,雖則光明堂皇,卻過於磊落,失了謀算,隻怕最終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啊!
直到太子殿下進京的消息傳來,他們一邊依舊為太子惋惜,仿佛太子敗局已定,一邊也不妨礙他們迅速轉投二皇子陣營——然而,就在他們不注意的時候,百姓們已經給太子殿下和征西將士奉上了萬人空巷的陣仗,隻為了一睹殿下風采,給殿下嗑一個真情實感的響頭!
這一著,簡直是扇腫了那些牆頭草的臉,你們看不上太子殿下,可百姓們認啊,百姓們就推崇這位太子殿下!
——他們這才恍然省悟,是了,他們隻顧著汲汲營營,竟忘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好處,足以碾壓二皇子所有的優勢——太子殿下是沒有朝堂勢力,但,他有口碑有民心啊!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們怎麽就忘了這句聖人之言?
就在這紛紛擾擾各懷心思的暗湧中,白錦終於正式踏上了大漢帝國的政治舞台。
白錦迴到藥王殿,換下了素白的麻布道袍,穿上了繡金綴玉的太子禮服,一步一步,來到了朝堂中央,接受周圍文武百官的眼神洗禮。
這位在外遊歷多年的太子殿下,居然換一身衣服就換一種氣質,一掃剛進宮時那目無下塵的飄逸脫俗,就好像一位高高在上的真神仙,終於被紅塵打動,停下了腳步,也許有一天他還會飄然遠去,但此刻,他就是真真正正雍容通達的太子殿下,從骨子裏透出一種高貴沉穩來。
這是劉錦真正意義上在朝堂第一次露麵,見過他的人不少,但自從他離開長安,就很少有人提起他了,更不知道他如今已經成長為如此一枝獨秀的少年,見狀內心紛紛扼腕,深恨自己當初搶親怎麽堅定到底,否則如今家裏都沒有適齡女兒了!
劉徹高興地親自開口,給白錦介紹了堂上的百官和官職,同時也把白錦介紹給他們,尤其強調要隆重肅穆。
劉徹的介紹中,有兩個人引起了白錦的注意。
這個時代真正能讓白錦記住的人不多,董仲舒算一個,欒大也算一個。
前者因著書立說,使儒家學說從此成為社會正統思想而青史留名,影響深遠,連白錦這樣最初那一世還來不及接受完整的傳統教育的人都聽說過,後者則是因為欺騙了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甚至把一位堂堂嫡公主騙到手而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