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利瑪竇引起的爭議
長姐當家,我在大明做外貿 作者:種菊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員島上的拓荒工作,雖然危機重重,卻仍在逐步開展。
上海倉庫,各碼頭上匯集起來的乞丐和難民越來越多,每隔半個月天,就要往大員島運送一批人員。
袁鴻艦,駕駛著一艘新福船,擔任了這項運輸任務。
這是後話不提。
時間進入九月,又到了各大海商備貨出海的季節。
王衍爵去年出海,遭到西西班牙人的武裝商船搶劫,萬曆震怒,決定派利瑪竇去馬尼拉,帶去大明皇帝陛下的嚴厲譴責。
九月,在萬曆皇帝的催促下,錦衣衛派員跟隨利瑪竇去了馬尼拉,向馬尼拉的西班牙總督府遞交聲明。
雖然一紙聲明,並不能阻止西班牙人的暴行,但至少表明了大明的態度,就像王衍爵說的,有態度總比沒態度好。
萬曆皇帝的這一舉動,引起了朝臣們的不滿。
大臣們分為三派:一派,以禦史言官為首的憤青們,認為大明既然嚴厲禁海,那些不顧朝廷法令私自出海的人,應該視為刁民、亂民。
西班牙人把他們打敗,甚至消滅,都是他們自作自受,為朝廷解決了麻煩,朝廷不應該譴責西班牙,反而應該讚揚西班牙的舉動。
支持派認為:南洋諸國,自古以來就生活著華夏子民,西班牙人肆意搶劫打殺我華夏子民,就是在打大明的臉,打皇帝的臉。
士可忍孰不可忍,隻是譴責,還不行,應該派我威武雄壯的大明水師,把西班牙人摁進南海裏喂魚。
還有一派,是以內閣首輔王錫爵為首的中間派,他們位高權重,一般不會參與這樣的爭論,要是他們都擼起袖子下場的話,萬曆皇帝就必須做一個裁斷了。
在大學士焦竑的書房裏,他的兩位弟子正在爭論,一位是他的關門弟子袁秉辰,另一位是他在去年順天府鄉試時,取中的舉人徐光啟。
徐光啟的試卷,本來已經落選,是主考官焦竑在搜落卷的時候,揀選出來的,所以他視焦竑為恩師,時常上門走動。
“利瑪竇先生,隻是一個傳教士而已,西班牙總督,會聽他的話嗎?”徐光啟屬於支持派。
“師兄,”秉辰仍然溫文爾雅,說話的聲音不急不緩,平和親切,
“基督教在西方,可不僅僅是像佛教一樣的宗教,利瑪竇先生這樣的傳教士,他們的一重身份是基督教徒,另一重身份,是國王任命的教區管理官員。
如果利瑪竇先生,在大明建起一個基督教社區,那麽,他不但會得到教皇允許的收稅權,還會得到國王任命的管理權。
到現在,西方國家的國王登基,都要得到他們教皇的認可,否則,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無法統治他的國家和人民。”
“為什麽?”徐光啟吃驚地問,連旁邊一直不作聲的焦竑,也望過來,等待他的解釋。
“打個比方,如果大明的人民,全是佛教徒,陛下卻要修道,師兄想想,會發生什麽情況?”
什麽情況,他還坐得穩皇位麽\/
“但是,利瑪竇先生講的天文、數學,在下覺得很有道理呀。”徐光啟不服氣地說。
“所以,師兄是欣賞利瑪竇先生的學識,但是,你不加入耶穌會,利瑪竇先生會向你傳授這些知識嗎?
士衡在白鹿書院的時候,也聽利瑪竇先生講過課,他總是利用天文、數學方麵的知識,把咱們吸引到教室,然後就開始宣講基督教義。”
徐光啟陷入了沉思,確實是這樣,他多次向利瑪竇先生求教,利瑪竇總是用一大半的時間來講解基督教義,最後才傳授幾句天文、數學方麵的知識。
焦竑陷入了沉思,他自己,對利瑪竇講解的西方知識,也很感興趣,但是,要他加入基督會,卻是很為難,因為,大明的國教,是道教。
做為被萬曆皇帝欽點的狀元,他是皇帝的死忠粉,陛下信什麽教,他就信什麽教,絕不會棄陛下而去。
師徒三人,在書房裏爭論不休,眼看過了飯點,還未停止。
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女,步履輕快地來到書房,還未敲門,甜甜的聲音先傳了進來。
“阿爹,快叫兩位師兄出來用飯吧,這都過了午時了,阿娘又在埋怨你,不心疼師兄。”
屋子裏的三人停止了爭論,焦竑滿臉寵溺,對兩個學生說:“走吧,薇姐兒來了。”
秉辰拉開門,見師妹焦芷薇一襲石榴紅羅衫,一雙明眸如剪剪秋水,笑盈盈的望著他:“師兄,今兒有你喜歡的鹹水鴨,阿娘給你留了一隻鴨腿!”
秉辰站在門邊,等先生和師兄出來,這才在跟隨在他們身後,往飯堂去。
見小師妹對鴨腿念念不忘,他小聲說:“師妹喜歡吃,師兄就讓給你好了。”
“我不要,”小丫頭別過臉,包包頭上紮的兩條紅色緞帶,隨著她走動的步伐,迎風飛揚,“阿娘要是知道了,又要罵我小饞貓。”
來到飯堂,焦夫人已經等在那裏,秉辰和徐光啟上前,恭敬地問了好,這才洗手入座。
焦夫人埋怨夫君道:“怎麽又過了飯點?士衡還小,別給人家孩子餓壞了!”
焦竑滿臉和藹,虛心受教:“是是是,是為夫的不是,討論起學問來,一不小心就過了飯點,下次注意。”
薇姐兒不用丫鬟婆子伺候,親自裝了一碗湯,送到焦竑麵前:“阿爹用湯,您用了我們才好吃飯啊。”
說罷,咯咯咯的笑了起來,聲音清脆如百靈鳥:“阿娘用飯,兩位師兄請用飯!”
她迴到自己的座位,見自己的碗裏放著一個鴨腿,她轉過頭,對著秉辰,露出一個大大的笑臉:“謝謝師兄。”
焦夫人看著二人的互動,嘴角揚起一抹會心的微笑。
另一處,乾清宮,萬曆皇帝和兩位閣臣,也正在討論,如何平息兩派朝臣的爭論。
自從王衍爵帶迴白花花的銀子,萬曆帝就知道了,大事不可決於眾人的好處。
關於利瑪竇出海的爭論,一旦拿到朝堂上公開辯論,兩派大臣可以引經據典,從日出炒到日落,可能還會大打出手,最後也說服不了誰。
爭論不但不會平息,還會擴大,最後歪到不知哪裏去,大明的朝臣,就是這個尿性。
但是,皇帝和內閣,不拿出一個態度,這件事也平息不了,拖下去也不是事,他才找兩位閣臣來商量。
張位去職以後,內閣隻剩下王錫爵和趙誌高兩位老臣。
前段時間,朝臣們正在推選入閣的官員,已經有一份名單送到他案頭,他還在斟酌,就發生了利瑪竇事件。
隻好先處理利瑪竇這件事。
“陛下講得有道理,朝堂上爭不出結果,老臣提請,開經筵,選兩派的代表,在經筵上討論吧。”
經筵,是翰林學士、內閣大臣,六部尚書等重臣,為皇帝講解經書中的微言大義,以史為鑒,吸取曆朝曆代的統治經驗,而設置的講學製度。
總之就是,大臣們教皇帝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萬曆皇帝小時候受夠了經筵的苦,自從躺平以後,已經很久不開經筵了。
再開經筵,他也不想聽大臣們一本正經的教訓,便說:“行,就設在大皇子讀書的地方,讓焦竑帶著大皇子的老師們,一同出席吧。”
不能讓他一個人受罪,得讓大皇子幫他分擔分擔,大臣們的口水。
上海倉庫,各碼頭上匯集起來的乞丐和難民越來越多,每隔半個月天,就要往大員島運送一批人員。
袁鴻艦,駕駛著一艘新福船,擔任了這項運輸任務。
這是後話不提。
時間進入九月,又到了各大海商備貨出海的季節。
王衍爵去年出海,遭到西西班牙人的武裝商船搶劫,萬曆震怒,決定派利瑪竇去馬尼拉,帶去大明皇帝陛下的嚴厲譴責。
九月,在萬曆皇帝的催促下,錦衣衛派員跟隨利瑪竇去了馬尼拉,向馬尼拉的西班牙總督府遞交聲明。
雖然一紙聲明,並不能阻止西班牙人的暴行,但至少表明了大明的態度,就像王衍爵說的,有態度總比沒態度好。
萬曆皇帝的這一舉動,引起了朝臣們的不滿。
大臣們分為三派:一派,以禦史言官為首的憤青們,認為大明既然嚴厲禁海,那些不顧朝廷法令私自出海的人,應該視為刁民、亂民。
西班牙人把他們打敗,甚至消滅,都是他們自作自受,為朝廷解決了麻煩,朝廷不應該譴責西班牙,反而應該讚揚西班牙的舉動。
支持派認為:南洋諸國,自古以來就生活著華夏子民,西班牙人肆意搶劫打殺我華夏子民,就是在打大明的臉,打皇帝的臉。
士可忍孰不可忍,隻是譴責,還不行,應該派我威武雄壯的大明水師,把西班牙人摁進南海裏喂魚。
還有一派,是以內閣首輔王錫爵為首的中間派,他們位高權重,一般不會參與這樣的爭論,要是他們都擼起袖子下場的話,萬曆皇帝就必須做一個裁斷了。
在大學士焦竑的書房裏,他的兩位弟子正在爭論,一位是他的關門弟子袁秉辰,另一位是他在去年順天府鄉試時,取中的舉人徐光啟。
徐光啟的試卷,本來已經落選,是主考官焦竑在搜落卷的時候,揀選出來的,所以他視焦竑為恩師,時常上門走動。
“利瑪竇先生,隻是一個傳教士而已,西班牙總督,會聽他的話嗎?”徐光啟屬於支持派。
“師兄,”秉辰仍然溫文爾雅,說話的聲音不急不緩,平和親切,
“基督教在西方,可不僅僅是像佛教一樣的宗教,利瑪竇先生這樣的傳教士,他們的一重身份是基督教徒,另一重身份,是國王任命的教區管理官員。
如果利瑪竇先生,在大明建起一個基督教社區,那麽,他不但會得到教皇允許的收稅權,還會得到國王任命的管理權。
到現在,西方國家的國王登基,都要得到他們教皇的認可,否則,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無法統治他的國家和人民。”
“為什麽?”徐光啟吃驚地問,連旁邊一直不作聲的焦竑,也望過來,等待他的解釋。
“打個比方,如果大明的人民,全是佛教徒,陛下卻要修道,師兄想想,會發生什麽情況?”
什麽情況,他還坐得穩皇位麽\/
“但是,利瑪竇先生講的天文、數學,在下覺得很有道理呀。”徐光啟不服氣地說。
“所以,師兄是欣賞利瑪竇先生的學識,但是,你不加入耶穌會,利瑪竇先生會向你傳授這些知識嗎?
士衡在白鹿書院的時候,也聽利瑪竇先生講過課,他總是利用天文、數學方麵的知識,把咱們吸引到教室,然後就開始宣講基督教義。”
徐光啟陷入了沉思,確實是這樣,他多次向利瑪竇先生求教,利瑪竇總是用一大半的時間來講解基督教義,最後才傳授幾句天文、數學方麵的知識。
焦竑陷入了沉思,他自己,對利瑪竇講解的西方知識,也很感興趣,但是,要他加入基督會,卻是很為難,因為,大明的國教,是道教。
做為被萬曆皇帝欽點的狀元,他是皇帝的死忠粉,陛下信什麽教,他就信什麽教,絕不會棄陛下而去。
師徒三人,在書房裏爭論不休,眼看過了飯點,還未停止。
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女,步履輕快地來到書房,還未敲門,甜甜的聲音先傳了進來。
“阿爹,快叫兩位師兄出來用飯吧,這都過了午時了,阿娘又在埋怨你,不心疼師兄。”
屋子裏的三人停止了爭論,焦竑滿臉寵溺,對兩個學生說:“走吧,薇姐兒來了。”
秉辰拉開門,見師妹焦芷薇一襲石榴紅羅衫,一雙明眸如剪剪秋水,笑盈盈的望著他:“師兄,今兒有你喜歡的鹹水鴨,阿娘給你留了一隻鴨腿!”
秉辰站在門邊,等先生和師兄出來,這才在跟隨在他們身後,往飯堂去。
見小師妹對鴨腿念念不忘,他小聲說:“師妹喜歡吃,師兄就讓給你好了。”
“我不要,”小丫頭別過臉,包包頭上紮的兩條紅色緞帶,隨著她走動的步伐,迎風飛揚,“阿娘要是知道了,又要罵我小饞貓。”
來到飯堂,焦夫人已經等在那裏,秉辰和徐光啟上前,恭敬地問了好,這才洗手入座。
焦夫人埋怨夫君道:“怎麽又過了飯點?士衡還小,別給人家孩子餓壞了!”
焦竑滿臉和藹,虛心受教:“是是是,是為夫的不是,討論起學問來,一不小心就過了飯點,下次注意。”
薇姐兒不用丫鬟婆子伺候,親自裝了一碗湯,送到焦竑麵前:“阿爹用湯,您用了我們才好吃飯啊。”
說罷,咯咯咯的笑了起來,聲音清脆如百靈鳥:“阿娘用飯,兩位師兄請用飯!”
她迴到自己的座位,見自己的碗裏放著一個鴨腿,她轉過頭,對著秉辰,露出一個大大的笑臉:“謝謝師兄。”
焦夫人看著二人的互動,嘴角揚起一抹會心的微笑。
另一處,乾清宮,萬曆皇帝和兩位閣臣,也正在討論,如何平息兩派朝臣的爭論。
自從王衍爵帶迴白花花的銀子,萬曆帝就知道了,大事不可決於眾人的好處。
關於利瑪竇出海的爭論,一旦拿到朝堂上公開辯論,兩派大臣可以引經據典,從日出炒到日落,可能還會大打出手,最後也說服不了誰。
爭論不但不會平息,還會擴大,最後歪到不知哪裏去,大明的朝臣,就是這個尿性。
但是,皇帝和內閣,不拿出一個態度,這件事也平息不了,拖下去也不是事,他才找兩位閣臣來商量。
張位去職以後,內閣隻剩下王錫爵和趙誌高兩位老臣。
前段時間,朝臣們正在推選入閣的官員,已經有一份名單送到他案頭,他還在斟酌,就發生了利瑪竇事件。
隻好先處理利瑪竇這件事。
“陛下講得有道理,朝堂上爭不出結果,老臣提請,開經筵,選兩派的代表,在經筵上討論吧。”
經筵,是翰林學士、內閣大臣,六部尚書等重臣,為皇帝講解經書中的微言大義,以史為鑒,吸取曆朝曆代的統治經驗,而設置的講學製度。
總之就是,大臣們教皇帝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萬曆皇帝小時候受夠了經筵的苦,自從躺平以後,已經很久不開經筵了。
再開經筵,他也不想聽大臣們一本正經的教訓,便說:“行,就設在大皇子讀書的地方,讓焦竑帶著大皇子的老師們,一同出席吧。”
不能讓他一個人受罪,得讓大皇子幫他分擔分擔,大臣們的口水。