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婚禮已經過去兩三個月了,而且這段時間他確實沒有再惹出什麽事端。老爺子心裏也安慰許多,他也知道這個兒子一向急功近利,但畢竟隻有這麽幾個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最終還是心軟下來,對漢王和趙王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嚴厲地斥責。
如果放在以前,朱瞻基看到這種情況,肯定會著急萬分。但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名父親,對於父親的心境有了更深的理解——無論如何,這些都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啊!
太子看到朱瞻基如此沉穩,心中更是感到欣慰。他語重心長地說道:“大郎,你近來的表現令我倍感寬慰。世間之事並非非黑即白,你需要學會忍耐。”朱瞻基深深地點頭,表示明白:“父親,孩兒明白了。”自那以後,朱瞻基學會了忍讓,許多原本棘手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小團子也在一天天地成長起來。老爺子對這個孫兒十分寵愛,幾乎每天都會派人將他接到宮中,親自教導他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別看小團子年齡不大,但是那副跟隨師傅認真學習、搖頭晃腦的樣子,著實讓人心生喜愛之情。
就在今天,小團子興高采烈地帶著一群宮人走進房間,身後緊跟著四個唇紅齒白的小太監。胡善祥不禁心生疑惑,開口問道:“小團子,這些孩子是從哪裏來的呢?”小團子乖巧地依偎在母親懷中,嘴裏還嚼著美味的小點心,含糊不清地迴答道:“母親,這都是皇爺爺賞賜給我的哦!皇爺爺說這四個小太監以後就歸我所有啦,他們得聽從我的命令。”這時,一旁的韋珍輕聲解釋道:“這幾位都是皇爺特意挑選出來送給小殿下的小太監,目的是陪伴並保護小殿下。”
胡善祥這才想起,明朝時期,宦官製度完善,宦官的監製有十二監、七局、二司等二十一衙門,確立了宦官的獨立行政體係,這為宦官再度在政治舞台上興風作浪打下了基礎。後又增設由宦官主持的東、西廠,使宦官的權力淩駕於國家行政機構之上,把持朝政,左右君主。至此,宦官製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也出現了我國古代第三次宦官專權高峰。
更別說土木堡之變,宦官王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明戰神好大喜功,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親征,在土木堡與也先部隊交戰。明朝軍隊指揮混亂,主動出擊後又班師,受到蒙古軍隊夾擊大敗,王振被殺。
胡善祥心頭猛地一跳,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這些人裏會不會有王振呢?她不禁緊張起來,目光掃過每一個孩子,試圖從他們的麵容和神情中找到答案。她緩緩抬起頭,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孩子們。他們一個個懵懵懂懂的樣子,臉上帶著天真無邪的笑容,讓人不禁心生喜愛之情。
胡善祥盡量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和藹可親:“把頭抬起來,讓本宮好好看看你們。”那幾個小太監顯然是經過精心調教的,聽到命令後紛紛抬起頭來,但眼神卻不敢直視太孫妃娘娘,隻是微微低垂著,流露出一種乖巧和順從。
胡善祥微微一笑,輕聲問道:“你們都叫什麽名字啊?快跟本宮說說看。”孩子們依次自我介紹,每個人的聲音都清脆悅耳,充滿童真。胡善祥仔細聆聽著,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幸好,這裏並沒有王振這個人。
然而,她又想起小團子的出生時間比大明戰神要早許多年,兩人幾乎不可能有交集。想到此處,她的心情稍稍放鬆下來。但同時也意識到,雖然沒有王振,但小團子身邊的人還是需要加倍留意才行。畢竟,宮廷之中人心難測,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事情呢?
朱瞻基這時也迴到寢殿,小團子一見到父親,就立刻飛奔過去:“爹,抱抱,我要舉高高!”朱瞻基自然無有不應,抱著小團子這邊飛一下,那邊飛一下,寢殿裏都是他們的歡聲笑語。
玩鬧了一會兒,朱瞻基有些累了,坐在椅子上,看著這一群小太監:“這是爺爺給小團子挑的,都不錯呀!”胡善祥笑著點頭應和,然後看向一旁的韋珍,示意她將小團子帶去偏殿玩耍。韋珍心領神會地抱起小團子離開後,胡善祥才開口說道:“皇爺爺對小團子那麽上心,這些人也是極好的!”
朱瞻基聽著胡善祥的話,微微點了點頭,他看了一眼那群小太監,然後揮揮手讓他們先退下。韋珍則帶著人去安置這幾個小太監。等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胡善祥繼續向朱瞻基進言,想要提醒他關於小團子身邊人的重要性,特別是有了前車之鑒。
胡善祥為了防微杜漸,還是旁敲側擊:“殿下,這些孩子是要跟著小團子長大的,如果其中出現一兩個品行不端之人,會不會帶壞小團子呢?畢竟近墨者黑啊!”朱瞻基聽到這裏,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他看著胡善祥,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緩緩說道:“善祥,你知道我為什麽喜歡用太監嗎?”
胡善祥思索片刻,迴答道:“殿下,自古以來,權力一直是所有人心中無法抗拒的誘惑。那些掌握權力的人往往會因為利益而迷失自我,做出一些違背道德倫理的事情來。而太監們由於身體殘缺,無法生育後代,因此他們沒有家族的負擔,可以全心全意地為主子服務。同時,太監們也深知自己地位低下,隻能依靠主子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他們對主子忠心耿耿,不會背叛主子。此外,太監們因為沒有家庭和家族關係的束縛,更容易被控製和管理。”
如果放在以前,朱瞻基看到這種情況,肯定會著急萬分。但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名父親,對於父親的心境有了更深的理解——無論如何,這些都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啊!
太子看到朱瞻基如此沉穩,心中更是感到欣慰。他語重心長地說道:“大郎,你近來的表現令我倍感寬慰。世間之事並非非黑即白,你需要學會忍耐。”朱瞻基深深地點頭,表示明白:“父親,孩兒明白了。”自那以後,朱瞻基學會了忍讓,許多原本棘手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般匆匆流逝,小團子也在一天天地成長起來。老爺子對這個孫兒十分寵愛,幾乎每天都會派人將他接到宮中,親自教導他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別看小團子年齡不大,但是那副跟隨師傅認真學習、搖頭晃腦的樣子,著實讓人心生喜愛之情。
就在今天,小團子興高采烈地帶著一群宮人走進房間,身後緊跟著四個唇紅齒白的小太監。胡善祥不禁心生疑惑,開口問道:“小團子,這些孩子是從哪裏來的呢?”小團子乖巧地依偎在母親懷中,嘴裏還嚼著美味的小點心,含糊不清地迴答道:“母親,這都是皇爺爺賞賜給我的哦!皇爺爺說這四個小太監以後就歸我所有啦,他們得聽從我的命令。”這時,一旁的韋珍輕聲解釋道:“這幾位都是皇爺特意挑選出來送給小殿下的小太監,目的是陪伴並保護小殿下。”
胡善祥這才想起,明朝時期,宦官製度完善,宦官的監製有十二監、七局、二司等二十一衙門,確立了宦官的獨立行政體係,這為宦官再度在政治舞台上興風作浪打下了基礎。後又增設由宦官主持的東、西廠,使宦官的權力淩駕於國家行政機構之上,把持朝政,左右君主。至此,宦官製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也出現了我國古代第三次宦官專權高峰。
更別說土木堡之變,宦官王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明戰神好大喜功,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親征,在土木堡與也先部隊交戰。明朝軍隊指揮混亂,主動出擊後又班師,受到蒙古軍隊夾擊大敗,王振被殺。
胡善祥心頭猛地一跳,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這些人裏會不會有王振呢?她不禁緊張起來,目光掃過每一個孩子,試圖從他們的麵容和神情中找到答案。她緩緩抬起頭,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孩子們。他們一個個懵懵懂懂的樣子,臉上帶著天真無邪的笑容,讓人不禁心生喜愛之情。
胡善祥盡量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和藹可親:“把頭抬起來,讓本宮好好看看你們。”那幾個小太監顯然是經過精心調教的,聽到命令後紛紛抬起頭來,但眼神卻不敢直視太孫妃娘娘,隻是微微低垂著,流露出一種乖巧和順從。
胡善祥微微一笑,輕聲問道:“你們都叫什麽名字啊?快跟本宮說說看。”孩子們依次自我介紹,每個人的聲音都清脆悅耳,充滿童真。胡善祥仔細聆聽著,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幸好,這裏並沒有王振這個人。
然而,她又想起小團子的出生時間比大明戰神要早許多年,兩人幾乎不可能有交集。想到此處,她的心情稍稍放鬆下來。但同時也意識到,雖然沒有王振,但小團子身邊的人還是需要加倍留意才行。畢竟,宮廷之中人心難測,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事情呢?
朱瞻基這時也迴到寢殿,小團子一見到父親,就立刻飛奔過去:“爹,抱抱,我要舉高高!”朱瞻基自然無有不應,抱著小團子這邊飛一下,那邊飛一下,寢殿裏都是他們的歡聲笑語。
玩鬧了一會兒,朱瞻基有些累了,坐在椅子上,看著這一群小太監:“這是爺爺給小團子挑的,都不錯呀!”胡善祥笑著點頭應和,然後看向一旁的韋珍,示意她將小團子帶去偏殿玩耍。韋珍心領神會地抱起小團子離開後,胡善祥才開口說道:“皇爺爺對小團子那麽上心,這些人也是極好的!”
朱瞻基聽著胡善祥的話,微微點了點頭,他看了一眼那群小太監,然後揮揮手讓他們先退下。韋珍則帶著人去安置這幾個小太監。等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胡善祥繼續向朱瞻基進言,想要提醒他關於小團子身邊人的重要性,特別是有了前車之鑒。
胡善祥為了防微杜漸,還是旁敲側擊:“殿下,這些孩子是要跟著小團子長大的,如果其中出現一兩個品行不端之人,會不會帶壞小團子呢?畢竟近墨者黑啊!”朱瞻基聽到這裏,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他看著胡善祥,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緩緩說道:“善祥,你知道我為什麽喜歡用太監嗎?”
胡善祥思索片刻,迴答道:“殿下,自古以來,權力一直是所有人心中無法抗拒的誘惑。那些掌握權力的人往往會因為利益而迷失自我,做出一些違背道德倫理的事情來。而太監們由於身體殘缺,無法生育後代,因此他們沒有家族的負擔,可以全心全意地為主子服務。同時,太監們也深知自己地位低下,隻能依靠主子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他們對主子忠心耿耿,不會背叛主子。此外,太監們因為沒有家庭和家族關係的束縛,更容易被控製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