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效齊紈魯縞故事
長姐當家,我在大明做外貿 作者:種菊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衍爵說:“正是,陛下,這羊毛,臣等有不同的理解。”
萬曆帝道:“哦,說來聽聽。”
王衍爵理了理思路,在腦海裏把昨晚與舜華擬定的大納過了一遍,這才說道:“這羊毛,和麻、棉、絲一樣,可以紡成毛線,織成布匹,是一種重要的紡織材料。
蒙古人隻懂得做一些粗加工,所以他們的氈毯和衣服,都十分厚重粗糙,連他們的貴族,也更願意穿咱們漢人紡織的棉布和絲綢。
現在,我們找到了加工方法,可以把蒙古的羊毛,加工成又輕又暖的布匹,咱們這樣……這樣……再這樣……”
他把舜華講給他聽的,對羊毛的理解和操作,一點點地講給萬曆帝聽,最後說:“現在,在蒙古,三娘子還能鎮得住各部族,使各部不敢南下劫掠大明。
但是,三娘子已經五十多歲了,她對朝政的掌控,也越來越弱,我大明對蒙古的政策,也要做出調整。
趁著如今的和平期,大搞羊毛貿易,讓蒙古人除了生產羊毛,什麽也不用生產。
十年二十年後,他們經濟和生活,完全依賴於我大明,他要是敢反叛,我大明,隻要停掉糧食供應,蒙古人和他們的戰馬,都得餓死……”
萬曆帝聽得熱血沸騰,大明的江山,是從蒙古人手裏奪下來的,立國兩百多年來,始終與蒙古人糾纏不休。
大明的哪一代君王,不希望像成祖皇帝那樣,劍指漠北,把蒙古人趕得遠遠的?
可是,漠北地方,不適合耕種,即便趕走了蒙古人,也還有其他遊牧部落前來,兩千年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始終是漢人政權的最大威脅。
如今,萬曆帝聽到了,解決北方遊牧民族威脅的方案,他怎能不激動?
看王衍爵講了半天,他吩咐陳矩道:“大伴,給兩位愛卿斟杯茶來。”
“謝陛下。”王衍爵和舜華趕緊道謝,在禦書房,隻有閣臣們,才有飲茶的資格。
趁著兩人喝茶的時候,萬曆帝冷靜了下來,強大的漠北蒙古,豈是一把羊毛就能解決的?
他猶豫著問:“王愛卿,這事,有幾成把握?”
舜華知道所謂帝王心性,又想成為青史上的千古一帝,又害怕失敗擔上罵名,尤其是萬曆皇帝,是最不想承擔責任的人。
她說:“陛下,可還記得齊紈魯縞的故事?”
做為帝王,萬曆帝讀的書也不少,他稍一迴想,就明白了:“袁先生可是想說,管仲滅魯之事?”
“正是,當初齊桓公想要滅魯,可是齊國的國力不夠,管仲就想出一個計策,讓全國人都穿魯國出產的魯縞,禁止穿齊國生產的齊紈,雖然齊紈是和魯縞一樣有名的絲織品。
於是魯縞大賣,魯國和梁國的國君,都鼓勵老百姓生產魯縞,賺齊國人的錢。
兩國人紛紛棄糧種桑,生產魯縞,然後買齊國的糧食吃,慢慢形成了習慣。
然後,管仲突然宣布,要齊國人全都改穿齊紈,停止魯縞進口,禁止糧食出口到魯國和梁國。
於是魯縞爆跌,糧食大漲,在齊國境內隻要十錢一石的糧食,在魯國和梁國,則需要上千錢一石。
兩國百姓,紛紛投奔齊國,三年後,魯國和梁國的國君,也隻好歸順齊國。”
萬曆帝是知道這一故事的,但是,那個誠意伯王陽明,不是說知易行難麽,他從沒想過,名相管仲的奇謀,也能用到今天的蒙古人身上。
王衍爵也說:“陛下,今日之大明,與當初的齊國何其相似,不可能以武力消滅蒙古,蒙古又是我大明最大的威脅,臣以為,可以一試。”
舜華也說:“俺答封貢以前,大明禁止向蒙古出售糧食,蒙古人就年年南下打草穀。
這三十多年來,因為開了邊市互易,蒙古人能買到糧食,劫掠的就少了,但他們還有良馬,還有戰士能拉得動強弓。
咱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放棄養馬牛,全部養綿羊,就像魯國人放棄種糧食,全都生產魯縞一樣。”
“好,好,好!”萬曆帝說,“就算不消滅他們,也能削弱蒙古人的實力,讓他們無力南侵。”
舜華又助攻道:“而我大明,隻消建幾座毛紡廠,生產出來的毛線和布匹,再低價賣給蒙古人。
我們的毛紡廠,還能吸收難民和失地農民做工掙錢,流民少了,社會就更穩定。”
這一點更讓萬曆帝心動,近幾年,天災越來越頻繁,朝廷為了維持西南戰場的開支,連稅賦也不能減少,更別說賑濟了。
要是真能建幾座毛紡廠,吸收個三五萬難民,按西山被服廠的薪資水平,一人做工,可以養活三到五人,光是毛紡廠,就能養活十到十五萬人。
萬曆心動了,他問:“兩位愛卿,需要朕如何支持你們?又要投錢?”
王衍爵低頭答道:“投錢是下一步,微臣二人前來,一是向陛下講明羊毛的價值,望陛下能支持羊毛貿易,遣使與三娘子重申盟好,支持三娘子在蒙古穩固她的統治地位。
二是,遵循‘大事不可決於眾人’的原則,用羊毛征服蒙古,這樣的大事,陛下心中有數就行,不可宣之於口,傳到蒙古人那裏,就前功盡棄了。
十年八年後,水到渠成,國人自會見到陛下的高瞻遠矚。”
萬曆點頭:“這個,朕知道,就像南洋公司,要是交給臣子們討論,到現在也未必成事。”
“朕知道了,你們下去吧。”
等二人出門,萬曆帝走迴禦案,用手撫摸那兩匹柔軟的羊毛布,遺憾地對陳矩說:“可惜,隻有兩匹,大伴,把這匹黑色的,送給太後,這匹白色的,給貴妃送去吧。”
整個庭對過程,陳矩站在旁邊,就跟空氣一樣,但是,舜華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聽得清清楚楚,心裏直可惜:皇家真是錯過了一位好太子妃啊。
聽到萬曆帝吩咐,他上前抱起兩匹布,自去安排。
再說,舜華和王衍爵迴到大時雍坊,舜華還在好奇地問:“你說,陛下會派誰出使蒙古?”
“自然是禮部的官員,”王衍爵說,“咱們現在,先忙哪一邊呢?”
萬曆帝道:“哦,說來聽聽。”
王衍爵理了理思路,在腦海裏把昨晚與舜華擬定的大納過了一遍,這才說道:“這羊毛,和麻、棉、絲一樣,可以紡成毛線,織成布匹,是一種重要的紡織材料。
蒙古人隻懂得做一些粗加工,所以他們的氈毯和衣服,都十分厚重粗糙,連他們的貴族,也更願意穿咱們漢人紡織的棉布和絲綢。
現在,我們找到了加工方法,可以把蒙古的羊毛,加工成又輕又暖的布匹,咱們這樣……這樣……再這樣……”
他把舜華講給他聽的,對羊毛的理解和操作,一點點地講給萬曆帝聽,最後說:“現在,在蒙古,三娘子還能鎮得住各部族,使各部不敢南下劫掠大明。
但是,三娘子已經五十多歲了,她對朝政的掌控,也越來越弱,我大明對蒙古的政策,也要做出調整。
趁著如今的和平期,大搞羊毛貿易,讓蒙古人除了生產羊毛,什麽也不用生產。
十年二十年後,他們經濟和生活,完全依賴於我大明,他要是敢反叛,我大明,隻要停掉糧食供應,蒙古人和他們的戰馬,都得餓死……”
萬曆帝聽得熱血沸騰,大明的江山,是從蒙古人手裏奪下來的,立國兩百多年來,始終與蒙古人糾纏不休。
大明的哪一代君王,不希望像成祖皇帝那樣,劍指漠北,把蒙古人趕得遠遠的?
可是,漠北地方,不適合耕種,即便趕走了蒙古人,也還有其他遊牧部落前來,兩千年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始終是漢人政權的最大威脅。
如今,萬曆帝聽到了,解決北方遊牧民族威脅的方案,他怎能不激動?
看王衍爵講了半天,他吩咐陳矩道:“大伴,給兩位愛卿斟杯茶來。”
“謝陛下。”王衍爵和舜華趕緊道謝,在禦書房,隻有閣臣們,才有飲茶的資格。
趁著兩人喝茶的時候,萬曆帝冷靜了下來,強大的漠北蒙古,豈是一把羊毛就能解決的?
他猶豫著問:“王愛卿,這事,有幾成把握?”
舜華知道所謂帝王心性,又想成為青史上的千古一帝,又害怕失敗擔上罵名,尤其是萬曆皇帝,是最不想承擔責任的人。
她說:“陛下,可還記得齊紈魯縞的故事?”
做為帝王,萬曆帝讀的書也不少,他稍一迴想,就明白了:“袁先生可是想說,管仲滅魯之事?”
“正是,當初齊桓公想要滅魯,可是齊國的國力不夠,管仲就想出一個計策,讓全國人都穿魯國出產的魯縞,禁止穿齊國生產的齊紈,雖然齊紈是和魯縞一樣有名的絲織品。
於是魯縞大賣,魯國和梁國的國君,都鼓勵老百姓生產魯縞,賺齊國人的錢。
兩國人紛紛棄糧種桑,生產魯縞,然後買齊國的糧食吃,慢慢形成了習慣。
然後,管仲突然宣布,要齊國人全都改穿齊紈,停止魯縞進口,禁止糧食出口到魯國和梁國。
於是魯縞爆跌,糧食大漲,在齊國境內隻要十錢一石的糧食,在魯國和梁國,則需要上千錢一石。
兩國百姓,紛紛投奔齊國,三年後,魯國和梁國的國君,也隻好歸順齊國。”
萬曆帝是知道這一故事的,但是,那個誠意伯王陽明,不是說知易行難麽,他從沒想過,名相管仲的奇謀,也能用到今天的蒙古人身上。
王衍爵也說:“陛下,今日之大明,與當初的齊國何其相似,不可能以武力消滅蒙古,蒙古又是我大明最大的威脅,臣以為,可以一試。”
舜華也說:“俺答封貢以前,大明禁止向蒙古出售糧食,蒙古人就年年南下打草穀。
這三十多年來,因為開了邊市互易,蒙古人能買到糧食,劫掠的就少了,但他們還有良馬,還有戰士能拉得動強弓。
咱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放棄養馬牛,全部養綿羊,就像魯國人放棄種糧食,全都生產魯縞一樣。”
“好,好,好!”萬曆帝說,“就算不消滅他們,也能削弱蒙古人的實力,讓他們無力南侵。”
舜華又助攻道:“而我大明,隻消建幾座毛紡廠,生產出來的毛線和布匹,再低價賣給蒙古人。
我們的毛紡廠,還能吸收難民和失地農民做工掙錢,流民少了,社會就更穩定。”
這一點更讓萬曆帝心動,近幾年,天災越來越頻繁,朝廷為了維持西南戰場的開支,連稅賦也不能減少,更別說賑濟了。
要是真能建幾座毛紡廠,吸收個三五萬難民,按西山被服廠的薪資水平,一人做工,可以養活三到五人,光是毛紡廠,就能養活十到十五萬人。
萬曆心動了,他問:“兩位愛卿,需要朕如何支持你們?又要投錢?”
王衍爵低頭答道:“投錢是下一步,微臣二人前來,一是向陛下講明羊毛的價值,望陛下能支持羊毛貿易,遣使與三娘子重申盟好,支持三娘子在蒙古穩固她的統治地位。
二是,遵循‘大事不可決於眾人’的原則,用羊毛征服蒙古,這樣的大事,陛下心中有數就行,不可宣之於口,傳到蒙古人那裏,就前功盡棄了。
十年八年後,水到渠成,國人自會見到陛下的高瞻遠矚。”
萬曆點頭:“這個,朕知道,就像南洋公司,要是交給臣子們討論,到現在也未必成事。”
“朕知道了,你們下去吧。”
等二人出門,萬曆帝走迴禦案,用手撫摸那兩匹柔軟的羊毛布,遺憾地對陳矩說:“可惜,隻有兩匹,大伴,把這匹黑色的,送給太後,這匹白色的,給貴妃送去吧。”
整個庭對過程,陳矩站在旁邊,就跟空氣一樣,但是,舜華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聽得清清楚楚,心裏直可惜:皇家真是錯過了一位好太子妃啊。
聽到萬曆帝吩咐,他上前抱起兩匹布,自去安排。
再說,舜華和王衍爵迴到大時雍坊,舜華還在好奇地問:“你說,陛下會派誰出使蒙古?”
“自然是禮部的官員,”王衍爵說,“咱們現在,先忙哪一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